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与周之始祖试探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l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问》是屈原作品的第二长诗,对天地万物发问,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周史资料。探究《天问》对周始祖后稷的叩问,比较其他先秦史料,可进一步了解后稷诞生、才能以及历史贡献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周 《天问》 始祖
  《天问》“以三代兴亡作骨”,发问深邃、奇谲,所问史事,于每一朝代内部,均首问始祖。《天问》对周之始祖的叩问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明写后稷,暗述姜嫄,问男女两位始祖之事。
  一、问姜嫄生稷
  《天问》叩问周之始祖,从姜嫄生稷问起: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此四句乃是《诗经·大雅·生民》的简要再现。“元子”即是“长子”,指后稷,“竺”为“毒”。《诗经·大雅·生民》曰:“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史记·周本纪》以“姜原为帝喾元妃”,并以一系列故事说明后稷为姜原与帝喾所生。林庚认为:“帝喾与殷人的关系似更为可信,而周人与帝喾发生关系则当属更晚,《生民》中之“帝”字应如《商颂》,乃指天帝而言,与帝喾原无涉。”其实《天问》此问重在问姜嫄,问中所隐含的帝喾其实是缺席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自后稷至武王凡十六代世系非常明晰,而后稷之前的世系难以确证。可知后稷生于母系氏族,实为周之男性始祖。姜嫄是周族的女性始祖,有邰氏之女。姜嫄在此诞下后稷,后稷即受封于此地,《史记·周本纪》载“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故知邰是周族人兴起之地。
  《鲁颂·閟宫》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重;植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毛传》曰:“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閟宫”乃鲁国单独祭祀姜嫄的宗庙。《周礼·春官·大司乐》载祭祀礼制:“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则先妣尊于先祖。郑玄注曰:“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妃,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閟宫。閟,神之。”
  姜嫄作为周之女性始祖,诞育了后稷,享有独尊的祭祀礼节,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后稷的诞生、成长似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初。
  二、问后稷其人
  《天问》叩问后稷生长的情况: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此四句乃《天问》独载。“后稷”是稷神的称谓,即农神或农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鲁语》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社神是土地之神,稷神是百谷之神,因掌管农业生产,所以一直被供奉、祭祀。《白虎通》曰“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又,“后稷”为农官事见《国语·周语》:“稷为大官……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田正”之“稷”的故事在流传中逐步迭合到“周弃”之“稷”身上。后稷自幼“好种树麻、菽,麻、菽美”,成人后成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的“农师”,被尊为周之始祖,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被充分认可。
  《天问》所记后稷军事才能在其建立、发展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本纪》曰:“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黄文焕曰:“冯弓挟矢者,男子生而以弧矢射四方,此亦人道之尝耳。稷均之冯弓挟矢,乃独殊能也。诗所云克岐克嶷,幼知种植则即殊能之说也。将之者,以此显明其所生之异也。无殊能则履武之生,只为怪诞,何足羡哉。”所以后稷的殊能,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还体现在军事才能上。《周本纪》曰:“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后稷小的时候,勇武强壮,志存高远;长大后,曾担任武官,掌管军事。《诗经·鲁颂·閟宫》郑玄笺曰:“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孔颖达疏引《尚书·刑德故》曰:“稷为司马。”王充《论衡·初禀篇》曰:“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这些记载与《天问》“冯弓挟矢”的殊能相合。
  后稷生活在商代,其所在的周族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国语·鲁语上》展禽有言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汉初娄敬对汉高祖说:“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故后稷乃周之始祖。
  《国语·郑语》记载周史伯言:“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史记·殷本纪》引《汤诰》称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认为三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后稷是“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舜典》将弃、禹、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并列为臣,弃的官职是后稷。《尚书·益稷》将稷和禹、益、皋陶、夔并列为臣,稷的功劳是“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孟子·滕文公上》亦将后稷和益、禹、契、皋陶并列为舜臣,“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这样“并列”当然出自周人之手,意在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团结各异姓部族。《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耕。”又《路史·发挥四·周世考》曰:“后稷封台,故其后又有台玺,有叔均。”《路史·后记·高辛记》曰:有邰氏姜媛生弃,“虞帝乃国之漦,号后稷,勤百谷而山死。取(娶)姞人,是生漦蠒,世济其德。漦生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谷,是为田祖”。后稷传位于其弟台玺,台玺之子叔均又继承了耕作之术。可知周部落自后稷开始,从创建之初便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国语·周语下》记载太子晋言:“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王克安之,其难也如是。”又载卫彪傒言:“后稷勤商,十有五世而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可知,后稷自商始,便被周族人民世代供奉、祭祀。展禽曰:“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禘、郊、祖、宗、报”,是周的五种重要祭祀礼俗,“郊”之祭礼祭祀的便是后稷,因为“稷勤五谷而山死”,就像商族之冥作为“郊”祭之神,是因“冥勤其官而水死”一样。“郊”祭如同“禘”祭,同样是大祭。《尚书·诏诰》记载营建洛邑时“用牲于郊,牛二”。《逸周书·作雒解》曰:“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通过对《天问》叩问周之始祖的探索,可以知道,姜嫄、后稷,同是周之始祖,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商朝前期,周部族刚刚创建,虽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发展很慢,正处于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后稷的带领下,周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林云铭.楚辞灯[M].大阪青木嵩山堂刊本(第2卷).
  [2]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林庚.天问论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 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6。
  [6] 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 黄文焕.楚辞听直[M].续修四库全书(第13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 罗泌.路史[M].早稻田大学馆藏(第35卷).
  [11]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楚辞·天问》与上古史研究”(2016SJD750029)
  作 者: 胡彦,就职于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研究方向:楚辞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的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的巅峰,形成了典型的“一见钟情、爱情受阻、阻碍解除”的大团圆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往往利用叙事空间,营造人物的缺席,从而制造爱情的时机。《聂小倩》就利用“兰若寺”和“宁家”两个叙事空间,营造了双重的缺席,从而建构了双重的爱情骗局。  关键词:《聂小倩》 缺席 爱情叙事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经典的文本,其中的人物关系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
期刊
摘 要:斯蒂芬·茨威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犹太裔德语作家,早年生活于维也纳,而后游历世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流亡他乡,最终抑郁选择自杀。流亡与异域写作向来伴随着“身份认同”的危机,作为犹太人和奥地利人的茨威格,其身份构建可归总为“一体之两翼”:犹太血缘与欧洲情结。犹太血缘使他自觉不自觉地保有民族情怀和犹太意识,而欧洲情结源于生养他的土地——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维也纳。二者的混杂导致了茨威格早期
期刊
摘 要:文学经典的重述伴随着后现代价值下对经典文本及其价值的解构与重塑。阿特伍德重述古希腊经典神话史诗《奥德赛》创作出《珀涅罗珀记》,通过对叙事结构的调整,探讨了后现代视野下文学叙事除神话叙事的神圣性以及女性叙事对男性叙事文本再造的可能性,试图通过复调型叙事把话语权力赋予不同阶级的女性,尝试在经典文本中重建新的性别话语秩序。  关键词:《珀涅罗珀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叙事  一、从神话叙事到文
期刊
摘 要:受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物质财富迅速增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宗教改革肯定了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经济与思想的革命引起英国社会变革;法国大革命使英国争取自由平等的民主运动兴起;科学技术的快速革新,使人对自我能力的边界认知发生变化。本文以《弗兰肯斯坦》为例,通过弗兰肯斯坦的三次行动选择,观照科技进步与自我潜能的发掘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行动选择 科学技术 自我潜能 《弗兰肯斯坦》
期刊
摘 要: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男读者的追寻和十个未完的小说两条线索穿插而成。作者首先安排了倒置的男女关系,使得男读者对于女读者和文本的追求合二为一。两条线索之间亦有联系,随着追寻的深入,十个小说开头中的性别色彩也越来越明显。柳德米拉既是理想的读者,也是意义漂浮不定的文本的人格化身,性、阅读和写作行为之间也可以建立起隐喻关系。因此,小说的几层叙述之间形成了层层嵌套的结构,使得文本成为一个复杂
期刊
摘 要:在六朝小说中,狐拥有了能幻化人形的能力,因而拥有了各类形象。到了唐代,随着狐故事的繁荣,在原先六朝狐形象的基础上,唐代狐形象又有了新的改变。唐代狐形象转变的背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唐人创作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狐形象 狐妖 新变  一、唐代狐形象对六朝的继承  (一)征兆之狐  自汉以来,谶纬之学,充斥天下,狐被神秘化,成为能够预示吉凶的存在。六朝志怪小说对此有所继承,《谈薮·北齐后
期刊
摘 要:在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小说集《隐秘的幸福》中,水是自我意识展现的元素与介质。它是启发自我意识的神秘质料,也象征着原始的母性之爱,在与水运动的交涉之中,它还回馈了某种创造性的力量,重新打开了自我的可能性。由此,李斯佩克朵的女性表达是探寻自我意识内质性的过程,也深化得出水性哲学的隐喻书写。  关键词:李斯佩克朵 自我意识 水  巴西犹太裔女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Clarice Lispe
期刊
摘 要:“大义”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男性对其进行追求的过程中,经常有女性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忧国》中的丽子自内部从属于“大义”的内容,《十日菊》中的菊从外部依附于“大义”的主体,《午后曳航》中的房子则被放置在“大义”的对立面。三人尽管境遇不同,但各自与“大义”的联系则共通地体现出三岛文学中“大义”与女性的自主性不能相容的倾向。  关键词:《忧国》 《十日菊》 《午后曳航》 女
期刊
摘 要:莫友芝将孙应鳌誉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既言其哲学成就,也指其诗文创获。孙应鳌一生创作了近千首各体诗歌,其中七绝成就最高,具有含蓄蕴藉、起伏变化、构思巧妙三方面特点。  关键词:孙应鳌 七绝 特点  孙应鳌(1527—1584),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人。晚清著名学者莫友芝评价孙曰:“先生以儒术经世,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即以词章论,亦未有媲于先生者也。”(《黔
期刊
摘 要:鲁迅的《孔乙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短篇小说经典,主要得益于其塑造的孔乙己这一形象。而同时代的作家施蛰存也发表了一篇题为《诗人》的短篇小说,它与《孔乙己》在小说背景塑造、人物刻画、故事叙述、反映现实等方面呈现极大相似性。本文在对两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進行深一层的探究,试图把握两位作家对新旧社会转型期的落魄知识分子的形象书写。  关键词:鲁迅 施蛰存 《孔乙己》 《诗人》 知识分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