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单亲家庭的数目正在逐年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发现,单亲家庭大学生学业不合格率较之正常家庭要高得多。针对离异家庭和父母亡故两类单亲家庭,根据这个大学生群体的大学求学现状来深刻剖析心理发展历程,提出解决措施,为单亲家庭大学生群体正常完成大学学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单亲家庭 学业不合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b)-0000-00
多年来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班级中智育成绩差、甚至达到留级和退学程度的大学生,其家庭情况是父母离异或单亲的占了相当比例。这个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系着个人培养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阳光指数影响着个人成熟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里出现一定数量规模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跟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中国传统家庭婚姻稳定性。据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报道[1],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粗离婚率为2.8‰,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伴随逐年递增的高离婚率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比例上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造成的单亲家庭。
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由于家庭不幸,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在状态的情况[2,3],突出状况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缺乏家庭温暖,性格悲观。亲生父母各自组建家庭或考虑到孩子还未工作成人、暂时还维系着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作为子女很清楚父亲和母亲对他(她)的态度。在冷漠甚至气氛紧张的家庭环境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都不愿管他(她)、视其为累赘的直接反应就是不再会轻易相信人,也不愿相信老师。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教学秩序不再愿意遵照执行,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从事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2)父母离异后或一方过世后,执行监护义务的孩子父亲或母亲出于亏欠孩子的心理,会尽个人所能和家庭条件宠溺孩子。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不失“严”,亦不乏“慈”。单亲家庭里一个家长的缺失,势必会让家庭教育打折扣。孩子在父或母的溺爱下,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且缺乏自制力,与同学相处能力差,不善于合作。大学的教育是一个群体教育活动,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班级为规模。单亲家庭大学生若不能很好地与周围同学打成一片,与大家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会为大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制造障碍。
(3)有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羡慕别的同学家庭关系融洽,为父母之间相互攻击和敌视而感到无助、无能为力、伤感,不再拥有父母一条心的无条件呵护,性格上逐渐变得自卑、怯懦。家庭状况对其大学生活的不利影响,由于经年累月的浸润,已经累积到无法与老师、同学倾诉的境地,更别说寻求帮助了。有极少数同学会蜻蜓点水般的与关心他(她)的老师说一下家里的情况,但希望老师能为其保密,不愿让其他人知道家庭情况。尽管极少数大学生能将老师当成知心人,他(她)们依然是敏感的,多心的,个性要强的。
(4)还有一些离异家庭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了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程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情况。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思想懈怠和迷茫,对未来的前途发展缺乏认知,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由于大学教学安排与紧张的高中生活截然不同,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单亲家庭大学生选择看小说、打游戏、玩社团,对于学业的荒废全然不知,到检验学习效果的时候方才发现脑中空无一物。众所周知,大学课程内容存在循序渐进的特点,课程之间彼此有支撑关系。在基础课程没有掌握扎实的情况下,后续的专业课更难以听懂。为避免学生学业滑坡不止,学业预警机制由校方通过班主任向家长反映来运作。与正常家庭情况不同的是,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会出现联系不到家长,或者尽管班主任能联系到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却会因为重新组建了家庭的这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处理孩子学业下滑的情况,比如说亲生父母中的一方严格教育,另一方出于对对方的憎恨而唱反调,甚至口头当面答应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实际上根本不闻不问,使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管理上大打折扣。
(5)单亲家庭大学生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经济问题。进入大学后,各项花费由学生来支配。对于双亲或父母中的一方生重病、亡故造成的经济条件困顿的学生,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比较容易发现,现在国家和政府多个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奖助学金制度,专门资助这些学业成绩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被忽略的往往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大学生群体。离异家庭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性,尤其是父母婚外情导致的家庭破裂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接受,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家庭状况难于启齿,独自默默承受家庭破裂、父母感情不和带来的压力。如此一来老师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一般情况下,离异双方采用协议方式或法院判决的办法交割离婚事项:婚生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定期支付子女赡养费。真正在支付赡养费时,都是按月把钱转给孩子,可能由于家长经济困难难于及时给孩子,或者不愿支付这笔费用而拖延,导致了这笔生活费真正落到孩子手上很困难。一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因为已年满18岁,符合打工条件,于是选择了放弃上课,利用一切时间在外兼职,以男同学居多。课业情况可想而知,但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容不得其选择。
面对林林总总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状况,严重影响了这个独特群体学业的完成,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并要采取得力措施助力这个群体大学教育的顺利完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培养合格的人才。 对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家庭情况不愿告知老师的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发现他们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此时就需要学生工作者细心关注每一位同学,及时发现他们。出于学生维护自己家庭隐私的需要,老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重建工作时,必须取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感,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为其个人家庭情况保密。在此基础上,打开单亲家庭大学生自卑情结,树立自强自立、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健康心态,鼓励引导他们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建立“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的信念和目标,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助其跳出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产生的心理阴影。鼓励同学间建立正常的友谊,利用学生间的“传、帮、带”行动,帮助这个群体拓宽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独来独往,囿于个人局促狭小的空间中。
作为校方,还是希望家庭参与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来的[4]。事与愿违的是,单亲家庭能够给与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不给力,会出现父母都不管教或只有单方面参与管理的现象。这种情况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离开父母身边、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对问题的看法。珍贵的大学四年生活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太仰赖父母的说教没有必要甚至收效甚微,因为家长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存在多样化,校方的价值观导向就会起很关键的作用。只有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他们的使命,才会在行动上有所表现——积极投身到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有些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期间选择了旷课去打工,可以预见的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不仅是个人梦想的折翼,更是国家社会的损失。当前的制度并未给离异家庭大学生开通特别通道。对于离异家庭大学生,一般情况下父母双全,都有收入,不符合国家的求学资助条件。可是,有些小孩不一定能领取到离异父母本应支付给孩子的生活费,没有恰当的手段和措施来保障这些孩子们可以无干扰的完成学业。鉴于此,单亲家庭大学生半工半读,兼职赚读书费用无可厚非,校方也要给这些大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除此之外,还是要详细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大学生们充满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为了赚取生活费荒废了学业。
最后,呼吁全社会多关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他们需要多方面的关爱,这些孩子默默承受着家庭变故带来的打击,在父母因感情不和吵闹打架时承受了莫大的恐惧,甚至一部分孩子潜意识里认为父母不和就是因为自己的降生,从而充满了负罪感而自卑厌世。没有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社会才安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要对孩子负责,真正肩负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监护教育责任。尤其是随着一波波年年递增的离婚潮产生的大量离异家庭,已经波及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个人发展,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单亲家庭大学生敏感的脆弱的心灵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更多人来关爱、关心他们。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
/mzyw/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2016.7.11.
2. 叶晓芹,郑强霞. 单亲家庭大学生教育措施初探[J]. 教育研究, 2016,34(12):19-20.
3. 辛屾淼,戎媛媛. 加强高校不完整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上):76-77.
4. 李梦.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J]. 教育观察,2016,5(14):22-23.
关键词:大学生 单亲家庭 学业不合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b)-0000-00
多年来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班级中智育成绩差、甚至达到留级和退学程度的大学生,其家庭情况是父母离异或单亲的占了相当比例。这个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系着个人培养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阳光指数影响着个人成熟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里出现一定数量规模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跟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中国传统家庭婚姻稳定性。据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报道[1],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粗离婚率为2.8‰,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伴随逐年递增的高离婚率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比例上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造成的单亲家庭。
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由于家庭不幸,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在状态的情况[2,3],突出状况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缺乏家庭温暖,性格悲观。亲生父母各自组建家庭或考虑到孩子还未工作成人、暂时还维系着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作为子女很清楚父亲和母亲对他(她)的态度。在冷漠甚至气氛紧张的家庭环境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都不愿管他(她)、视其为累赘的直接反应就是不再会轻易相信人,也不愿相信老师。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教学秩序不再愿意遵照执行,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从事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2)父母离异后或一方过世后,执行监护义务的孩子父亲或母亲出于亏欠孩子的心理,会尽个人所能和家庭条件宠溺孩子。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不失“严”,亦不乏“慈”。单亲家庭里一个家长的缺失,势必会让家庭教育打折扣。孩子在父或母的溺爱下,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且缺乏自制力,与同学相处能力差,不善于合作。大学的教育是一个群体教育活动,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班级为规模。单亲家庭大学生若不能很好地与周围同学打成一片,与大家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会为大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制造障碍。
(3)有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羡慕别的同学家庭关系融洽,为父母之间相互攻击和敌视而感到无助、无能为力、伤感,不再拥有父母一条心的无条件呵护,性格上逐渐变得自卑、怯懦。家庭状况对其大学生活的不利影响,由于经年累月的浸润,已经累积到无法与老师、同学倾诉的境地,更别说寻求帮助了。有极少数同学会蜻蜓点水般的与关心他(她)的老师说一下家里的情况,但希望老师能为其保密,不愿让其他人知道家庭情况。尽管极少数大学生能将老师当成知心人,他(她)们依然是敏感的,多心的,个性要强的。
(4)还有一些离异家庭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了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程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情况。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思想懈怠和迷茫,对未来的前途发展缺乏认知,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由于大学教学安排与紧张的高中生活截然不同,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单亲家庭大学生选择看小说、打游戏、玩社团,对于学业的荒废全然不知,到检验学习效果的时候方才发现脑中空无一物。众所周知,大学课程内容存在循序渐进的特点,课程之间彼此有支撑关系。在基础课程没有掌握扎实的情况下,后续的专业课更难以听懂。为避免学生学业滑坡不止,学业预警机制由校方通过班主任向家长反映来运作。与正常家庭情况不同的是,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会出现联系不到家长,或者尽管班主任能联系到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却会因为重新组建了家庭的这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处理孩子学业下滑的情况,比如说亲生父母中的一方严格教育,另一方出于对对方的憎恨而唱反调,甚至口头当面答应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实际上根本不闻不问,使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管理上大打折扣。
(5)单亲家庭大学生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经济问题。进入大学后,各项花费由学生来支配。对于双亲或父母中的一方生重病、亡故造成的经济条件困顿的学生,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比较容易发现,现在国家和政府多个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奖助学金制度,专门资助这些学业成绩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被忽略的往往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大学生群体。离异家庭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性,尤其是父母婚外情导致的家庭破裂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接受,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家庭状况难于启齿,独自默默承受家庭破裂、父母感情不和带来的压力。如此一来老师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一般情况下,离异双方采用协议方式或法院判决的办法交割离婚事项:婚生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定期支付子女赡养费。真正在支付赡养费时,都是按月把钱转给孩子,可能由于家长经济困难难于及时给孩子,或者不愿支付这笔费用而拖延,导致了这笔生活费真正落到孩子手上很困难。一部分离异家庭大学生因为已年满18岁,符合打工条件,于是选择了放弃上课,利用一切时间在外兼职,以男同学居多。课业情况可想而知,但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容不得其选择。
面对林林总总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状况,严重影响了这个独特群体学业的完成,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并要采取得力措施助力这个群体大学教育的顺利完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培养合格的人才。 对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家庭情况不愿告知老师的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发现他们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此时就需要学生工作者细心关注每一位同学,及时发现他们。出于学生维护自己家庭隐私的需要,老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重建工作时,必须取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感,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为其个人家庭情况保密。在此基础上,打开单亲家庭大学生自卑情结,树立自强自立、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健康心态,鼓励引导他们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建立“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的信念和目标,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助其跳出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产生的心理阴影。鼓励同学间建立正常的友谊,利用学生间的“传、帮、带”行动,帮助这个群体拓宽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独来独往,囿于个人局促狭小的空间中。
作为校方,还是希望家庭参与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来的[4]。事与愿违的是,单亲家庭能够给与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不给力,会出现父母都不管教或只有单方面参与管理的现象。这种情况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离开父母身边、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对问题的看法。珍贵的大学四年生活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太仰赖父母的说教没有必要甚至收效甚微,因为家长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存在多样化,校方的价值观导向就会起很关键的作用。只有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他们的使命,才会在行动上有所表现——积极投身到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有些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期间选择了旷课去打工,可以预见的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不仅是个人梦想的折翼,更是国家社会的损失。当前的制度并未给离异家庭大学生开通特别通道。对于离异家庭大学生,一般情况下父母双全,都有收入,不符合国家的求学资助条件。可是,有些小孩不一定能领取到离异父母本应支付给孩子的生活费,没有恰当的手段和措施来保障这些孩子们可以无干扰的完成学业。鉴于此,单亲家庭大学生半工半读,兼职赚读书费用无可厚非,校方也要给这些大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除此之外,还是要详细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大学生们充满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为了赚取生活费荒废了学业。
最后,呼吁全社会多关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他们需要多方面的关爱,这些孩子默默承受着家庭变故带来的打击,在父母因感情不和吵闹打架时承受了莫大的恐惧,甚至一部分孩子潜意识里认为父母不和就是因为自己的降生,从而充满了负罪感而自卑厌世。没有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社会才安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要对孩子负责,真正肩负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监护教育责任。尤其是随着一波波年年递增的离婚潮产生的大量离异家庭,已经波及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个人发展,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单亲家庭大学生敏感的脆弱的心灵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更多人来关爱、关心他们。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
/mzyw/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2016.7.11.
2. 叶晓芹,郑强霞. 单亲家庭大学生教育措施初探[J]. 教育研究, 2016,34(12):19-20.
3. 辛屾淼,戎媛媛. 加强高校不完整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上):76-77.
4. 李梦.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J]. 教育观察,2016,5(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