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美术四大学习领域的课程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工具,促進美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多样化学习美术创造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学科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42-01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培养对艺术的兴趣,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奠定其终生享受艺术、学习艺术、发展艺术能力的坚实基础。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到美术课程学习中,在学习中建立信息逻辑连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中四大学习领域进行整合的初步探索:
(1)“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内容,不仅是欣赏美术作品,还要了解作品的形式美和寓意,从美术史、美术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以促进审美能力和品位的提高。
欣赏课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但是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上,图片数量有限,且图幅较小,缺乏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搜集更多资料,声、图、文并茂。学生边听配乐、解说,边观看欣赏图片,如讲解有关画家对色彩及构图的巧妙设计时,教师还可以运用Photoshop等软件对原作品进行色彩或构图的修改,前后对比,使学生理解、体会原作的构思创意。在网络教室学生还可以单机操作,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角度去探索每一幅绘画作品的文化背景。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也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大多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有许多知识抽象难懂,因此,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利用PowerPoint、Flash、 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编写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视频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或比较繁琐的绘画、制作步骤,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冀教版美术教材十四册《光与影》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各种条件下的光影变化规律,教师运用3Dmax软件,选取各种3D模型,贴上不同的材质,再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灯光,在课堂演示时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移动和3D模型的旋转或移动,形象生动的再现了不同质感物体的光影魅力。下课后许多孩子还围在电脑旁继续演示。这些光影的明暗规律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中,探索、表现光影的愿望也植入了学生的心中。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完成现代设计如色彩构成、标志设计、服装设计、图案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时,由于手工耗时长,尤其是最后的上色,学生常常配错颜色难以更改。还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但受绘画水平所限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教学生使用Windows画笔,金山画王、Photoshop等绘画软件,软件中除了有传统的笔、橡皮、剪刀、喷枪、调色板等之外,还有许多计算机独有的新工具。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图形或在网络下载自己所需的图形,把图形自由摆放:重叠、移动、变大、变小、倾斜、旋转等,进行图片的拼贴、剪辑和蒙版合成,画错了还可以撤销,不仅效果理想,操作也方便。而以往最麻烦的上颜色,用计算机来完成却极为轻松,只需点击颜色盒中的色彩,反复试验,搭配出自己想象的色彩效果,最后还可以使用各种滤镜,如油画、素描、木刻、水彩、马赛克、雾化、浮雕等效果,更有艺术性。在《花的畅想》一课我们就是在网络教室完成的,用的软件是Windows画笔工具,只要画出一个单位纹样(一朵花、一片叶)或者一个纹样的1/4、1/8,然后通过几次复制、旋转就组合完成,学生通过不断对比选择最好的颜色搭配效果,最后将自己的图案稿用Photoshop的滤镜修改,增强艺术效果。这样设计图稿和上色一节课完成,增大了课容量,学生像玩游戏一样,从乐中学、从玩中学。提高了学习设计艺术的自信心。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造精神的发展,培养个性和合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任务要求的驱动下,通过网络独立或合作学习,灵活地占有资料,对自己学习中的重点进行反复品悟。教师为大家创建主题论坛,方便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进行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喜欢或自己创作的作品还可以发布到论坛上,互相展示交流,印证每个人的个性表现和独特创意,从而达到激发竞争欲望,自我肯定,相互激励的目的,最终提高美术学习的水平和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借助网络随时加以监控,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为更好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依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向乐学、善学、会学的方向迈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仍要学习,造型能力、表现能力仍需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还要提高,同时对教师的角色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改革教学与学习的方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积累知识,以便对各种反馈信息做出适当反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准确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充当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必将促进学生这两方面学科能力素质的提高,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视野,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谢笑添,谭亚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美术教学探索[J].华章,2011(8):142-143.
[2] 何新芳.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究[J].教育革新,2009(1):71-72.
[3] 刘金芬.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整合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7):178-18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学科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42-01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培养对艺术的兴趣,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奠定其终生享受艺术、学习艺术、发展艺术能力的坚实基础。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到美术课程学习中,在学习中建立信息逻辑连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中四大学习领域进行整合的初步探索:
(1)“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内容,不仅是欣赏美术作品,还要了解作品的形式美和寓意,从美术史、美术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以促进审美能力和品位的提高。
欣赏课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但是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上,图片数量有限,且图幅较小,缺乏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搜集更多资料,声、图、文并茂。学生边听配乐、解说,边观看欣赏图片,如讲解有关画家对色彩及构图的巧妙设计时,教师还可以运用Photoshop等软件对原作品进行色彩或构图的修改,前后对比,使学生理解、体会原作的构思创意。在网络教室学生还可以单机操作,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角度去探索每一幅绘画作品的文化背景。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也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大多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有许多知识抽象难懂,因此,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利用PowerPoint、Flash、 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编写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视频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或比较繁琐的绘画、制作步骤,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冀教版美术教材十四册《光与影》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各种条件下的光影变化规律,教师运用3Dmax软件,选取各种3D模型,贴上不同的材质,再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灯光,在课堂演示时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移动和3D模型的旋转或移动,形象生动的再现了不同质感物体的光影魅力。下课后许多孩子还围在电脑旁继续演示。这些光影的明暗规律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中,探索、表现光影的愿望也植入了学生的心中。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完成现代设计如色彩构成、标志设计、服装设计、图案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时,由于手工耗时长,尤其是最后的上色,学生常常配错颜色难以更改。还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但受绘画水平所限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教学生使用Windows画笔,金山画王、Photoshop等绘画软件,软件中除了有传统的笔、橡皮、剪刀、喷枪、调色板等之外,还有许多计算机独有的新工具。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图形或在网络下载自己所需的图形,把图形自由摆放:重叠、移动、变大、变小、倾斜、旋转等,进行图片的拼贴、剪辑和蒙版合成,画错了还可以撤销,不仅效果理想,操作也方便。而以往最麻烦的上颜色,用计算机来完成却极为轻松,只需点击颜色盒中的色彩,反复试验,搭配出自己想象的色彩效果,最后还可以使用各种滤镜,如油画、素描、木刻、水彩、马赛克、雾化、浮雕等效果,更有艺术性。在《花的畅想》一课我们就是在网络教室完成的,用的软件是Windows画笔工具,只要画出一个单位纹样(一朵花、一片叶)或者一个纹样的1/4、1/8,然后通过几次复制、旋转就组合完成,学生通过不断对比选择最好的颜色搭配效果,最后将自己的图案稿用Photoshop的滤镜修改,增强艺术效果。这样设计图稿和上色一节课完成,增大了课容量,学生像玩游戏一样,从乐中学、从玩中学。提高了学习设计艺术的自信心。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造精神的发展,培养个性和合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任务要求的驱动下,通过网络独立或合作学习,灵活地占有资料,对自己学习中的重点进行反复品悟。教师为大家创建主题论坛,方便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进行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喜欢或自己创作的作品还可以发布到论坛上,互相展示交流,印证每个人的个性表现和独特创意,从而达到激发竞争欲望,自我肯定,相互激励的目的,最终提高美术学习的水平和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借助网络随时加以监控,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为更好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依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向乐学、善学、会学的方向迈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仍要学习,造型能力、表现能力仍需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还要提高,同时对教师的角色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改革教学与学习的方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积累知识,以便对各种反馈信息做出适当反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准确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充当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必将促进学生这两方面学科能力素质的提高,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视野,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谢笑添,谭亚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美术教学探索[J].华章,2011(8):142-143.
[2] 何新芳.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究[J].教育革新,2009(1):71-72.
[3] 刘金芬.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整合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7):1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