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桦甸秋色》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赓熙伟 1953年生于河北秦皇岛,就职于华北电力集团秦皇岛电力公司,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秦皇岛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擅长旅游风光摄影,其作品在重大赛事中多次获奖,并在报刊杂志中发表作品百余幅。
  摄影感言:“搞旅游风光摄影虽然很累却十分开心,我行我摄,亦苦亦乐。”
  
  《桦甸秋色》 赓熙伟/摄
  
  《桦甸秋色》
  金秋时节,旅游纵览读者摄影俱乐部率百名摄影家走进吉林省桦甸市,参加“中国·桦甸风光摄影大奖赛”开幕式活动。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摄影家高手云集,在第一批收到的100多幅参加作品中,赓熙伟拍摄的这幅《桦甸秋色》非常夺目,被我们选为佳作。那白色的线条,红、黄、绿的色块衬以蓝色的背景,你会想象到那是蓝天下的白桦、红枫、绿松在风中摇曳着,好美的一幅秋色图!艺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表达摄影者的主观意识和审美修养,这也正是艺术摄影的“艺术”生命价值所在。
  
  《桦甸秋色》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并显示了作者的摄影技艺功底。虚是十分重要的摄影艺术语言,它分为焦虚、动虚和物虚三种,动虚又分为物动虚、静动虚和双动虚。赓熙伟采取了静动虚摄影技法,即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有目的地使相机或镜头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虚化的画面。赓熙伟使用的这一技法,幻化了红枫白桦,渲染了秋天色彩,描绘了秋景秋韵。
  如果不使用这一静动虚的拍摄技法,拍出来的照片就不能算是艺术摄影创作,再好看的片子,也只能算是客观记录,应该说《桦甸秋色》很好地概括了桦甸秋季景观的艳丽色彩。
   德 治
其他文献
甸地古道  来人去客    甸地古道——  古肃慎族及其后裔女真族故土,满族发祥地,清朝采贡围场。至今血缘流淌,方显地域本色:      张仲彦谈桦甸   他是写了《关东金王》37集电视连续剧的地道桦甸人。他执笔的桦甸淘金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央视八套节目里亮相,是因为他用桦甸人固有的古道热肠,写出了当年桦甸韩家大院里真实的人物春秋。他说,不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不真正地懂得桦甸人的性格,就不能写出来一
期刊
秋天来了!  天高云淡。去登高望远,爬爬长城,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历史与现实的沉思中,来次爱国情怀的民族文化之旅,  果实飘香。去摘摘果子,吃吃农家饭,体验一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来一次忆苦思甜的寻根之旅:  秋意正浓。扛起相机去拍那些火一样耀眼的红叶,将色彩斑斓的秋色在瞬间定格成永恒,来一次唯美的摄影之旅……  边走、边看,边拍,来一次简短的旅行,去真正放松你的心情,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期刊
摄族涉足  涉秋摄秋——秋月 秋水 秋叶 秋田 秋山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个情结。但影响一生的情结只有一个,那一定是在你未成年时候的情结。它仿佛是在记忆的深处,其实却在影响着从那时候开始的每一个日子。如果,每一个人也有人生基调,那么,这种基调就在个性的生命中流淌,直到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  你用思想去体会的一个记忆首先是一种理解,然后才是一首诗。  ——仅献给八月十五中秋节    在“白莲花
期刊
◎ 秋叶  枫红辽东    不觉中,秋已至。对秋的认识,仿佛只有那红的枫叶和黄的田野。每年的秋季都要找机会回家乡拍秋,好久没回家乡了,一份对家的思念、对秋的向往,在脑海里萦绕,在季节的视线里徘徊,让惆怅与憧憬交织在一起,对秋的来临急切地盼望着……     一个秋收时节,我们旅游纵览杂志社一行五人,自驾一辆“丰田霸道”,踏上了我的故乡之路,辽东胜境——本溪,开始了赏秋之旅。    第一次见到枫叶是十
期刊
大自然的用色地带——    秋季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有油画般的质感,但桦甸更像一幅天成自然的山水画,一笔丹青就可以浸透无限诗意。  国画是水墨的世界,桦甸是枫桦的田园。她考究用色,以最富有诗情的白桦、丹枫铺陈秋韵,不管你是不是诗人,心情都会被同化在错落有致的立体平仄间。因此,造物主比国画大师的笔多了一色,使桦甸成了匠心独运的唯美画布,也拥有了唯其堪称的广告词——“大自然的用色地带”。 
期刊
早就想去看长白山天池。  今年9月7日,我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一行9人,终于踏上了开往天池的征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于当天晚上住在了长白山天池脚下。  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暮色提前来临。导游说:“前两天都是大晴天。你们不巧,赶上了这样的阴雨天看来你们是看不到天池了。”  跟阴雨天一样,看不到天池我们的心也不开晴。    雨一夜不断,就听外边的雨在房檐上不停地嘀嗒、嘀嗒……我这夜一个劲地看天
期刊
读过许多描写西递宏村的散文,在作家的笔下,留给我的是美丽的梦境和神话般的画面。  带着长久以来渴望对古徽州民居一睹为快的向往,2007年9月17日,我来到这里。  皖南古民居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村落。  西递与宏村位于安徽的黟县,两村相距18公里,这两处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徽派古村落,它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千万里外而至,一
期刊
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脚往哪儿,路往哪儿,喜瞧巉岩勾心斗角,倾听风前鸟叫声硬。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却更远了,遂吸新鲜空气,意尽而归。归来自有文章做,不会与他人同,既可再次意游,又可赚几个稿费,补回那一双龙须草鞋钱。   ——贾平凹《生活的一种》    当你看着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现在科学家证明,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   ——印
期刊
一、都江堰市正大兴文化产业研究之风    探索做大做强都江堰市文化产业国际文化品牌,应有理论、战略、策略与政策,精心打造青城山—都江堰国际文化品牌,使之能充分满足海内外文化消费者对新、奇、异、美、乐、古的高度精神文化享受需求,达到“非来不可”“来了就不想走”的创新境界。实现“文化都江堰”的城市独特定位。让世界走向青城山—都江堰,让青城山—都江堰走向世界。  同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青城山张道陵创
期刊
我国有大量的冰川,但绝大多数是人不能靠近和登临的。至目前,我国科学探险家们登临过的冰川也只有150座。而对于我们寻常人来说,登临这些冰川更是望之莫及,只有个别距离较近、海拔相对较低的冰川可供探险旅游,“七一冰川”就是这样的一座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的西段,是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并登临最早的冰川,其瑰丽神秘而又不拒人千里,让喜欢高山旅游的人感到格外亲近。    一    不久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