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交响话英雄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ail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国庆前夕,上海民族乐团的民族交响史诗《英雄》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这部以“中国创世神话”为主题的原创音乐会,用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多元性、当代性,歌颂了亘古不灭的英雄精神,并向无数当代英雄献上崇高敬意。聆听整场音乐会的最大感受就是,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交响化的创作理念,大胆运用民族管弦乐队与合唱相融合的交响合唱而积极探索民族器乐作品的新尝试,作品也因此入选了文旅部2019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意义深远、底蕴厚重的音乐会,其创作团队是由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组成的。特别是“90后”作曲家李博禅,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郭文景、刘长远、叶小钢教授,前不久刚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入职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他的写作技法娴熟得当,音乐语言真诚亲切,屡获国际国内嘉奖,演出足迹遍及十几个国家。代表作有《楚颂》《晚秋》等。作曲家在新作《英雄》上演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通过音乐,把每个人心里潜在的英雄情怀勾出来,把每个人心里的正义感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强大力量挖掘出来。”
  作品由六个篇章组成,如同缓慢展开的中国传统卷轴画一般,将宏大的主旨细化为一幅幅具象可观的画面:盘古开天、伶伦制律、仓颉造字、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以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音乐形式讲述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华英雄神话故事,诠释值得称颂的英雄精神。开篇《盘古》采用交响合唱的形式,构成大气磅礴的音响气势,表现出盘古开天辟地的惊鸿场面。第二乐章《伶伦》是一曲以竹笛为主奏乐器的民族管弦乐音画,模拟出清脆动人的鸟鸣,再现伶伦闻凤鸟鸣啼而制十二律吕的传说。第三乐章《仓颉》则是以中阮为主奏乐器的民族管弦乐音诗,以醇厚灵动的音色勾勒出汉字书写的字体笔画,表达对造字英雄仓颉开创民族文明之基的赞美之情。第四乐章《大禹》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小编制吹打乐团,塑造大禹英勇无畏的治水精神。此后,《后羿》采用板胡为主奏乐器的弓弦乐团与打击乐团,描绘出后羿为天下黎民射日的英雄壮举,以及与嫦娥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这里,主奏乐器板胡属于弓弦乐器,恰如后羿手中的弓与弦,音乐表达既有铁血丹心,也有柔情似水。末乐章《英雄》再次采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在荡气回肠的歌声中表达了对当代英雄的致敬,与开篇乐章《盘古》的交响合唱形成首尾呼应。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首先,整部作品秉持了作曲家一贯的创作风格,没有运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元素,80分钟的作品全部都是原创的音乐旋律。但是,作曲家是在对每一件民族乐器特性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神话人物的文学阐释和历史解读,结合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而选择相对应的乐器音色与演奏法进行的音乐创作,可谓是精准而独到。
  其次,作品虽然采用民族管弦乐队的传统编制,但是透露出作曲家敢于突破既有的配器手法和善于融合现代的音乐元素。比如,《盘古》里有一段低音唢呐吹奏的慢板主题,这件几乎鲜有得到旋律声部重视的低音乐器,用其沙哑而钝感、酷似低音萨克斯的音色奏出“一步三叹”的主题旋律,迅速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而在快板段落则采用了黑米奥拉(三对二)节奏,当合唱队唱出“天地开、盘古醒、浊为地、清为天”时,乐队奏出类似波洛涅兹的动感节奏,将气氛推向高潮;第二乐章《伶伦》采用简约音乐的元素,乐队以重复音型伴奏来突显竹笛的美妙旋律,具有流行文化中的“古风音乐”面貌;第三乐章《仓颉》则改换了中阮的定弦,让乐器的音乐表现更具棱角感与错落感,并符合创作中所运用的调式演奏,等等。
  第三,大胆运用交响合唱作为作品的首尾篇章,中间依次衔接四部器乐协奏曲的布局,为这部“以古喻今”的民族交响史诗建构了完整的音乐结构。特别是末乐章《英雄》,先以一段视频让观众看到上古创世英雄与当代英雄的联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像是当代的神农;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如同当代的嫦娥;在沙漠植树的“大地妈妈”易解放,是当代的精卫;法制燃灯者邹碧华,是逐日的夸父;传承民族音乐的二胡大师闵惠芬,是当代的伶伦;而那些奋战在抗洪前线的战士,则如同当代的大禹……最后,以鼓乐齐鸣来颂扬人们身边的英雄。
  谈到作品的构思,据主创人员介绍,“创世神话”主题创作之初即命名为《英雄》,后又受到一篇新闻报道启发,联想起袁隆平与神农之间的巧妙关联。于是,主创们几乎是一拍即合决定——通过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歌颂我们当代的真正英雄。其实,中国上古神话里的英雄都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产生的。人们把人性中的优秀品质塑造成了神的形象,并通过智慧编织成美丽的神话故事。应该说,被人们敬仰、崇拜的神性其实升华于人性,蕴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这种“英雄”的血脉始终流淌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身上,英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演出当天,正逢中共中央举办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此番巧合,亦如有“神”助般的契合,令全场的演职人员和观众都备受鼓舞。
  民族交响史诗《英雄》,用民族音乐塑造远古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弘扬流淌于民族血脉之中的英雄精神。从神话英雄回归到向当代英雄致敬,能够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这是该作品在音乐之外表达的社会责任和人性关怀。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英雄。
  作者 上海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中华艺术宫在金秋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系列展”,记录国家和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讴歌勤劳善良、努力奋斗的人民,汇聚上海美术现实题材创作成果,推出大师精品力作,用美术作品和展览反映新时代,突出表达上海美术工作者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系列展由三个特展组成: 1.时代风采—
期刊
今年9月,上海宝龙美术馆同时启幕双展。其一,由上海宝龙美术馆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联合主办、王溪担任策展人,于此中国70周年之际,恰巧也正是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两周年馆庆之际,携其艺术馆开馆之作—《初见:费利斯·比托,世界最早的东亚影像记录》,来到上海开启一场有关“1860年前后东亚影像图鉴”的展览费利斯·比托,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更是唯一一位系统记录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
期刊
上海不仅要做文化的码头,更要做文化的源头。这就需要勃勃的艺术原创力和肥沃的艺术生态的土壤。土壤的浇灌,无外乎主体的教育与客体的政策扶持与平台的开放。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海在当代艺术与文化基建领域“动作”频频。是的,上海已经准备好了。2018年,中国艺术品销售额达12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然而上海在艺术品交易领域与纽约、伦敦两大全球城市相比,在开放度、艺术品从业主体数量和质量、艺术品交易规模、艺术品
期刊
“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展览项目”的建立初衷,是希望在体制与市场两种评价机制之外的艺术家来作为调查的对象,也希望呈现“主旋律”之外对“多声部”的艺术生态进行补充的理想展览状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也希望通过展览的理想状态来对艺术高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样本。  “复调”·东南亚展览项目的源起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于2012年年底正式启动“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展览项目,几乎与南艺
期刊
现代舞“看”什么?  王曦:你们的舞团有专职的摄影师吗?  谢欣:暂时没有舞团固定的摄影师。但是有非常棒的摄影师朋友,会经常一起玩,演出的时候也会邀请他们来拍摄。有时也会有很棒的摄影师主动提出合作,比如这次工作坊的北京老赵。我在开幕式的发言、论坛、舞团排练演出现场、整个“身体最前沿”两周,他全程都在,很感谢他。  王曦:这样他会比较了解你的创作。  谢欣:对,他很喜欢现代舞,所以他想要加入进来,用
期刊
本文从上海博物馆儿童绘本出发,探讨如何在创新研发与互动中培养儿童对于博物馆藏品的兴趣,以儿童绘本设计、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互动体验为突破口,有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思维、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从而,提高学龄前儿童阅读绘本的可持续性,让儿童更好地在阅读中获取博物馆文物知识。通过探索,实现博物馆儿童绘本在策划、设计和互动上的最佳优化。  近些年来,学龄前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备受父母的重视。博物馆作为公共
期刊
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们发现全国一流的高等艺术院校“不约而同”有一个现象,那就是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开放型调研,并最终以展览汇报的形式呈现。由此,我们发现一种新型的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其中,有宏大立意的抒写,有繼往开来的实践,也有一些在不同国家和地域进行的文化田野调查。本专题撷取若干案例,以新近举办展览的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他们的定位和风格各自不同,呈现
期刊
我和许德民先生结缘于诗的遭遇绝然不是在今天,反推逝去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1983年,许德民等30位复旦大学学生诗人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自己的诗集《海星星:大学生抒情诗集》,许德民就是这部诗集的主编。  集结于《海星星:大学生抒情诗集》这部诗集的30位青年诗人,都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招生有幸进入复旦大学的大学生,许德民当时是复旦大学经济系79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来自复旦
期刊
2019年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以辽博典藏的唐代法书名画为主体,纳入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九家图书馆、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用100件展品生动全面的重现和回顾了大唐盛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与共和国同龄的辽宁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在双重节日中,以一个全新的展览塑造辽博的形象,以优质的展览讴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文物工
期刊
上海在2019年11月举办了首个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并挂牌成立“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启动“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运营。一系列政策便利,回应的是交易主体和观众的诉求,最终将为申城整个艺术品交易行业的发展引航。上海本已拥有成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先决条件,如成规模的美术馆、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国内外知名拍卖行的落户、艺术家群体的集聚、长三角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