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安全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 安全管理;
1前言
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对于促进工程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上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大大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工程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有着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等施工特点。因此,工程施工固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安全生产是工程施工的生命线,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因此,在工程过程中重视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关于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施工现场监理
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部分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 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
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2.2 施工人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低,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而且工程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
2.3 施工环境
由于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受场地局限等不利因素,并且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而且又在空旷场地上作业,再加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因此,对于施工环境往往是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不能全面,导致工程施工依然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安全统计,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其施工环境而造成的。
2.4 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如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 不系安全带, 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摸,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 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3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必须按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3.1 提高认识,完善机构
(1)提高公司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施工(生产)不但关系到公司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公司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因此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施工(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建立安全施工(生产)管理小组。从公司到各项目经理均成立安全施工(生产)管理小组,以法人代表、项目经理为首,各分管领导,各项目部安全科专职以及各工程处安全员组成。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施工(生产)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审批安全施工(生产)措施、计划,完善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安全施工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并填写好记录。继续组织好每季度的安全大检查工作,不流于形式,认真扎实的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工程建设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3.2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末,贯穿于工期、质量和技术的任一要素之中,在任何一项要素的组成过程中,若忽视了安全,将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得经济上受损,严重者将可能影响公司和企业的形象。因此,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或者是监理单位都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应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工作来抓,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提高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素质。狠抓基础工作,要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定期进行员工施工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特别是对特殊工种要针对工程行业特点进行专门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4做好现场施工技术工作
为了使工程建设施工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得以落实,应在项目施工前编制《安全防护手册》作为安全规范,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提出本项目应特别强调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通过对安全措施的交底和教育,使施工人员和每一位工人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底,这将给施工中落实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奠定基础。同时,监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技术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5加强安全监督
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能单纯局限于简单地查一查谁没有戴安全帽之类的这一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要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立起一个有安全保障的环境,因此安全检查及整改工作应及时、深入的进行。对于检查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级,项目部都必须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4结束语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 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 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 给予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 责任, 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意识, 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 落实, 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 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 引导, 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 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 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或作风漂浮的单位, 事故发生的频率总要高些。总之, 领导重视了, 就能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就能带动职工重视安全, 把隐患消滅在萌芽中。
关键词:施工; 安全管理;
1前言
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对于促进工程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上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大大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工程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有着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等施工特点。因此,工程施工固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安全生产是工程施工的生命线,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因此,在工程过程中重视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关于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施工现场监理
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部分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 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
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2.2 施工人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低,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而且工程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
2.3 施工环境
由于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受场地局限等不利因素,并且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而且又在空旷场地上作业,再加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因此,对于施工环境往往是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不能全面,导致工程施工依然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安全统计,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其施工环境而造成的。
2.4 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如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 不系安全带, 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摸,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 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3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就必须按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3.1 提高认识,完善机构
(1)提高公司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施工(生产)不但关系到公司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公司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因此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施工(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建立安全施工(生产)管理小组。从公司到各项目经理均成立安全施工(生产)管理小组,以法人代表、项目经理为首,各分管领导,各项目部安全科专职以及各工程处安全员组成。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施工(生产)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审批安全施工(生产)措施、计划,完善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安全施工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并填写好记录。继续组织好每季度的安全大检查工作,不流于形式,认真扎实的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工程建设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3.2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末,贯穿于工期、质量和技术的任一要素之中,在任何一项要素的组成过程中,若忽视了安全,将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得经济上受损,严重者将可能影响公司和企业的形象。因此,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或者是监理单位都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应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工作来抓,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提高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素质。狠抓基础工作,要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定期进行员工施工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特别是对特殊工种要针对工程行业特点进行专门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4做好现场施工技术工作
为了使工程建设施工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得以落实,应在项目施工前编制《安全防护手册》作为安全规范,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提出本项目应特别强调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通过对安全措施的交底和教育,使施工人员和每一位工人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心中有底,这将给施工中落实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奠定基础。同时,监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技术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5加强安全监督
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能单纯局限于简单地查一查谁没有戴安全帽之类的这一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要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立起一个有安全保障的环境,因此安全检查及整改工作应及时、深入的进行。对于检查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级,项目部都必须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4结束语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 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 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 给予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 责任, 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意识, 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 落实, 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 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 引导, 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 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 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或作风漂浮的单位, 事故发生的频率总要高些。总之, 领导重视了, 就能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就能带动职工重视安全, 把隐患消滅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