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首歌都有一个故事,它们都是这十年中不可设计的东西。”
写给2000年的罗大佑:
北京的雪下得好大,这是台北永远也没有的景致。还有好多景致,也与台北不同。
现在的年轻人,于你于我多少有些隔,时光在我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就带走了一些我在意和不在意的,时代在变得更加陌生虚拟难追,但是我并非感觉到什么不习惯,只是不断的寻找适应,如此而已。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你我的天命是什么,我想在你我彻底决定弃医从乐的那一刻,就已经非常明晰。你我对天命的敬畏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才会在54岁的时候加入纵贯线,将过去清零,“下学而上达”。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乐趣。
说也奇怪,我和李宗盛再加上三毛(段钟潭)这三只老巨蟹何以会在12瓶红酒的酒精催化下产生如此玄妙的想法,按理说巨蟹座的人都是很恋旧和很消极的,我原本以为我会躺在发黄的日历上数旧日子的幸福,告诉自己这才是人生。事实却告诉我,真实的人生要比大脑的假想奇妙得多。
直到我和三个傻瓜(借用周华健语)一起站在舞台上,感受到我单独在舞台上那种相同气氛下不同的内涵,在那无数双手臂交错的光影中,我突然间明白,你我那写满各种辉煌的履历背后,有着令人无奈的缺憾。
虽然一贯不喜欢对别人的音乐评头论足,但目前很多根本不能成其为音乐的东西大行其市,我真的有些弄不明白,只好付诸一笑。但我现在明白了,很多好的音乐缺乏唤起某种阶层受众细胞兴奋的激素,与《老鼠爱大米》之类相比较,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产品。那些小孩子听的不是音乐,只是取需方便荷尔蒙发泄的声波酊剂罢了。
就像有朋友说的,补药和春药,听起来很像而已。
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看,唱片工业市场萎缩恐怕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在中国可能尤其如此,归根结底我们也不怪任何人。科技当然有了很重大的发展,使得市场受到冲击,但是科技可以让大家得到更多一些休闲娱乐的空间。我想不要有太多的理由,我们的音乐可能还做得不够好。当然在我这个年纪,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写一些非常娱乐化的音乐,反而我们这些沙场老将,应该去写一些分量重一些的音乐,来证明音乐还有存在的价值,不是给媒体拖着走,不是给什么电影或者电视选秀拖着走。电视选秀老是觉得选秀第一名就好像已经是超级巨星了,其实第一名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在我理念中,一个人所创作的好的音乐作品,不但旋律要强,歌词亦不能柔弱。个人的情感往往需要大爱的浇灌才能显出人性的光彩,你我写《童年》,写《光阴的故事》,写《海上花》,写《追梦人》,是把自我抽离出来,交给了他者之爱。此外,你我还曾经在《之乎者也》歌词里面写:“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如果大家都看到这样的现象,可是大家都做袖手旁观者,那么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其实我当时写那样的音乐,也是为了通过音乐来表达一些社会责任感。
当然,这么做未必就绝对正确,你将在2004年发表新专辑《美丽岛》,很多人会觉得这张唱片旋律性似乎弱了一点,问题我看就出在一首名叫《绿色恐怖分子》的歌里,骂了很多人,又骂李登辉,又骂谁谁谁,所以听众可能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我骂的人身上了,反而没有太多地关注音乐本身。
这也给了他人如此印象,你我既能像鲁迅一样呐喊,有时又像张爱玲一样细腻,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对此我只能说,你我的个性确然是很矛盾的。在我看来,台湾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这样的性格反差,这跟地处海岛有一定的关系。台湾早期受日本统治50年,也很受美国的影响(而香港受英国的影响比较大),虽然我们都讲中文,但是三地之间国民性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当然也会影响到你我,使你我表现出愤怒的一面,同时也拥有比较温和的一面,我想这不是你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台湾人的问题。
既然说到了香港,这个话题就不能不延续下去。香港音乐在过去几年损失太大了,可以说折损过半。罗文、张国荣、梅艳芳和黄霑都能各自代表一个时代的旗帜人物——确然的一个时代,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中间,你我最熟悉的是黄霑,他是全才,他的个性非常爽朗,香港像黄霑这么多才多艺的很少,而且他还喜欢提拔新人,像温拿乐队就是他提拔出来的。黄霑为了捧温拿,为他们度身定作电影《追赶跑跳碰》,自己投资,自己写歌,赔掉1000多万,在捧新人方面,黄霑会不遗余力。你我同他合作了《沧海一声笑》这首歌,这首歌的伟大在于,我没有看到过另外一首歌像《沧海一声笑》那样,歌词不变,用粤语和国语来唱同样合乎音调,同样那么好听。我真是没有见过第二首。因为黄霑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填词完全按照中国古音来填,可是呢,这首歌又不会让人觉得很老旧,它还是那么新。
黄霑的离去真是抽空了香港乐坛一半的气场,真是太可惜了。时间真是最无情的东西。如梦如幻,你我只好放开胸襟去珍惜。
这竟又让我回到时间的话题上,一眨眼到了我现在,创作第一首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6年,那首曾经让台北青年“竟无语凝咽”的《歌》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能够记起,我不免有了人生原来就是用来遗忘的悲怅,这样的时代,有一天天才如徐志摩者都将消逝在后来者的记忆,何况于你我?
珍惜拥有的,就已足够。
“罗大佑”
写给2000年的罗大佑:
北京的雪下得好大,这是台北永远也没有的景致。还有好多景致,也与台北不同。
现在的年轻人,于你于我多少有些隔,时光在我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就带走了一些我在意和不在意的,时代在变得更加陌生虚拟难追,但是我并非感觉到什么不习惯,只是不断的寻找适应,如此而已。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你我的天命是什么,我想在你我彻底决定弃医从乐的那一刻,就已经非常明晰。你我对天命的敬畏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才会在54岁的时候加入纵贯线,将过去清零,“下学而上达”。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乐趣。
说也奇怪,我和李宗盛再加上三毛(段钟潭)这三只老巨蟹何以会在12瓶红酒的酒精催化下产生如此玄妙的想法,按理说巨蟹座的人都是很恋旧和很消极的,我原本以为我会躺在发黄的日历上数旧日子的幸福,告诉自己这才是人生。事实却告诉我,真实的人生要比大脑的假想奇妙得多。
直到我和三个傻瓜(借用周华健语)一起站在舞台上,感受到我单独在舞台上那种相同气氛下不同的内涵,在那无数双手臂交错的光影中,我突然间明白,你我那写满各种辉煌的履历背后,有着令人无奈的缺憾。
虽然一贯不喜欢对别人的音乐评头论足,但目前很多根本不能成其为音乐的东西大行其市,我真的有些弄不明白,只好付诸一笑。但我现在明白了,很多好的音乐缺乏唤起某种阶层受众细胞兴奋的激素,与《老鼠爱大米》之类相比较,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产品。那些小孩子听的不是音乐,只是取需方便荷尔蒙发泄的声波酊剂罢了。
就像有朋友说的,补药和春药,听起来很像而已。
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看,唱片工业市场萎缩恐怕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在中国可能尤其如此,归根结底我们也不怪任何人。科技当然有了很重大的发展,使得市场受到冲击,但是科技可以让大家得到更多一些休闲娱乐的空间。我想不要有太多的理由,我们的音乐可能还做得不够好。当然在我这个年纪,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写一些非常娱乐化的音乐,反而我们这些沙场老将,应该去写一些分量重一些的音乐,来证明音乐还有存在的价值,不是给媒体拖着走,不是给什么电影或者电视选秀拖着走。电视选秀老是觉得选秀第一名就好像已经是超级巨星了,其实第一名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在我理念中,一个人所创作的好的音乐作品,不但旋律要强,歌词亦不能柔弱。个人的情感往往需要大爱的浇灌才能显出人性的光彩,你我写《童年》,写《光阴的故事》,写《海上花》,写《追梦人》,是把自我抽离出来,交给了他者之爱。此外,你我还曾经在《之乎者也》歌词里面写:“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如果大家都看到这样的现象,可是大家都做袖手旁观者,那么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其实我当时写那样的音乐,也是为了通过音乐来表达一些社会责任感。
当然,这么做未必就绝对正确,你将在2004年发表新专辑《美丽岛》,很多人会觉得这张唱片旋律性似乎弱了一点,问题我看就出在一首名叫《绿色恐怖分子》的歌里,骂了很多人,又骂李登辉,又骂谁谁谁,所以听众可能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我骂的人身上了,反而没有太多地关注音乐本身。
这也给了他人如此印象,你我既能像鲁迅一样呐喊,有时又像张爱玲一样细腻,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对此我只能说,你我的个性确然是很矛盾的。在我看来,台湾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这样的性格反差,这跟地处海岛有一定的关系。台湾早期受日本统治50年,也很受美国的影响(而香港受英国的影响比较大),虽然我们都讲中文,但是三地之间国民性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当然也会影响到你我,使你我表现出愤怒的一面,同时也拥有比较温和的一面,我想这不是你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台湾人的问题。
既然说到了香港,这个话题就不能不延续下去。香港音乐在过去几年损失太大了,可以说折损过半。罗文、张国荣、梅艳芳和黄霑都能各自代表一个时代的旗帜人物——确然的一个时代,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中间,你我最熟悉的是黄霑,他是全才,他的个性非常爽朗,香港像黄霑这么多才多艺的很少,而且他还喜欢提拔新人,像温拿乐队就是他提拔出来的。黄霑为了捧温拿,为他们度身定作电影《追赶跑跳碰》,自己投资,自己写歌,赔掉1000多万,在捧新人方面,黄霑会不遗余力。你我同他合作了《沧海一声笑》这首歌,这首歌的伟大在于,我没有看到过另外一首歌像《沧海一声笑》那样,歌词不变,用粤语和国语来唱同样合乎音调,同样那么好听。我真是没有见过第二首。因为黄霑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填词完全按照中国古音来填,可是呢,这首歌又不会让人觉得很老旧,它还是那么新。
黄霑的离去真是抽空了香港乐坛一半的气场,真是太可惜了。时间真是最无情的东西。如梦如幻,你我只好放开胸襟去珍惜。
这竟又让我回到时间的话题上,一眨眼到了我现在,创作第一首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6年,那首曾经让台北青年“竟无语凝咽”的《歌》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能够记起,我不免有了人生原来就是用来遗忘的悲怅,这样的时代,有一天天才如徐志摩者都将消逝在后来者的记忆,何况于你我?
珍惜拥有的,就已足够。
“罗大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