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费的故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9月,一天,我的二人转作品集《书记搬家》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捧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处女作样书,我陶醉其中。正在这时,县文工团团长李义来我家送信儿,说县委某书记明天早上在他办公室接见我,嘱我拿两本我的书。
  第二天上午8点,我带着书,准时报到。书记高兴地翻阅着我的书,边看边问我:“小王,你今年多大岁数?”我说:“32岁。”他不无赞扬地说:“你小子,三十多岁就著书立说了,前程远大呀!我这个当县委书记的还没听说双城有谁出过书呢,你可能是头一个吧!双城是远近闻名的二人转之乡,老百姓对二人转喜爱有加,你要继续努力,为他们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繁荣家乡二人转艺术多做贡献。”紧接着他又问我:“出这本书给没给你稿费呀?”我回答:“给了,才给570元钱。”书记笑了,他说:“听你的口气,是嫌给的少哇!你知不知道这570元钱在双城能办多大事儿?”我说:“不知道。”他告诉我:“这570元钱能买临街房子一间半。”接下来他又启发式的自言自语道:“哎呀,这570元钱要买茅台酒,可买老鼻子啦!”(茅台酒当年卖8元钱一瓶,570元钱能买70瓶还剩钱呐!)书记的意思是想喝茅台酒。
  其实,就冲书记对我这么欣赏、赞扬、鼓励,又在百忙中亲自接见我,也应该送几瓶茅台酒。可是,偏偏遇上我这个脑瓜不开窍,办事不合时宜的人,干提不醒,一毛没拔。
  三年之后故事仍在发展,1981年3月份,我被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李庆学借到宣传部社会宣传组当干事。7月份的一天,外边下了一場大雨,我手头写的一个材料就要结稿,我打算写完再回家吃中午饭。这时候,李部长走到我的身旁关心地问:“文山,你怎么没回去吃午饭呐?”我说:“我想把手头的材料写完再回去吃午饭!”他说:“你别回去了,县委某书记在我办公室呢,你出去弄四个小菜,买六瓶啤酒,咱们陪领导一起吃吧!”我立马跑到政府大院道东的综合商店,买回了酒和菜。吃饭中间,某书记问李部长:“庆学,你把小王调到宣传部来了?”李部长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戏子’笔头子挺硬,才思敏捷,进入角色也快,五个月时间里写了《双城县民间艺人状况调查》《文化科长的战绩》《第二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等几个大材料,都被省委宣传部和松花江地委宣传部转发了。”他满以为书记听后会高兴,也会表扬我,可是,书记不仅不感冒,反而不无批评地说:“庆学呀,你这才是瞎整呢,咱们培养一个宣传干部容易,培养一个剧作家那可难啦!”弦外之音是让部长把我从宣传部退回剧团去写剧本。
  自那天吃完饭后,我就把卷柜和办公桌中的书和材料收拾一空,只待领导一声令下,我便打马回营。谁料,李部长对某书记的话,不仅没有言听计从,而是留住人才。1984年3月,还提拔我为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88年3月,双城县委又派我到县文化局去任副局长;1993年12月份,文化局老局长退居二线,我又接任了文化局长兼党委书记一职。
  无巧不成书。1995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八九点钟,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某书记笑呵呵走进来。我赶忙站起身迎上去,亲切地问道:“老领导,你怎么这么闲着?找我有事吧?”他很尴尬地回答:“有点事儿,我儿子他岳父在十字街鸿运大酒店楼下开了家游艺厅……”我插话说:“60台游艺机!”他顺情说好话:“你这个文化局长,挺称职呀,对事情了解得这么清楚。我儿子说你在这当局长,想求你在收管理费上给关照关照。”我说:“老领导,这事儿你打电话就行了,何苦这么大年纪从哈尔滨往这跑一趟。”他不太好意思地解释说:“文山,咱俩有十几年没见面了,这回我有闲时间了。我从松花江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回双城看看老同事、老朋友,挺想你的。”我一看表,已经上午11点啦,灵机一动地说:“老领导,中午我请你喝酒,你若答应,我就给你办事儿。否则,我就不看老领导面子啦!”
  他或许也理解了我的意图,欣然留下来,和我一起来到了“一品香饭店”后屋,我要了一瓶茅台酒,几个家乡菜。喝酒前我发自内心,诚恳地来一段开场白:“老领导,你还记得吗?当年我出版第一本书《书记搬家》时,你对我那么关心,高度赞赏,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这些年我始终以你的接见为荣耀,没忘老领导的期望,每当我在创作上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就想起你说的话,便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动力,努力多写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几十年来,我先后写出了长篇章回小说《唐伯虎点秋香》《飞天大侠》,散文集《童年的兰棱河》《回头的风景》,二人转集《文山二人转集》等十几本专著,其中有《巧劝妻》《猪八戒游女儿国》《特殊婚礼》等几十篇二人转、戏剧作品在国家、省、地区大赛中获奖。要说我有点成绩的话,都是老领导关怀鼓励的结果。我从心底感谢你。只是当年,我年轻不懂事理,也没请老领导喝顿酒,答谢答谢,还请您理解原谅。今天,我以茅台酒表达心情,敬您三杯酒:一杯感恩酒,一杯道歉酒,一杯祝老领导健康长寿酒。”某书记几杯酒下肚,既感动又羞愧难当地表白:“那次在庆学办公室喝酒,我也不该那么说话,还是李部长有眼光,把你留在了宣传部,培养成了一位优秀的文化领导和出类拔萃的剧作家。我也敬你一杯酒!”
  这故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我还是把它记了下来。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吴 彦
其他文献
此番去睢宁,恰春风伴我同行。我从海岛来,进入徐州境内,不及款叙,便直接驱车去睢宁。  一路之上,桃红柳绿,黄土堰,油菜花,红叶石楠,黄河故道,村舍水田,碧塘翠柳,渐次奔来眼底,无处不是人间好画也。深入斯土,柔暖的春风拂面而来,俨然稚女的嗲嗲软语,怎一个爽字了得?  借问当地的主人睢宁为何意也?回说,相传古时徐国的国君来到邳地,发现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称之为隹鸟,由于隹鸟在这里大量繁殖,啄田食谷,撕食
期刊
仅有1700平方公里的睢宁,称得上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更可感叹的是,如今的睢宁,已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  论古史,当然以下邳为代表。在古下邳国历代以各种方式出现的君王、列侯、良相、猛将、文人、烈女、贤妇不胜枚举,可以说涵盖了能够记入史书的各类人物。择其几位侃侃:  项羽战列邦于下邳。在如过江之鲫的历史人物中,我对项羽超感兴趣。我是他的“粉条”。历史都是胜者撰写的,所以,胜者为王,败
期刊
熊老——熊金生于8月24日去世,享年74岁。我竟没有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心中深感愧疚!   我知道熊老生前在津市人民医院住过两次院,第一次心脏病突发,医生给他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他在病床上给文联前主席王主席打电话说,医生吓他,讹他钱。我和王主席前去医院看他,见他在病床上接电话,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他说出院后请我们吃饭,我当时心里很高兴,不是因为要吃他的饭,是因为他精神状态好。5月份的时候,熊老就要求
期刊
皖南之美,是需要将身子俯下尘埃、思绪托上云梢,才能细品其动人之处的。   踏上濮塘土地的时候正是清晨,和风细雨,甜香拂面,我们不禁暗喜天公作美。道路两旁的群山中,掩映着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所谓“无山无水不成居”,除了众所周知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民居之前自也少不了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流水清可见底,将两岸的垂柳映照得影影绰绰、风姿怡人;三三两两初尝春暖的鸭子也畅游其中,成了采风客争相追逐的对象。行走在
期刊
一  看那里,又一个石头人。  女儿那时三岁多,她指着车窗外兴奋地喊叫。  城里所有的人物雕塑,不管是石头的、水泥的,还是铜质的、玻璃钢之类的,女儿无法识别,统称为石头人。小小年纪的孩子,凭直觉脱口而出的“石头人”这个词,让复杂变得简单。各种硬材质的人物雕塑,力求表现出坚硬与永恒,贮存记忆,凝固时光,“石头人”不正好蕴含了这些特质吗?  城市里不断涌现出的“石头人”大多体型巨大,表情冷峻,目光注视
期刊
那条德国狼犬名叫火火,是我当年在新疆农场放羊时的忠实跟班。  下乡当“羊倌”的第一天,我随班长去熟悉放牧环境。看了附近几处被农田包围着的草场后,来到一个尚未开发的荒草滩。这里虽然比较偏远,但地域广阔,绿草茵茵,是理想的放牧场所,几百只绵羊融合在一片绿色之中,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突然,草滩一侧的羊群像是受到什么惊吓,一窝蜂似的狂奔起来。远远望去,羊群后面的草丛中,有一匹灰色的动物在疾速运动。“狼
期刊
和文友们几次聊天,聊到乡愁、聊到小时候过年,就聊到杀年猪,每个人都兴奋异常,从杀年猪到猪毛换糖,从大年夜焐猪肉到吃猪肉,从腊肉到霉干菜扣肉,又从猪油到猪草,从母猪到小猪,还聊到牵公猪的事,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头或者两头,做豆腐的或者做酒的农户,因为有下脚料,会多养几头。一般都是在宰了年猪后去市场或养母猪的人家买得小猪仔,养上一年,待下个年到来之前杀年猪。我小的时候,家
期刊
我们是立春那天出生的。  出生那天没有预兆。家里穷,地里的农活儿都忙不过来。母亲怀着身孕也没闲着,煮饭洗衣、打理菜园,照样干活儿。那天下雨,母亲去喂猪时路滑闪了腰,动了胎气。  没有足月,早产。  请来的接生婆是邻村的,已经有几十年接生经验。附近村子里生孩子都是请她接生的,她胖胖的,蛮有力气的。母亲这次是第二胎,我姐是头胎,顺产,很顺利,母亲认为这次也会瓜熟蒂落。接生婆很老练,个把小时,一声啼哭传
期刊
春天,来到睢宁。满眼绿色,摇熠着古黄河的新歌。古老的睢水,已成为传说,翻飞在人眼前,成为一处处风景。  隹,成为这片土地的记忆,就是满天的飞鸟。飞鸟,成为这里的歌声,千年不衰。  飞鸟,显示的是翅膀的力量与意志。飞向何方?这里的土地,给了人许多答案。  翅膀的美丽,就在于飞翔。  这片土地,到处都生长着飞翔的旋律和韵味。这里静卧着古老的黄河,任千百年的中国历史成为故事。当年的黄河,曾经浊浪滔天,让
期刊
我站在睢宁的古黄河岸边,恍惚能听见遥远的涛声。  采风之前,中国的苏北地区给我的文字印象是贫穷和落后,低矮的小土房,泥泞的道路,流窜在全国各地的逃荒者被人歧视。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如今水网交织,果树成林,不觉间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古黄河两岸的村庄,农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区,典雅大气,雪墙黛瓦的小别墅,别墅前有流水缓缓趟过,樱花和海棠安静地绽放。来自北京的作家很羡慕,因为这样的居住环境在京城就是天价。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