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日语
专业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实力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适合人群:喜欢日本文化、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
选科要求:物理或历史(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提起日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呢?是日本动漫里路飞的热血宣言,还是夏目的温柔嗓音,或是悠扬婉转的日语歌曲?相信多数人对日语,甚至对日本的印象都是从日本动漫里获得的吧!
作为一门小语种,日语虽不像英语国际化程度那么高,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人们都说,学习一门外语就是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也觉得确实如此。但要打开日语世界的大门,首先要完成一场漫长的解谜游戏。
游戏的开始——懵懂、挫败、尝试
我与日语的缘分始于大学本科阶段。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外语,当然不限于英语。犹清晰记得第一次翻开日语教材的时候,映入眼簾的是一篇长篇日语文章,上面的文字符号像游弋的小蝌蚪一样冲进了我的心里。我当时虽然完全不懂日语,但却感受到了陌生的文字所散发出来的奇妙的魅力,它们背后所蕴含的那个未知世界,吸引着我去探索、去了解。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我认为都需要强烈的兴趣作为支撑,只有真正想学好它,才能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就这样,我攥紧了手中的钥匙,坚定地打开了那一扇大门,按下了游戏的开始键。
日语最开始从音标,也就是五十音图学起,然后和汉语、英语学习一样,学发音、背词、记语法、读文章等。日语的语法纷繁复杂,学着学着常常就会找不到头绪。而且,日语中有很多和汉语同形不同义的字,很容易造成歧义,这就更为理解和背诵增添了困难。此外,听力学习应该是让每个日语学子最头疼的一件事,即便明白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所涉及的语法结构,语速也调慢了,但“马冬梅”听到耳朵里,脑子里还是只剩下了“马”——常常无法掌握整句话的意思。
除了语法、听力,还有写作、会话、文学等课程。其中会话课的教学是由日本外教担任的,一开始外教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外教也听不懂。但外教很善于启发我们,鼓励我们要多开口练习。因此我很喜欢外教,下课后经常和她聊天,偶尔也约她一起吃饭,听她说说日本的生活,聊聊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等,渐渐地,我的听力和口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其实是个比较内敛,容易害羞的人,可在外教那里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如果不敢开口,不去勇敢尝试,那么永远都不会进步。
除了课堂学习,我们学院的日语专业班也会开展一些传统的趣味活动,比如每年举行的语音语调比赛、配音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我大二时和宿舍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配音比赛,比赛作品是动漫《轻音少女》,从选素材到不断地练习,前后持续了两个月,最后捧回了二等奖。对于大二的我们来说,听懂日语台词还很吃力,日语发音也不甚准确,可这些当时并没有减弱我们参赛的热情。
当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后,有的同学开始厌倦“背了忘,忘了背”的枯燥的学习生活,但我觉得比起自己能读懂一篇文章时的欢喜,比起能听懂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台词时的雀跃,学习时的枯燥、痛苦与挫败并不算什么。我把这个阶段看作是解谜游戏的初期,努力打牢学习基础就好比是在游戏中四处搜集线索与零碎信息,之后学习的方向即游戏的主线开始隐约展现在眼前。
逐级闯关——量变引发质变
我在大三上学期以160分的高分通过了日语等级考试(N1),我觉得有了N1就很厉害了,可老师告诉我们,N1仅仅代表迈入了日语的大门,通过N1考试后,日语中知识性的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了,但这绝不意味着终点。因为,当表层的语言含义不再是你的障碍后,你的着力点还得转移到文字背后的含义上,进而转到对日本文化、传统、民俗、历史等的关怀上。从这里开始,以日语承载的资料不再是一张张白纸,一个个谜团接二连三地被解开,在这个新世界里,我前进得越来越顺利。
大三时,我得到了赴日交换留学的机会。在半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含义。一开始,日本人说话时含糊的语调让我简直怀疑自己学过日语的事实,去便利店买东西都听不懂店员的语,更别提课堂上各种专业术语了。但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期后,我的口语越来越流利,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顺畅。半年的留学生活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它像是解谜游戏中开发的副本,让我得以深入了解滋养了日语的那片土地——鸭川边绚烂的樱花,夏夜祭祀大会上夹杂在热风中的章鱼烧香气,茶道教室里榻榻米与白袜摩擦的质感……所有的一切,都犹如花火大会上绽放的烟花,短暂却永留于记忆中。
大四时我在翻译公司里实习,平常做各种各样的文件翻译和简单的口译。日语好并不意味着翻译也能做得好,因为翻译涉及两种语言间的互相转换,需要译者同时具备优秀的外语和中文语言功底,以及具备日式思维,这样才能使翻译出来的语言自然而不生硬。我经常为了如何才能准确又自然地用译语表达出源语的意思而绞尽脑汁,这个过程仿佛是在游戏中寻找出口,四处碰撞,而最终得到合适的译语后便如同找到了出口,光明乍现,豁然开朗。将一份份源语文件翻译成目标语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解谜的过程,解开谜团时的开心与成就感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分岔路口——终点或是起点
毕业后,同学们的去向分为两大类,要么工作,要么继续考研深造,而工作的人中,也分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和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一般是去初高中或教育机构执起了教鞭,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要把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相关证书拿到手;或是去外企做翻译或外贸业务工作,他们大学期间一般就要积累实习、兼职经验。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日语应该不算是“毕业即失业”的专业。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将来想做什么,自己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提前规划好,珍惜当下,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对于那些从此告别日语的人来说,这场解谜游戏也画上了句号;对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来说,日语成了一种工具或媒介,使他们在新的领域里继续前进;而对继续深造的人来说,他们通过日语在文学、历史、民俗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等待他们的,仍是充满未知的前路和无数个谜团。总之,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游戏里,到了毕业这个人生的分岔路口,不管是结束游戏,还是继续前行,我想每个人都有了满满的收获。
本文主角:日语
专业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实力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适合人群:喜欢日本文化、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
选科要求:物理或历史(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提起日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呢?是日本动漫里路飞的热血宣言,还是夏目的温柔嗓音,或是悠扬婉转的日语歌曲?相信多数人对日语,甚至对日本的印象都是从日本动漫里获得的吧!
作为一门小语种,日语虽不像英语国际化程度那么高,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人们都说,学习一门外语就是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也觉得确实如此。但要打开日语世界的大门,首先要完成一场漫长的解谜游戏。
游戏的开始——懵懂、挫败、尝试
我与日语的缘分始于大学本科阶段。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外语,当然不限于英语。犹清晰记得第一次翻开日语教材的时候,映入眼簾的是一篇长篇日语文章,上面的文字符号像游弋的小蝌蚪一样冲进了我的心里。我当时虽然完全不懂日语,但却感受到了陌生的文字所散发出来的奇妙的魅力,它们背后所蕴含的那个未知世界,吸引着我去探索、去了解。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我认为都需要强烈的兴趣作为支撑,只有真正想学好它,才能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就这样,我攥紧了手中的钥匙,坚定地打开了那一扇大门,按下了游戏的开始键。
日语最开始从音标,也就是五十音图学起,然后和汉语、英语学习一样,学发音、背词、记语法、读文章等。日语的语法纷繁复杂,学着学着常常就会找不到头绪。而且,日语中有很多和汉语同形不同义的字,很容易造成歧义,这就更为理解和背诵增添了困难。此外,听力学习应该是让每个日语学子最头疼的一件事,即便明白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所涉及的语法结构,语速也调慢了,但“马冬梅”听到耳朵里,脑子里还是只剩下了“马”——常常无法掌握整句话的意思。
除了语法、听力,还有写作、会话、文学等课程。其中会话课的教学是由日本外教担任的,一开始外教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外教也听不懂。但外教很善于启发我们,鼓励我们要多开口练习。因此我很喜欢外教,下课后经常和她聊天,偶尔也约她一起吃饭,听她说说日本的生活,聊聊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等,渐渐地,我的听力和口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其实是个比较内敛,容易害羞的人,可在外教那里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如果不敢开口,不去勇敢尝试,那么永远都不会进步。
除了课堂学习,我们学院的日语专业班也会开展一些传统的趣味活动,比如每年举行的语音语调比赛、配音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我大二时和宿舍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配音比赛,比赛作品是动漫《轻音少女》,从选素材到不断地练习,前后持续了两个月,最后捧回了二等奖。对于大二的我们来说,听懂日语台词还很吃力,日语发音也不甚准确,可这些当时并没有减弱我们参赛的热情。
当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后,有的同学开始厌倦“背了忘,忘了背”的枯燥的学习生活,但我觉得比起自己能读懂一篇文章时的欢喜,比起能听懂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台词时的雀跃,学习时的枯燥、痛苦与挫败并不算什么。我把这个阶段看作是解谜游戏的初期,努力打牢学习基础就好比是在游戏中四处搜集线索与零碎信息,之后学习的方向即游戏的主线开始隐约展现在眼前。
逐级闯关——量变引发质变
我在大三上学期以160分的高分通过了日语等级考试(N1),我觉得有了N1就很厉害了,可老师告诉我们,N1仅仅代表迈入了日语的大门,通过N1考试后,日语中知识性的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了,但这绝不意味着终点。因为,当表层的语言含义不再是你的障碍后,你的着力点还得转移到文字背后的含义上,进而转到对日本文化、传统、民俗、历史等的关怀上。从这里开始,以日语承载的资料不再是一张张白纸,一个个谜团接二连三地被解开,在这个新世界里,我前进得越来越顺利。
大三时,我得到了赴日交换留学的机会。在半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含义。一开始,日本人说话时含糊的语调让我简直怀疑自己学过日语的事实,去便利店买东西都听不懂店员的语,更别提课堂上各种专业术语了。但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期后,我的口语越来越流利,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顺畅。半年的留学生活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它像是解谜游戏中开发的副本,让我得以深入了解滋养了日语的那片土地——鸭川边绚烂的樱花,夏夜祭祀大会上夹杂在热风中的章鱼烧香气,茶道教室里榻榻米与白袜摩擦的质感……所有的一切,都犹如花火大会上绽放的烟花,短暂却永留于记忆中。
大四时我在翻译公司里实习,平常做各种各样的文件翻译和简单的口译。日语好并不意味着翻译也能做得好,因为翻译涉及两种语言间的互相转换,需要译者同时具备优秀的外语和中文语言功底,以及具备日式思维,这样才能使翻译出来的语言自然而不生硬。我经常为了如何才能准确又自然地用译语表达出源语的意思而绞尽脑汁,这个过程仿佛是在游戏中寻找出口,四处碰撞,而最终得到合适的译语后便如同找到了出口,光明乍现,豁然开朗。将一份份源语文件翻译成目标语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解谜的过程,解开谜团时的开心与成就感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分岔路口——终点或是起点
毕业后,同学们的去向分为两大类,要么工作,要么继续考研深造,而工作的人中,也分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和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一般是去初高中或教育机构执起了教鞭,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要把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相关证书拿到手;或是去外企做翻译或外贸业务工作,他们大学期间一般就要积累实习、兼职经验。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日语应该不算是“毕业即失业”的专业。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将来想做什么,自己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提前规划好,珍惜当下,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对于那些从此告别日语的人来说,这场解谜游戏也画上了句号;对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来说,日语成了一种工具或媒介,使他们在新的领域里继续前进;而对继续深造的人来说,他们通过日语在文学、历史、民俗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等待他们的,仍是充满未知的前路和无数个谜团。总之,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游戏里,到了毕业这个人生的分岔路口,不管是结束游戏,还是继续前行,我想每个人都有了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