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的超文本阅读,给人们带来了空前便捷的视听享受,与传统阅读相比,也显示了新特征和优越性,然而,它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负面影响,就它的利与弊试做简单的分析,让网络阅读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超文本;阅读;变化;优势;负面影响
1 超文本阅读的出现
曾经人们把捧书阅读看作一种高尚的文化补给和儒雅的精神享受,把阅读积累、发现和交流看作思想提升、精神富有、学识广博的一种荣耀的标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只想高效率地处置时光,无暇再过以前那种从容舒缓的日子,文化生活也变成了快餐式的——无须费时劳神,直接、简易高效。据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中心的读者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年龄在18到44岁之间的美国年轻人,有将近40%的人不看报纸,主要理由之一是“没有时间”,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开始摒弃传统文字阅读方式,而将注意力转向了以接受图像为主的新的信息接受方式,用这种方法来迅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心灵渴望。传统的读书变成了读屏和读网,如果说,“引人入胜”是过去的阅读欣赏所推崇的审美境界,那么,现在使用频率极高的则是“吸引眼球”,由此诞生了语文阅读的新范式——即超文本阅读。就是“生于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基于文本而超于文本”,跳出“文本”阅读,使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它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拓展了阅读视野,震荡和变革了传统的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阅读。
2 超文本阅读的创新形式和特质
阅读原本是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发出信息的源,读者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信息的载体,地位至高无上,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超文本”阅读的出现,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巨大变化。
2.1 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
普通阅读无法实现阅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也难以与作者达成互动;而超文本阅读可以实现阅读者与媒体的互动,甚至实现阅读者与作者的互动,阅读者可以在网上参与评论,又形成了与其他阅读者的互动。超文本阅读变革了普通阅读的信息单向传播的特性,让读者进行多向交流和互动,使阅读者从被动走向主动。有人非常生动地形容文本阅读和超文本阅读的区别:前者的特征是“推”,传播者主动、读者被动;后者的特征是“拉”,传播者被动、读者主动。
2.2 由单一化扩展为丰富化
在阅读信息量上,文本阅读是有限的信息,而超文本阅读则几乎是无限海量的信息,而且是极为广泛的共享和开放;传统阅读的是印刷文本,是用眼看、用嘴念。超文本阅读的信息载体是电子媒体,阅读信息从单一的文本信息扩展到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激发了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兴趣,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它丰富的链接,也呈现出普通文本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给人们带来了空前便捷的视听享受,“一图胜千言”,图画的生动、现场感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有时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人们不必特意去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寻求音像消遣,只要打开电视、电脑,随处可见鲜亮的图画,可闻仿真的声音,坐在家里就可以尽情享受有声有色的虚拟世界,使阅读过程加入了更多的临场体验和感受。
2.3 由延时性转向同步性
传统阅读建立在普通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上,是有序的,从写作、出版、发行,再到阅读者手中,依靠的是印刷,不可能实现即时更新;而超文本阅读建立在信息组织方式上,依靠的是网络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更新,阅读者可以访问到最新的信息,其时效性是普通文本阅读所不可比拟。超文本阅读的强时效性,巩固和强化了学习者的认知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3 超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新思考
3.1 阅读方向的迷失
人类理性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着明显的方向感。但超文本阅读有很大的随机性,会跟随着超文本链接随机地从一个页面浏览到另一个页面,经常是带着阅读A的目标,却实际花了很多的时间到别处,引导这种阅读链接的是页面本身的刺激,而不是预先制定的计划,再加上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这就必然导致阅读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丧失。
3.2 信息接受的超负荷
超文本扩大了阅读领域,但并不是要求阅读者不分青红皂白,见到什么读什么,事实上也做不到。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超文本链接的信息纷繁复杂,阅读者很容易受其他次要或无关信息的干扰,阅读者既要搜寻所需的信息,又要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还要对真伪良莠进行判断,信息的接受是超负荷的,这就需要阅读者要具备很敏锐的阅读判断力,这对于阅读者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阅读者很难都具备这样的阅读素养,当认知负荷超出个体学习者的认知限度时,就会影响和削弱了正常的阅读活动中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
关键词:超文本;阅读;变化;优势;负面影响
1 超文本阅读的出现
曾经人们把捧书阅读看作一种高尚的文化补给和儒雅的精神享受,把阅读积累、发现和交流看作思想提升、精神富有、学识广博的一种荣耀的标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只想高效率地处置时光,无暇再过以前那种从容舒缓的日子,文化生活也变成了快餐式的——无须费时劳神,直接、简易高效。据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中心的读者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年龄在18到44岁之间的美国年轻人,有将近40%的人不看报纸,主要理由之一是“没有时间”,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开始摒弃传统文字阅读方式,而将注意力转向了以接受图像为主的新的信息接受方式,用这种方法来迅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心灵渴望。传统的读书变成了读屏和读网,如果说,“引人入胜”是过去的阅读欣赏所推崇的审美境界,那么,现在使用频率极高的则是“吸引眼球”,由此诞生了语文阅读的新范式——即超文本阅读。就是“生于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基于文本而超于文本”,跳出“文本”阅读,使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它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拓展了阅读视野,震荡和变革了传统的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阅读。
2 超文本阅读的创新形式和特质
阅读原本是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发出信息的源,读者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信息的载体,地位至高无上,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超文本”阅读的出现,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巨大变化。
2.1 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
普通阅读无法实现阅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也难以与作者达成互动;而超文本阅读可以实现阅读者与媒体的互动,甚至实现阅读者与作者的互动,阅读者可以在网上参与评论,又形成了与其他阅读者的互动。超文本阅读变革了普通阅读的信息单向传播的特性,让读者进行多向交流和互动,使阅读者从被动走向主动。有人非常生动地形容文本阅读和超文本阅读的区别:前者的特征是“推”,传播者主动、读者被动;后者的特征是“拉”,传播者被动、读者主动。
2.2 由单一化扩展为丰富化
在阅读信息量上,文本阅读是有限的信息,而超文本阅读则几乎是无限海量的信息,而且是极为广泛的共享和开放;传统阅读的是印刷文本,是用眼看、用嘴念。超文本阅读的信息载体是电子媒体,阅读信息从单一的文本信息扩展到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激发了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兴趣,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它丰富的链接,也呈现出普通文本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给人们带来了空前便捷的视听享受,“一图胜千言”,图画的生动、现场感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有时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人们不必特意去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寻求音像消遣,只要打开电视、电脑,随处可见鲜亮的图画,可闻仿真的声音,坐在家里就可以尽情享受有声有色的虚拟世界,使阅读过程加入了更多的临场体验和感受。
2.3 由延时性转向同步性
传统阅读建立在普通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上,是有序的,从写作、出版、发行,再到阅读者手中,依靠的是印刷,不可能实现即时更新;而超文本阅读建立在信息组织方式上,依靠的是网络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更新,阅读者可以访问到最新的信息,其时效性是普通文本阅读所不可比拟。超文本阅读的强时效性,巩固和强化了学习者的认知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3 超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新思考
3.1 阅读方向的迷失
人类理性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着明显的方向感。但超文本阅读有很大的随机性,会跟随着超文本链接随机地从一个页面浏览到另一个页面,经常是带着阅读A的目标,却实际花了很多的时间到别处,引导这种阅读链接的是页面本身的刺激,而不是预先制定的计划,再加上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这就必然导致阅读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丧失。
3.2 信息接受的超负荷
超文本扩大了阅读领域,但并不是要求阅读者不分青红皂白,见到什么读什么,事实上也做不到。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超文本链接的信息纷繁复杂,阅读者很容易受其他次要或无关信息的干扰,阅读者既要搜寻所需的信息,又要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还要对真伪良莠进行判断,信息的接受是超负荷的,这就需要阅读者要具备很敏锐的阅读判断力,这对于阅读者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阅读者很难都具备这样的阅读素养,当认知负荷超出个体学习者的认知限度时,就会影响和削弱了正常的阅读活动中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