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文活动对河西走廊东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武威市四个气象站近五十年各种天气气候资料,结合土地资源、人口资源、国民经济发展等特点,详细分析了天气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气候变暖、干旱加剧、上游来水量减少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自然原因.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人为的过度垦荒和放牧、乱砍乱伐林木、乱采沙区植物等行为加速了土壤退化的进程.并对该市各县区及我省兰州市、陇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作了综合对比评价,指出改善生态环境的防治对策.
其他文献
以SEL-749M电动机保护装置为例,对基于热模型的电动机过热保护原理进行阐述,分别就电动机起动时和运行时的过热保护的实现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对其进行了例证。
本文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中国北方牧区草原雪灾背后的生态经济问题,中国北方草原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脆弱,功能低下.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经济系
本文在考察乌鲁木齐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总结和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是区域旅游网络的主干.文章对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概念,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要素及其特点做了探讨.在分析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素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干扰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探讨了干扰的定义,认为:干扰是在目标尺度内,改变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现象的不连续事件.或者说在目标尺度内,造成生态不整合的不连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