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乳杆菌来源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表征及产物性质鉴定

来源 :生物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4,6-α-GTs)能以直链淀粉为底物合成含α(1-6)键的α-葡聚糖,在酶法合成膳食纤维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根据4,6-α-GTs氨基酸序列中的保守区段设计引物,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基因组中PCR扩增得到一条假定GTFB-like4,6-α-GTs基因(命名为gtf16),构建重组质粒pET15b-gtf16并在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成功表达,纯化后对其进行酶学表征.结果 表明,该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40℃.通过薄层色谱、NMR光谱、水解酶水解等检测手段对Gtf16酶转化产物进行系统的表征,发现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与已报道的来源于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菌株的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GtfB与直链淀粉作用后的产物异麦芽寡糖结构类似;产物键型中α(1-6)键占比可达75%,产物平均分子量为23793 Da;产物被消化酶水解后得到的抗消化成分含量可达88.22%.
其他文献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在医药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作用,目前主要采用大肠杆菌或谷氨酸棒杆菌以微生物发酵法合成.为了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合成5-ALA的能力,对其C4代谢途径进行了系统代谢改造.首先分别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异源表达荚膜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LAS,选择酶活相对较高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RphemA基因作为关键合成酶基因,并筛选到能显著增强RphemA的酶活性的核糖体结合位点RBS5.重组菌株ALAS的比酶活可达(221.8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3-epimerase)是异构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D-allulose)的关键酶.为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并获得可重复使用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细胞,N端融合双亲短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异源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正确折叠,蛋白大小为33 kDa.40℃孵育48 h,SAP1-DSDPEase残余酶活仍保持在58%.固定化细胞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二
2-羟基丁酸(2-hydroxybutyric acid,2-HBA)是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和各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化学法合成的外消旋2-HBA需要去消旋才能获得光学纯对映异构体,应用于工业.文中通过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共表达苏氨酸脱氨酶(Threonine deaminase,TD)、L-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构建(S)-2-HBA的合成途径及其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