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一直对古村落情有独钟,喜欢老房子、老巷道、老牌楼,甚至残垣断壁所构筑的那种沧桑氛围,体味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老”的意味很浓的建筑体就像藏书,即使寂寥,即使陈旧,即使残缺,但只要存在,就是有生命的,就是有文化向度的。抚摸着老建筑上斑驳古迹,一如在泛黄的诗书里寻找时光滑过的烟火和生命凝结的永恒,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物化了的记忆,还有一种探本逐源的亲情与文化。
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坝光村,一种久违的庄重与古朴如约而来,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令人怦然心动。其实,坝光村我未曾来过,这是古村底蕴内涵与我审美情趣无缝交织引发的共鸣、共振。置身于这样的古村落,物质概念多半被溶解,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意趣,是文化向度。折射着幽深景意和古典气韵的陈旧物体,不仅沉香氤氲,而且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哲思,带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独特体味。视线触及带来的感悟,如同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感悟绝非只是在知识层面。
古村有些寂寥,繁华世界牵走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绪,唯有老人在一如既往地守着祖辈传承下来的老宅和思想。我凝滞了脚步,以虔诚的目光抚摸古村的一切,静心聆听时光的弹唱,疲惫的身影被带着海风气味的阳光投射到斑驳的墙体上,徘徊着一种情绪。总有孤单的鸟雀几乎悄无声息地从某个幽深的院落飞上路旁的榕树,掠过我的头顶,于是,心境里便有了些许窥探的欲望和无奈的落寞,感觉自己是在一种优雅中带着凄清的氛围里,参加偶遇的人类生命回归的祭祀仪式。
处处显露着客家建筑风格的牌楼、房屋、祠堂,抑或院墙与巷道,虽然表层多数以乌黑颜色呈现,但其本质不变,曾经的恢弘隐隐不退。透过斑驳的建筑体,能想象到古村先人背靠青山,面对大海,拓荒结庐的艰辛与幸福;能感悟几百年来一代代古村人传承文脉,扩村兴市,缔结陆地和大海生命情缘的执着与坚守。在漫长的时光里,古村人用个体的智慧和家族的力量,打造的不仅是这独特的古村建筑,还有一条从古到今、通往未来的生命之路。
顺着一块块石板铺就的巷道前行,时光被两旁高高的老宅聚拢成一种立体的形态,容不得人的思想有丝毫的漏淌。屋檐下,有燕雀的巢穴,它们和这些老宅一起安然享受静谧时光的沐浴,静静等待主人的回归。或许,这些燕巢的年头比不得老宅历史久远,但建造者亦是经过许多的艰辛才衔来泥土筑成的,我们同样以敬畏的心态仰望它们。据说,不久的将来,这些老宅将要被拆除,这让我担心燕巢的命运,担心那些回归燕雀的命运。于是,我再次凝视老宅,仰望燕巢,心绪为一种生命、一个季节、一个时代纠结。
踩着古村跳动的脉搏继续寻觅,陈旧的房顶灰瓦粼动起伏,氤氲着幽幽光烟。那应该是老屋深沉的呼吸,有烟草味,有鱼腥味,还有历史的况味。紧靠屋檐的老树枝丫划破蓝天上的白云,碎碎的被风刮走一半,另一半挂在了檐角上。很想借助一种工具,比如说横躺在院墙边的梯子,晾在屋山头的磨盘,跨门槛放着的凳子,以及靠在树边的渔网晒架……爬上去把那棉布一般的碎云摘下来,擦擦自己的颈项,使其不再潮湿;擦擦自己的眼睛,使其能看得更远;擦擦自己的心境,使其能干净地装下坝光村恬淡的时光和温情的历史。但我不愿惊扰这些静物,或许,它们是主人的一种刻意安放,早已成了古村的道具和风景。此时此刻,能和这些静物同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享受阳光,和古村的老建筑一并呼吸,便是一种幸福。
一堵石头墙的缝隙里,半伸半垂一簇浅色的花草,叶是碎碎的叶,花是碎碎的花。静静的神态,淡淡的颜色,与古村的氛围很是融洽,也照应着我柔软的情思。我用指尖轻轻触摸石缝,触摸着绒绒的花草,曾经的青春便从上面滑过,心绪里顿生几分惆怅。我惊奇地看着这全然不顾及周围环境,不考虑未来岁月可能存在的劫难,于沉寂无声的陈腐里绽放的花草,不禁顿生敬畏之情。她在古村暗淡的背景里极尽自己鲜艳色彩,独自展示自己对生命不一样的诠释,这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境界。无需知道这棵花草的名字,面对她的从容、淡定和无畏,便能感悟到一种生命延续和思想传承的伟大。她柔弱却鲜艳的品相,与身旁坚韧、苍老、布满青苔的石头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记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写道:“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特性。”这让人体悟,柔弱的花草蕴涵着韧性,正如坝光村一代代的人,维系着生命力的旺盛。
带着固有的心境徜徉于坝光村,似乎能听到古老文明的现实回声,能重识日月山海的世俗价值。不需要向天地求证人心,便能从生活中体悟自在。
一座冷清的庭院里端坐着一位老人。素净的服饰,清癯的面庞,浑浊的目光,这些都让人自觉地把他和古村的往事连在一起。骨感的手托着一只紫砂壶放在膝盖上,茶水的温度便顺着手和膝盖传递到身上,于是,我看到了老人有了阳光般的温暖,有了不饥不渴的满足。老人额头布满皱纹,和院子地面裂开的纹路一样,都是嵌有故事的,都是老屋历史和古村历史的一部分。从墙外伸展的树枝葉剪碎透射进来的斑驳日光,忽地令我想起“流年碎影”的词句来。或许老人不懂这样的句意,但老人懂得什么叫恬淡的生活,这一辈子都在用朴素的行为过着诗意的生活。于是,我在老人朴素的言谈中,知晓那种生活的浪漫与隽永——
古村街道旁,或是巷子口,繁忙了一天的渔农三五个聚于树下,摆开竹床或是小方桌,用客家人特有的方式饮茶喝酒。一碟干鱼片,一袋花生米,一盘松花蛋,再加几个家常菜,黄昏便在醇香的酒气里悄然弥漫。几杯下肚,各自打开的话匣子就像树上的鸟鸣,没有停歇。聊到精彩处,一个个眉飞色舞,从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从孔子庄子到儿子孙子,从坝光村历史到古村名人典故,一股脑的伴着壶里的酒倒了出来。历史和文化,千百年的沿袭和传承,便在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中渗透到古村人的血液里。
拥有诗心,生活便有诗性,生命便像诗般隽永。一杯茶,一壶酒,都承载着古村人对生活的绵绵情意。
当月上柳梢、星挂屋顶的时候,古村就仿佛是沉坐在银辉下一位须眉皆白的长者,暂别喧嚣,静静地等待着一本书的翻阅。温煦的灯光渗出窗外,融进月色,衍生一种氛围,于是,读书人的心绪便和历史连在了一起,和时空连在了一起,和天文地理连在了一起,和人间冷暖连在了一起,和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就连自家的青砖灰瓦、铜锈门环、雕花窗子都仿佛成了史书的页面。古村悠长的岁月在一个月夜如同浸泡千年,呼吸里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总有久别的夜归人敲响熟悉的巷道,推开某扇古老的木门,分别的惆怅就在那一刹那间,被月光和目光溶解,一句或悲或喜的嗔怪,随着“吱呀”一声,就被关在了门外。古村,是亲人的港湾,即使一个人隐隐约约的前世,也能在这里成为来世甜美的梦境……
二
与坝光村一同走过漫长时光的还有村周边那些树木。它们既是古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古村生命的一部分。
我喜欢这些树木的沧桑和绿意。无论是成片生长,还是零落矗立,都以独具生态特色的自然形态,摇曳着一种古典风情,呈现着一种艺术美感,彰显着一种磅礴大气,使你不得不回头,不得不驻足,惊羡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景致。面对一丛丛浸透海风的虬枝绿叶,梦在飘渺,色彩在飘渺,微笑在飘渺,思维也在缥缈。坝光村的树木带着真实的随性,牵引人的思绪向往一種高度,向往一种久远,向往一种境界,领悟大千世界的玄机,领悟一切生命的奥妙。与其说每一棵树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强烈的美感让人浮想联翩,倒不如说,每一棵树都是大地的使者,仿佛在为人洗涤岁月带来的疲惫。
在盐灶,面对亚洲最大的古银叶树群落,用“震撼”一词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境,仰望变成一种自觉的神态,敬畏更是一种自觉的内化行为。那些和古村差不多年轮的银叶树完全征服着人的身心,成为自己膜拜的对象。虽然相隔数米,我似是触摸到古树的心跳,倾听到古树血液流淌的声息。生命的能量往往都是在一种情感交融中积蓄的,人如此,树亦如此,生命皆如此。一座古村孕育了一片古树群,一片古树群也孕育了一座古村落,这不仅有着哲学层面上的意义,还有着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古村和古树都是我们的母亲,生命和文明就是从这片古银叶树群下面的海洋里起源和繁荣的,就是从原生态的葱绿和生机里萌芽的。站在这些银叶树面前,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故乡,回到母亲的怀抱,寻找自己最原初的命脉传承和精神脐带,我的思绪在原野里摇曳,我的情愫在温暖中升华。想着古树在古村周边蓬勃着生命的激情,便想到生命的坚韧和强劲,就会感到一股炽热的情感溪流从生命的源头涌入我的经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我不会相信那棵板根高出地面一米多的银叶树居然有500多年的树龄。这是一座屹立于海岸线上气势恢宏的巨大雕塑,更是一座人类生命历史的丰碑。仰望这棵比坝光村历史还要久远的古银叶树,我顿觉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一个人独立行走短暂的生命步伐已属不易,而这样的一棵古树能够抗拒海风的怒卷,能够经受雷电的袭击,能够适应人间的冷暖,能够治愈自身的疾病,成就生命的奇迹,成为人类的风景,这已经不属于“坚韧”和“毅力”一类词汇所诠释的范畴了,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灵魂的象征,一种境界的展示。或许,这个世界需要独具魅力的伟岸形象给人们以震撼与景仰,但更需要高洁俊逸、超凡脱俗的灵魂来充盈人类的光辉,引领生命的归宿。就像这棵古老的银叶树,坝光村的先人或许就是在它盎然绿意感召下落地生根的,并且接受它的呵护和滋养而繁衍不息、绵延至今。
在坝光村,银叶树还被称作“救命之树”。这种胎生植物,种子能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并长成胚根,当果熟脱离母树掉落时,于大海之上漂流数月也不会枯萎,遇到泥土就能生根发芽,拾起剥开便能充饥。在经济困难时期,村里的许多渔民就是靠吃银叶树的果子而渡过饥荒的。
我也想吃下一颗银叶树的果实,在心中生长出一片生命的绿荫。
而在坳仔自然村,上百棵樟树连绵成另一种风景。它们彼此扶持,或拥或搭,或倚或靠,一顶顶树冠无缝衔接起来,使整个村子沉浮在一片樟树叶子的绿荫中。樟树比不得银叶树,算不上稀有树种,但坳仔的樟树却是独具特色,独具魅力,苍郁之间充盈着地域情怀和历史古韵。这些樟树腾挪于天地之间,不仅厚重与大气,沧桑与豪迈,而且亲和待人,不媚不俗。都说古树是不可拷贝、不可克隆的,每个地方的古树都是地球上的孤本。从眼前的这片樟树群中,我就能体悟到它传递出的呼吸里有着森林的诗意情怀和丹心气度,以及客家人一脉传承而来的浓浓乡情和文化向度。触摸散发香气的树干和氤氲青味的树叶,我感到了樟树的筋骨和血脉在以不同的形态弹奏生命和谐曲,音符和旋律里跳跃的是坝光村恒久的韵味。
透视樟树庞大的群体,我想到了时代与命运的生命群体。在坝光这个地方,我们面临的不仅是这些饱经沧桑的古树,更有雄浑苍劲的森林,以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所以,我第一次认识一种植物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是坝光村给我另外的收获。
其实,坝光村绵长的村落周边,除了银叶树和樟树外,还生长着其他古老树种。譬如枫树。
还是在往盐灶走的方向,远处的山坎上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枫树,正在调色的枫叶像刚刚点燃的火焰,照耀着山,照耀着视线,也照耀着人的心绪……
三
我是即将黄昏的时候来到海边的。离开坝光树林向前几百米,便是绵延十多公里的海滩。由于地理因素,这处海湾不仅滩浅,而且很有些自我封闭的意味,于是,我除了一路欣赏到了芭蕉林、红树林、灌木丛、水栈桥,以及长满绿草的滩涂外,还看到了只有坝光村海滩上才有的属于地方特色的自然符号。
这时,暮色正悄然在海滩上弥漫。晚霞从大海与天宇衔接的地方上下蔓延,以迷蒙的暖色浸染着黄昏的羽翼。与此同时,坝光村后山挑起厚重的墨绿,调和着悬浮在山顶上空那片五彩云锦,于是,海滩显得明亮而艳丽,极尽妩媚。
我很想自己也幻化成一片云锦,飘至山巅,飘至苍鹰翱翔的位置,染着浓浓的暮色,从这片月牙形的海湾出发,东临大亚湾,西走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俯瞰独特的基崖山地地貌,欣赏大鹏所城、龙岩古寺、大鹏半岛、七娘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情,让情感凝聚在龙岗区的绝美和厚重之中。
走在坝光村平缓宽阔、洁净细软的海滩上,我能感觉到贝壳和珊瑚风化变异的声音,能体味出千里海风和万年海韵渗入沙层的律动和沉结,能想象海洋生命孕育过程以及向陆地迁徙的漫长和曲折。一窝窝潮湿的脚印,带着一袭袭海水的轻柔,仿若在异性的领地里游离,几多的神秘,几番的羞涩。我顺着海滩上一波波流动的色彩,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把自己的肤色与霞光的容颜混合,演绎着激情和浪漫,张扬着随性和自由,显露着刚柔和曼妙。我疑是自己走进了世界上最具风情的地方,陡生一种轻松、愉悦和超脱的情绪,感悟到了一种忘却世俗、忘却自我的境界。或许,只有到了坝光村的海滩,才能体味这种境界,进入这种境界。 正是晚霞艳丽的时候,天空明净,悠悠的云彩似是孪生姐妹,相约天上海底各守一隅,于是,天上斑斓,海底斑斓,演绎出坝光村海湾一处梦幻家园。有海鸥凌波展翅,在孪生云彩间竭尽歌喉,给蓝天一组音符,给大海一组音符,交融起来就成了坝光村这处海湾最美的乐章。有渔船逐波而行,天上的云如同它的帆,海里的云如同它的桨,悠悠的海风给帆和桨注入动力,一个和谐的渔家劳动生活场景便定格在诗情画意中。
太阳极其不舍地落入海面,被牵扯并最终脱下留在天际的橘红色衣衫,把最后一抹艳丽投射到海滩上。或许,这是一天中坝光村海滩最温馨的时刻,也是享受太阳一天中最后恩泽的时候。于是,海滩上所有的物质都在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激情,毫无保留地裸露自己的本质属性。沙非沙,草非草,树非树,人非人……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物体,都成了唐诗宋词里的格律,都成了明清山水画里的墨韵,都成了骈体文里的精美段落和传世佳句。这是一处海滩的绝美呈现,这样的景致源于坝光村独特的海天环境,也源于坝光村海滩自身的生态修行。
我最是喜欢脚下蠕动的潮湿,暖暖的痒熨帖肌肤的不完全是沙粒,还有时常可遇的沙蚂。不是每一次蠕动,你都能擒拿住那调皮的沙蚂,它会以极快的速度横着钻进洞穴,转眼就不见了踪影。坝光村海滩的沙蚂是那么的富有生命活力和生命韵味,难怪人们说,这是一片趣味之海。
想起美国自然作家亨利·梭罗曾经写过的一句话:“海边的沙滩是最容易感悟世界的地方。翻滚的海浪生生不息地扑向大地,远远而来又再次离去。”真切而形象,诗情画意。所幸,我来过了,而且看到了亨利·梭罗文字中没有触及到的景致。我的感悟里不仅有世界,还有人生。走在这样的海滩上,有一直走下去,走到世界尽头,走到大海深处,走到圣洁之地,走到远古的意念。
海滩之下的水浪很是轻盈,姿势上极尽妩媚、灵秀,细腻中透着精妙。这些都源于坝光村海滩湾深水浅的独特地形地貌所致。望着一波波柔软而透明的躯体来来回回平铺在海滩上,像是温存之中一次次的难舍难分,人的情愫里便有了被挑拨、被抚摸的震颤,某种生命欲望伴着海水涌动的节奏迅速膨胀,有奔过去、扑上去的感觉。其实我知道,海水的这种柔软弹性和富有舒缓节拍的演绎,是在用一种特有的形态,向海滩展示和解构自己物质情感的隐秘,向世人揭示和袒露自己物质生命的内幕,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情真意切。我在想,大概海水和海滩以这般随意断续不拘对偶,不断持续渗入与交融,才能精确呈现其参差不伦、自由自在、意态天然的本质。世界上的物质只有不囿于姿态秉性的古缪,上溯苍穹、下取大地之万象优势,遵循灵性精妙、变化莫测之诡奇原则,将其精华抽象简化成具体的随性,才是一种自由之美和境界之美。坝光村海湾的海水既游走在唯美主义的界阈之外,又随心所欲而不逾拙中藏巧、动中寓静的真情涌动,才是世界上最妙不可言的自由和大美。
海是有生命的,其生命的向度应该有着自己更深层次的内涵。眼前的海湾,所有的一切都是汹涌而从容、空灵而卓实、喧嚣而宁静,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一种情绪,无时无刻不在蕴积着一种心境,无时无刻不在超脱着自己的行为。
黄昏渐深,西边的天空被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染成了猖红色。此时的海比天空辽阔、绚丽,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布,正被天之颜、海之韵尽情涂抹。当一层层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尖上的霞光格外的红,格外的亮,像一团火焰,闪烁着,滚动着。
我以为天才少年兰波是来过坝光村这处海湾,而且就是这么做的。稍远的海面上,有只船像喝醉了酒,在斑斓的海面上颠簸着似是摸不着方向,这与兰波诗中所描述的情境是何等的相似。或许,这坝光村的海就是一汪醇香的酒,置身其中岂有不醉之理?
海滩的尽头,是已经朦胧了的绿色林带,把海滩分割成一个段落。我知道,在林帶的另一侧,美景还在延续,神秘和自由也在延续。
责任编辑:邓雯雯
我一直对古村落情有独钟,喜欢老房子、老巷道、老牌楼,甚至残垣断壁所构筑的那种沧桑氛围,体味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老”的意味很浓的建筑体就像藏书,即使寂寥,即使陈旧,即使残缺,但只要存在,就是有生命的,就是有文化向度的。抚摸着老建筑上斑驳古迹,一如在泛黄的诗书里寻找时光滑过的烟火和生命凝结的永恒,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物化了的记忆,还有一种探本逐源的亲情与文化。
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坝光村,一种久违的庄重与古朴如约而来,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令人怦然心动。其实,坝光村我未曾来过,这是古村底蕴内涵与我审美情趣无缝交织引发的共鸣、共振。置身于这样的古村落,物质概念多半被溶解,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意趣,是文化向度。折射着幽深景意和古典气韵的陈旧物体,不仅沉香氤氲,而且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哲思,带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独特体味。视线触及带来的感悟,如同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感悟绝非只是在知识层面。
古村有些寂寥,繁华世界牵走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绪,唯有老人在一如既往地守着祖辈传承下来的老宅和思想。我凝滞了脚步,以虔诚的目光抚摸古村的一切,静心聆听时光的弹唱,疲惫的身影被带着海风气味的阳光投射到斑驳的墙体上,徘徊着一种情绪。总有孤单的鸟雀几乎悄无声息地从某个幽深的院落飞上路旁的榕树,掠过我的头顶,于是,心境里便有了些许窥探的欲望和无奈的落寞,感觉自己是在一种优雅中带着凄清的氛围里,参加偶遇的人类生命回归的祭祀仪式。
处处显露着客家建筑风格的牌楼、房屋、祠堂,抑或院墙与巷道,虽然表层多数以乌黑颜色呈现,但其本质不变,曾经的恢弘隐隐不退。透过斑驳的建筑体,能想象到古村先人背靠青山,面对大海,拓荒结庐的艰辛与幸福;能感悟几百年来一代代古村人传承文脉,扩村兴市,缔结陆地和大海生命情缘的执着与坚守。在漫长的时光里,古村人用个体的智慧和家族的力量,打造的不仅是这独特的古村建筑,还有一条从古到今、通往未来的生命之路。
顺着一块块石板铺就的巷道前行,时光被两旁高高的老宅聚拢成一种立体的形态,容不得人的思想有丝毫的漏淌。屋檐下,有燕雀的巢穴,它们和这些老宅一起安然享受静谧时光的沐浴,静静等待主人的回归。或许,这些燕巢的年头比不得老宅历史久远,但建造者亦是经过许多的艰辛才衔来泥土筑成的,我们同样以敬畏的心态仰望它们。据说,不久的将来,这些老宅将要被拆除,这让我担心燕巢的命运,担心那些回归燕雀的命运。于是,我再次凝视老宅,仰望燕巢,心绪为一种生命、一个季节、一个时代纠结。
踩着古村跳动的脉搏继续寻觅,陈旧的房顶灰瓦粼动起伏,氤氲着幽幽光烟。那应该是老屋深沉的呼吸,有烟草味,有鱼腥味,还有历史的况味。紧靠屋檐的老树枝丫划破蓝天上的白云,碎碎的被风刮走一半,另一半挂在了檐角上。很想借助一种工具,比如说横躺在院墙边的梯子,晾在屋山头的磨盘,跨门槛放着的凳子,以及靠在树边的渔网晒架……爬上去把那棉布一般的碎云摘下来,擦擦自己的颈项,使其不再潮湿;擦擦自己的眼睛,使其能看得更远;擦擦自己的心境,使其能干净地装下坝光村恬淡的时光和温情的历史。但我不愿惊扰这些静物,或许,它们是主人的一种刻意安放,早已成了古村的道具和风景。此时此刻,能和这些静物同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享受阳光,和古村的老建筑一并呼吸,便是一种幸福。
一堵石头墙的缝隙里,半伸半垂一簇浅色的花草,叶是碎碎的叶,花是碎碎的花。静静的神态,淡淡的颜色,与古村的氛围很是融洽,也照应着我柔软的情思。我用指尖轻轻触摸石缝,触摸着绒绒的花草,曾经的青春便从上面滑过,心绪里顿生几分惆怅。我惊奇地看着这全然不顾及周围环境,不考虑未来岁月可能存在的劫难,于沉寂无声的陈腐里绽放的花草,不禁顿生敬畏之情。她在古村暗淡的背景里极尽自己鲜艳色彩,独自展示自己对生命不一样的诠释,这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境界。无需知道这棵花草的名字,面对她的从容、淡定和无畏,便能感悟到一种生命延续和思想传承的伟大。她柔弱却鲜艳的品相,与身旁坚韧、苍老、布满青苔的石头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记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写道:“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特性。”这让人体悟,柔弱的花草蕴涵着韧性,正如坝光村一代代的人,维系着生命力的旺盛。
带着固有的心境徜徉于坝光村,似乎能听到古老文明的现实回声,能重识日月山海的世俗价值。不需要向天地求证人心,便能从生活中体悟自在。
一座冷清的庭院里端坐着一位老人。素净的服饰,清癯的面庞,浑浊的目光,这些都让人自觉地把他和古村的往事连在一起。骨感的手托着一只紫砂壶放在膝盖上,茶水的温度便顺着手和膝盖传递到身上,于是,我看到了老人有了阳光般的温暖,有了不饥不渴的满足。老人额头布满皱纹,和院子地面裂开的纹路一样,都是嵌有故事的,都是老屋历史和古村历史的一部分。从墙外伸展的树枝葉剪碎透射进来的斑驳日光,忽地令我想起“流年碎影”的词句来。或许老人不懂这样的句意,但老人懂得什么叫恬淡的生活,这一辈子都在用朴素的行为过着诗意的生活。于是,我在老人朴素的言谈中,知晓那种生活的浪漫与隽永——
古村街道旁,或是巷子口,繁忙了一天的渔农三五个聚于树下,摆开竹床或是小方桌,用客家人特有的方式饮茶喝酒。一碟干鱼片,一袋花生米,一盘松花蛋,再加几个家常菜,黄昏便在醇香的酒气里悄然弥漫。几杯下肚,各自打开的话匣子就像树上的鸟鸣,没有停歇。聊到精彩处,一个个眉飞色舞,从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从孔子庄子到儿子孙子,从坝光村历史到古村名人典故,一股脑的伴着壶里的酒倒了出来。历史和文化,千百年的沿袭和传承,便在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中渗透到古村人的血液里。
拥有诗心,生活便有诗性,生命便像诗般隽永。一杯茶,一壶酒,都承载着古村人对生活的绵绵情意。
当月上柳梢、星挂屋顶的时候,古村就仿佛是沉坐在银辉下一位须眉皆白的长者,暂别喧嚣,静静地等待着一本书的翻阅。温煦的灯光渗出窗外,融进月色,衍生一种氛围,于是,读书人的心绪便和历史连在了一起,和时空连在了一起,和天文地理连在了一起,和人间冷暖连在了一起,和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就连自家的青砖灰瓦、铜锈门环、雕花窗子都仿佛成了史书的页面。古村悠长的岁月在一个月夜如同浸泡千年,呼吸里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总有久别的夜归人敲响熟悉的巷道,推开某扇古老的木门,分别的惆怅就在那一刹那间,被月光和目光溶解,一句或悲或喜的嗔怪,随着“吱呀”一声,就被关在了门外。古村,是亲人的港湾,即使一个人隐隐约约的前世,也能在这里成为来世甜美的梦境……
二
与坝光村一同走过漫长时光的还有村周边那些树木。它们既是古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古村生命的一部分。
我喜欢这些树木的沧桑和绿意。无论是成片生长,还是零落矗立,都以独具生态特色的自然形态,摇曳着一种古典风情,呈现着一种艺术美感,彰显着一种磅礴大气,使你不得不回头,不得不驻足,惊羡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景致。面对一丛丛浸透海风的虬枝绿叶,梦在飘渺,色彩在飘渺,微笑在飘渺,思维也在缥缈。坝光村的树木带着真实的随性,牵引人的思绪向往一種高度,向往一种久远,向往一种境界,领悟大千世界的玄机,领悟一切生命的奥妙。与其说每一棵树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强烈的美感让人浮想联翩,倒不如说,每一棵树都是大地的使者,仿佛在为人洗涤岁月带来的疲惫。
在盐灶,面对亚洲最大的古银叶树群落,用“震撼”一词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境,仰望变成一种自觉的神态,敬畏更是一种自觉的内化行为。那些和古村差不多年轮的银叶树完全征服着人的身心,成为自己膜拜的对象。虽然相隔数米,我似是触摸到古树的心跳,倾听到古树血液流淌的声息。生命的能量往往都是在一种情感交融中积蓄的,人如此,树亦如此,生命皆如此。一座古村孕育了一片古树群,一片古树群也孕育了一座古村落,这不仅有着哲学层面上的意义,还有着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古村和古树都是我们的母亲,生命和文明就是从这片古银叶树群下面的海洋里起源和繁荣的,就是从原生态的葱绿和生机里萌芽的。站在这些银叶树面前,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故乡,回到母亲的怀抱,寻找自己最原初的命脉传承和精神脐带,我的思绪在原野里摇曳,我的情愫在温暖中升华。想着古树在古村周边蓬勃着生命的激情,便想到生命的坚韧和强劲,就会感到一股炽热的情感溪流从生命的源头涌入我的经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我不会相信那棵板根高出地面一米多的银叶树居然有500多年的树龄。这是一座屹立于海岸线上气势恢宏的巨大雕塑,更是一座人类生命历史的丰碑。仰望这棵比坝光村历史还要久远的古银叶树,我顿觉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一个人独立行走短暂的生命步伐已属不易,而这样的一棵古树能够抗拒海风的怒卷,能够经受雷电的袭击,能够适应人间的冷暖,能够治愈自身的疾病,成就生命的奇迹,成为人类的风景,这已经不属于“坚韧”和“毅力”一类词汇所诠释的范畴了,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灵魂的象征,一种境界的展示。或许,这个世界需要独具魅力的伟岸形象给人们以震撼与景仰,但更需要高洁俊逸、超凡脱俗的灵魂来充盈人类的光辉,引领生命的归宿。就像这棵古老的银叶树,坝光村的先人或许就是在它盎然绿意感召下落地生根的,并且接受它的呵护和滋养而繁衍不息、绵延至今。
在坝光村,银叶树还被称作“救命之树”。这种胎生植物,种子能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并长成胚根,当果熟脱离母树掉落时,于大海之上漂流数月也不会枯萎,遇到泥土就能生根发芽,拾起剥开便能充饥。在经济困难时期,村里的许多渔民就是靠吃银叶树的果子而渡过饥荒的。
我也想吃下一颗银叶树的果实,在心中生长出一片生命的绿荫。
而在坳仔自然村,上百棵樟树连绵成另一种风景。它们彼此扶持,或拥或搭,或倚或靠,一顶顶树冠无缝衔接起来,使整个村子沉浮在一片樟树叶子的绿荫中。樟树比不得银叶树,算不上稀有树种,但坳仔的樟树却是独具特色,独具魅力,苍郁之间充盈着地域情怀和历史古韵。这些樟树腾挪于天地之间,不仅厚重与大气,沧桑与豪迈,而且亲和待人,不媚不俗。都说古树是不可拷贝、不可克隆的,每个地方的古树都是地球上的孤本。从眼前的这片樟树群中,我就能体悟到它传递出的呼吸里有着森林的诗意情怀和丹心气度,以及客家人一脉传承而来的浓浓乡情和文化向度。触摸散发香气的树干和氤氲青味的树叶,我感到了樟树的筋骨和血脉在以不同的形态弹奏生命和谐曲,音符和旋律里跳跃的是坝光村恒久的韵味。
透视樟树庞大的群体,我想到了时代与命运的生命群体。在坝光这个地方,我们面临的不仅是这些饱经沧桑的古树,更有雄浑苍劲的森林,以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所以,我第一次认识一种植物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是坝光村给我另外的收获。
其实,坝光村绵长的村落周边,除了银叶树和樟树外,还生长着其他古老树种。譬如枫树。
还是在往盐灶走的方向,远处的山坎上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枫树,正在调色的枫叶像刚刚点燃的火焰,照耀着山,照耀着视线,也照耀着人的心绪……
三
我是即将黄昏的时候来到海边的。离开坝光树林向前几百米,便是绵延十多公里的海滩。由于地理因素,这处海湾不仅滩浅,而且很有些自我封闭的意味,于是,我除了一路欣赏到了芭蕉林、红树林、灌木丛、水栈桥,以及长满绿草的滩涂外,还看到了只有坝光村海滩上才有的属于地方特色的自然符号。
这时,暮色正悄然在海滩上弥漫。晚霞从大海与天宇衔接的地方上下蔓延,以迷蒙的暖色浸染着黄昏的羽翼。与此同时,坝光村后山挑起厚重的墨绿,调和着悬浮在山顶上空那片五彩云锦,于是,海滩显得明亮而艳丽,极尽妩媚。
我很想自己也幻化成一片云锦,飘至山巅,飘至苍鹰翱翔的位置,染着浓浓的暮色,从这片月牙形的海湾出发,东临大亚湾,西走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俯瞰独特的基崖山地地貌,欣赏大鹏所城、龙岩古寺、大鹏半岛、七娘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情,让情感凝聚在龙岗区的绝美和厚重之中。
走在坝光村平缓宽阔、洁净细软的海滩上,我能感觉到贝壳和珊瑚风化变异的声音,能体味出千里海风和万年海韵渗入沙层的律动和沉结,能想象海洋生命孕育过程以及向陆地迁徙的漫长和曲折。一窝窝潮湿的脚印,带着一袭袭海水的轻柔,仿若在异性的领地里游离,几多的神秘,几番的羞涩。我顺着海滩上一波波流动的色彩,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把自己的肤色与霞光的容颜混合,演绎着激情和浪漫,张扬着随性和自由,显露着刚柔和曼妙。我疑是自己走进了世界上最具风情的地方,陡生一种轻松、愉悦和超脱的情绪,感悟到了一种忘却世俗、忘却自我的境界。或许,只有到了坝光村的海滩,才能体味这种境界,进入这种境界。 正是晚霞艳丽的时候,天空明净,悠悠的云彩似是孪生姐妹,相约天上海底各守一隅,于是,天上斑斓,海底斑斓,演绎出坝光村海湾一处梦幻家园。有海鸥凌波展翅,在孪生云彩间竭尽歌喉,给蓝天一组音符,给大海一组音符,交融起来就成了坝光村这处海湾最美的乐章。有渔船逐波而行,天上的云如同它的帆,海里的云如同它的桨,悠悠的海风给帆和桨注入动力,一个和谐的渔家劳动生活场景便定格在诗情画意中。
太阳极其不舍地落入海面,被牵扯并最终脱下留在天际的橘红色衣衫,把最后一抹艳丽投射到海滩上。或许,这是一天中坝光村海滩最温馨的时刻,也是享受太阳一天中最后恩泽的时候。于是,海滩上所有的物质都在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激情,毫无保留地裸露自己的本质属性。沙非沙,草非草,树非树,人非人……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物体,都成了唐诗宋词里的格律,都成了明清山水画里的墨韵,都成了骈体文里的精美段落和传世佳句。这是一处海滩的绝美呈现,这样的景致源于坝光村独特的海天环境,也源于坝光村海滩自身的生态修行。
我最是喜欢脚下蠕动的潮湿,暖暖的痒熨帖肌肤的不完全是沙粒,还有时常可遇的沙蚂。不是每一次蠕动,你都能擒拿住那调皮的沙蚂,它会以极快的速度横着钻进洞穴,转眼就不见了踪影。坝光村海滩的沙蚂是那么的富有生命活力和生命韵味,难怪人们说,这是一片趣味之海。
想起美国自然作家亨利·梭罗曾经写过的一句话:“海边的沙滩是最容易感悟世界的地方。翻滚的海浪生生不息地扑向大地,远远而来又再次离去。”真切而形象,诗情画意。所幸,我来过了,而且看到了亨利·梭罗文字中没有触及到的景致。我的感悟里不仅有世界,还有人生。走在这样的海滩上,有一直走下去,走到世界尽头,走到大海深处,走到圣洁之地,走到远古的意念。
海滩之下的水浪很是轻盈,姿势上极尽妩媚、灵秀,细腻中透着精妙。这些都源于坝光村海滩湾深水浅的独特地形地貌所致。望着一波波柔软而透明的躯体来来回回平铺在海滩上,像是温存之中一次次的难舍难分,人的情愫里便有了被挑拨、被抚摸的震颤,某种生命欲望伴着海水涌动的节奏迅速膨胀,有奔过去、扑上去的感觉。其实我知道,海水的这种柔软弹性和富有舒缓节拍的演绎,是在用一种特有的形态,向海滩展示和解构自己物质情感的隐秘,向世人揭示和袒露自己物质生命的内幕,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情真意切。我在想,大概海水和海滩以这般随意断续不拘对偶,不断持续渗入与交融,才能精确呈现其参差不伦、自由自在、意态天然的本质。世界上的物质只有不囿于姿态秉性的古缪,上溯苍穹、下取大地之万象优势,遵循灵性精妙、变化莫测之诡奇原则,将其精华抽象简化成具体的随性,才是一种自由之美和境界之美。坝光村海湾的海水既游走在唯美主义的界阈之外,又随心所欲而不逾拙中藏巧、动中寓静的真情涌动,才是世界上最妙不可言的自由和大美。
海是有生命的,其生命的向度应该有着自己更深层次的内涵。眼前的海湾,所有的一切都是汹涌而从容、空灵而卓实、喧嚣而宁静,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一种情绪,无时无刻不在蕴积着一种心境,无时无刻不在超脱着自己的行为。
黄昏渐深,西边的天空被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染成了猖红色。此时的海比天空辽阔、绚丽,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布,正被天之颜、海之韵尽情涂抹。当一层层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尖上的霞光格外的红,格外的亮,像一团火焰,闪烁着,滚动着。
我以为天才少年兰波是来过坝光村这处海湾,而且就是这么做的。稍远的海面上,有只船像喝醉了酒,在斑斓的海面上颠簸着似是摸不着方向,这与兰波诗中所描述的情境是何等的相似。或许,这坝光村的海就是一汪醇香的酒,置身其中岂有不醉之理?
海滩的尽头,是已经朦胧了的绿色林带,把海滩分割成一个段落。我知道,在林帶的另一侧,美景还在延续,神秘和自由也在延续。
责任编辑:邓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