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通过对高校自身资金的管理与运作来扩大其资金的使用周期和效率,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试从高校的资金管理与运作角度出发,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政策的制定者或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 资金管理与运作 解决对策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资金的需求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资金紧张的问题也就成为了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虽然现在高校筹资渠道的选择多了,但真正可利用的渠道却不多,获取的资金总量也不大,同时又存在大量的资金持有量不足的现象, 如何有效的使用高校有限的资金存量,确保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这不仅对于保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从长远方面来看对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也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也是目前很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正是基于高校资金的管理与运作出发来探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高校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金现有的存量不足,流动性较弱。高校每年可以利用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学费的收缴,国家给予的各种专项实验资金等等,来自于这种的单项收入对于高校的资金需求来说,缺口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高校的财务预算虽然是各个部门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开展的活动,来定下一年的指标和计划,这虽考虑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才定的预算方案,但是落实到实际时却经常出现计划的项目没实施或者中途因突发事件而停止,或是出现新的紧急预算情况,这种不确定性的出现及对紧急事件与重要事件的区分都会对预算产生影响,也容易造成所预算的资金落入私人手里,引起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这对于高校名誉的建立是十分有害的。
(二)高校各部门对资金用途的使用存在交叉空间,造成资金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据对高校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每一年高校的各个部门都会对下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及评价,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预算和联系的不紧密性以及各部门高校采购的独立性,使得部门之间的资金用途存在着重叠的可能,也就导致资金的重复使用,这种叠加式的浪费程度是非常大的。
(三)资金管理与运作机制实施不到位,资金外流状况较为严重。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从理论上讲,应该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次资金的调拨与使用都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讨论、开会商议。对预算的编制也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可是实际的状况却是预算的项目脱离实际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是预算的多,而实际真正用的却少,之间的差额流向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或不敢关注。而对预算项目的执行也不严格,完成任务后更没有相应的考察、分析和评价制度。另外,高校通常都会有许多课外补习班,这些对资源的使用是要求取得一部分收入的。但在实际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员就把这些收入不上报或者少上报,将剩余的资金归为己有,造成资金的严重外流。
(四)大量盲目的利用借入资金来扩大高校规模,没有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去考虑。为了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和知名度,满足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很多高校都积极利用银行的借贷资金这种渠道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及圈地建设新校区的活动。又由于银行对高校的信用评级很高,所以高校也很容易得到借款,然而从高校的还款能力以及所借款的数额方面来看,其负债的规模是超出了本身的承受能力的,高校不同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对高校的正常资金预算和安排有很大的限制,而且一旦对银行的还款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吉林大学的还款风波一样,对高校的名誉及其学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高校资金管理与运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资金管理与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校可利用资金少,相应的法律规定得不到有力的实施。虽然国家和民众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却得不到有力的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使其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然而实际情况是 2002年3.41%、2003年为3.28%,离法定的比例还有一定距离,而且比例连续几年不断下降,更不利于国家将其余的资金优先安排在教育方面。同时随着1994年税制改革后,校办产业的减免税逐年减少,国家对校办产业的减免税无法真正用于教育,大多被截留在校办产业。
(二)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及合作少,缺乏统一的计划性。对于一些本该共用的资源,却分着用,对于类似打印机、复印机的使用就可以因实际的情况在地理上相近的部门或者院系共同设置一个打印部,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仅仅只针对固定资产,一些流动资产也存在这种状况。另外对于较大金额的资产的购买没有与其他部门沟通,如果其他部门有又闲置,而本部门又需要,但却没有得到这种信息,就又发生了资产的浪费。久而久之,使得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这种资源共享、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这种影响是具有顺承性的,也使得在下次计划的项目中同样做出浪费的决策,最终导致资源的无计划浪费。
(三)高校的管理规定从部门到总体的设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洞,严格力度以及惩罚力度不够。之所以会出现高校资金的审批、评估、监督的放松,主要是对资金管理这方面的规定漏洞多,实施起来不严格,很多工作人员由于这种易得性更加放松了对其监督的力度,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没有了或者是很少有严格管制与监督的压力,这一方面减少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最终结果和效益,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也欠周密的商讨和计划。在加上惩罚的力度不强,很多人员就对决策不谨慎,有很多因决策的失误造成了重复购置和盲目投资等本可以避免的事例。
(四)高校的管理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集合起来,责任制不明确。在市场经济下,责权分离就是为了在发生问题时,及时找到责任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然而在高校中,却常常有出现了问题却不知道该找谁,或者找到了几个相关人员,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到最后只能由高校这个整体自己买单。责任制的不明确使得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事情发生又不会我一个人承担”的思想助长了办事没有效率、不认真的作风。可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从人开始,人员的利用不得当,不将理性人的经济假设考虑进去,后果的严重性也是不可低估的。
▲▲三、解决的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借鉴和吸取企业集资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高校这个特殊的地位来获取资金。企业虽与高校在性质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筹资方法,高校同样可以有选择的利用,甚至有的集资方法比企业还具有优势,这就要求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吸取企业的经验来找出适合自身的政策措施,又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外在的名誉、知名度等都成为了其获取资金的筹码。同时考虑组建校内银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公平性使得高校可以进入其中,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信用,比起其他参与主体来讲容易获得所需资金。
(二)制定部门预算计划时,部门主要责任人应相互沟通制定。可以通过负责人开会讨论的方式来考虑所要购置的资源,在分析其资源的特点和各部门自身的特点,达成购置计划和预算,这不仅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还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严格的管理,即资金管理与运作的网络化。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许多大中小型公司都早已实现了办公的智能化、无纸化,同样地,高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流转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这样员工就不会真正的用手去接触钱,涉及的只是票据凭证,而这些也是有固定的格式和编号,涂改和作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从源头上掐断了有作弊的可能,更抵制了工作人员“眼钱的诱惑”,最终实现责任一体化。
(四)制定责任制工作规章,明确各自管辖范围,不越权,惩罚分明。只要每个工作人员有其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不与其他人员发生职能的重叠,并要求每个人都递交责任承诺书和实施阶段进度报告等,就会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认真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则给予必要的奖励,相反地对于工作失职的人员,也一定要惩罚,告戒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不仅会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认真程度,而且会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在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但只要有完善的执行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相信高校资金的内部管理和运作会越来越规范、严密,也会不断推进高校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l]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友涛.高校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综合),2005;10
[3]柴松球.析市场经济下的高校管理.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刘璐)
关键词:高校 资金管理与运作 解决对策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资金的需求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资金紧张的问题也就成为了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虽然现在高校筹资渠道的选择多了,但真正可利用的渠道却不多,获取的资金总量也不大,同时又存在大量的资金持有量不足的现象, 如何有效的使用高校有限的资金存量,确保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这不仅对于保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从长远方面来看对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也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也是目前很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正是基于高校资金的管理与运作出发来探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高校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金现有的存量不足,流动性较弱。高校每年可以利用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学费的收缴,国家给予的各种专项实验资金等等,来自于这种的单项收入对于高校的资金需求来说,缺口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高校的财务预算虽然是各个部门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开展的活动,来定下一年的指标和计划,这虽考虑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才定的预算方案,但是落实到实际时却经常出现计划的项目没实施或者中途因突发事件而停止,或是出现新的紧急预算情况,这种不确定性的出现及对紧急事件与重要事件的区分都会对预算产生影响,也容易造成所预算的资金落入私人手里,引起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这对于高校名誉的建立是十分有害的。
(二)高校各部门对资金用途的使用存在交叉空间,造成资金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据对高校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每一年高校的各个部门都会对下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及评价,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预算和联系的不紧密性以及各部门高校采购的独立性,使得部门之间的资金用途存在着重叠的可能,也就导致资金的重复使用,这种叠加式的浪费程度是非常大的。
(三)资金管理与运作机制实施不到位,资金外流状况较为严重。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从理论上讲,应该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次资金的调拨与使用都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讨论、开会商议。对预算的编制也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可是实际的状况却是预算的项目脱离实际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是预算的多,而实际真正用的却少,之间的差额流向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或不敢关注。而对预算项目的执行也不严格,完成任务后更没有相应的考察、分析和评价制度。另外,高校通常都会有许多课外补习班,这些对资源的使用是要求取得一部分收入的。但在实际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员就把这些收入不上报或者少上报,将剩余的资金归为己有,造成资金的严重外流。
(四)大量盲目的利用借入资金来扩大高校规模,没有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去考虑。为了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和知名度,满足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很多高校都积极利用银行的借贷资金这种渠道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及圈地建设新校区的活动。又由于银行对高校的信用评级很高,所以高校也很容易得到借款,然而从高校的还款能力以及所借款的数额方面来看,其负债的规模是超出了本身的承受能力的,高校不同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对高校的正常资金预算和安排有很大的限制,而且一旦对银行的还款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吉林大学的还款风波一样,对高校的名誉及其学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高校资金管理与运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资金管理与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校可利用资金少,相应的法律规定得不到有力的实施。虽然国家和民众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却得不到有力的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使其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然而实际情况是 2002年3.41%、2003年为3.28%,离法定的比例还有一定距离,而且比例连续几年不断下降,更不利于国家将其余的资金优先安排在教育方面。同时随着1994年税制改革后,校办产业的减免税逐年减少,国家对校办产业的减免税无法真正用于教育,大多被截留在校办产业。
(二)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及合作少,缺乏统一的计划性。对于一些本该共用的资源,却分着用,对于类似打印机、复印机的使用就可以因实际的情况在地理上相近的部门或者院系共同设置一个打印部,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仅仅只针对固定资产,一些流动资产也存在这种状况。另外对于较大金额的资产的购买没有与其他部门沟通,如果其他部门有又闲置,而本部门又需要,但却没有得到这种信息,就又发生了资产的浪费。久而久之,使得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这种资源共享、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这种影响是具有顺承性的,也使得在下次计划的项目中同样做出浪费的决策,最终导致资源的无计划浪费。
(三)高校的管理规定从部门到总体的设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洞,严格力度以及惩罚力度不够。之所以会出现高校资金的审批、评估、监督的放松,主要是对资金管理这方面的规定漏洞多,实施起来不严格,很多工作人员由于这种易得性更加放松了对其监督的力度,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没有了或者是很少有严格管制与监督的压力,这一方面减少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最终结果和效益,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也欠周密的商讨和计划。在加上惩罚的力度不强,很多人员就对决策不谨慎,有很多因决策的失误造成了重复购置和盲目投资等本可以避免的事例。
(四)高校的管理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集合起来,责任制不明确。在市场经济下,责权分离就是为了在发生问题时,及时找到责任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然而在高校中,却常常有出现了问题却不知道该找谁,或者找到了几个相关人员,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到最后只能由高校这个整体自己买单。责任制的不明确使得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事情发生又不会我一个人承担”的思想助长了办事没有效率、不认真的作风。可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从人开始,人员的利用不得当,不将理性人的经济假设考虑进去,后果的严重性也是不可低估的。
▲▲三、解决的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借鉴和吸取企业集资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高校这个特殊的地位来获取资金。企业虽与高校在性质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筹资方法,高校同样可以有选择的利用,甚至有的集资方法比企业还具有优势,这就要求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吸取企业的经验来找出适合自身的政策措施,又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外在的名誉、知名度等都成为了其获取资金的筹码。同时考虑组建校内银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公平性使得高校可以进入其中,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信用,比起其他参与主体来讲容易获得所需资金。
(二)制定部门预算计划时,部门主要责任人应相互沟通制定。可以通过负责人开会讨论的方式来考虑所要购置的资源,在分析其资源的特点和各部门自身的特点,达成购置计划和预算,这不仅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还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严格的管理,即资金管理与运作的网络化。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许多大中小型公司都早已实现了办公的智能化、无纸化,同样地,高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流转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这样员工就不会真正的用手去接触钱,涉及的只是票据凭证,而这些也是有固定的格式和编号,涂改和作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从源头上掐断了有作弊的可能,更抵制了工作人员“眼钱的诱惑”,最终实现责任一体化。
(四)制定责任制工作规章,明确各自管辖范围,不越权,惩罚分明。只要每个工作人员有其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不与其他人员发生职能的重叠,并要求每个人都递交责任承诺书和实施阶段进度报告等,就会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认真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则给予必要的奖励,相反地对于工作失职的人员,也一定要惩罚,告戒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不仅会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认真程度,而且会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在资金管理与运作中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但只要有完善的执行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相信高校资金的内部管理和运作会越来越规范、严密,也会不断推进高校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l]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友涛.高校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综合),2005;10
[3]柴松球.析市场经济下的高校管理.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