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抗联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 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中所铸就的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源泉。
抗联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抗联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东北抗联将士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毅然站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自尊、救亡图存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反侵略、争独立的爱国激情空前高涨。
在抗联将士艰苦卓绝的斗爭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来自祖国各地不同阶层的志士仁人在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面前,空前团结起来,加入抗联大军,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冰天雪地、枪林弹雨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在英勇无畏的抗联将士中,既有我党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无数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有不少东北军将士、绿林好汉和普通劳苦大众,甚至包括山大王。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面对穷凶极恶、野蛮无耻的日本侵略者,众志成城,空前团结,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坚定和团结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抗战时期,抗联将士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人数最多时也只有3万人,最少时仅千余人。在日本侵略者连续不断地军事“讨伐”、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依靠的就是英雄们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敌、为祖国解放和独立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抗联精神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东北持续14年抗日斗争,全国军民8年抗战,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抗联将士百折不挠,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具有信仰的军队才能成为强大的军队,拥有信仰的战士才能是无敌的战士。东北抗联将士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残酷斗争,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抗联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甚至到了生命极限时,仍然坚持抗战,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抗联将士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
抗联精神是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东北抗联将士以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抗联的八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不甘被俘,手挽着手沉入乌斯浑河。抗联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残暴的日寇也不得不惊叹,中国竟有如此英勇不屈的人。试问,有谁敢妄言能最后征服这样无畏的将士,有谁能最终侵占这片孕育了如此英勇无畏将士的土地?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历史需要抗联精神,时代呼唤抗联精神,民族崇尚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中华民族博大厚重的文化土壤当中。当年,抗联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其后,从民族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了无数曲折和困难,在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中,也蕴含对抗联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充分发挥抗联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价值,对于我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一样,都是在艰苦斗争的年代诞生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同时,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不可或缺。
抗联精神,永放光芒!
【拓展阅读】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把东北3000万同胞推向苦难的深渊。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之下,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抗日救国高潮,纷纷组建起抗日义勇军。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从1933年下半年起到1936年初,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组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7个军。在此基础之上,陆续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后组成第一、第二、第三路军),鼎盛时期达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满、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进行的殊死斗争,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曾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讨伐”“集团部落”“经济封锁”等残酷手段,但却始终未能消灭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14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一面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血战,一面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1940年,抗日联军转移至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从1941年至1945年,抗联部队陆续派出由精干人员组成的小分队,深入到北满、吉东等地,侦察日军情报,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延安新华通讯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东北抗日联军各部按照统一作战计划,配合苏联红军收复东北的行动。从9月初开始分批由苏联返回东北,到达长春、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地。9月20日至23日,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到沈阳向彭真、陈云作了详细汇报。在听取了汇报后,东北局领导对抗联的卓越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东北抗联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从此,东北抗日联军胜利地完成历史使命,踏上新的历史征程。
抗联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抗联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东北抗联将士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毅然站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自尊、救亡图存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反侵略、争独立的爱国激情空前高涨。
在抗联将士艰苦卓绝的斗爭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来自祖国各地不同阶层的志士仁人在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面前,空前团结起来,加入抗联大军,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冰天雪地、枪林弹雨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在英勇无畏的抗联将士中,既有我党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无数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有不少东北军将士、绿林好汉和普通劳苦大众,甚至包括山大王。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面对穷凶极恶、野蛮无耻的日本侵略者,众志成城,空前团结,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坚定和团结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联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抗战时期,抗联将士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人数最多时也只有3万人,最少时仅千余人。在日本侵略者连续不断地军事“讨伐”、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依靠的就是英雄们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敌、为祖国解放和独立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抗联精神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东北持续14年抗日斗争,全国军民8年抗战,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抗联将士百折不挠,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具有信仰的军队才能成为强大的军队,拥有信仰的战士才能是无敌的战士。东北抗联将士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残酷斗争,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抗联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甚至到了生命极限时,仍然坚持抗战,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抗联将士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
抗联精神是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东北抗联将士以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抗联的八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不甘被俘,手挽着手沉入乌斯浑河。抗联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残暴的日寇也不得不惊叹,中国竟有如此英勇不屈的人。试问,有谁敢妄言能最后征服这样无畏的将士,有谁能最终侵占这片孕育了如此英勇无畏将士的土地?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历史需要抗联精神,时代呼唤抗联精神,民族崇尚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中华民族博大厚重的文化土壤当中。当年,抗联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其后,从民族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了无数曲折和困难,在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中,也蕴含对抗联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充分发挥抗联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价值,对于我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一样,都是在艰苦斗争的年代诞生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同时,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不可或缺。
抗联精神,永放光芒!
【拓展阅读】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把东北3000万同胞推向苦难的深渊。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之下,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抗日救国高潮,纷纷组建起抗日义勇军。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从1933年下半年起到1936年初,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组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7个军。在此基础之上,陆续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后组成第一、第二、第三路军),鼎盛时期达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满、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进行的殊死斗争,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曾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讨伐”“集团部落”“经济封锁”等残酷手段,但却始终未能消灭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14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一面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血战,一面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1940年,抗日联军转移至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从1941年至1945年,抗联部队陆续派出由精干人员组成的小分队,深入到北满、吉东等地,侦察日军情报,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延安新华通讯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东北抗日联军各部按照统一作战计划,配合苏联红军收复东北的行动。从9月初开始分批由苏联返回东北,到达长春、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地。9月20日至23日,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到沈阳向彭真、陈云作了详细汇报。在听取了汇报后,东北局领导对抗联的卓越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东北抗联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从此,东北抗日联军胜利地完成历史使命,踏上新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