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作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问题和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问题,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阐述了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研究和探讨了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多项技术措施及其控害效果。结果表明:经济作物与高产优质水稻连作种植模式及其农田景观多样性耕作制,可显著的影响与它关联的害虫及其天敌在种群数量上的变动,并促使田间生物群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非适应性减少,而蜘蛛等天敌种群则适应性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与此同时,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坚持合理施肥控制施氮量,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开展稻鸭生态种养,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都能显著减少稻田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
其他文献
在兴趣点(POI)呈稀疏分布时,现有时间依赖路网中的k近邻查询方法效率较低,且无法高效支持多类型的POI查询。为此,建立基于POI分布的空间索引结构TDG。根据路径权值上、下界对
调查了临澧县柏枝乡黄金村油菜绿豆二熟制种植模式,分析了油菜绿豆二熟制的特点,比较了当地几种主要种植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油菜绿豆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