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17年11月,安徽省教育厅已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工作的通知》。相较去年,2018年最大的变化是中考体育的总分值又涨5分,要求“不低于60分”!此次上涨,已是安徽省连续第六年增加体育考试的分值了。体育分值连续提高,一方面表明我省对广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与培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体育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课”,他们要像对待语数外那样,为之付出加倍的努力。
那么,今年的“5分”到底加在哪里?明年还会继续增加吗?同学们面对不断增长的体育总分会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老师们有没有一些制胜法宝?请看——
王鑫尧同学来自安徽大学附属中学,是个年级前三的学霸。不过,每当他走进宽阔的体育场,脚步总是十分沉重,再也找不到孩提时代在操场上自由奔跑的感觉了:
今年一开春,体育训练给我本来就繁重的学习增加了莫大的压力。当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同时进行时,体育训练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天的課程加上两小时的训练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然后还要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作业……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上演。整天埋在“ABCD”“力电光声”“之乎者也”的世界里,这就是初三学生的生活。
中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指挥棒,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于是,60分的体育一下子显得格外重要。还没缓过神来,原先可在篮球场上挥洒热情的体育课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充斥着魔鬼式训练的课堂。
说到体育训练,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长跑。一到了后程,跑道在前方好像无限延长了。视线与两条白线交于远方的一点,每个人就这样机械地运作着,任由汗珠滚落。
脚一旦落下,就像被地面咬住了。不想动,动不了,还要跑,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跑完最后几圈的。长跑之外,还要连带上各种训练任务,准能让你的全身酸痛个几天。时间不等人,训练不等人,生活还要继续,跑步还需坚持。顶着一身的酸痛和疲累,每天都要投入训练,就这样慢慢的,训练从任务变成了习惯。
至于文化课学习,自然不用我多说。听课、看书,然后写作业写到午夜。到了白天又打着哈欠听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初三的辛苦是公认的,但只有亲身体会才有更深的感受。记得我还曾因为边走边打瞌睡搞错了回家的路。面对这越来越多的习题与越来越厚的眼镜片,我常常陷入悠长的叹息中。
试想,当你出了一身汗,累了一天,想着可以休息睡觉的时候,看见成堆的作业是怎样的感受?万籁俱寂,只剩下穿过窗席卷而来的夜风,陪伴着一点灯光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响。即使困倦也不得不清醒,即使疲惫也不得不坚持,即使痛苦也不得不咬牙硬撑,即使跌倒也不得不再次爬起……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在跑道上踉跄着背诵英语单词,抑或拖着劳累的身躯奋笔疾书的经历,我确实不想再有了。
愿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在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的苦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听初三同学说备考,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可正是因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锻炼,鑫尧同学才能发出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呐喊!而同样辛苦且最能体会毕业班孩子心路历程的,莫过于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了。
汪丽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去年6月,她送走了她带的第N届毕业生。中考体育总分连年增长,作为班主任,汪老师十分纠结: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的出发点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体育分值提高,也是为了让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塑造健康的体魄。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将体育分值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初中学段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本质。文化课考试的科目没有减少,文化课成绩的中考总分也丝毫没有降低。孩子从进入初一开始,就陷入了文化课学习的汪洋大海之中,很难挤出多少时间在运动场上挥洒。只有到了初三,为了应付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才挤出一点时间来用于突击锻炼。而初三往往处于复习迎考的关键阶段,我们各科文化课老师都有大量的任务需要完成,实在没有办法让孩子在课后投入过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
现行中考体制下,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学校的中考考核指标就是无形的压力,试问有哪位文化课老师愿意牺牲自己的业绩呢?
体育锻炼功夫在平时,将体育分值提高到60分大约会对两类孩子比较有利。一是学霸,因为他们完成文化课作业的效率高,平时可以挤出时间用于锻炼;二是身体素质先天优秀的孩子,他们无需投入太多时间去刻意训练,也能在体育考试中轻松得高分。但这两类人所占比例很少,大多数初中生都要在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二者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要么增加体育课的节数,要么减少文化课的必考科目,这也许是缓解目前矛盾的有效途径。
哈,如果汪老师所言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多少考生都会大大地松一口气啊!当然,跟着松一大口气的还有另一大波纠结的群体——毕业班同学的家长们。
他们为孩子的备考着急上火,却又不得不在孩子面前软言安慰;他们小心翼翼将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周全,却又不得不狠心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家长们要是能代替孩子们跑步跳绳,估计早就毫不犹豫自己上了吧?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紫千同学来自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她的文化课成绩就像她的微笑一样可爱得让人惊喜!作为千千万万九年级孩子的家长之一,紫千妈妈和女儿一起迎来了中考体育继续“加5分”的消息: 备战“中考体育”,我感觉就像是用合理的名义体罚孩子,心里那个酸爽,用再多的表情包也难以描画。
为了这60分,每天晚上练跳绳。开始在家里练,被楼下的爷爷抗议;转战到小区人行道,就着昏暗的路灯,娃甩绳子我计数;
为了这60分,每天下午放學后被老师提溜到操场跑步。雾霾天气,戴着口罩跑接不上气;拿下口罩跑,一呼一吸间,多少有害颗粒被吸进肺里。晚上回家,各类含片成了救急神药;
为了这60分,每天在家练坐位体前屈。老师让家长坐在孩子背上压,帮助孩子手臂尽量往前伸展。我不敢太用力,怕娃受伤;娃边伸胳膊边抱怨——至少还差5分,妈妈你看,我已经尽全力了!
为了这60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气温接近40度时,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酷暑”的感觉。跑着跑着,孩子忽然停住了,教练喊:“紫千妈快过来,孩子中暑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在陪练的日子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爸爸妈妈们,说到中考体育,大家有两个共同的疑问:
1. 为什么一定要设置“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如果你未亲眼见过这个项目的训练方法,你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折磨和心酸。为了这个项目,多少孩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多少孩子心有不甘却只能默默承受。去年合肥市中考状元程家源,回顾自己备战中考体育的分分秒秒,不是也提及“为了能达标,坚持练习坐位体前屈,最后腿疼得几乎无法训练”吗?这个训练项目,训练的残酷性远远大于项目的合理性,对强健体魄又能有多么巨大的作用呢?
2. 目前的体育测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畸形状态。小学毕业不考体育,高考依然不考体育,可偏偏初中生毕业升学就必须考体育,还占了相当大的分值!如果从全民健身、提升孩子身体素质的层面考虑,那就应该一以贯之,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步步推进,逢大考必考体育。孩子们从小练起来,一天天积累提高,就算中考加5分、高考加10分,又有何惧呢?
紫千说,提这个建议,你是想让小学生、高中生都恨你恨到骨头里吗?哈哈,我不怕!作为九年级毕业生的妈妈,我只是说出了我的心声。
谁也不能否认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眼看着在沉重的课业之余还要奔赴操场进行体力消耗、疲累不堪的孩子们,家长们的心疼也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中考体育分值继续增长,矛盾依旧,左右为难,怎么破?
带着同学和家长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体育老师何淑琳。实际上,早从2014年开始,芜湖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总分值已经达到60分,其中包括“体质健康水平统一测试”50分和“日常体育锻炼过程性评价”10分。因此,何老师对中考体育分值不断提高而引起的方方面面的反应了解得十分透彻。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何老师在体育分值不断增长且被纳入中考总分的几年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正逐步提高——这一切正体现了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调整中考机制的初衷。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体育考试中各项目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埋头苦学的孩子们怎样才能顺利拿下这至关重要的60分呢?何老师的回答是:再也不能靠突击训练了!再也不能“临时抱佛脚”了!
以何老师所在的芜湖市二十七中为例,学校的的体育课时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要求排满,学生在校运动时间充足。体育老师们从初一开始就有序、渐进、深入地按单元教学,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进入初二,老师便根据同学们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考前训练,运动能力优秀的学生训练时多关注技能、技巧,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则更加注重身体素质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同学们既分解了精神上的疲劳,又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了体育爱好,发展了体育技能。
何老师说,很长时间以来,包括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有不少都存在“体智”不平衡现象,而且这个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全面成长。与其说体育中考分数现在越来越高了,不如说体育中考分数以前真的太少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体智”平衡,那么“初衷”已经达到,关于“体育所占比重太大”或者“明年分数还会不会上涨”等种种问题的忧虑和纠结,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呢?
当然,即便提前几年就开始训练,要想拿到满意的成绩,依然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特别是越到初三学习压力越大的情况下,孩子们煎熬,家长们辛苦。何老师跟记者提到她带过的一个学生,初二下学期时体育成绩还是个位数,这对文化课成绩十分优秀的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几十分的差距在中考中几乎是致命的。经历了努力、失望、灰心、放弃以及振作、奋起之后,这名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最终拿到了一个不会拖后腿的分数,考入了理想的高中。何老师说,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升都很艰难,但最难的还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像长跑,你跨过了那个最艰难的节点,后面就轻松起来。因此如果同学们能够在精神与体力的双重磨炼中坚持住,又何尝不是成长中的一次涅槃呢?
最后,何老师提醒大家,标准的设立目的不是难住大家,而是在于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同学们只要注意平时多运动,体育课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基本上考试中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轻装上阵,砥砺前行”,这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桥老师送给即将参加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的同学们的话。采访中,吴桥老师首先解答了很多关于考试的问题: Q1:今年的体育考试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A:(1)总分值由上一年度的不低于55分调整为不低于60分;
(2)各单项成绩测试时以0分为起点,不设最低分;
(3)凡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而申请免考的,可申请全部项目或单一项目免考,其中免考项目成绩计分占该项目分值比由70%调整为60%,参加考试项目以实际成绩计分;
(4)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联系更加紧密。
Q2:今年的“5分”加在哪里?
A:必考项目与每个选考项目的分值由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自行确定。预计,“5分”加在必考项目上的可能性较大。
Q3:明后年,体育中考的总分值会继续增加吗?
A: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文件精神,明确了2018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试点改革,实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计算成绩科目模式。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可以预计,体育与健康学科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試中的分量也将逐步提升。
除了这些考试方面的变化,当记者提到在此前的采访中,有同学说“升入初三以来,每一天的体育训练成为许多同学的一大障碍,不仅仅因为体质差或是偷懒,而是强度很大的运动占用了我们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时,吴桥老师思考了一阵,说,他从学生时代坚持锻炼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无论工作多么忙,压力多么大,他一定要完成一定量的锻炼,风雨无阻。时间久了,锻炼就成了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成为纾解压力的一副良药,运动过后的身体更轻松,头脑更清楚!
然后,吴老师话题一转,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孩子们觉得体育考试压力山大,可能源于两点,一是学科意识的缺失,没有给予体育与健康学科如同语、数、外等学科一样的地位。如今的体育,只是占据了应有的比重,甚至还不够,而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正是文化课占用了太多太多的体育时间;二是日常锻炼的缺失,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让考前的训练显得特别“严苛”,压力随之而来。但事实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从科学用脑上来说是互补的,关键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吴桥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从平时做起,从习惯着手。首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形成一种运动健身的风尚;其次,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最后,正确树立学科观念,人文、科学、体育、艺术等素养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正如和王鑫尧一样来自安大附中的施彦君同学所说:“虽然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有一些冲突和矛盾,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协调二者的关系,珍惜利用好分散的时间,我们一定可以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增强自身体魄。”
“希望我们付出的努力,最终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正在跳绳的少年挥汗如雨,毫不放松。
那么,今年的“5分”到底加在哪里?明年还会继续增加吗?同学们面对不断增长的体育总分会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老师们有没有一些制胜法宝?请看——
但愿我能“杀出一条血路”!
王鑫尧同学来自安徽大学附属中学,是个年级前三的学霸。不过,每当他走进宽阔的体育场,脚步总是十分沉重,再也找不到孩提时代在操场上自由奔跑的感觉了:
今年一开春,体育训练给我本来就繁重的学习增加了莫大的压力。当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同时进行时,体育训练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天的課程加上两小时的训练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然后还要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作业……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上演。整天埋在“ABCD”“力电光声”“之乎者也”的世界里,这就是初三学生的生活。
中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指挥棒,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于是,60分的体育一下子显得格外重要。还没缓过神来,原先可在篮球场上挥洒热情的体育课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充斥着魔鬼式训练的课堂。
说到体育训练,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长跑。一到了后程,跑道在前方好像无限延长了。视线与两条白线交于远方的一点,每个人就这样机械地运作着,任由汗珠滚落。
脚一旦落下,就像被地面咬住了。不想动,动不了,还要跑,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跑完最后几圈的。长跑之外,还要连带上各种训练任务,准能让你的全身酸痛个几天。时间不等人,训练不等人,生活还要继续,跑步还需坚持。顶着一身的酸痛和疲累,每天都要投入训练,就这样慢慢的,训练从任务变成了习惯。
至于文化课学习,自然不用我多说。听课、看书,然后写作业写到午夜。到了白天又打着哈欠听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初三的辛苦是公认的,但只有亲身体会才有更深的感受。记得我还曾因为边走边打瞌睡搞错了回家的路。面对这越来越多的习题与越来越厚的眼镜片,我常常陷入悠长的叹息中。
试想,当你出了一身汗,累了一天,想着可以休息睡觉的时候,看见成堆的作业是怎样的感受?万籁俱寂,只剩下穿过窗席卷而来的夜风,陪伴着一点灯光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响。即使困倦也不得不清醒,即使疲惫也不得不坚持,即使痛苦也不得不咬牙硬撑,即使跌倒也不得不再次爬起……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在跑道上踉跄着背诵英语单词,抑或拖着劳累的身躯奋笔疾书的经历,我确实不想再有了。
愿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在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的苦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听初三同学说备考,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可正是因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锻炼,鑫尧同学才能发出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呐喊!而同样辛苦且最能体会毕业班孩子心路历程的,莫过于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了。
汪丽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去年6月,她送走了她带的第N届毕业生。中考体育总分连年增长,作为班主任,汪老师十分纠结: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的出发点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体育分值提高,也是为了让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塑造健康的体魄。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将体育分值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初中学段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本质。文化课考试的科目没有减少,文化课成绩的中考总分也丝毫没有降低。孩子从进入初一开始,就陷入了文化课学习的汪洋大海之中,很难挤出多少时间在运动场上挥洒。只有到了初三,为了应付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才挤出一点时间来用于突击锻炼。而初三往往处于复习迎考的关键阶段,我们各科文化课老师都有大量的任务需要完成,实在没有办法让孩子在课后投入过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
现行中考体制下,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学校的中考考核指标就是无形的压力,试问有哪位文化课老师愿意牺牲自己的业绩呢?
体育锻炼功夫在平时,将体育分值提高到60分大约会对两类孩子比较有利。一是学霸,因为他们完成文化课作业的效率高,平时可以挤出时间用于锻炼;二是身体素质先天优秀的孩子,他们无需投入太多时间去刻意训练,也能在体育考试中轻松得高分。但这两类人所占比例很少,大多数初中生都要在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二者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要么增加体育课的节数,要么减少文化课的必考科目,这也许是缓解目前矛盾的有效途径。
哈,如果汪老师所言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多少考生都会大大地松一口气啊!当然,跟着松一大口气的还有另一大波纠结的群体——毕业班同学的家长们。
他们为孩子的备考着急上火,却又不得不在孩子面前软言安慰;他们小心翼翼将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周全,却又不得不狠心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家长们要是能代替孩子们跑步跳绳,估计早就毫不犹豫自己上了吧?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紫千同学来自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她的文化课成绩就像她的微笑一样可爱得让人惊喜!作为千千万万九年级孩子的家长之一,紫千妈妈和女儿一起迎来了中考体育继续“加5分”的消息: 备战“中考体育”,我感觉就像是用合理的名义体罚孩子,心里那个酸爽,用再多的表情包也难以描画。
为了这60分,每天晚上练跳绳。开始在家里练,被楼下的爷爷抗议;转战到小区人行道,就着昏暗的路灯,娃甩绳子我计数;
为了这60分,每天下午放學后被老师提溜到操场跑步。雾霾天气,戴着口罩跑接不上气;拿下口罩跑,一呼一吸间,多少有害颗粒被吸进肺里。晚上回家,各类含片成了救急神药;
为了这60分,每天在家练坐位体前屈。老师让家长坐在孩子背上压,帮助孩子手臂尽量往前伸展。我不敢太用力,怕娃受伤;娃边伸胳膊边抱怨——至少还差5分,妈妈你看,我已经尽全力了!
为了这60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气温接近40度时,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酷暑”的感觉。跑着跑着,孩子忽然停住了,教练喊:“紫千妈快过来,孩子中暑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在陪练的日子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爸爸妈妈们,说到中考体育,大家有两个共同的疑问:
1. 为什么一定要设置“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如果你未亲眼见过这个项目的训练方法,你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折磨和心酸。为了这个项目,多少孩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多少孩子心有不甘却只能默默承受。去年合肥市中考状元程家源,回顾自己备战中考体育的分分秒秒,不是也提及“为了能达标,坚持练习坐位体前屈,最后腿疼得几乎无法训练”吗?这个训练项目,训练的残酷性远远大于项目的合理性,对强健体魄又能有多么巨大的作用呢?
2. 目前的体育测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畸形状态。小学毕业不考体育,高考依然不考体育,可偏偏初中生毕业升学就必须考体育,还占了相当大的分值!如果从全民健身、提升孩子身体素质的层面考虑,那就应该一以贯之,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步步推进,逢大考必考体育。孩子们从小练起来,一天天积累提高,就算中考加5分、高考加10分,又有何惧呢?
紫千说,提这个建议,你是想让小学生、高中生都恨你恨到骨头里吗?哈哈,我不怕!作为九年级毕业生的妈妈,我只是说出了我的心声。
谁也不能否认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眼看着在沉重的课业之余还要奔赴操场进行体力消耗、疲累不堪的孩子们,家长们的心疼也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中考体育分值继续增长,矛盾依旧,左右为难,怎么破?
带着同学和家长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体育老师何淑琳。实际上,早从2014年开始,芜湖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总分值已经达到60分,其中包括“体质健康水平统一测试”50分和“日常体育锻炼过程性评价”10分。因此,何老师对中考体育分值不断提高而引起的方方面面的反应了解得十分透彻。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何老师在体育分值不断增长且被纳入中考总分的几年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正逐步提高——这一切正体现了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调整中考机制的初衷。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体育考试中各项目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埋头苦学的孩子们怎样才能顺利拿下这至关重要的60分呢?何老师的回答是:再也不能靠突击训练了!再也不能“临时抱佛脚”了!
以何老师所在的芜湖市二十七中为例,学校的的体育课时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要求排满,学生在校运动时间充足。体育老师们从初一开始就有序、渐进、深入地按单元教学,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进入初二,老师便根据同学们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考前训练,运动能力优秀的学生训练时多关注技能、技巧,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则更加注重身体素质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同学们既分解了精神上的疲劳,又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了体育爱好,发展了体育技能。
何老师说,很长时间以来,包括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有不少都存在“体智”不平衡现象,而且这个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全面成长。与其说体育中考分数现在越来越高了,不如说体育中考分数以前真的太少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体智”平衡,那么“初衷”已经达到,关于“体育所占比重太大”或者“明年分数还会不会上涨”等种种问题的忧虑和纠结,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呢?
当然,即便提前几年就开始训练,要想拿到满意的成绩,依然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特别是越到初三学习压力越大的情况下,孩子们煎熬,家长们辛苦。何老师跟记者提到她带过的一个学生,初二下学期时体育成绩还是个位数,这对文化课成绩十分优秀的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几十分的差距在中考中几乎是致命的。经历了努力、失望、灰心、放弃以及振作、奋起之后,这名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最终拿到了一个不会拖后腿的分数,考入了理想的高中。何老师说,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升都很艰难,但最难的还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像长跑,你跨过了那个最艰难的节点,后面就轻松起来。因此如果同学们能够在精神与体力的双重磨炼中坚持住,又何尝不是成长中的一次涅槃呢?
最后,何老师提醒大家,标准的设立目的不是难住大家,而是在于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同学们只要注意平时多运动,体育课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基本上考试中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轻装上阵,砥砺前行”,这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吴桥老师送给即将参加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的同学们的话。采访中,吴桥老师首先解答了很多关于考试的问题: Q1:今年的体育考试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A:(1)总分值由上一年度的不低于55分调整为不低于60分;
(2)各单项成绩测试时以0分为起点,不设最低分;
(3)凡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而申请免考的,可申请全部项目或单一项目免考,其中免考项目成绩计分占该项目分值比由70%调整为60%,参加考试项目以实际成绩计分;
(4)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联系更加紧密。
Q2:今年的“5分”加在哪里?
A:必考项目与每个选考项目的分值由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自行确定。预计,“5分”加在必考项目上的可能性较大。
Q3:明后年,体育中考的总分值会继续增加吗?
A: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文件精神,明确了2018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试点改革,实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计算成绩科目模式。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可以预计,体育与健康学科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試中的分量也将逐步提升。
除了这些考试方面的变化,当记者提到在此前的采访中,有同学说“升入初三以来,每一天的体育训练成为许多同学的一大障碍,不仅仅因为体质差或是偷懒,而是强度很大的运动占用了我们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时,吴桥老师思考了一阵,说,他从学生时代坚持锻炼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无论工作多么忙,压力多么大,他一定要完成一定量的锻炼,风雨无阻。时间久了,锻炼就成了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成为纾解压力的一副良药,运动过后的身体更轻松,头脑更清楚!
然后,吴老师话题一转,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孩子们觉得体育考试压力山大,可能源于两点,一是学科意识的缺失,没有给予体育与健康学科如同语、数、外等学科一样的地位。如今的体育,只是占据了应有的比重,甚至还不够,而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正是文化课占用了太多太多的体育时间;二是日常锻炼的缺失,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让考前的训练显得特别“严苛”,压力随之而来。但事实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从科学用脑上来说是互补的,关键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吴桥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从平时做起,从习惯着手。首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形成一种运动健身的风尚;其次,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最后,正确树立学科观念,人文、科学、体育、艺术等素养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正如和王鑫尧一样来自安大附中的施彦君同学所说:“虽然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有一些冲突和矛盾,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协调二者的关系,珍惜利用好分散的时间,我们一定可以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增强自身体魄。”
“希望我们付出的努力,最终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正在跳绳的少年挥汗如雨,毫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