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技能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的必备技能,但高中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很多教学问题,如忽视部分“零基础”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师资不足、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本文主要就此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置,适当规范信息技术教室标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目标
2003年我国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客户才能标准(实验)》,众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教学问题,难以实现课程设置的初衷。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部分“零基础”学生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各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加之学生家庭条件、生长环境的不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零基础”学生所占比例相当之大。例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规范中,由于对键盘按键不熟练以及不正确的打字习惯,很多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指法打字,严重影响了键盘输入速度。同时,很多学生也没有端正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意识,不少学生视信息技术课为上网课、游戏课或视频课,看视频、打游戏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常见现象。因而,不论是在计算机操作规范上,还是在课程学习意识上,许多学生都处于“零基础”状态,“零基础”则必然导致后续信息技术教学名存实亡。
2.信息技术师资不足
信息技术教师师资不足导致课程意识欠缺,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关注、不了解。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高中普遍只注重高考必考科目的教学,而对于信息技术这类非考科目缺乏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人员配置不足,教师本身专业能力欠缺。此外,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较少,信息技术教师很难同所有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进度、基础能力的科学判断,教师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各项事务更新速度加快,陈旧的信息技术教室及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很多计算机都存在运行不稳定、经常“死机”、网络中断等故障,这些故障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得到重视,导致可供正常教学的设备日益减少,无法满足基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从课程建设、师资配置、教学设施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在此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只规定了课程目标与任务,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的缺失,致使学生产生显著的差异,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制造了人为的障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破除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在衔接上的障碍,减少学生的差异,避免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完善信息技术师资配置
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置,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学校应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提升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动态控局者、引领者和践行者,使教师以更科学的方法从课程整体的布局方面来调控教学行为。
3.规范信息技术教室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室,从某種意义上看,信息技术教室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室”,因此,信息技术教室应当科学布局、合理设置、妥善管理、及时维护、适时更新。当然,我国各地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难保证各地均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信息技术教室。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各省市应当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建设制订相应的规范或标准。
三、结语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顺势而动,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颜基义.大数据,信息生态演进的丛林[J].图书情报知识,2017(5):4-12.
[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5(3):88-95.
[3]李岩.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党生焕.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黑河学刊,2015(10):93-9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目标
2003年我国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客户才能标准(实验)》,众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教学问题,难以实现课程设置的初衷。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部分“零基础”学生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各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加之学生家庭条件、生长环境的不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零基础”学生所占比例相当之大。例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规范中,由于对键盘按键不熟练以及不正确的打字习惯,很多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指法打字,严重影响了键盘输入速度。同时,很多学生也没有端正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意识,不少学生视信息技术课为上网课、游戏课或视频课,看视频、打游戏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常见现象。因而,不论是在计算机操作规范上,还是在课程学习意识上,许多学生都处于“零基础”状态,“零基础”则必然导致后续信息技术教学名存实亡。
2.信息技术师资不足
信息技术教师师资不足导致课程意识欠缺,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关注、不了解。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高中普遍只注重高考必考科目的教学,而对于信息技术这类非考科目缺乏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人员配置不足,教师本身专业能力欠缺。此外,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较少,信息技术教师很难同所有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进度、基础能力的科学判断,教师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各项事务更新速度加快,陈旧的信息技术教室及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很多计算机都存在运行不稳定、经常“死机”、网络中断等故障,这些故障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得到重视,导致可供正常教学的设备日益减少,无法满足基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从课程建设、师资配置、教学设施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在此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只规定了课程目标与任务,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的缺失,致使学生产生显著的差异,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制造了人为的障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制订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破除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在衔接上的障碍,减少学生的差异,避免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完善信息技术师资配置
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置,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学校应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去提升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动态控局者、引领者和践行者,使教师以更科学的方法从课程整体的布局方面来调控教学行为。
3.规范信息技术教室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室,从某種意义上看,信息技术教室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室”,因此,信息技术教室应当科学布局、合理设置、妥善管理、及时维护、适时更新。当然,我国各地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难保证各地均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信息技术教室。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各省市应当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建设制订相应的规范或标准。
三、结语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顺势而动,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颜基义.大数据,信息生态演进的丛林[J].图书情报知识,2017(5):4-12.
[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5(3):88-95.
[3]李岩.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党生焕.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黑河学刊,2015(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