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废赤泥在水泥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粉体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赤泥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利用赤泥制备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的研究。指出以赤泥为原料制备水泥,因铝矿来源不同而导致赤泥化学组分不稳定,增加赤泥配制水泥生料的难度;赤泥中氧化铁及碱金属含量较高,易导致配制的水泥生料熔融,增加回转窑结圈甚至堵塞风险;生料中碱金属含量过高会导致预热器结皮,易导致水泥硬化体泛碱,降低赤泥在水泥制备时的利用率。认为利用赤泥制备水泥,是处理赤泥的一条有效途径,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赤泥制备水泥仍须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开发新赤泥利用途径,实现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控制、管理和使用随机性较大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需求波动较大的负载,文章对光储直流微电网系统内不同的变换器提出不同控制策略,通过不同控制策略控制变换器协调运行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利用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互补特性设计了级联的拓扑结构组成混合储能系统,使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并将系统分为多个运行模式,在所提控制策略下系统在多个模式间实现平滑稳定切换。最后对运行中出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输出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分布式发电领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微电网的形成正是这一进步最有力的体现。微电网兼具微型化、高效环保、可靠性高的特点,而这些优越性主要来源于微电网运行控制与保护系统。基于此,文章对微电网的控制、保护系统展开深入分析,以便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平衡区域发展和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以及推动实现国家一体化而实施对口援藏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从责任的角度看,中央企业通过选派援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受援地区工作,在受援地区实施援藏项目,为此需要中央企业承担“支出责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一责任不是中央企业承担的一般“社会责任”,而是特殊的“政治责任”。非政府主体履行特殊“政治责任”普遍面临着激励不足的难题。中央企业对口援藏的制度
《白史》是蒙古学研究领域中学者意见分歧最大的文献之一,也充分体现了蒙藏文化的交流。文章认为,《白史》是蒙古语?aγan teüke的对译。?aγan在蒙古语中除了表示“白色”外,还具有“善、正”之意。Teüke从tegüge(古蒙古语里的发音为tehühe)变化而来,其词根为tegü,意为“(把某东西)收集起来”。《白史》书名中的tegüge的含义是“集子”。故所谓《十善法白史》全书名的含义即《十
唐高宗即位后晋封松赞干布为賨王,但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族属上,吐蕃与賨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吐蕃崛起于隋唐之际,賨人在此时却已基本消失。文章梳理了史料中关于賨人和吐蕃的族源、特征及其与汉、唐等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了汉文文献中賨人、吐蕃族源记载纷繁复杂的原因,认为唐高宗之所以封松赞干布为賨王,可能是賨人与吐蕃存在着一种跨越时间的虚拟联系。賨人、吐蕃与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高度相似,这使得两者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各执其理。文章在结合大量藏汉史籍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使用“賨王”一词的原因,认为唐高宗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盖与賨人、賨国及其历史文化相关,是褒义;而“古孜”(古宗)
考虑微电网稳定运行及微电网间电能交易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端对端电能交易的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基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实时状态,储能变流器在下垂控制及恒定电压控制方式下切换,网侧变流器在恒定功率及恒定电压方式下切换。通过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划分,设置变流器动作阈值及电能交易触发条件,满足直流微电网用户在自主运行模式及电能交易模式下的稳定运行。仿真结果证明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吐蕃王权一直以来都是海外藏学界西藏古代史研究领域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首先梳理了吐蕃王权研究在海外学界缘起的学术背景,阐述其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介绍和评述该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经典理论命题和主要学术争论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分析了近70年来海外吐蕃王权研究在学理路径、研究范式和方法视角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和主要成果。基于对海外吐蕃王权研究历史脉络和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
1944年7—11月,华西协和大学边疆研究所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组成联合考察组,赴西康省北部各县考察。时任华大社会系教授、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的任乃强先生是此次考察的倡议者与向导者,考察中他写有《康北考察日记》。返校后,又写有考察报告《最近的西康之行》。其中,日记逐日记录了四个多月考察的行程与主要考察内容,考察报告则详尽地记述了考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备尝的艰辛、得到的收获和考察中的趣事。这两篇珍贵资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