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通条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纽带,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 区域性经济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35-03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地形地貌差异极大,相应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向前推进,国家对交通的支持力度一增再增,水运、陆运、空运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健全和繁荣,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交通运输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域经济如雨后春笋一般争相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障碍,必需尽快解决。
1.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良性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空前繁荣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我国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部分的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交通运输业却对我国南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
1.1 促进区域性经济向第三产业迈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逐渐摆脱了困境,此时的交通运输业为区域经济的再一步发展扩大起到了传输纽带作用。交通运输是区域性生产要素的聚集和综合服务的扩散的主要途径和媒介,这种媒介大大改变了区域经济的现状。发达区域通过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逐步开创新兴产业链;欠发达区域通过交通运输的带动作用,认识到交通运输对本区域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物流产业的开发,加大本区域特色产业的开发,逐步将区域性经济推向第三产业。四川攀枝花市位于云、贵、川三省邻接地区,是我国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作为首都放射线北京至昆明这条高速主干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使攀枝花成为连接四川与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通道,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得攀枝花成为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的钒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攀西-六盘水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西部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于攀枝花而言,加大运输能力,不但可以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步伐,同时攀枝花城市以旅游、旅游服务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将获得极大发展契机。
1.2 交通运输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不仅使得不同区域的经济获得新鲜的血液交换,而且一并带动了交通沿线的经济开发,形成了一条“经济走廊”或“通道经济带”。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的河北省廊坊市,20世纪80年代处于经济落后的局面,由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使得当地的物流、客运迅猛发展,1992年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底载发区引进项目411个,超亿元项目24个。可见,交通运输对交通沿线的区域性经济的带动作用之强。
1.3 交通运输拉动区域性经济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手段。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处于优越地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竞争的资本。交通运输能力是区域物质交换的唯一选择。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化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脈。而这种网络化的交通又以高效快捷的运输效率,提升了区域发展所需的物质流动,为区域性经济的竞争占得先机。
另外,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良性影响还有很多方面,诸如带动区域内服务质量、开创区域内企业品牌、增加区域劳动就业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2.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反面影响
2.1 交通运输不可避免地对区域性环境产生噪音污染
区域环境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有好的环境,才能有良性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不可避免会产生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是现代城市环境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噪声在交通路线沿线和区域端表现尤为突出。噪声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在考虑噪声污染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扩大。而交通运输业为了更为快捷的提升运输效率,忽略了噪声污染,这使得交通运输与区域性经济之间发生了冲突。
2.2 交通运输的高能耗不符合区域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以资源破坏和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这种以牺牲作为发展阶梯的交通运输,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以及交通道路沿线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过去车辆的设计方面不够合理,在动力能源消耗的上考虑不周,致使车辆在运行时动力资源消耗严重,而且尾气排放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对空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区域性经济的关系加强,若想使交通运输为区域性经济的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纽带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必须改变以往的运行机制,否则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跟不上区域性经济的发展速度,制约了区域性经济的进一步迈进
我国区域辽阔,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甚至相邻的区域经济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经济决定着不同的交通运输能力,不同的交通运输能力来源于不同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水平。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正逐渐迈进全面小康水平的战略时期,有的地区已经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有的区域则还处于经济起步阶段,迫使交通运输能力不能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例如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但初始交通流量偏小;而东部地区路网建设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瓶颈制约又有所呈现,如沪宁高速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容之中;中西部地区的等外公路占据了将近80%的比重,说明中西部地区的路网条件相对较差,且很多偏远地区不通公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交流增加,而连接区域的大通道容量不足。
2.4 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交通安全问题是交通运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交通安全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从业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从业素质参差不齐,为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甚至发生无法挽回的恶性交通事故,更为可气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于司机的从业道德低劣,肇事后逃逸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不可抹去的阴影。这种阴影不断扩散,在全区域乃至全社会引起 轩然大波,制约了交通运输业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人为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3.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3.1 寻找交通运输的噪音来源,有效降低交通噪音,协调区域性经济全面发展
交通运输的噪声来源于车辆与路面的摩擦,车辆高速运转发动机、排气系统、车辆鸣笛等,这些声音的叠加如果在原来的声音环境的基础上显著地增加,若超过现有水平10db~15db,则不论原来噪声水平如何,都认为该项目对环境有影响。交通噪声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车速的,为了保证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在公路设计、车辆保养、车辆行驶速度及鸣笛管理等入手,加强司机个人的驾驶技术与职业道德修养,并进行限制载货汽车通行,指定专用车道,建立缓冲区,指定区域不准鸣笛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均可以有效的降低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污染。因此,正确分析交通运输的噪声来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既保证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又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3.2 改变交通运行机制,引入高新科技,加速区域性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企业要认清本行业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改变以往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自身的负面形象。交通运输企业要借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激励、约束机制,进成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清晰的认识,在岗位上能上能下,管理者也能高能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交通车辆在设计上,为了迎合节能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要求,就要引进高新设计技术,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来加强车辆的生产质量,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在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智能运输系统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推进交通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开发应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逐步建立快速、畅通、安全、便捷、高效的新型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铁路、民航、公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相互衔接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采用先进的运输装备,重点开发客车及专用车成套技术,提高大型客车的生产制造水平和技术含量,并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限制低排气量汽车发展等。交通运输业从本身进行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3 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速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向前迈进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优化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向前迈进。因此,要根据居民出行量、出行目的、现有交通设施和未来发展建设情况,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协调好铁路、民航和公路交通运输关系,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另外,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在经济经较落后的地区已经严重制约了該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能很好的起到带动作用,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在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更好的拉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是未来中国交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降低经济系统的交易费用,促进市场扩大和劳动分工并增进市场竞争。在中国交通供给总量不足,能力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加快交通建设是迅速扩能和结构优化的基础。
3.4 深化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加强法律约束,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快速的保障
交通运输企业和员工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交通事故给人们和国家带来的生命危胁和重大经济损失,使得家庭遭破坏,经济遭损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在交通安全管理上加大力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从业道德观,使交通运输业的从业人员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警惕。另外,法律的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中事故的恶劣态势。在交通事故中,对不同行为结果有着不同法律约束,例如:肇事者当场致被害人死亡而逃逸的,肇事者将被害人撞成重伤,难免一死而逃逸的均为交通肇事现场逃逸罪;肇事者致被害人撞伤不至死而不及时救护负伤者逃逸的,应按不救助罪处罚;被害人因行为人的肇事而负伤,从被害人负伤的程度看,不致于死亡,但因为被害人处于人迹很少的山路或者是在深夜,行人极少,等待较长时间也不会有人救助;或把被害人弃之于夜间车流频繁的道路上,或在寒冷的季节因流血过多而有冻死的危险,或行为人为毁灭证据,而将被害人撞伤后挪离现场弃置于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使其得不到他人的及时救助等而最终死亡的,对于行为人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使得肇事者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对事故作出积极的反应,减少事故的死亡率,降低事故两方的经济损失,使得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进入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总之,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进一步提升的纽带,对拓展区域性经济起着带动作用。只有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和交通安全的认识,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得交通运输更好地为区域性经济服务。
注释:
①苟顶才,唐升宏,张宇,交通运输如何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攀枝花现代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Z1.
②吕兰明,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03,(01).
③王文勇,浅谈交通运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J],公路运输文摘,2004,04.
④王国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03,(12).
⑤韩娟,浅谈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罪责问题[J],洛阳大学学报,2002,03.
关键词:交通运输 区域性经济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35-03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地形地貌差异极大,相应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向前推进,国家对交通的支持力度一增再增,水运、陆运、空运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健全和繁荣,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交通运输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域经济如雨后春笋一般争相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障碍,必需尽快解决。
1.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良性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空前繁荣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我国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部分的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交通运输业却对我国南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
1.1 促进区域性经济向第三产业迈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逐渐摆脱了困境,此时的交通运输业为区域经济的再一步发展扩大起到了传输纽带作用。交通运输是区域性生产要素的聚集和综合服务的扩散的主要途径和媒介,这种媒介大大改变了区域经济的现状。发达区域通过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逐步开创新兴产业链;欠发达区域通过交通运输的带动作用,认识到交通运输对本区域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物流产业的开发,加大本区域特色产业的开发,逐步将区域性经济推向第三产业。四川攀枝花市位于云、贵、川三省邻接地区,是我国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作为首都放射线北京至昆明这条高速主干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使攀枝花成为连接四川与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通道,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得攀枝花成为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的钒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攀西-六盘水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西部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于攀枝花而言,加大运输能力,不但可以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步伐,同时攀枝花城市以旅游、旅游服务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将获得极大发展契机。
1.2 交通运输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不仅使得不同区域的经济获得新鲜的血液交换,而且一并带动了交通沿线的经济开发,形成了一条“经济走廊”或“通道经济带”。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的河北省廊坊市,20世纪80年代处于经济落后的局面,由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使得当地的物流、客运迅猛发展,1992年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底载发区引进项目411个,超亿元项目24个。可见,交通运输对交通沿线的区域性经济的带动作用之强。
1.3 交通运输拉动区域性经济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手段。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处于优越地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竞争的资本。交通运输能力是区域物质交换的唯一选择。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化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脈。而这种网络化的交通又以高效快捷的运输效率,提升了区域发展所需的物质流动,为区域性经济的竞争占得先机。
另外,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良性影响还有很多方面,诸如带动区域内服务质量、开创区域内企业品牌、增加区域劳动就业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2.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反面影响
2.1 交通运输不可避免地对区域性环境产生噪音污染
区域环境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有好的环境,才能有良性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不可避免会产生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是现代城市环境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噪声在交通路线沿线和区域端表现尤为突出。噪声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在考虑噪声污染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扩大。而交通运输业为了更为快捷的提升运输效率,忽略了噪声污染,这使得交通运输与区域性经济之间发生了冲突。
2.2 交通运输的高能耗不符合区域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以资源破坏和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这种以牺牲作为发展阶梯的交通运输,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以及交通道路沿线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过去车辆的设计方面不够合理,在动力能源消耗的上考虑不周,致使车辆在运行时动力资源消耗严重,而且尾气排放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对空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区域性经济的关系加强,若想使交通运输为区域性经济的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纽带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必须改变以往的运行机制,否则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跟不上区域性经济的发展速度,制约了区域性经济的进一步迈进
我国区域辽阔,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甚至相邻的区域经济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经济决定着不同的交通运输能力,不同的交通运输能力来源于不同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水平。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正逐渐迈进全面小康水平的战略时期,有的地区已经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有的区域则还处于经济起步阶段,迫使交通运输能力不能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例如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但初始交通流量偏小;而东部地区路网建设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瓶颈制约又有所呈现,如沪宁高速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容之中;中西部地区的等外公路占据了将近80%的比重,说明中西部地区的路网条件相对较差,且很多偏远地区不通公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交流增加,而连接区域的大通道容量不足。
2.4 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交通安全问题是交通运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交通安全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从业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从业素质参差不齐,为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甚至发生无法挽回的恶性交通事故,更为可气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于司机的从业道德低劣,肇事后逃逸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不可抹去的阴影。这种阴影不断扩散,在全区域乃至全社会引起 轩然大波,制约了交通运输业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人为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3.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3.1 寻找交通运输的噪音来源,有效降低交通噪音,协调区域性经济全面发展
交通运输的噪声来源于车辆与路面的摩擦,车辆高速运转发动机、排气系统、车辆鸣笛等,这些声音的叠加如果在原来的声音环境的基础上显著地增加,若超过现有水平10db~15db,则不论原来噪声水平如何,都认为该项目对环境有影响。交通噪声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车速的,为了保证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在公路设计、车辆保养、车辆行驶速度及鸣笛管理等入手,加强司机个人的驾驶技术与职业道德修养,并进行限制载货汽车通行,指定专用车道,建立缓冲区,指定区域不准鸣笛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均可以有效的降低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污染。因此,正确分析交通运输的噪声来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既保证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又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3.2 改变交通运行机制,引入高新科技,加速区域性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企业要认清本行业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改变以往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自身的负面形象。交通运输企业要借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激励、约束机制,进成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清晰的认识,在岗位上能上能下,管理者也能高能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交通车辆在设计上,为了迎合节能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要求,就要引进高新设计技术,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来加强车辆的生产质量,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在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智能运输系统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推进交通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开发应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逐步建立快速、畅通、安全、便捷、高效的新型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铁路、民航、公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相互衔接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采用先进的运输装备,重点开发客车及专用车成套技术,提高大型客车的生产制造水平和技术含量,并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限制低排气量汽车发展等。交通运输业从本身进行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3 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速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向前迈进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优化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向前迈进。因此,要根据居民出行量、出行目的、现有交通设施和未来发展建设情况,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协调好铁路、民航和公路交通运输关系,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另外,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在经济经较落后的地区已经严重制约了該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能很好的起到带动作用,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在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更好的拉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是未来中国交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降低经济系统的交易费用,促进市场扩大和劳动分工并增进市场竞争。在中国交通供给总量不足,能力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加快交通建设是迅速扩能和结构优化的基础。
3.4 深化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加强法律约束,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快速的保障
交通运输企业和员工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交通事故给人们和国家带来的生命危胁和重大经济损失,使得家庭遭破坏,经济遭损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在交通安全管理上加大力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从业道德观,使交通运输业的从业人员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警惕。另外,法律的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中事故的恶劣态势。在交通事故中,对不同行为结果有着不同法律约束,例如:肇事者当场致被害人死亡而逃逸的,肇事者将被害人撞成重伤,难免一死而逃逸的均为交通肇事现场逃逸罪;肇事者致被害人撞伤不至死而不及时救护负伤者逃逸的,应按不救助罪处罚;被害人因行为人的肇事而负伤,从被害人负伤的程度看,不致于死亡,但因为被害人处于人迹很少的山路或者是在深夜,行人极少,等待较长时间也不会有人救助;或把被害人弃之于夜间车流频繁的道路上,或在寒冷的季节因流血过多而有冻死的危险,或行为人为毁灭证据,而将被害人撞伤后挪离现场弃置于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使其得不到他人的及时救助等而最终死亡的,对于行为人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使得肇事者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对事故作出积极的反应,减少事故的死亡率,降低事故两方的经济损失,使得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进入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总之,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进一步提升的纽带,对拓展区域性经济起着带动作用。只有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和交通安全的认识,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得交通运输更好地为区域性经济服务。
注释:
①苟顶才,唐升宏,张宇,交通运输如何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攀枝花现代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Z1.
②吕兰明,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03,(01).
③王文勇,浅谈交通运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J],公路运输文摘,2004,04.
④王国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电业,2003,(12).
⑤韩娟,浅谈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罪责问题[J],洛阳大学学报,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