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问》是屈原作品的第二长诗,对天地万物发问,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周史资料。探究《天问》对周始祖后稷的叩问,比较其他先秦史料,可进一步了解后稷诞生、才能以及历史贡献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周 《天问》 始祖
《天问》“以三代兴亡作骨”,发问深邃、奇谲,所问史事,于每一朝代内部,均首问始祖。《天问》对周之始祖的叩问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明写后稷,暗述姜嫄,问男女两位始祖之事。
一、问姜嫄生稷
《天问》叩问周之始祖,从姜嫄生稷问起: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此四句乃是《诗经·大雅·生民》的简要再现。“元子”即是“长子”,指后稷,“竺”为“毒”。《诗经·大雅·生民》曰:“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史记·周本纪》以“姜原为帝喾元妃”,并以一系列故事说明后稷为姜原与帝喾所生。林庚认为:“帝喾与殷人的关系似更为可信,而周人与帝喾发生关系则当属更晚,《生民》中之“帝”字应如《商颂》,乃指天帝而言,与帝喾原无涉。”其实《天问》此问重在问姜嫄,问中所隐含的帝喾其实是缺席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自后稷至武王凡十六代世系非常明晰,而后稷之前的世系难以确证。可知后稷生于母系氏族,实为周之男性始祖。姜嫄是周族的女性始祖,有邰氏之女。姜嫄在此诞下后稷,后稷即受封于此地,《史记·周本纪》载“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故知邰是周族人兴起之地。
《鲁颂·閟宫》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重;植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毛传》曰:“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閟宫”乃鲁国单独祭祀姜嫄的宗庙。《周礼·春官·大司乐》载祭祀礼制:“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则先妣尊于先祖。郑玄注曰:“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妃,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閟宫。閟,神之。”
姜嫄作为周之女性始祖,诞育了后稷,享有独尊的祭祀礼节,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后稷的诞生、成长似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初。
二、问后稷其人
《天问》叩问后稷生长的情况: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此四句乃《天问》独载。“后稷”是稷神的称谓,即农神或农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鲁语》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社神是土地之神,稷神是百谷之神,因掌管农业生产,所以一直被供奉、祭祀。《白虎通》曰“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又,“后稷”为农官事见《国语·周语》:“稷为大官……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田正”之“稷”的故事在流传中逐步迭合到“周弃”之“稷”身上。后稷自幼“好种树麻、菽,麻、菽美”,成人后成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的“农师”,被尊为周之始祖,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被充分认可。
《天问》所记后稷军事才能在其建立、发展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本纪》曰:“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黄文焕曰:“冯弓挟矢者,男子生而以弧矢射四方,此亦人道之尝耳。稷均之冯弓挟矢,乃独殊能也。诗所云克岐克嶷,幼知种植则即殊能之说也。将之者,以此显明其所生之异也。无殊能则履武之生,只为怪诞,何足羡哉。”所以后稷的殊能,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还体现在军事才能上。《周本纪》曰:“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后稷小的时候,勇武强壮,志存高远;长大后,曾担任武官,掌管军事。《诗经·鲁颂·閟宫》郑玄笺曰:“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孔颖达疏引《尚书·刑德故》曰:“稷为司马。”王充《论衡·初禀篇》曰:“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这些记载与《天问》“冯弓挟矢”的殊能相合。
后稷生活在商代,其所在的周族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国语·鲁语上》展禽有言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汉初娄敬对汉高祖说:“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故后稷乃周之始祖。
《国语·郑语》记载周史伯言:“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史记·殷本纪》引《汤诰》称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认为三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后稷是“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舜典》将弃、禹、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并列为臣,弃的官职是后稷。《尚书·益稷》将稷和禹、益、皋陶、夔并列为臣,稷的功劳是“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孟子·滕文公上》亦将后稷和益、禹、契、皋陶并列为舜臣,“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这样“并列”当然出自周人之手,意在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团结各异姓部族。《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耕。”又《路史·发挥四·周世考》曰:“后稷封台,故其后又有台玺,有叔均。”《路史·后记·高辛记》曰:有邰氏姜媛生弃,“虞帝乃国之漦,号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娶)姞人,是生漦蠒,世济其德。漦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为田祖”。后稷传位于其弟台玺,台玺之子叔均又继承了耕作之术。可知周部落自后稷开始,从创建之初便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国语·周语下》记载太子晋言:“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王克安之,其难也如是。”又载卫彪傒言:“后稷勤商,十有五世而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可知,后稷自商始,便被周族人民世代供奉、祭祀。展禽曰:“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禘、郊、祖、宗、报”,是周的五种重要祭祀礼俗,“郊”之祭礼祭祀的便是后稷,因为“稷勤五谷而山死”,就像商族之冥作为“郊”祭之神,是因“冥勤其官而水死”一样。“郊”祭如同“禘”祭,同样是大祭。《尚书·诏诰》记载营建洛邑时“用牲于郊,牛二”。《逸周书·作雒解》曰:“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通过对《天问》叩问周之始祖的探索,可以知道,姜嫄、后稷,同是周之始祖,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商朝前期,周部族刚刚创建,虽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发展很慢,正处于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后稷的带领下,周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林云铭.楚辞灯[M].大阪青木嵩山堂刊本(第2卷).
[2]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林庚.天问论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 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6。
[6] 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 黄文焕.楚辞听直[M].续修四库全书(第13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 罗泌.路史[M].早稻田大学馆藏(第35卷).
[11]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楚辞·天问》与上古史研究”(2016SJD750029)
作 者: 胡彦,就职于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研究方向:楚辞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周 《天问》 始祖
《天问》“以三代兴亡作骨”,发问深邃、奇谲,所问史事,于每一朝代内部,均首问始祖。《天问》对周之始祖的叩问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明写后稷,暗述姜嫄,问男女两位始祖之事。
一、问姜嫄生稷
《天问》叩问周之始祖,从姜嫄生稷问起: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此四句乃是《诗经·大雅·生民》的简要再现。“元子”即是“长子”,指后稷,“竺”为“毒”。《诗经·大雅·生民》曰:“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史记·周本纪》以“姜原为帝喾元妃”,并以一系列故事说明后稷为姜原与帝喾所生。林庚认为:“帝喾与殷人的关系似更为可信,而周人与帝喾发生关系则当属更晚,《生民》中之“帝”字应如《商颂》,乃指天帝而言,与帝喾原无涉。”其实《天问》此问重在问姜嫄,问中所隐含的帝喾其实是缺席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自后稷至武王凡十六代世系非常明晰,而后稷之前的世系难以确证。可知后稷生于母系氏族,实为周之男性始祖。姜嫄是周族的女性始祖,有邰氏之女。姜嫄在此诞下后稷,后稷即受封于此地,《史记·周本纪》载“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故知邰是周族人兴起之地。
《鲁颂·閟宫》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重;植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毛传》曰:“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閟宫”乃鲁国单独祭祀姜嫄的宗庙。《周礼·春官·大司乐》载祭祀礼制:“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则先妣尊于先祖。郑玄注曰:“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妃,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閟宫。閟,神之。”
姜嫄作为周之女性始祖,诞育了后稷,享有独尊的祭祀礼节,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后稷的诞生、成长似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初。
二、问后稷其人
《天问》叩问后稷生长的情况: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此四句乃《天问》独载。“后稷”是稷神的称谓,即农神或农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鲁语》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社神是土地之神,稷神是百谷之神,因掌管农业生产,所以一直被供奉、祭祀。《白虎通》曰“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又,“后稷”为农官事见《国语·周语》:“稷为大官……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田正”之“稷”的故事在流传中逐步迭合到“周弃”之“稷”身上。后稷自幼“好种树麻、菽,麻、菽美”,成人后成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的“农师”,被尊为周之始祖,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被充分认可。
《天问》所记后稷军事才能在其建立、发展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本纪》曰:“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黄文焕曰:“冯弓挟矢者,男子生而以弧矢射四方,此亦人道之尝耳。稷均之冯弓挟矢,乃独殊能也。诗所云克岐克嶷,幼知种植则即殊能之说也。将之者,以此显明其所生之异也。无殊能则履武之生,只为怪诞,何足羡哉。”所以后稷的殊能,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还体现在军事才能上。《周本纪》曰:“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后稷小的时候,勇武强壮,志存高远;长大后,曾担任武官,掌管军事。《诗经·鲁颂·閟宫》郑玄笺曰:“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孔颖达疏引《尚书·刑德故》曰:“稷为司马。”王充《论衡·初禀篇》曰:“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这些记载与《天问》“冯弓挟矢”的殊能相合。
后稷生活在商代,其所在的周族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国语·鲁语上》展禽有言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汉初娄敬对汉高祖说:“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故后稷乃周之始祖。
《国语·郑语》记载周史伯言:“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史记·殷本纪》引《汤诰》称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认为三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后稷是“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舜典》将弃、禹、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并列为臣,弃的官职是后稷。《尚书·益稷》将稷和禹、益、皋陶、夔并列为臣,稷的功劳是“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孟子·滕文公上》亦将后稷和益、禹、契、皋陶并列为舜臣,“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这样“并列”当然出自周人之手,意在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团结各异姓部族。《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耕。”又《路史·发挥四·周世考》曰:“后稷封台,故其后又有台玺,有叔均。”《路史·后记·高辛记》曰:有邰氏姜媛生弃,“虞帝乃国之漦,号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娶)姞人,是生漦蠒,世济其德。漦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为田祖”。后稷传位于其弟台玺,台玺之子叔均又继承了耕作之术。可知周部落自后稷开始,从创建之初便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国语·周语下》记载太子晋言:“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王克安之,其难也如是。”又载卫彪傒言:“后稷勤商,十有五世而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可知,后稷自商始,便被周族人民世代供奉、祭祀。展禽曰:“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禘、郊、祖、宗、报”,是周的五种重要祭祀礼俗,“郊”之祭礼祭祀的便是后稷,因为“稷勤五谷而山死”,就像商族之冥作为“郊”祭之神,是因“冥勤其官而水死”一样。“郊”祭如同“禘”祭,同样是大祭。《尚书·诏诰》记载营建洛邑时“用牲于郊,牛二”。《逸周书·作雒解》曰:“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通过对《天问》叩问周之始祖的探索,可以知道,姜嫄、后稷,同是周之始祖,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商朝前期,周部族刚刚创建,虽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发展很慢,正处于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后稷的带领下,周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林云铭.楚辞灯[M].大阪青木嵩山堂刊本(第2卷).
[2]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林庚.天问论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 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6。
[6] 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 黄文焕.楚辞听直[M].续修四库全书(第13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 罗泌.路史[M].早稻田大学馆藏(第35卷).
[11]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楚辞·天问》与上古史研究”(2016SJD750029)
作 者: 胡彦,就职于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研究方向:楚辞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