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零零……”
老师:“喂,你好!”
学生:“李老师,今天上午我没有去校医室量体温,我撒了谎。刚才我妈妈给我讲了道理,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这是件很小的事情,似乎也无关对错。打电话的小芸在我的记忆里是个比较乖的孩子,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我真不相信她会撒谎。还好小芸的妈妈教育很细致,弥补了我工作的欠缺。如果家长都能如此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是事半功倍。
尴尬的调查
为了摸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我专门搞了一次调查:谁每天向父母问好,谁为父母整理过房间,谁为父母盛过饭倒过水,谁帮父母擦过桌拖过地,谁为父母洗过衣服等。收到的回答多半是这样:
“我原来想给父母洗衣服,可他们不让,说学习忙,别浪费时间。”
“我那次给我爸洗脚,他说‘你不如去好好学习,长大后出人头地,那比给我洗一辈子脚要强得多’。”
“我在家要是干活儿,我妈总会抢过去,打发我去看书,说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书念好,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
“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这种观点在家长中间是非常普遍的。家长普遍认为:家长管生活,学校管教育。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说。其实,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只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而只有知识没有品性却是危险的。
激烈的争论
为了帮家长走出只注重孩子学业、忽视对孩子完善人格培养的误区,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三个老妈妈拎着很沉的袋子,聊起了自己的儿子。第一个妈妈骄傲地说:“我儿子是个大学老师。”这时,她儿子经过,对三人彬彬有礼地点点头走了。第二个妈妈不甘示弱:“我儿子拿过举重冠军!”这时,一个很壮实的青年经过,给这三位母亲打了声招呼,也走了。第三个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儿子很普通……”这时,一个小伙子从后面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妈,这么沉的东西,让我来拿。”说着,小伙子抢过她手中的袋子,扶着她的手臂,一起向前走去。
“能集三个儿子的优点于一身,那当然好。可如果做不到,你选择哪一个儿子呢?”我问家长们。
我又例举了《今日说法》节目的一个报道:三名据说平时品学兼优的15岁少年,为了寻求刺激,一连三次趁着夜色在街巷里故意纵火焚烧居民住所,终被抓获送上法庭。
家长们都沉思了良久。“学”的作用和意义本就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一个人如果连是非都不能分辨,考试成绩再好能够算是“学得好”吗?
认识的统一
经过激烈的讨论,家长们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该如何做。
1.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不要骂人的同时,自己却脏话不断,教育能奏效吗?孩子会心悦诚服吗?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2.勿以恶小而为之
孩子的是非识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对有些轻微的不良行为,孩子本身可能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如果家长不指出并引导其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养成坏习惯,再改就困难了。
3.家长是德育的最佳角色
在校园里,孩子对自己的言行会有所约束,而回到家里,缺点、不足就会暴露无遗。家长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时察觉孩子身上不良品行的苗头,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应责无旁贷地配合学校,担当起对孩子的德育重任。
热烈的场面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为了扩大“战果”,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小芸的妈妈读了她的日记,讲明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件事的原委:
一天,女儿带病去上学,我在她的记事本上给老师留言,请老师关心一下。晚上回家,我问女儿白天上课身体还行吗?她随口对我说:“还可以,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张老师让我到校医室量体温。因为我不会用体温计,所以就到走廊里站了一会儿,回到教室对老师说37℃,就混过去了。”“你这不是说谎吗?”我说。女儿回答:“可我不会用体温计,没办法。”
不会用体温计是事实,但我却很在意女儿的解决办法。于是,我对女儿说:“这件事从表面看,老师的话不能违背,而体温计你又不会用,所以按你的想法,说谎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可以向老师说明身体感觉还可以,不用量体温了;或向老师直说自己不会用体温计,她一定会想办法的。这样处理不是很简单吗?今天,你说谎虽然没什么害处,但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会贻害无穷。”女儿经过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主动打电话给老师,检讨了说谎行为。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我们要认识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责 编 莫 荻)
老师:“喂,你好!”
学生:“李老师,今天上午我没有去校医室量体温,我撒了谎。刚才我妈妈给我讲了道理,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这是件很小的事情,似乎也无关对错。打电话的小芸在我的记忆里是个比较乖的孩子,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我真不相信她会撒谎。还好小芸的妈妈教育很细致,弥补了我工作的欠缺。如果家长都能如此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是事半功倍。
尴尬的调查
为了摸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我专门搞了一次调查:谁每天向父母问好,谁为父母整理过房间,谁为父母盛过饭倒过水,谁帮父母擦过桌拖过地,谁为父母洗过衣服等。收到的回答多半是这样:
“我原来想给父母洗衣服,可他们不让,说学习忙,别浪费时间。”
“我那次给我爸洗脚,他说‘你不如去好好学习,长大后出人头地,那比给我洗一辈子脚要强得多’。”
“我在家要是干活儿,我妈总会抢过去,打发我去看书,说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书念好,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
“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这种观点在家长中间是非常普遍的。家长普遍认为:家长管生活,学校管教育。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说。其实,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只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而只有知识没有品性却是危险的。
激烈的争论
为了帮家长走出只注重孩子学业、忽视对孩子完善人格培养的误区,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三个老妈妈拎着很沉的袋子,聊起了自己的儿子。第一个妈妈骄傲地说:“我儿子是个大学老师。”这时,她儿子经过,对三人彬彬有礼地点点头走了。第二个妈妈不甘示弱:“我儿子拿过举重冠军!”这时,一个很壮实的青年经过,给这三位母亲打了声招呼,也走了。第三个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儿子很普通……”这时,一个小伙子从后面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妈,这么沉的东西,让我来拿。”说着,小伙子抢过她手中的袋子,扶着她的手臂,一起向前走去。
“能集三个儿子的优点于一身,那当然好。可如果做不到,你选择哪一个儿子呢?”我问家长们。
我又例举了《今日说法》节目的一个报道:三名据说平时品学兼优的15岁少年,为了寻求刺激,一连三次趁着夜色在街巷里故意纵火焚烧居民住所,终被抓获送上法庭。
家长们都沉思了良久。“学”的作用和意义本就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一个人如果连是非都不能分辨,考试成绩再好能够算是“学得好”吗?
认识的统一
经过激烈的讨论,家长们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该如何做。
1.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不要骂人的同时,自己却脏话不断,教育能奏效吗?孩子会心悦诚服吗?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2.勿以恶小而为之
孩子的是非识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对有些轻微的不良行为,孩子本身可能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如果家长不指出并引导其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养成坏习惯,再改就困难了。
3.家长是德育的最佳角色
在校园里,孩子对自己的言行会有所约束,而回到家里,缺点、不足就会暴露无遗。家长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时察觉孩子身上不良品行的苗头,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应责无旁贷地配合学校,担当起对孩子的德育重任。
热烈的场面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为了扩大“战果”,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小芸的妈妈读了她的日记,讲明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件事的原委:
一天,女儿带病去上学,我在她的记事本上给老师留言,请老师关心一下。晚上回家,我问女儿白天上课身体还行吗?她随口对我说:“还可以,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张老师让我到校医室量体温。因为我不会用体温计,所以就到走廊里站了一会儿,回到教室对老师说37℃,就混过去了。”“你这不是说谎吗?”我说。女儿回答:“可我不会用体温计,没办法。”
不会用体温计是事实,但我却很在意女儿的解决办法。于是,我对女儿说:“这件事从表面看,老师的话不能违背,而体温计你又不会用,所以按你的想法,说谎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可以向老师说明身体感觉还可以,不用量体温了;或向老师直说自己不会用体温计,她一定会想办法的。这样处理不是很简单吗?今天,你说谎虽然没什么害处,但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会贻害无穷。”女儿经过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主动打电话给老师,检讨了说谎行为。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我们要认识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