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水工规范混凝土质量评定几个问题的讨论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水工规范对水工混凝土质量评定的相关 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质量评定;讨论
  
  Discussion on Some Rules for concrete quality evaluation in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force
  Zhu Jian-kun 1, Zhu Jian-rong2, Shuang Meng-ran3, Luo Yi4
  (1. 7th Engineering Bureau of China hydropower Pengshan Sichuan 620860;
  2. Lancang County Water Design Studio Yunnan Lancang 665600;
  3. 14th Engineering Bureau of China hydropower Qujing Yunnan 655000;
  4. Yunnan Huaneng Lancang River company Xiaowan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Department Nanjian Yunnan 675700)
  【Abstract】Some Rules for concrete quality evaluation in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concrete construction are a little bit mistaken idea. The rules have be studied, and author's opinion on the rules is presented.
  【Key words】Hydraulic Concrete;Rules for quality evaluation;Discussion
  
  1.约定
  
  为了叙述的简便,约定如下:
  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简称《施工规范》。
  现行《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标定标准 DL/T 5113.1-2005》,简称《质量评定标准》。
  
  2.混凝土取样频率
  
  2.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11.5.3,对混凝土的取样频率规定为:
  (1)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5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1000m3成形一组;非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100m3成形一组,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一组。
  (2)抗拉强度:28d龄期每2000m3成形一组,设计龄期龄期3000m3成形一组。
  (3)抗冻、抗渗或其他主要特殊要求应在施工中适当取样检验,其数量可按每季度施工的主要部位取样成型1~2组。
  2.2 问题分析
  2.2.1 较早龄期取样频率问题。
  针对建筑物的类型不同、使用条件不同,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一般为28天、60天、90天、180天。大体积混凝土,设计龄期一般大于28天。
  众所周知,对于28天设计龄期的混凝土,为了保证设计龄期的抗压强度得到保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初期,有必要成型一定数量较早龄期的试件,一般可取7天龄期。对于生产已经十分稳定的情况,则7天龄期的取样可以减少甚至取消。
  对于设计龄期大于28天的混凝土,28天龄期试验结果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对设计龄期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早期预测和推断作用,恰如采用7天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对28天强度进行预测和推断一样,属于一种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电工程施工周期很长,主体工程混凝土施工周期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混凝土原材料十分稳定,工程中建有专用的骨料生产系统,专门选定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厂家整个施工周期内,一般不会改变。这样,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性能是十分稳定的。
  在混凝土施工初期,成型一定数量的较早龄期的试件,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在整个混凝土施工期内,28天龄期取样频率均远远大于设计龄期的,显然是不恰当的。
  2.2.2 大体积混凝土取样问题。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未予明确。一般有两种界定观点:其一、混凝土结构最小尺寸大于1m,为大体积混凝土。其二、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需要进行控制,则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无论如何界定,《施工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取样频率,都规定得过于简单。原因如下。
  (1)“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未必都大于500m3或者1000m3。不足规范所规定的方量,难道就不进行取样?无论是大体积混凝土,还是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均没有对不足500m3、100m3时,如何取样给予说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第4.9.12则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说明“条每一浇筑块混凝土方量不足以上规定数字时,也应取样成型一组试件”。
  (2)“大体积”混凝土,一个仓号内可能一次同时浇筑多个配合比的混凝土。例如,一仓大坝混凝土的总方量可能达到5000~7000m3,在同一仓内,一般在新老混凝土接触面为Ⅲ级配混凝土,在边角部位或者钢筋密集部位可能为Ⅱ级配或者Ⅰ级配混凝土,大部分为Ⅳ级配混凝土。取样频率,是依据一个仓号内的混凝土总方量,还是各个配合比的混凝土分别依据其方量确定取样频率?
  2.2.3 抗冻、抗渗取样频率。
  “抗冻、抗渗或其他主要特殊要求应在施工中适当取样检验,其数量可按每季度施工的主要部位取样成型1~2组。”
  怎样理解“施工的主要部位”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一个混凝土大坝多年施工,每季度要完成数十个坝段若干仓号的浇筑,在实际施工中,怎样界定“主要或次要”部位?使得此条款难以具体操作。
  作为规范,应当具有具体操作的明确性。混凝土浇筑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混凝土总方量较大,总施工期很长,施工初期和后期的期间不长,浇筑强度较小,且变化较大。在施工中期,月浇筑强度比较稳定。这种情况,在混凝土施工初期和后期,按照时间隔确定取样频率;在施工中期,按照浇筑方量作为取样频率标准是比较可行的。例如大坝混凝土。
  (2)混凝土总方量较小,但是施工周期较长,整个周期内浇筑强度变化不大,可按照时间间隔取样比较合理,也易于实际操作。例如大型电站的泄洪洞等混凝土,一般浇筑周期约为一年左右,混凝土方量约为几万m3
  (3)混凝土总方量较小,施工周期较短,可以按照时间间隔取样,或者浇筑方量取样。例如,较小的水垫塘混凝土。
  2.3 建议。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取样主要以设计龄期为主。在施工初期,早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取样频率可以较高,但混凝土生产稳定后,可依据质量控制的需要取一定数量的早龄期试件即可,不应当“喧宾夺主”。
  《施工规范》应当明确:(1)一个仓号内,不足500m3,或者不足100m3时,如何确定取样频率。(2)一个仓号内浇筑多个配合比的混凝土时,如何确定取样频率。
  抗冻、抗渗等:可以依据工程施工特点确定取样频率更具有可操作性。抗冻、抗渗取样频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其一、依据浇筑方量确定,这在浇筑月浇筑强度比较均匀时可采用。其二、在施工期间内,按照时间间隔确定,这在浇筑月强度变化较大时可采用。
  
  3.混凝土设计龄期
  
  3.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第11.5.6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验收批混凝土的平均值和最小值应同时满足平均值和最小值的要求,对最小值的要求为:
  fcu,min≧0.85 fcu,k(≤C9020)
  fcu,min≧0.90 fcu,k(>C9025)
  f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
  fcu,min——n组强度中的最小值,MPa;
  《施工规范》11.5.11规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评定标准表为:
  


  《施工规范》11.5.7规定:混凝土质量验收取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龄期与设计龄期相一致。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比值由试验确定。
  《质量评定标准》也采用90天龄期作为质量评定的分类条件,这与《施工规范》相似。
  3.2 问题分析。
  《施工规范》11.5.6和11.5.11,均以90天龄期为前提,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定。《质量评定标准》亦然。其他设计龄期的混凝土如何进行质量评定,没有很清楚的说明。于是,规范应用时,有两种理解和争论:
  (1)《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90天设计龄期为前提,没有提及其他设计龄期的混凝土,所以其他龄期,比如设计龄期为28天、180天的混凝土,规范实际上没有给出评定的标准。所以,规范简单地认为,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就只有一个(90天),造成规范存在明显漏洞,——设计龄期不是90天时,无从评定混凝土质量。
  (2)《施工规范》11.5.7已经明确:“混凝土质量验收取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龄期与设计龄期相一致”,“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比值由试验确定”。因此可以认为,是以“设计龄期”为前提,设计不是90天的,应当通过试验确定不同龄期的强度比值,从而折算为90天龄期,以便进行质量评定。——采用折算龄期方法评定混凝土质量。
  以上两种理解和处理方法,均说明《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①如果第一种理解是正解的,则非90天设计龄期的混凝土质量如何评定?②如果第二种理解是正解的,则又几乎不能按照这种理解进行实际操作。下面将对第二种理解进行分析。
  《施工规范》以90天龄期作为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的划分条件。无论是强度最小值的合格性判定,还是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的优劣,均首先需要将设计龄期的强度要求折算为90天龄期的强度标准,才能进行评定。
  这种采用龄期折算方法的规定,是粗糙而又不现实的,实际应用时,难以操作。理由如下:
  (1)设计龄期的多样性: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一般包括挡水建筑(例如大坝)、泄洪建筑(例如泄洪洞、溢洪道)、引水发电建筑(例如引水道)等。针对建筑物的类型不同、使用条件不同,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一般为28天、60天、90天、180天。
  (2)不现实:不同设计龄期的混凝土,均需要依据《施工规范》11.5.7的要求,折算为90天龄期,①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例如,设计龄期为28天的混凝土,如果需要得出与90天龄期的强度比值关系,不能仅仅依据配合比试验时的数据,而且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试验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稳定的28天龄期与90龄期的比值。②甚至是不现实的。设计龄期为28天的建筑物,也许需要尽快投入使用,但是如果大量的90天龄期的试验结果没有得出,则无法折算,也就无法进行质量评定,当然就无法投入使用。
  (3)没有精准的折算依据:《施工规范》要求将其他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折算为90天龄期,是没有精准的标准作为依据的。即便依据《施工规范》11.5.7要求“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比值由试验确定”,已经得出了不同龄期强度的具体比值,仍然难以折算为90天龄期的强度等级标准。例如,即使经过大量的试验,已经得出了设计龄期为180天的某个配合比混凝土在龄期为90天时的强度统计值,这个统计值应当与谁进行比较?假如与C9035混凝土进行比较,又如何比较?假如与C9035进行比较,无非以下四种方法:
  (1)与“35MPa”进行比较。90天龄期抗压强度35MPa,决不等同于C9035,因为C9035是表示设计龄期为90天,强度等级为35MPa,是一个设计强度等级的概念。这种等级的混凝土,9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决不等于35MPa。
  (2)与C9035的配合比设计值进行比较。如果这样做,难道还需要同时进行C9035的配合比设计?
  (3)与C9035的实际浇筑取样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如此做法,难道《施工规范》还要求,即使工程根本不需要C9035混凝土,也需要找一个部位实际浇筑工程根本不需要的C9035混凝土?
  (4)按照已知标准差和保证率,虚拟一个C903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平均强度值进行比较。①就算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混凝土施工,已知某个部位的混凝土,其设计龄期为180天,其保证率为P=95,并得出混凝土在90天龄期的强度实际标准差(例如,s=3MPa),难道能够以39.9MPa(35MPa + ts = 35 + 1.645×3 = 39.9MPa)作为比较的基准?如果真地按照90天龄期39.9MPa作为C9035配合比的设计平均值配制混凝土进行实际浇筑,对其重新进行统计的实际标准差又未必还是3MPa,实际平均值未必是39.9MPa。②更何况,如果设计龄期为28天、60天,又如何得出实际施工时对应的90天龄期的标准差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施工规范》简单认为水工混凝土就仅仅只有90天一种设计龄期,还是采用“龄期折算”方法,均不能正确解决其他设计龄期的问题。要么导致其他设计龄期的混凝土无从进行强度质量评定,要么几乎无法采用“龄期折算”方法评定强度质量情况。
  3.3 建议。
  《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应当将“C90”改变为“设计龄期”,并依此制定具体的质量评定标准。从而以“设计龄期”代替“90天龄期”,而不应当采用“龄期折算”方法。
  
  4.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
  
  4.1 样本来源
  4.1.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规定:“应对每一个统计周期内的同一强度标准和同一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混凝土强度平均值,标准差以及保证率,并计算出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4.1.2 问题分析。
  很明显,对“同一强度标准”的混凝土样本的试验数据,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
  (1)同一强度标准,或者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由于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或者其他目的不同,配合比可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例如,同一强度标准的混凝土,可能具有干硬性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2)对“同一强度标准”进行统计,必然将同一强度标准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试验数据归并到一起进行统计。
  (3)同一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数据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所以对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试验数据,可以认为按照正态分布规律对其进行统计,得出的标准差、保证率够能正确反映混凝土强度质量情况。
  (4)如果将“同一强度标准”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归并在一起,其数据分布必然是很复杂的。这样,归并到一起的试验数据本身的分布即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当然不能按照正态分布进行数理统计,否则求的出标准差、保证率,必然不是反映规律,而只不过是虚拟规律——统计结果将起误导作用。
  所以,不应当是对“同一强度标准”的混凝土,而应当是对“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平均强度、标准差、保证率等。当然,工程实践中,即便是同一个配合比,由于原材料总是存在一定变动的,不是绝对同一的,但工程技术人员均知道,这仍然属于“同一配合比”。
  4.1.3 建议。
  规范应当将“同一强度标准”改变“同一配合比”。
  4.2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定
  4.2.1 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11.5.11明确,衡量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以现场试件28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差值表示。具体评定表见本文中“表1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表。
  《施工规范》中的“条文说明 11.5.11”,明确了:混凝土强度等于和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即所谓的合格率,是按强度分布规律确定的。统计数据说明当统计组数n值足够大时(n>30),保证率P和合格率Ps(即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两者的结果相近。因而,为便于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计算,把Ps列为衡量管理生产水平的指标之一,以避免出现标准差达到优良而合格率或保证率却很低时,误评为较高水平。
  4.2.2 问题分析
  4.2.2.1 评定指标问题分析。
  依据《施工规范》11.5.11要求,衡量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以现场试件28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差值以及设计龄期合格率为基础,以90天龄期强度标准为分界线,作为评定混凝土生产质量的依据《施工规范》中的“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定表,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难以操作: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的设计龄期不仅仅只有90天的,常见的设计龄期有28天、60天、90天、180天。90天以外,其他设计龄期的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时,如果首先需要将龄期折算为90天龄期,则难以操作。这已经在本文中的“混凝土设计龄期”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不协调:一个评定表内,分别采用三个不同龄期的试验数据(标准差采用28天龄期,合格率采用设计龄期),而划分标准差大小要求的依据又是折算为90天龄期的强度标准。这样,一个表内分别采用了三个龄期的数据,使得整个评定表很不协调。
  (3)不能反映最终生产水平:采用28天强度标准差作为生产质量稳定性的衡量数据,不能最终反映“生产水平”。“生产水平”最终由设计龄期的强度检测数据所决定,因为表中的“合格率”是“设计龄期”的合格率。居然合格率采用了设计龄期的试验数据,为什么标准差不能采用设计龄期的试验数据?
  也许,规范的编写者认为,需要统一采用28天龄期,以便于较早时期能够进行标准差的计算,对生产质量水平作出评定。这个理由不充分,因为合格率需要以设计龄期试验数据为基础,对于设计龄期大于28天的混凝土而言,28天龄期强度标准差只能起到“生产质量水平”的预测作用。
  另外,也许出于横向施工水平的比较,即评定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进行横向比较,以确定水平高低。这同样不能成立,因为:①由于施工条件不同、混凝土保证率的不同、胶凝材料尤其是粉煤灰掺量的不同,使得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发展系数不同,甚至相差很大。统一采用28天龄期试验数据,仍然难以进行横向比较。②采用设计龄期,更便于相同设计龄期的,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生产水平的横向比较。
  所以,“混凝土质量生产水平”应当统一以“设计龄期”为前提,以设计龄期的试验数据为基础进行评定较为适宜。这样即可以对“生产水平”,又可以同时对混凝土“强度质量”进行评定,使得三者协调、统一。
  4.2.2.2 合格率和保证率分析。
  显然,《施工规范》混淆了“计数统计”与“计量统计”之区别。统计学的发展,由简单的计数法统计,发展为基于统计学理论的计量法统计,是一个巨大跨越。
  之所以,计量法统计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计数统计方法只能反映事物的表象,在实际统计应用中只能应用于样本很小的统计。科学需要通过有限的样本,通过统计,反映或推断出极其大的样本甚至无穷样本的规律。
  众所周知,由于组成材料的变化、生产控制的波动等等众多因素,使得混凝土成为一种典型的非匀质性材料,其不同部位的强度值是不同的。
  对于混凝土整体,可认为是由无限个点组成的,而各个点的强度值是随机的,全部点的强度值的集合,就构成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强度总体,其强度总体中不同强度值的概率分布,即构成了强度总体分布。
  《施工规范》所述的“合格率”的统计,属于计数法统计,而“保证率”的统计,则属于计量法统计。合格率的统计,只能反映所检测的试件的具体质量情况,而不能据此推断混凝土整体强度质量情况。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混凝土方量很大,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检测混凝土中每一点的强度情况,而是采用一定的抽样方法,检测混凝土试件的强度,采用推断统计学的方法推断混凝土强度总体的质量情况。“保证率”,正是通过有限样本,推断混凝土内部无限个点的质量情况,进而对混凝土整体质量情况作出判断,——这正是混凝土质量统计的目的所在。反之“合格率”不能判断混凝土整体质量情况。
  基于统计学理论可知,“合格率”与“保证率”,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统计数据说明当统计组数n值足够大时(n>30),保证率P和合格率Ps(即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两者的结果相近”的情况,除非所检测的样本极其大。例如,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数据为n=100,只要强度最小值≥设计值,则合格率=100%,但是“保证率”则不可能为100%,甚至可能为不合格。
  所以,即使是“为便于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计算”也决不能将“合格率”代替“保证率”。否则,不但不能“以避免出现标准差达到优良而合格率或保证率却很低时,误评为较高水平”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出现保证率低,但合格率高时,将混凝土质量误评为较高水平的情况。
  4.2.3 建议
  应当以混凝土设计龄期的试验结果作为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定的依据。对于设计龄期较长的混凝土,依据设计龄期的不同,可以将诸如14天、28天、60天、90天等小于设计龄期的试验结果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
  由于“合格率”不能正确推断混凝土整体质量情况,所以不能以“合格率”代替“保证率”。只有在试验数据极其少,无法得出“保证率”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合格率”作为质量评定的手段之一。
  4.3 混凝土平均强度评定公式
  4.3.1 规范规定。
  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混凝土验收强度评定作出了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对混凝土平均值的要求;第二,最小值方面的要求。由于本文不涉及强度最小值方面的专门讨论,故对规范中最小值方面的叙述略去。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
  Mfcu≥fcu,k+ktδ0;
  Mfcu——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fcu,k——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
  δ0——混凝土验收批标准差;
  k——合格性判定系数,根据验收批统计组数n值,按表1选取;
  t——概率度系数。
  


  (1)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应由强度标准相同、配合比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现浇混凝土宜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或按月划分验收批。(2)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δ0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应取δ0=0.06fcu,k
  4.3.2 问题分析。
  现行《施工规范》以及《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宣贯辅导材料》对公式渊源的相关论述如下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参考ACI 214-77《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评定推荐方法》”,从而表明了这式公式的渊源。但是,这一公式的应用,却出现了错误。如果按照《施工规范》和《宣贯材料》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必将得出错误结果。
  由规范编写者所编著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宣贯材料》给出一例题。例题如下:
  案例一 :
  一批设计要求80%保证率的C9020混凝土,验收批共有5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fcu=24MPa,其计算的标准差δ0=5.5,5组试件中的最小值fcu,min=18MPa(Mfcu、δ0和fcu,min均为90d龄期),试作验收评定。
  因保证率P=80%,t值取0.842。由试件组数n=5,查新标准中表1,得合格判定系数K=0.45,以及fcu,k=20,代入(公式-1):
  Mfcu≥fcu,k+Ktδ0
  得到 Mfcu≥20+0.45×0.842×5.5=22(MPa)
  由平均强度Mfcu=24MPa大于22MPa,故评为合格。
  因5组试件中的最小强度达到最小强度值的要求:
  fcu,min≥0.85fcu,k
  所以,fcu,min≥0.85×20=17MPa
  由5组强度中的最小值fcu,min>17MPa,故评为合格。
  综上可知,该验收批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和强度中的最小值都评为合格,故总评为合格。
  如果案例一是正确的,则笔者可以推出案例二:
  案例二:
  设C40混凝土,试件组数n=30,δ0=4MPa,要求强度保证率为P=80%。求合格条件的平均强度值。
  解:由P=80%,得t=0.842。查表1,得K=0.20。由(公式1),可得
  Mfcu≥fcu,k+Ktδ0=40+0.2×0.842×4=40+0.1684×4=40.67(MPa)
  所以,只要Mfcu≥40.7MPa,则该验收批混凝土的平均强度值为合格。(有混凝土经验的工程人员,一眼便能看出,这样的混凝土明显是不能接受的。请注意,Kt乘积的值仅为0.1684)
  由于Kt=0.1684,即实际上Mfcu=fcu,k+0.1684δ0。由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可知,此时混土强度总体的保证率根本就不是80%,而是相当低的。强度保证率如此低的混凝土,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可见,采用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强度评定公式,会将强度质量很差的混凝土误评为合格的混凝土。
  导致错误的原因如下:
  (1)由于现行《施工规范》对ACI 214理解的偏差,将ACI 214中用于特殊情况的公式引入《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总体质量的通用公式。
  (2)现行《施工规范》在理论上混淆了总体分布与平均值抽样分布的关系。
  (3)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采用现行《施工规范》的强度质量判断公式,将得出错误的结果,使明显不合格的混凝土误判为合格。
  详细论述参见拙作《对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强度评定公式之见解》(《工程质量》杂志 2007第11A期)
  4.3.3 建议。
  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的评定,应当采用公式“Mfcu≧fcu,k+tδ0”而不是采用“Mfcu≧fcu,k+ktδ0”作为评定强度的公式。
  
  参考文献
  [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
  [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宣贯辅导材料》,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3]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DL/T 5113.1-2005》
  [4] 罗毅、李然. 对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强度评定公式之见解. 《工程质量》杂志 2007第11A期
  [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
  
  [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6-16-455
  [作者简介]祝建坤(1973- ),男,工程师,中国水电第七工程局,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毕业后先后从事过混凝土试验工作、混凝土骨料生产质量控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系统超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变形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基于老化理论和先天理论的徐变变形就散表达式,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徐变    Creep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Zhou Jia-sheng  (Huaibei city Highway Authority Suix
期刊
【摘 要】“双层表皮”节能外墙构造技术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措施,通过在原有维护结构外墙的外侧架空设置ALC隔热板墙,形成内外两层结构围护墙,而中间构造出流动空气间层,大大改善了粮仓围护墙的热工性能,避免了粮食储藏的“冷芯”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关键词】“双层表皮”;流动空气间层;ALC隔热板墙;“冷芯”效应    Application of “Double skin” energ
期刊
【摘 要】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也有了很大进步,其中就地浇筑法因有诸多优点,加之配有碗扣式支架,便桥梁上部梁板架设更为安全、快捷,已成为当前一种主要施工方法。  【关键词】现浇梁施工工艺;质量自检;地基处理;分层浇注    Construction of site cast beam and self test  Hu Zhi-qing  (Qinghai Provinc
期刊
【摘 要】根据汀江河(长汀段)的特性和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对汀江航道(长汀段)的试验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采取综合工程更有效地治理山区内河航道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山区内河航道;工程整治;综合措施    Rectification of mountains inland waterways  Huang Jin-qing  (Changting County local Marine Dep
期刊
【摘 要】进水塔交通桥位于公伯峡电站左岸泄洪洞进口,桥梁为带有肋板的T型梁,长20m,桥梁钢筋接头的焊接成为安装的难点之一:空间狭窄、钢筋密集、焊接操作困难。施工中采用了窄间隙焊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且降低了成本投入,为以后钢筋密集构件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进口交通桥;预制梁;钢筋接头;窄间隙焊;焊工    Narrow gap welding technology used to so
期刊
【摘 要】通过挤扩支盘桩在种分槽项目的应用,对挤扩支盘桩的特征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同普通灌注桩作了分析对比。挤扩支盘桩是通过专用液压挤扩设备改变桩的截面,有效发挥桩土共同承载作用的一种新型灌注桩,能提高桩的承载力,较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挤扩支盘桩;应用;机理;质量控制     Application of Squeezed branch pil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粉煤灰研究和认识的深入,逐渐将其应用到工程领域,尤其在混凝土中,作为活性矿物掺合料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和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大掺量粉煤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效益    Analysis of fly ash in the engineering  Li Chao-nan1 , Zhou Yan-li2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碳纤维布在砼结构补强加固中的应用、碳纤维布加固施工的优点、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效果及经济效益。客观说明了该项技术在工程加固领域所具有的广阔发展前景及独特之处。  【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    Construction of Bonding Carbon Fiber Sheet  Zi Jian-tao,Sun Yun-feng,S
期刊
【摘 要】简介中水回用,论述中水回用的重要作用,探讨中水回用途径。  【关键词】中水回用;水资源;回用途径    Discussion Normal Water Reuse  Zhou Si-di  (Foshan City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The arti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批工业厂房日益更新,我国有许多大的企业,原有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生产的需要,要拆除重新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进行改造即节约了资金,又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因此对基础改造也就成为关键的一步,我们浅谈一下树根桩在车间基础加固中应用。  【关键词】树根桩;粉土;钢筋混凝土    Application of plant roots in 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