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间,当新艺术运动的理念与实践日渐衰颓之时,另一个艺术风潮——装饰艺术运动,正在欧美等逐渐地成型。装饰艺术运动发生并流星雨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所面向的是受到世界大战震荡之后而出现的现代社会的诸多特征与要求。这场艺术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包括美术、建筑、室内装饰、纺织、电影等几多所有的视觉艺术形式。装饰艺术运动“装饰”了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并延伸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形成。其中包豪斯在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成功的出现并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键词: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设计教育;包豪斯精神
装饰艺术运动从来不能从其源出或衍申清晰地被割裂出来,如同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艺术风格或运动一样。而且,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增多,随着北美新大陆在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明显进步,世界各地艺术家之间更多交往和流动,艺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借鉴和创新。比之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来看,装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它同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制作手法之间的关系,同工业社会的相互包容,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诸多人在流行的艺术设计创作之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的烙印。
在20世纪世界设计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所设计院校:它从其最初创建到最终被迫停办,共经历了十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先后曾有一千多名学生和数十位教师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这所学校对于20世纪人们后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所作用至巨的学校就是“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于1919年4月1日,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后各项领域百废待兴,紧急建立一所工艺设计学院的提案被突然提上日程,提出这一建议的并不是政府,而是对国家和艺术设计事业怀有一腔热血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成立于一战之后,这仿佛注定其命运与不安定因素捆绑在一起,在短暂的十四年存在过程中,他历经曲折与磨难。从魏玛到德绍最后到柏林,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凡·德罗,均没能最终保留住这所学校,最终收之为纳粹的禁列之内。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包豪斯精神的延续。
包豪斯学派的基本设计理念可以被归结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他们强调在设计活动中要以完全客观的精神对待现实世界,对于设计中的复古主义思路十分地不以为然。该学派对于装饰艺术设计历史的最大贡献不再实践设计领域,而实在设计教育方面。包豪斯学校虽然辗转与三个地方,先后由三位校长执掌帅印,也遭遇了外部社会环境的大变动,但其基本的艺术取向和设计教育理念却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始终主张学生、设计者和工匠應该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生活本身,以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审美能力从现实世界提炼时代特征。
总的来说包豪斯的教学旨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强调艺术设计应该尽可能具有原创性,最大限度地肯定艺术设计创作的自由性,反对因循模仿;二是坚持“艺术设计创作要面向机械化生产”的原则,试图在原创性与可复制性二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嫁接渠道,强调设计师在掌握和提高手工艺技术的同时,需要熟悉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特点;三是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开设的基础课程十分广泛,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
对于现代设计乃至现代艺术来说,“包豪斯”已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名称,更是一种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解的代名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所谓“现代主义”的同义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包豪斯一方面十分周全地总结了在它之前的设计艺术传统,同时又在另一方面很深刻地瞻望了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后来的历史发展事实证明,包豪斯的这种瞻望与预见是具有很大的准确性的。包豪斯继承了新艺术运动时期由德意志制造联盟说阐扬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观念,并收纳了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元素,其建校史虽仅十四年多一点,真正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也不足五百人,但却奠定了机械文明时代艺术设计文化与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其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后来世界上许多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标杆和参照。包豪斯学派打破了所谓纯粹艺术与使用艺术两者截然分别的旧有观念,进而提出了全员创作的新型艺术理想,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之间的鸿沟长进行搭桥的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性。比如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护士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可以深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的影响上,而是它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顶顶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涉及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框架,并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
[3]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梁 梁,女,山东青岛人,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陈设与家具设计研究。
关键词: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设计教育;包豪斯精神
装饰艺术运动从来不能从其源出或衍申清晰地被割裂出来,如同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艺术风格或运动一样。而且,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增多,随着北美新大陆在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明显进步,世界各地艺术家之间更多交往和流动,艺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借鉴和创新。比之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来看,装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它同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制作手法之间的关系,同工业社会的相互包容,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诸多人在流行的艺术设计创作之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的烙印。
在20世纪世界设计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所设计院校:它从其最初创建到最终被迫停办,共经历了十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先后曾有一千多名学生和数十位教师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这所学校对于20世纪人们后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所作用至巨的学校就是“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于1919年4月1日,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后各项领域百废待兴,紧急建立一所工艺设计学院的提案被突然提上日程,提出这一建议的并不是政府,而是对国家和艺术设计事业怀有一腔热血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成立于一战之后,这仿佛注定其命运与不安定因素捆绑在一起,在短暂的十四年存在过程中,他历经曲折与磨难。从魏玛到德绍最后到柏林,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凡·德罗,均没能最终保留住这所学校,最终收之为纳粹的禁列之内。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包豪斯精神的延续。
包豪斯学派的基本设计理念可以被归结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他们强调在设计活动中要以完全客观的精神对待现实世界,对于设计中的复古主义思路十分地不以为然。该学派对于装饰艺术设计历史的最大贡献不再实践设计领域,而实在设计教育方面。包豪斯学校虽然辗转与三个地方,先后由三位校长执掌帅印,也遭遇了外部社会环境的大变动,但其基本的艺术取向和设计教育理念却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始终主张学生、设计者和工匠應该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生活本身,以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审美能力从现实世界提炼时代特征。
总的来说包豪斯的教学旨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强调艺术设计应该尽可能具有原创性,最大限度地肯定艺术设计创作的自由性,反对因循模仿;二是坚持“艺术设计创作要面向机械化生产”的原则,试图在原创性与可复制性二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嫁接渠道,强调设计师在掌握和提高手工艺技术的同时,需要熟悉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特点;三是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开设的基础课程十分广泛,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
对于现代设计乃至现代艺术来说,“包豪斯”已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名称,更是一种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解的代名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所谓“现代主义”的同义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包豪斯一方面十分周全地总结了在它之前的设计艺术传统,同时又在另一方面很深刻地瞻望了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后来的历史发展事实证明,包豪斯的这种瞻望与预见是具有很大的准确性的。包豪斯继承了新艺术运动时期由德意志制造联盟说阐扬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观念,并收纳了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元素,其建校史虽仅十四年多一点,真正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也不足五百人,但却奠定了机械文明时代艺术设计文化与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其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后来世界上许多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标杆和参照。包豪斯学派打破了所谓纯粹艺术与使用艺术两者截然分别的旧有观念,进而提出了全员创作的新型艺术理想,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之间的鸿沟长进行搭桥的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性。比如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护士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可以深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的影响上,而是它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顶顶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涉及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框架,并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
[3]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梁 梁,女,山东青岛人,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陈设与家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