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国内的标准来看,半岛电视台的办公室和演播间都够寒酸的,但就在这所矮矮的建筑里,几乎每天都在传出让全世界注目的消息。到现在,海湾小国卡塔尔的这座电视台已经有八年历史了,但一直到“9•11事件”之后,海湾以外的世界才知道它的存在,而且对它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道理很简单,近四年以来,半岛电视台几乎是这个世界了解阿拉伯的恐怖分子方面信息的惟一来源。所以半岛电视台的人很开心地宣称:全世界都看CNN,但CNN要看我们。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能够垄断一种重要的信息源是很牛的事情,所以半岛电视台的行情就不断看涨,大有立刻成为全球性大传媒机构之势。实际情况似乎也正是这样。所谓的半岛电视台,本来的阿拉伯语名叫Al Jazeera,意思是“岛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直接用其音译,但当初新华社翻译的时候大概考虑到卡塔尔本来是一个半岛国家,就用了现在这个名称。据说该台领导得知中文如此翻译不太满意,觉得自己的原名有傲然孤立于苍海之意,现在硬被同陆地连上了一块,就不彻底了。但有高人劝他:现在“半岛”在中国的知名度已经极高,如果改了会损失巨大的品牌价值。于是Al Jazeera在中国仍然是“半岛”。在中国的影响已经如此,何况对中东问题和恐怖主义更为关注的西方世界呢。
但在全球影响的迅速增长对于一家原本规模不大的电视台却也可能成为不易承受的压力。最近半岛电视台在多哈组织了一次大型媒介研讨会(听说也是该电视台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国际会议),总题是“变化中的媒介理念——专业主义与文化差异”,具体的议题则包括“媒介变革境况中的伦理问题”、“媒介与政府关系”、“媒介与文化差异——寻找共同基点”等等,从这些议题中就能体会到半岛人的焦虑——他们急需找到一些说法,为自己的实践定位正名。
早在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计划与沙特阿拉伯的“轨道传播”集团共同建立“BBC中东频道”,后来计划流产了,但BBC已经搜罗培训出来的一批来自阿拉伯各国的专业人员却被半岛电视台挖了过来。这些人就成了半岛电视台的核心和骨干,因此,不论节目形态还是基本新闻理念上,半岛受西方,特别是BBC的影响颇深。但在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半岛电视台又与西方主流媒体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对于伊拉克战争这类重大事件上,他们的倾向性更是让西方的政府、媒介和学者感到难以接受。于是对于半岛电视的批评四起,说它的新闻太富煽动性,说它新闻中的措辞不够准确客观,说它的节目中图像太过血腥,尤其是说它用自己的价值取向选取和报道新闻,因而充满了“偏见”。
对于最后一点,半岛人有自己的说法。一位半岛的记者说,“在我们居住的地方进行完全客观的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是这里人民的一部分,我们有自己的观点。”这话当然对。可以说,让全世界都能听到阿拉伯人的普遍声音,不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必需的。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让世界传媒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对于我们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球村实在是益处多多。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强调多元文化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些人类共同的原则和规范呢?我认为应该有,比如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当我们看到来自各国的人质被囚禁虐待,被活生生地枪杀、斩首却听不到强烈谴责的时候,这已经不是冷静客观,更不是什么文化取向,而是真正的冷酷。
在那次研讨会上还有一个很有些轰动的花絮。在会议中间,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接通了远在西班牙的泰西尔•阿卢尼的信号,让他参与了会议的讨论发言。这位阿卢尼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但是半岛的名牌记者,在“9•11事件”后采访过本•拉登,还因为涉嫌参与马德里火车站爆炸案而被西班牙当局拘捕,至今没有恢复自由。当他的图像出现在会场大屏幕上的时候,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如果阿卢尼先生是无辜的,我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如果……视几百个平民生命如草芥的绝不是什么烈士、英雄。
不论媒介境况怎样变迁,新闻伦理中总有一个基本底线。不论如何强调文化的多元和平等,也不能以文化特色和国情不同为借口戕害无辜的生命、蔑视人的尊严。半岛电视台要寻求的共同基点,也许就应该从这里开始。
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能够垄断一种重要的信息源是很牛的事情,所以半岛电视台的行情就不断看涨,大有立刻成为全球性大传媒机构之势。实际情况似乎也正是这样。所谓的半岛电视台,本来的阿拉伯语名叫Al Jazeera,意思是“岛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直接用其音译,但当初新华社翻译的时候大概考虑到卡塔尔本来是一个半岛国家,就用了现在这个名称。据说该台领导得知中文如此翻译不太满意,觉得自己的原名有傲然孤立于苍海之意,现在硬被同陆地连上了一块,就不彻底了。但有高人劝他:现在“半岛”在中国的知名度已经极高,如果改了会损失巨大的品牌价值。于是Al Jazeera在中国仍然是“半岛”。在中国的影响已经如此,何况对中东问题和恐怖主义更为关注的西方世界呢。
但在全球影响的迅速增长对于一家原本规模不大的电视台却也可能成为不易承受的压力。最近半岛电视台在多哈组织了一次大型媒介研讨会(听说也是该电视台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国际会议),总题是“变化中的媒介理念——专业主义与文化差异”,具体的议题则包括“媒介变革境况中的伦理问题”、“媒介与政府关系”、“媒介与文化差异——寻找共同基点”等等,从这些议题中就能体会到半岛人的焦虑——他们急需找到一些说法,为自己的实践定位正名。
早在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计划与沙特阿拉伯的“轨道传播”集团共同建立“BBC中东频道”,后来计划流产了,但BBC已经搜罗培训出来的一批来自阿拉伯各国的专业人员却被半岛电视台挖了过来。这些人就成了半岛电视台的核心和骨干,因此,不论节目形态还是基本新闻理念上,半岛受西方,特别是BBC的影响颇深。但在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半岛电视台又与西方主流媒体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对于伊拉克战争这类重大事件上,他们的倾向性更是让西方的政府、媒介和学者感到难以接受。于是对于半岛电视的批评四起,说它的新闻太富煽动性,说它新闻中的措辞不够准确客观,说它的节目中图像太过血腥,尤其是说它用自己的价值取向选取和报道新闻,因而充满了“偏见”。
对于最后一点,半岛人有自己的说法。一位半岛的记者说,“在我们居住的地方进行完全客观的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是这里人民的一部分,我们有自己的观点。”这话当然对。可以说,让全世界都能听到阿拉伯人的普遍声音,不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必需的。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让世界传媒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对于我们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球村实在是益处多多。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强调多元文化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些人类共同的原则和规范呢?我认为应该有,比如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当我们看到来自各国的人质被囚禁虐待,被活生生地枪杀、斩首却听不到强烈谴责的时候,这已经不是冷静客观,更不是什么文化取向,而是真正的冷酷。
在那次研讨会上还有一个很有些轰动的花絮。在会议中间,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接通了远在西班牙的泰西尔•阿卢尼的信号,让他参与了会议的讨论发言。这位阿卢尼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但是半岛的名牌记者,在“9•11事件”后采访过本•拉登,还因为涉嫌参与马德里火车站爆炸案而被西班牙当局拘捕,至今没有恢复自由。当他的图像出现在会场大屏幕上的时候,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如果阿卢尼先生是无辜的,我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如果……视几百个平民生命如草芥的绝不是什么烈士、英雄。
不论媒介境况怎样变迁,新闻伦理中总有一个基本底线。不论如何强调文化的多元和平等,也不能以文化特色和国情不同为借口戕害无辜的生命、蔑视人的尊严。半岛电视台要寻求的共同基点,也许就应该从这里开始。
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