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倦怠指的是由于教师长期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之下,由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的各种矛盾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的一种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疲劳和紧张状态。教师一但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心理、生理健康,对身心也产生严重的伤害,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那么,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危害?又该怎样解决呢?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因素、学校的因素、也有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认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来自社会方面
1.社会期望过高致使老师承受较大的压力。从古至今,教师便被认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仿佛教师是万能的职业,而使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社会地位偏低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与其他行业相比,社会地位明显偏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微薄。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仍然较低。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感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3.社会交往闭塞阻碍教师心理问题的缓释。由于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教师都是早来晚走,甚至中午都得不到休息,活动范围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所处的环境相对闭塞,除了上课外、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再就是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成绩上的激烈的竞争,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也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舒缓。
(二)源于教育内部
1.职业的艰辛使教师承受力不堪重负。教师工作是一份艰辛的耗费脑力与体能的工作,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同时,教师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为了上好一门课,教师往往绞尽脑汁、精心设计,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
2.职业的不稳定性使教师忧心忡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也逐渐渗透到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铁饭碗”到如今的“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学历达标”,从前教师们引以为傲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
3.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使教师不思进取。在目前的形势下,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在工资待遇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使教师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理,容易造成普遍的集体无意识性职业倦怠。另外,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使得教师感到评上职称就完事大吉,没有必要再进取。
4.评价体单薄对教师缺乏激励性。现行的教师评价注重的是管理者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并与奖惩挂钩。这样的评价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发挥有效的激励性作用,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教育的不公平使教师失去从教兴趣。重点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有同所学校因领导对老师关注不同,使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分配不公平,使教师的心灵的扭曲,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三)教师个人方面
1. 性格落差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的差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很少出现职业倦怠,可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却很容易于产生职业倦怠。还有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妄想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职业道德水平滑坡影响着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教师对进职、发财方面的关注多了,其他行业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存在着“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致使他们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3.生活态度与经历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老师与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相比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个体,还是学校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将带来极消极的影响。
1.职业倦怠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虐待自己,导致教师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
2.职业倦怠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品质低劣,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充分,缺少创造性。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减少,行政缺勤率上升,人事变动频频增加,师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3.职业倦怠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无法沟通,不能胜任教育工作,使人力资源遭到损失,于是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疗系统(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等)的依赖,人才流失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解决的途径
1.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引领。国家要引导社会用人从注重学历转到注重能力,要引导家长把期望从高分转到高能上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应宏观调控评价机制,指引正确的方向,注重既面向全体教师,又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既注重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等。
2.学校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给教师以适时地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人性的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工作,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多彩的舞台,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评价和对待教师的功过是非。在新课程改革中,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
3.教师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会“减压”,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善于多元思考;要学会休息,坚持运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自己补充“能量”;要主动进修,充电加油,消除“能力恐慌”;要打破封闭,加强沟通,学会纾解郁闷等,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虽然因长期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它并不如顽症般不可医治。相信有着政府部们的宏观调控,有着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应对,全体教师们一定会卸掉包袱,不存“风高水急何所倚”的疑虑轻装上阵,而会用积极的心态、丰厚的底蕴、强烈的责任心,超越自己,不断的焕发出新的风貌,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共同凝聚着“帆满舵稳号子齐”!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因素、学校的因素、也有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认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来自社会方面
1.社会期望过高致使老师承受较大的压力。从古至今,教师便被认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仿佛教师是万能的职业,而使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社会地位偏低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与其他行业相比,社会地位明显偏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微薄。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仍然较低。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感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3.社会交往闭塞阻碍教师心理问题的缓释。由于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教师都是早来晚走,甚至中午都得不到休息,活动范围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所处的环境相对闭塞,除了上课外、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再就是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成绩上的激烈的竞争,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也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舒缓。
(二)源于教育内部
1.职业的艰辛使教师承受力不堪重负。教师工作是一份艰辛的耗费脑力与体能的工作,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同时,教师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为了上好一门课,教师往往绞尽脑汁、精心设计,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
2.职业的不稳定性使教师忧心忡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也逐渐渗透到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铁饭碗”到如今的“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学历达标”,从前教师们引以为傲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
3.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使教师不思进取。在目前的形势下,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在工资待遇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使教师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心理,容易造成普遍的集体无意识性职业倦怠。另外,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使得教师感到评上职称就完事大吉,没有必要再进取。
4.评价体单薄对教师缺乏激励性。现行的教师评价注重的是管理者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并与奖惩挂钩。这样的评价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发挥有效的激励性作用,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教育的不公平使教师失去从教兴趣。重点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有同所学校因领导对老师关注不同,使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分配不公平,使教师的心灵的扭曲,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三)教师个人方面
1. 性格落差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的差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很少出现职业倦怠,可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却很容易于产生职业倦怠。还有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妄想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职业道德水平滑坡影响着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教师对进职、发财方面的关注多了,其他行业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存在着“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致使他们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3.生活态度与经历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老师与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相比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个体,还是学校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将带来极消极的影响。
1.职业倦怠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虐待自己,导致教师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
2.职业倦怠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品质低劣,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充分,缺少创造性。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减少,行政缺勤率上升,人事变动频频增加,师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3.职业倦怠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无法沟通,不能胜任教育工作,使人力资源遭到损失,于是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疗系统(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等)的依赖,人才流失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解决的途径
1.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引领。国家要引导社会用人从注重学历转到注重能力,要引导家长把期望从高分转到高能上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应宏观调控评价机制,指引正确的方向,注重既面向全体教师,又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既注重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等。
2.学校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给教师以适时地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人性的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工作,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多彩的舞台,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评价和对待教师的功过是非。在新课程改革中,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
3.教师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会“减压”,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善于多元思考;要学会休息,坚持运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自己补充“能量”;要主动进修,充电加油,消除“能力恐慌”;要打破封闭,加强沟通,学会纾解郁闷等,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虽然因长期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它并不如顽症般不可医治。相信有着政府部们的宏观调控,有着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应对,全体教师们一定会卸掉包袱,不存“风高水急何所倚”的疑虑轻装上阵,而会用积极的心态、丰厚的底蕴、强烈的责任心,超越自己,不断的焕发出新的风貌,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共同凝聚着“帆满舵稳号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