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
由于中国存储厂商在标准制定领域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存储产业的规模扩张之路并不平坦。可喜的是,从2009年8月起,这种局面将得到大大改观。8月14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标委)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网络存储领域第一个标准化工作组织。海标委可以组织、带动产业内的各种力量去建立统一、规范的存储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的自主创新,而且也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
兼容性是大问题
“我家大门常打开……”正如这句歌词所表达的含义,中国存储产业从形成之日起就一直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国外先进的存储理念、产品和技术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到中国存储市场。在许多国外存储厂商的眼里,中国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存储产品销售市场,而且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储产品生产和制造基地。
如今,中国存储市场的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产业经济的价值也日益显现。但是在这个市场上,占据战略制高点的还是那些掌握着存储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由于对存储核心技术的把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存储厂商现在还只能是一个配角。这也难怪海标委主任、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话语权的缺失是中国存储厂商心中最大的痛。”
现阶段,很多中国存储厂商仍停留在制定企业内部标准的层面上,因此就更谈不上参与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制定了。从整个中国存储行业来看,只有《磁盘阵列通用规范》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存储技术规范。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存储产品的兼容性成了大问题,给网络存储的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用户被迫绑定于某一个厂商的存储产品或平台;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存储厂商间的竞争是不充分的,不仅影响了厂商再投入的积极性,而且用户无法购买到性价比更优的存储产品;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中国存储厂商只能采用“拿来主义”,直接采用国外的标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2004~2005年,浪潮携手EMC等国外存储厂商成立了存储联盟,对处于发展期的浪潮存储业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浪潮存储主要是引入、吸收国外先进的存储技术和经验。”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张海涛介绍说,“后来,浪潮存储大力倡导‘活性存储’理念,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自有品牌的建设。但是有用户反馈,将存储在国外厂商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迁移到浪潮存储产品上时,遇到了不兼容的问题,这就是没有统一的存储标准带来的应用障碍。海标委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存储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存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准要活而不乱
今天,信息系统正从以计算为核心转向以数据为核心,信息存储技术与产品已成为信息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网络存储市场,从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到标准的竞争是必然趋势。未来,谁掌握了存储标准,谁将占据战略制高点,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一些在存储市场耕耘了多年的中国存储厂商对此深有体会。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存储市场打拼已经超过20年,并且在北京上地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发中心。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泽湘表示:“技术创新是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海标委的成立是一件大好事,将更有力地促进存储领域产、学、研的结合,填补我国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的空白。”
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许多中国存储厂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浪潮。创新科(UIT)在中国拥有两个研发基地,分别设在深圳和武汉。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也建立了研发基地。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仅有以上这些厂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海标委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将产业内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存储厂商和企业用户等,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并提出海量存储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和发展规划建议,推动相关标准的产业应用和实施。
在制定海量存储技术标准时,海标委不会闭门造车,而是采取更开放的态度,在充分研究海量存储技术及应用领域内的国内外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将技术标准与整个存储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争取在产品、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的标准制定上实现突破。存储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活而不乱,而不应该是华而不实。技术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与行业应用结合起来。
海标委未来的主要工作是:梳理并建立海量存储的标准化体系;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为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支持。目前,海标委已经制定出2009~2010年度工作计划。王恩东介绍说:“中国存储产业要提升竞争力,增强在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海标委将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由于中国存储厂商在标准制定领域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存储产业的规模扩张之路并不平坦。可喜的是,从2009年8月起,这种局面将得到大大改观。8月14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标委)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网络存储领域第一个标准化工作组织。海标委可以组织、带动产业内的各种力量去建立统一、规范的存储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的自主创新,而且也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
兼容性是大问题
“我家大门常打开……”正如这句歌词所表达的含义,中国存储产业从形成之日起就一直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国外先进的存储理念、产品和技术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到中国存储市场。在许多国外存储厂商的眼里,中国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存储产品销售市场,而且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储产品生产和制造基地。
如今,中国存储市场的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产业经济的价值也日益显现。但是在这个市场上,占据战略制高点的还是那些掌握着存储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由于对存储核心技术的把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存储厂商现在还只能是一个配角。这也难怪海标委主任、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话语权的缺失是中国存储厂商心中最大的痛。”
现阶段,很多中国存储厂商仍停留在制定企业内部标准的层面上,因此就更谈不上参与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制定了。从整个中国存储行业来看,只有《磁盘阵列通用规范》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存储技术规范。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存储产品的兼容性成了大问题,给网络存储的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用户被迫绑定于某一个厂商的存储产品或平台;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存储厂商间的竞争是不充分的,不仅影响了厂商再投入的积极性,而且用户无法购买到性价比更优的存储产品;因为没有统一的存储技术标准,中国存储厂商只能采用“拿来主义”,直接采用国外的标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2004~2005年,浪潮携手EMC等国外存储厂商成立了存储联盟,对处于发展期的浪潮存储业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浪潮存储主要是引入、吸收国外先进的存储技术和经验。”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张海涛介绍说,“后来,浪潮存储大力倡导‘活性存储’理念,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自有品牌的建设。但是有用户反馈,将存储在国外厂商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迁移到浪潮存储产品上时,遇到了不兼容的问题,这就是没有统一的存储标准带来的应用障碍。海标委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存储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存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准要活而不乱
今天,信息系统正从以计算为核心转向以数据为核心,信息存储技术与产品已成为信息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网络存储市场,从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到标准的竞争是必然趋势。未来,谁掌握了存储标准,谁将占据战略制高点,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一些在存储市场耕耘了多年的中国存储厂商对此深有体会。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存储市场打拼已经超过20年,并且在北京上地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发中心。北京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泽湘表示:“技术创新是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海标委的成立是一件大好事,将更有力地促进存储领域产、学、研的结合,填补我国在存储标准制定方面的空白。”
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许多中国存储厂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浪潮。创新科(UIT)在中国拥有两个研发基地,分别设在深圳和武汉。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也建立了研发基地。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仅有以上这些厂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海标委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将产业内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存储厂商和企业用户等,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并提出海量存储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和发展规划建议,推动相关标准的产业应用和实施。
在制定海量存储技术标准时,海标委不会闭门造车,而是采取更开放的态度,在充分研究海量存储技术及应用领域内的国内外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将技术标准与整个存储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争取在产品、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的标准制定上实现突破。存储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活而不乱,而不应该是华而不实。技术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与行业应用结合起来。
海标委未来的主要工作是:梳理并建立海量存储的标准化体系;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为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支持。目前,海标委已经制定出2009~2010年度工作计划。王恩东介绍说:“中国存储产业要提升竞争力,增强在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是重要且必要的途径,海标委将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