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教育部修改并重新颁布,我们作为中小学普通教师,渴望通过贯彻执行这部新师德规范,能进一步赢得学生的支持、社会的信任,在更好的环境里更加务实高效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孩子。落实新师德规范,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全面把握这部规范的实质内容,正确运用新规范促进自己的成长,使自己真正能为人师表。
一、新师德规范为新时期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1985年第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随后于1991年、1997年和2008年三次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修改完善。这些规范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最新出台的规范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为新时期教师进一步指明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前进方向。
1 正确把握新规范的主要内容
新规范的6大方面20句话,是教师的自律准则和立业指南,既贴近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贯穿其中的主题是“尽责爱生”。围绕这一主题,规范明确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强调了师德的灵魂所在——关爱学生,强调了教师的天职所在——教书育人,指出了从教者的内涵特征——为人师表,指出了育人者的能力之源——终身学习。这六个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全面界定教师处理与学生、学校、国家、社会关系的行为方向。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真正做到为国为民依法履职,爱岗爱生高度负责,尚学尚德强技增效,重能重公倾心施教。
2 科学看待新规范的时代内涵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灾区教师在大难面前展示大爱情怀这一重要背景下修订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必须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进步需要,关键在教育质量,根本在教师素质,最核心的还是要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高尚而强大的精神支撑,为人师者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去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各种困难,安心从教、精心育人。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出台的新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既强调教师对自己要知荣明耻,坚持终身学习,抵制有偿家教,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更强调对学生要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充分体会新规范的良苦用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也是活生生的普通人。正是看到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看到了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待遇还不高、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教师的付出回报还不够,中央才特别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要通过上千万教师的无私奉献来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受人尊敬、为人期待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体谅党和国家领导的良苦用心,继承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向地震灾区的同仁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发扬奉献和敬业精神,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贯彻新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但对于具有高度自爱自律意识的教师来讲,它不是法律胜似法律,没有强制胜似强制。它让从教者守则安然、违则茫然。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敬业、专业、勤业、创业的精神,在平凡而充实的教育工作中问心无愧、不折不扣地去践行和落实。
1 尊重现实,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遵守师德最终是为了更好她进行教育教学,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我们玉林市的实际而言,城乡结合,人口众多,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我们贯彻师德规范不能做秀,一定要着眼于最终目的,着眼于基层实际,不在机械对照上做文章,而在领会实质上下工夫,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期望出发,在做实事、求实效上践行师德规范,把对社会的负责、对学生的关爱融入严以施教之中,朴实无华地贯彻新规范的精神实质。
2 尊重时代,在与学生和谐互动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新时代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新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地转变育人理念、更新教学思维。终身学习是新规范六大方面之一,我们要按照要求,真正从道德层面上,从对学生关爱和向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重视“知新、创新、教新”,重视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新观念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和谐互动的过程中,在有效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传授为人处世、安身立业的人生技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 尊重社会,在社会监督和支撑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特别是新规范规定的不少要求,离开了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光靠教师自己独善其身,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作为普通教师贯彻新规范,一定要有社会意识,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自觉地置于社会的监督和支撑之中,尊重社会意见,从社会上汲取力量,更加有效地以师德标准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坚守职业道德,倾心施教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在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强势推进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师德为要。真正把师德规范落到实处,需要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势推进。
1 把师德建设作为抓教育的重要目标
无良师则无良生,无良生则无良才,无良才则无一方之未来。良师之要,一是有才,二是有德。因此,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推进教育,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其作为抓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基层学校而言,一定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真正依靠师德打基础,依靠队伍打天下。
2 以推动素质教育带动师德建设
新规范的贯彻执行,需要教师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这一转向,关键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要大力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使学生不再为了应试而学习,使教师不再围绕考试而教学。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兼顾教书和育人,真正兼顾传道与关爱。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以贯彻落实新规范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
3 以评价机制促使师德建设成为经常性工作
师德建设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经常化、制度化上下工夫,要常抓不懈,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齐抓共管、动态监测、科学考评、有效激励的机制,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依据,促使广大教师在外部有效监督下,增强内力,践行师德规范。
总之,新师德规范是教师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以推行新师德规范为契机,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学习,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 编 王学军)
一、新师德规范为新时期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1985年第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随后于1991年、1997年和2008年三次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修改完善。这些规范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最新出台的规范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为新时期教师进一步指明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前进方向。
1 正确把握新规范的主要内容
新规范的6大方面20句话,是教师的自律准则和立业指南,既贴近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贯穿其中的主题是“尽责爱生”。围绕这一主题,规范明确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强调了师德的灵魂所在——关爱学生,强调了教师的天职所在——教书育人,指出了从教者的内涵特征——为人师表,指出了育人者的能力之源——终身学习。这六个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全面界定教师处理与学生、学校、国家、社会关系的行为方向。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真正做到为国为民依法履职,爱岗爱生高度负责,尚学尚德强技增效,重能重公倾心施教。
2 科学看待新规范的时代内涵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灾区教师在大难面前展示大爱情怀这一重要背景下修订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必须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进步需要,关键在教育质量,根本在教师素质,最核心的还是要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高尚而强大的精神支撑,为人师者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去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各种困难,安心从教、精心育人。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出台的新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既强调教师对自己要知荣明耻,坚持终身学习,抵制有偿家教,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更强调对学生要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充分体会新规范的良苦用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也是活生生的普通人。正是看到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看到了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待遇还不高、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教师的付出回报还不够,中央才特别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要通过上千万教师的无私奉献来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受人尊敬、为人期待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体谅党和国家领导的良苦用心,继承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向地震灾区的同仁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发扬奉献和敬业精神,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贯彻新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但对于具有高度自爱自律意识的教师来讲,它不是法律胜似法律,没有强制胜似强制。它让从教者守则安然、违则茫然。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敬业、专业、勤业、创业的精神,在平凡而充实的教育工作中问心无愧、不折不扣地去践行和落实。
1 尊重现实,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遵守师德最终是为了更好她进行教育教学,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我们玉林市的实际而言,城乡结合,人口众多,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我们贯彻师德规范不能做秀,一定要着眼于最终目的,着眼于基层实际,不在机械对照上做文章,而在领会实质上下工夫,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期望出发,在做实事、求实效上践行师德规范,把对社会的负责、对学生的关爱融入严以施教之中,朴实无华地贯彻新规范的精神实质。
2 尊重时代,在与学生和谐互动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新时代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新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地转变育人理念、更新教学思维。终身学习是新规范六大方面之一,我们要按照要求,真正从道德层面上,从对学生关爱和向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重视“知新、创新、教新”,重视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新观念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和谐互动的过程中,在有效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传授为人处世、安身立业的人生技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 尊重社会,在社会监督和支撑的过程中贯彻新规范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特别是新规范规定的不少要求,离开了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光靠教师自己独善其身,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作为普通教师贯彻新规范,一定要有社会意识,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自觉地置于社会的监督和支撑之中,尊重社会意见,从社会上汲取力量,更加有效地以师德标准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坚守职业道德,倾心施教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在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强势推进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师德为要。真正把师德规范落到实处,需要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势推进。
1 把师德建设作为抓教育的重要目标
无良师则无良生,无良生则无良才,无良才则无一方之未来。良师之要,一是有才,二是有德。因此,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推进教育,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其作为抓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基层学校而言,一定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真正依靠师德打基础,依靠队伍打天下。
2 以推动素质教育带动师德建设
新规范的贯彻执行,需要教师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这一转向,关键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要大力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使学生不再为了应试而学习,使教师不再围绕考试而教学。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兼顾教书和育人,真正兼顾传道与关爱。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以贯彻落实新规范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
3 以评价机制促使师德建设成为经常性工作
师德建设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经常化、制度化上下工夫,要常抓不懈,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齐抓共管、动态监测、科学考评、有效激励的机制,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依据,促使广大教师在外部有效监督下,增强内力,践行师德规范。
总之,新师德规范是教师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以推行新师德规范为契机,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学习,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 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