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对于精神文化高度重视的基础背景下,我国的国画发展也逐渐成为艺术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画是体现了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示手段之一,通过对于中国国画创作的研究和分析,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更加深入。笔墨文化是国画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将赋予国画发展的新的灵魂,而国画文化也为笔墨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二者的关系以及应用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我国精神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元素;应用
前言:
全球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人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而中国文化的发展也逐渐面向世界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国画是人们众所周知的艺术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瑰宝,而笔墨文化作为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相关学者进行发展和研究。无论是国画还是笔墨文化,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二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笔墨文化概述
所谓的笔墨文化,不只是淡出的只笔与墨的应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升华和传统思想的传承。在中国的特色文化当中,不仅对于书法创作,笔墨文化对于国画创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笔墨文化只是一种简单的创作材料,通过笔墨的结合实现作品的创作。而另一方面,笔墨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通过简单的笔墨元素,利用创作者的技术手法和内心情感,实现具有主观性的作品创作,在作品中,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应用,将更加有效的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寄情于山水之中,进一步表达出内心对于理想的渴望。我国的笔墨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的重要元素,提、点、按、钩、擦、措等这些笔触技巧,都使作品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来,而通过对于墨的泼、染、浓、淡等技巧,也可以从不同的表现力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种种的相关技巧和方式,都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国画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脚步。只有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将笔墨文化因素合理的应用到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才能实现国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国画概述
国画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最早可追溯与我国的汉代,国画一词是基于中国画的简称[2]。通常意义上,国画是指在宣纸、帛等材质上,使用笔墨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在我国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通过对国画的创作,抒发了作家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其发展也历经了许多阶段。早期中国画的提出起源于古代,许多相关的研究学者表明,象形字就是我国最初的画作代表,认为字与画并无不同。在进入战国石器之后,我国就出现了帛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御龙图》,通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绘画创作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逐渐被人们所渐渐了解和应用[3]。
在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相关的表现手法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点,而通过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也更加充分的表现出了国画中的审美价值。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既具备客观景物的相似处,也具备客观景物的不同处,这就使得我国的国画发展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也存在差异化和个性化,而对于创作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也是因人而异的。
三、笔墨文化在国画中的主要应用
(一)点与线
点,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开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通过这一点的位置、方向、大小等因素,都将决定了整个创作的方向和具体细节,同时也是决定了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一点的掌控,将有效的把握好接下来的每一点,从而严格的掌握创作的整体进度和整体方向。比如大家众所周知的画龙点睛故事,正是通过这一点来实现绘画创作的整体表现,甚至是一幅优秀画作的成功关键。
线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点之上的创作表现形式,也是保证创作整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说点保证了国画创作的开端,那么线就是通过将点的结合,发挥出作品整体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也是保证创作基本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向等诸多因素,都可以决定国画作品的成功与否[5]。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毛笔,而毛笔的特点使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掌握好对于点与线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对笔墨文化的详细了解,才能使作品达到内心的预期效果,保证绘画创作的整理进度和发展方向。通过点与线的合理利用,将为国画的创作结构提供保障,是检验国画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二)空
空,就是空白,也就是指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作品空白部分的考虑和规划,作品中适当的留有空白的地方,将会留给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出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对空白部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画作的整体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好画作的创作,合理的对空白部分进行预留。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适当的留白也会使每个观赏者的心中都产生不同的想象,提高了作品的创作意义[6]。
(三)墨
在唐宋以前,作家大多注重对于创作色彩的应用,而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之后,水墨逐渐被广大文人学者所应用,同时也创造出了多种多樣的写作手法和绘画模式,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与发展,对于水墨使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在这其中,泼墨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创作手法,通过泼墨手法的使用,使画作看起来仿佛就像是将水墨泼在了画纸上,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独有的个性。通过对于墨的使用方式不同,创作的风格也存在许多的差异,利用浓墨手法的作品,看起来更加张扬有力,豪放不羁,反之,利用淡墨手法的作品,看起来更加柔和、经常用来表现云淡风轻的平淡作品。通过不同画家创作手法的不同,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创作模式,为日后国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意境
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相关意境,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递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与境的结合,也成为了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有意,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先有了对于作品的立意规划,才可以进行相关的创作。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事实和客观原则,通常以写实主义为主;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创作通常是建立在主观的思想上,通过作品的简单描写来重点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综上所述,笔墨文化在我国国画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笔墨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国画的多元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国精神文化的积极建设。
结束语:
笔墨文化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国画的创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对于笔墨元素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国画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笔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国画,中国国画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笔墨文化,二者的相互结合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笔墨文化、国画创作两个角度,进一步提出笔墨文化的主要应用,进一步为我国的国画创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文化发展更加具有特色,发展出面向世界的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万新华.从图式到趣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画的革新与改良——以1958年江苏中国画坛为例[J].文艺研究,2012,12(01):136-142.
[2]万新华.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十七年江苏国画家笔下的建设主题为例[J].美术研究,2012,09(01):56-65.
[3]盘莉娜.黄格胜的艺术观与水墨精神——兼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趋向[J].南方文坛,2013,07(01):134-139.
[4]路露.文以载道画以承道——新国画艺术的笔墨意象之途[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3(01):121-123.
[5]侯奔奔.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07):194-195.
【关键词】:国画创作;笔墨文化元素;应用
前言:
全球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人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而中国文化的发展也逐渐面向世界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国画是人们众所周知的艺术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瑰宝,而笔墨文化作为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相关学者进行发展和研究。无论是国画还是笔墨文化,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二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笔墨文化概述
所谓的笔墨文化,不只是淡出的只笔与墨的应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升华和传统思想的传承。在中国的特色文化当中,不仅对于书法创作,笔墨文化对于国画创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笔墨文化只是一种简单的创作材料,通过笔墨的结合实现作品的创作。而另一方面,笔墨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通过简单的笔墨元素,利用创作者的技术手法和内心情感,实现具有主观性的作品创作,在作品中,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应用,将更加有效的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寄情于山水之中,进一步表达出内心对于理想的渴望。我国的笔墨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的重要元素,提、点、按、钩、擦、措等这些笔触技巧,都使作品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来,而通过对于墨的泼、染、浓、淡等技巧,也可以从不同的表现力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种种的相关技巧和方式,都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国画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脚步。只有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将笔墨文化因素合理的应用到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才能实现国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国画概述
国画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最早可追溯与我国的汉代,国画一词是基于中国画的简称[2]。通常意义上,国画是指在宣纸、帛等材质上,使用笔墨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在我国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通过对国画的创作,抒发了作家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其发展也历经了许多阶段。早期中国画的提出起源于古代,许多相关的研究学者表明,象形字就是我国最初的画作代表,认为字与画并无不同。在进入战国石器之后,我国就出现了帛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御龙图》,通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绘画创作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逐渐被人们所渐渐了解和应用[3]。
在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相关的表现手法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点,而通过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也更加充分的表现出了国画中的审美价值。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既具备客观景物的相似处,也具备客观景物的不同处,这就使得我国的国画发展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也存在差异化和个性化,而对于创作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也是因人而异的。
三、笔墨文化在国画中的主要应用
(一)点与线
点,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开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通过这一点的位置、方向、大小等因素,都将决定了整个创作的方向和具体细节,同时也是决定了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一点的掌控,将有效的把握好接下来的每一点,从而严格的掌握创作的整体进度和整体方向。比如大家众所周知的画龙点睛故事,正是通过这一点来实现绘画创作的整体表现,甚至是一幅优秀画作的成功关键。
线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点之上的创作表现形式,也是保证创作整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说点保证了国画创作的开端,那么线就是通过将点的结合,发挥出作品整体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也是保证创作基本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向等诸多因素,都可以决定国画作品的成功与否[5]。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毛笔,而毛笔的特点使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掌握好对于点与线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对笔墨文化的详细了解,才能使作品达到内心的预期效果,保证绘画创作的整理进度和发展方向。通过点与线的合理利用,将为国画的创作结构提供保障,是检验国画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二)空
空,就是空白,也就是指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作品空白部分的考虑和规划,作品中适当的留有空白的地方,将会留给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出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对空白部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画作的整体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好画作的创作,合理的对空白部分进行预留。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适当的留白也会使每个观赏者的心中都产生不同的想象,提高了作品的创作意义[6]。
(三)墨
在唐宋以前,作家大多注重对于创作色彩的应用,而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之后,水墨逐渐被广大文人学者所应用,同时也创造出了多种多樣的写作手法和绘画模式,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与发展,对于水墨使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在这其中,泼墨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创作手法,通过泼墨手法的使用,使画作看起来仿佛就像是将水墨泼在了画纸上,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独有的个性。通过对于墨的使用方式不同,创作的风格也存在许多的差异,利用浓墨手法的作品,看起来更加张扬有力,豪放不羁,反之,利用淡墨手法的作品,看起来更加柔和、经常用来表现云淡风轻的平淡作品。通过不同画家创作手法的不同,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创作模式,为日后国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意境
通过对于笔墨文化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相关意境,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递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与境的结合,也成为了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有意,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先有了对于作品的立意规划,才可以进行相关的创作。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事实和客观原则,通常以写实主义为主;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创作通常是建立在主观的思想上,通过作品的简单描写来重点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综上所述,笔墨文化在我国国画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笔墨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国画的多元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国精神文化的积极建设。
结束语:
笔墨文化作为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国画的创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对于笔墨元素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国画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笔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国画,中国国画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笔墨文化,二者的相互结合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笔墨文化、国画创作两个角度,进一步提出笔墨文化的主要应用,进一步为我国的国画创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文化发展更加具有特色,发展出面向世界的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万新华.从图式到趣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画的革新与改良——以1958年江苏中国画坛为例[J].文艺研究,2012,12(01):136-142.
[2]万新华.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十七年江苏国画家笔下的建设主题为例[J].美术研究,2012,09(01):56-65.
[3]盘莉娜.黄格胜的艺术观与水墨精神——兼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趋向[J].南方文坛,2013,07(01):134-139.
[4]路露.文以载道画以承道——新国画艺术的笔墨意象之途[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3(01):121-123.
[5]侯奔奔.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