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也备受瞩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利工程质的建成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水利施工管理的创新性改革十分有必要。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来对水利施工管理中的创新性研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创新
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施工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稳健发展,推动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对水利施工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至关重要。在全面认识到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加大管理体制和相关机制进行创新力度,强化水利施工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水利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技术创新是其基础,缺乏技术创新,水利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一句空话。在水利施工中,加强技术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同时,将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到工程施工管理中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增加对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视,才能够不断的完善和推动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一方面可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任何个人或者团体在施工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的行为予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根据不同的水利施工项目,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的对施工技术进行攻关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内外水利施工的最新技术动态,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理念并推动新技术向实际施工效果的转化。
同时,施工企业要在总结自身管理经验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内水利施工企业龙头以及国外施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实现管理方式跟新技术实施的无缝对接,保证新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水利施工中来。
(二)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引进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员的创新是水利施工技术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按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合理的增加技术人员的收入分配比例,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在整个企业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另一方面,要将技术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技术部门甚至技术人员个人,强化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责任意识,对企业已有的先进技术要合理的完善,对不足的技术要积极探索和学习,通过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引进高科技人才这一环节上,一方面,企业可以跟相关的高校成立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从高校有针对性的引入企业需要的人才,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引入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在施工技术创新中的模范效应,推动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以体制创新为抓手,深化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要确保水利施工管理的步伐跟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保持一致性,虽说技术创新管理提高的基础,在实际中脱离体制创新来改革技术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和改进以往落后的管理体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加强自我管理,强化管理单位的自我意识。在当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和水利施工管理的宏观调控下,管理单位需要强化单位本身的自我意识,全面的多层次的认识到自身实际存在的问题,强化改革和创新力度,统筹单位的改革意见,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利施工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利工程高效的运行。此外,管理单位也可以加强自我的忧患意识,合理的提高管理方面的压力,工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角度来创新水利施工管理的改革。
引入先进的水利施工管理方式。在当代,以往水利施工管理的落后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水利工程发展的要求,加强现代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同时管理单位还能够加大现代化设备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同时,要时刻关注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的管理工作创新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将效益 纳入到深化改革体系中。在对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过程中,管理单位需要提高岁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视,将“效益就是核心”的理念深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其中,要做好对水利施工内部体制的完善,加大对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管理的改革来实现效益的稳定高效的产出,此外,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将管理工作转重心移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形成管理获取效益、管理推动发展的良好体系。
三、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全面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之上,要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机制创新作为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合理的摒弃以往滞后的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机。
建立和完善水利施工管理的激励机制。众所周知,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将人的潜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水利施工管理的激励机制,在整个部门形成积极向上和创造性活跃的良好氛围。对科技创新方面有所建树、管理创新上面有所发展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全单位形成创新性强、管理积极、鼓励先进个人和组织、激励创新工作不足的个人和组织,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单位的综合素养,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完善和成立高效率机制体系。在水利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单位要根据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机制。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比较突出,因此,在管理创新改革中,必须要强化改革力度,精简人员结构,改变以往臃肿的效率低下的人员结构,对一些没必要、工作性质不强的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减员,强化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将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效率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部位,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对单位人员采取定编定岗的措施,加大对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从而保证整个水利施工管理的高效性。
完善施工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和完善施工的安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理人员的权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此外,要加强对各项工程的验收,及时而精准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在水利施工的现场,要加大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力度,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监督,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和高效。
四、结语
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来对当下水利施工管理创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水利施工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以往落后的管理方式必須要朝着创新性和改革性管理体系方向来发展,因此,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工程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水利施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持续性和稳定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厉明松.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4):543-543.
[2] 周高峰.浅析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和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826-827.
[3] 钟日俊.水利施工中的变更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4679-4680.
[4] 王永华.水利施工放线管理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7):190-191,192.
[5] 麦耀元.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3-124.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创新
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施工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稳健发展,推动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对水利施工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至关重要。在全面认识到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加大管理体制和相关机制进行创新力度,强化水利施工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水利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技术创新是其基础,缺乏技术创新,水利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一句空话。在水利施工中,加强技术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同时,将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到工程施工管理中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增加对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视,才能够不断的完善和推动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一方面可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任何个人或者团体在施工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的行为予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根据不同的水利施工项目,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的对施工技术进行攻关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内外水利施工的最新技术动态,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理念并推动新技术向实际施工效果的转化。
同时,施工企业要在总结自身管理经验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内水利施工企业龙头以及国外施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实现管理方式跟新技术实施的无缝对接,保证新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水利施工中来。
(二)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引进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员的创新是水利施工技术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按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合理的增加技术人员的收入分配比例,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在整个企业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另一方面,要将技术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技术部门甚至技术人员个人,强化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责任意识,对企业已有的先进技术要合理的完善,对不足的技术要积极探索和学习,通过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引进高科技人才这一环节上,一方面,企业可以跟相关的高校成立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从高校有针对性的引入企业需要的人才,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引入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在施工技术创新中的模范效应,推动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以体制创新为抓手,深化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要确保水利施工管理的步伐跟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保持一致性,虽说技术创新管理提高的基础,在实际中脱离体制创新来改革技术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和改进以往落后的管理体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加强自我管理,强化管理单位的自我意识。在当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和水利施工管理的宏观调控下,管理单位需要强化单位本身的自我意识,全面的多层次的认识到自身实际存在的问题,强化改革和创新力度,统筹单位的改革意见,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利施工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利工程高效的运行。此外,管理单位也可以加强自我的忧患意识,合理的提高管理方面的压力,工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角度来创新水利施工管理的改革。
引入先进的水利施工管理方式。在当代,以往水利施工管理的落后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水利工程发展的要求,加强现代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同时管理单位还能够加大现代化设备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同时,要时刻关注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的管理工作创新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将效益 纳入到深化改革体系中。在对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过程中,管理单位需要提高岁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视,将“效益就是核心”的理念深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其中,要做好对水利施工内部体制的完善,加大对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管理的改革来实现效益的稳定高效的产出,此外,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将管理工作转重心移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形成管理获取效益、管理推动发展的良好体系。
三、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全面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之上,要推动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机制创新作为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合理的摒弃以往滞后的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机。
建立和完善水利施工管理的激励机制。众所周知,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将人的潜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水利施工管理的激励机制,在整个部门形成积极向上和创造性活跃的良好氛围。对科技创新方面有所建树、管理创新上面有所发展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全单位形成创新性强、管理积极、鼓励先进个人和组织、激励创新工作不足的个人和组织,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单位的综合素养,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完善和成立高效率机制体系。在水利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单位要根据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机制。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比较突出,因此,在管理创新改革中,必须要强化改革力度,精简人员结构,改变以往臃肿的效率低下的人员结构,对一些没必要、工作性质不强的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减员,强化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将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效率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部位,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对单位人员采取定编定岗的措施,加大对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从而保证整个水利施工管理的高效性。
完善施工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和完善施工的安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理人员的权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此外,要加强对各项工程的验收,及时而精准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在水利施工的现场,要加大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力度,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监督,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和高效。
四、结语
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来对当下水利施工管理创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水利施工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以往落后的管理方式必須要朝着创新性和改革性管理体系方向来发展,因此,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工程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水利施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持续性和稳定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厉明松.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4):543-543.
[2] 周高峰.浅析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和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826-827.
[3] 钟日俊.水利施工中的变更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4679-4680.
[4] 王永华.水利施工放线管理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7):190-191,192.
[5] 麦耀元.水闸施工管理方法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