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高三历史备考有着与众不同的背景。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五严”规定。这就给高三一线教师提出了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说,提高课堂效益就是以最低的时间,使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应试技巧等方面获得有效发展的最大化。现如今,高考备考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在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历年各地高考历史试卷的基础上,笔者想就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谈谈自已的思考。
一、注意回归课本,强化落实知识点
以《考试说明》为纲,以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扎扎实实地落实考点是复习迎考的重要环节。《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但过于纲要性,对考点界定不够具体,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来确定各专题的复习内容。例如《考试说明》关于的“新航路的开辟”规定就很笼统,而课程标准就明确的提出,“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感受探险家们用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将两者进行结合,就可以确定在“新航路的开辟”考点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能毫无目标地“放羊式”任学生读书,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史学界研究动态,及时更新史学观念
近年来,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基本的史学观点、方法和素养的培养、考查。在史学理论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基本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年鉴学派史观等等。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7题: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适当渗透史学研究成果有助于师生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同时,平时还要注意努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全球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理性思考精神,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和习惯,培养整体思维。
三、补充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考历史对学生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索养。试题考查内容并不拘泥于教科书卜的表述,而是注重新情境的创设,鼓励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就要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以是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并结合材料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讨论、分析。补充这些资料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向学生还原了历史本来的面目。例如,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选择题第5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日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而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太平火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 义和同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赢政策
D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对于这道题,考生必须弄清楚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时期英国的外交态度有准确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关注与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
考查时事热点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趋势,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以货币流通考查古今中外经济史内容,2009年江苏卷第20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第18题考套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这都与当前热点问题金融危机有关,这也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与2010年相关的周年历史纪念事件、大国关系、经济危机、民丰法制建设、两岸关系、民生等问题,都要将这些问题糅合到相关的知识点中去,适度地实现“现实与历史的衔接”。
五、关注重点知识和各地命题信息
重点知识是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如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12题考查的中美关系问题,第15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问题,第21题考查的是我国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属于高考反复变换角度考察的问题。
因此,高三一线教师要通过围绕重要史实与主干知识全方位立体式设计、变换题型,以开阔思路,扩大联想,丰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练就学生的“火眼金睛”。
在关注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关注各地高考命题信息。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增考点及《考试说明》山上例题,充分利用往年高考题及各大市模拟试题,查漏补缺。这几年,江苏高考历史命题组主要由高校专家及中学教师组成,复习中,多留意江苏个大县市的模拟试卷,把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比,找出共同点,有利于指导高中历史复习。
六、有的放矢地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盲目的训练耗时费力,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树立“有效课堂”的理念,训练时间与高考时间一致。尽量避免搞题海战术,训练学生做题过程中不散漫、不拖沓,解题一针见血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高考阅卷组反馈出的信息来看,高三学生想拿高分,以上几种能力亟待加强。二轮复习中,根据专题将历年来各地高考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因为高考题相对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通过训练、讲评、反思,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除了做题外,笔者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阅读、讨论。另外,给学生提供一些试卷的标准答案,模仿别人的答题方法,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和政治理论的运用方面,久而久之,答题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七、和谐师生关系,注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温暖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的高考录取模式,使选修科目的地位下降,学生漠视,家长忽略,课时缩水,这种状况,使选修老师抱怨。
笔者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绪,但我坚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要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只要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照样会喜欢这门学科。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不同样的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对高三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注重培养尖子,辅导中层,保住底层。每次试卷改完后我都会对尖子生的答题误区进行对比。让他们尽量减少失误。鼓励中等生,建议他们做到:及时巩固旧知识,根据错题进行查漏补缺,使中等生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做铺垫。对学困生,经常找他们面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的要求就是夯实基础,树立信心。对学生尽心,学生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不忍心辜负老师的期望。“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一份关心,一份回报。师生关系和谐,注重非智力因素,这也是临近高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注意回归课本,强化落实知识点
以《考试说明》为纲,以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扎扎实实地落实考点是复习迎考的重要环节。《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但过于纲要性,对考点界定不够具体,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来确定各专题的复习内容。例如《考试说明》关于的“新航路的开辟”规定就很笼统,而课程标准就明确的提出,“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感受探险家们用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将两者进行结合,就可以确定在“新航路的开辟”考点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能毫无目标地“放羊式”任学生读书,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史学界研究动态,及时更新史学观念
近年来,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基本的史学观点、方法和素养的培养、考查。在史学理论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基本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年鉴学派史观等等。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7题: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适当渗透史学研究成果有助于师生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同时,平时还要注意努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全球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理性思考精神,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和习惯,培养整体思维。
三、补充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考历史对学生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索养。试题考查内容并不拘泥于教科书卜的表述,而是注重新情境的创设,鼓励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就要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以是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并结合材料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讨论、分析。补充这些资料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向学生还原了历史本来的面目。例如,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选择题第5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日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而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太平火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 义和同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赢政策
D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对于这道题,考生必须弄清楚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时期英国的外交态度有准确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关注与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
考查时事热点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趋势,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以货币流通考查古今中外经济史内容,2009年江苏卷第20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第18题考套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这都与当前热点问题金融危机有关,这也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与2010年相关的周年历史纪念事件、大国关系、经济危机、民丰法制建设、两岸关系、民生等问题,都要将这些问题糅合到相关的知识点中去,适度地实现“现实与历史的衔接”。
五、关注重点知识和各地命题信息
重点知识是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如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12题考查的中美关系问题,第15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问题,第21题考查的是我国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属于高考反复变换角度考察的问题。
因此,高三一线教师要通过围绕重要史实与主干知识全方位立体式设计、变换题型,以开阔思路,扩大联想,丰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练就学生的“火眼金睛”。
在关注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关注各地高考命题信息。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增考点及《考试说明》山上例题,充分利用往年高考题及各大市模拟试题,查漏补缺。这几年,江苏高考历史命题组主要由高校专家及中学教师组成,复习中,多留意江苏个大县市的模拟试卷,把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比,找出共同点,有利于指导高中历史复习。
六、有的放矢地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盲目的训练耗时费力,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树立“有效课堂”的理念,训练时间与高考时间一致。尽量避免搞题海战术,训练学生做题过程中不散漫、不拖沓,解题一针见血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高考阅卷组反馈出的信息来看,高三学生想拿高分,以上几种能力亟待加强。二轮复习中,根据专题将历年来各地高考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因为高考题相对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通过训练、讲评、反思,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除了做题外,笔者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阅读、讨论。另外,给学生提供一些试卷的标准答案,模仿别人的答题方法,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和政治理论的运用方面,久而久之,答题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七、和谐师生关系,注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温暖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的高考录取模式,使选修科目的地位下降,学生漠视,家长忽略,课时缩水,这种状况,使选修老师抱怨。
笔者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绪,但我坚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要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只要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照样会喜欢这门学科。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不同样的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对高三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注重培养尖子,辅导中层,保住底层。每次试卷改完后我都会对尖子生的答题误区进行对比。让他们尽量减少失误。鼓励中等生,建议他们做到:及时巩固旧知识,根据错题进行查漏补缺,使中等生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做铺垫。对学困生,经常找他们面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的要求就是夯实基础,树立信心。对学生尽心,学生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不忍心辜负老师的期望。“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一份关心,一份回报。师生关系和谐,注重非智力因素,这也是临近高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