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引 言
小学是学生个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同时,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个人学习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学习。而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这对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对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运用分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教育,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分层教学的推广与使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改强调教师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要求帮助更多学生理解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学习,客观上刺激了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的认识上要不断提升,对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的思考和钻研要更加深入。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师需要设计多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对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教材选题和编写的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是很高的要求,因此,分层教学法的推广使用对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既是外在要求,又逐步成为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
2.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学生有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将教学内容最大化吸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缺乏外界刺激,学习内需很难自发启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数学知识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本身有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上课时不愿意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让其自主进行数学习题训练。分层教学法依照学生情况开展教学内容,学生自身具有很大自主选择权利,因此也更容易将精力投注在课堂的学习和训练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所有学生的认知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十分显著的特点。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往往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个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教学法给教师提供了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对学生统一施教和分类指导之间的矛盾,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让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和主动,让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需求找到學习的目标、方向、内容,让他们向自身的“最近发展区”靠拢,最终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靠拢、中等生向优等生递进,优等向“精英”生转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特点缺乏了解
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性格特征等进行了解,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很多教师对学生个人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在教学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划分了层次,但有部分学生并未划归到自身本该所属的层次之中,在教学中并未将“分层”真正凸显出来。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每一次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分层的标准相对固化,不同层次学生变动较多,并不是根据学生整体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个人学习特点、性格进行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持续性不足,教师很难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进。
2.实施过程思路不清、方向不明
从目前来看,由于分层教学尚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依据、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课堂提问和课后强化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强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如何进行后续评价等环节都缺乏明确的思路,有的仅仅是从教学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实施了分层,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基本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思路或成型的操作办法,很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贴合其需求的“最近发展区”,往往只是强调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对问题理解不透,学习效率偏低。
3.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由于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制度,在数学教学的备课环节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用的一套方案,在课堂提问环节、习题练习环节等没有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任何的区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解题思路和能力,导致小学数学教师无法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很少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和理解出发,也很少结合不同的材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很少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探寻各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性,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特点
有很多学科抽象又富含逻辑,数学就是其中一门。现阶段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类,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应努力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结合学生们学习状况提供个别辅导,并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对问题有解决障碍的学生主动探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选择需要联系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总整理,并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让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薄弱的地方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分层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学习、达标测试等环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将练习的题目分为三类。普通层次的学生进行基础内容的练习与解答,也可以选答选做部分中档题;中层的学生在选做和选答基础题的同时,进行中档题型的练习;高层次学生则是基础、中等、拔高三个层次的题型全部都要完成。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明确分层思路与方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贴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思路与方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位置,划分相应的教学进度、思路与目标,以此来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明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普通层次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来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加减乘除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再次回忆和巩固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四项混合计算;中层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启发引導,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运算;高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牢固,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应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则是直接省略回顾过程,让这部分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索。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层时将学生对自身的考量与评价纳入分层的标准与依据之中,让整个分层的过程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对各类知识的爱好,积极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教学和引导,从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体验出发展开教学,可以由学生先行自己解决或者向同学询问,最后不懂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中的个别对待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领域中认真学习。
结 语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结合学生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制订一个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让班级的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罗.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5(28):78-79.
[2]姜 红,闵凡广.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17.
[3]王 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209.
[4]雷 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42.
[5]徐 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5):148.
作者简介:邓秀姿(1979— ),女,广西罗城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引 言
小学是学生个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同时,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个人学习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学习。而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这对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对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运用分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教育,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分层教学的推广与使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改强调教师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要求帮助更多学生理解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学习,客观上刺激了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的认识上要不断提升,对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的思考和钻研要更加深入。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师需要设计多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对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教材选题和编写的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是很高的要求,因此,分层教学法的推广使用对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既是外在要求,又逐步成为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
2.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学生有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将教学内容最大化吸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缺乏外界刺激,学习内需很难自发启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数学知识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本身有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上课时不愿意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让其自主进行数学习题训练。分层教学法依照学生情况开展教学内容,学生自身具有很大自主选择权利,因此也更容易将精力投注在课堂的学习和训练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所有学生的认知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十分显著的特点。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往往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个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分层教学法给教师提供了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对学生统一施教和分类指导之间的矛盾,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让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和主动,让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需求找到學习的目标、方向、内容,让他们向自身的“最近发展区”靠拢,最终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靠拢、中等生向优等生递进,优等向“精英”生转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特点缺乏了解
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性格特征等进行了解,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很多教师对学生个人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在教学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划分了层次,但有部分学生并未划归到自身本该所属的层次之中,在教学中并未将“分层”真正凸显出来。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每一次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分层的标准相对固化,不同层次学生变动较多,并不是根据学生整体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个人学习特点、性格进行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持续性不足,教师很难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进。
2.实施过程思路不清、方向不明
从目前来看,由于分层教学尚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依据、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课堂提问和课后强化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强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如何进行后续评价等环节都缺乏明确的思路,有的仅仅是从教学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实施了分层,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基本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思路或成型的操作办法,很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贴合其需求的“最近发展区”,往往只是强调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对问题理解不透,学习效率偏低。
3.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由于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制度,在数学教学的备课环节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用的一套方案,在课堂提问环节、习题练习环节等没有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任何的区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解题思路和能力,导致小学数学教师无法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很少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和理解出发,也很少结合不同的材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很少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探寻各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性,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特点
有很多学科抽象又富含逻辑,数学就是其中一门。现阶段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类,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应努力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结合学生们学习状况提供个别辅导,并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对问题有解决障碍的学生主动探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选择需要联系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总整理,并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让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薄弱的地方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分层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学习、达标测试等环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将练习的题目分为三类。普通层次的学生进行基础内容的练习与解答,也可以选答选做部分中档题;中层的学生在选做和选答基础题的同时,进行中档题型的练习;高层次学生则是基础、中等、拔高三个层次的题型全部都要完成。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明确分层思路与方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贴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思路与方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位置,划分相应的教学进度、思路与目标,以此来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明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普通层次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来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加减乘除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再次回忆和巩固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四项混合计算;中层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启发引導,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运算;高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牢固,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应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则是直接省略回顾过程,让这部分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索。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层时将学生对自身的考量与评价纳入分层的标准与依据之中,让整个分层的过程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对各类知识的爱好,积极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教学和引导,从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体验出发展开教学,可以由学生先行自己解决或者向同学询问,最后不懂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中的个别对待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领域中认真学习。
结 语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结合学生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制订一个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让班级的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罗.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5(28):78-79.
[2]姜 红,闵凡广.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17.
[3]王 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209.
[4]雷 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42.
[5]徐 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5):148.
作者简介:邓秀姿(1979— ),女,广西罗城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