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落实全面领导高校一切工作的关键。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强化民办高校党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针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过程中所呈现的組织覆盖、政治引领、机制保障、干部素养等问题,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理清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可行性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组织力;全面从严治党
一、绪论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广泛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手材料,梳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以G省现有民办本科院校为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两大理论视角,收集、分析和探究新时代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模式。
(二)调研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时期,中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党的方方面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双一流”大学建设全力推进。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和党情校情的新发展,给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广覆盖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外专家学者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研究发展趋势,更侧重于从功能定位、重要意义、战斗堡垒等理论研究[1],但是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还略显不够,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强化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供了方法和遵循[2]。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根基和重要突破口[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更是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有着极度注重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优良传统和有效经验。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这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突出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对民办高校领域系统性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溯源与历史演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推进原则和具体的实现路径方面的战略策划、量化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调查方法和程序
(一)调研内容
本次对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做出的调研,我们所涉及的调研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目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剖析;三是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路与对策。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星网络采集方式,明确要求调研对象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共获取有效问卷399份,其中性别维度男性占比41.35%,女性占比58.65%;学生党员占比80.95%,教师党员占比19.05%;在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方面,我们得到的数据是19-28岁区间的占比85.46%,其次29-38岁区间的也有11.53%;在接收调研的师生党员中,党龄在1年以下(含1年及预备党员)区间的占比71.18%,2-5年的占比14.79%,6-9年的占比3.51%,10年以上(含10年)的占比10.53%,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年龄结构;而在调研对象所在基层党组织的专业背景分布来看,文科类专业占比58.15%,理科类专业占比30.83%,艺体类专业占比11.03%。
(三)调研程序和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办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组织力运行现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全面提升的有效路径与建议对策,课题组对G省21所民办高校部分师生进行了开放式个别访谈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综合调研,通过科学试测和专家论证对原始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和部分项目的调整修改,形成了正式问卷《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状及对策调查问卷》。
2.调查问卷的施测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G省21所民办高校师生为样本,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发放问卷进行正式调研,确保每所高校至少10位师生党员参与问卷填写(直接对接高校负责党建的老师)。
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的信息和数据使用SPSS17.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经过了科学的变量描述和信度检验。结合使用SPSS17.0和EXCEL2003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的主要结果和分析
(一)主要问题呈现
1.基层党组织覆盖仍存在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
问卷调查中对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面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当前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呈现出总体较好的态势”,有90.73%的受访者表示“较同意、完全同意”这一总体态势,当然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于组织力呈现总体较好态势持不同意见的人数占比达到9.27%。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面对“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存在“灯下黑”和盲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削弱”这一提问上,选择“较同意、完全同意和一般”选项的占到了86.72%,证明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依然存在一定上的“灯下黑”和“明显的盲区”,党组织覆盖基层治理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仍有存在。 2.基层党组织落实不坚决不到位
尽管当前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呈现出比较良好的态势,但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政治引领力和组织感召力不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基层组织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党的建设抓得不严不实,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格不够扎实;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仍然存在不坚决、不到位的现象”,对于这一共性问题有超过了76.44%的受访者表示了不同意见和颇有微词,证明这个问题在基层组织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着“打折扣现象”,制度执行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基层党组织在全面落实上级部署和决策方面仍然存在不够坚决、不太到位的松散现象。
3.基层党组织活动不够活不够新
问卷中对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支部党员教育、民主评议、党组织生活方面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的综述性调查方面,其中“支部活动不能较好回应党员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对促进业务工作和党员自身发展没有实质效果”,受访者有将近43.86%的选择了“完全同意”和“较同意”,证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互促互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党员民主评议流于形式,与年度考核评优、职级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未能实质性挂钩”这一调查竟然有近70.68%的受访者对此颇有微词。与此同时,普通党员对于党的基层组织支部活动创新性不足、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反映相当强烈。
4.基层党组织干部不够精不够细
关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培养、激励等方面工作的综述性调查中,我们统计发现“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选配上,遴选标准还不够高,政治把关还不够严”,受访者有将近66.91%的选择了“完全同意、较同意和一般”,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做好组织力提升的领头羊物色选配工作;而对于“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提升上,少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培养举措”这一调查中竟然超过78.45%的受访者对此深有同感,党的支部书记的科学选配、精心培养、适时激励没能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普遍重视,基层党组织干部科学化工作不够精不够细。
(二)主要原因剖析
1.自身的定位急需进一步明晰
受访群体对于“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感不强”这一基层党组织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地位的根本性问题,有73.18%提出了疑惑,说明在自身定位方面我们急需进一步的明晰。
而在“基层党组织抓党的政治建設不够坚决”的调查中,7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这是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的突出问题,自身政治意识不强,政治建设不够坚决,难以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党的领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自然就没有了存在感,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课题组实际调研中,有70.18%的受访群体认为“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制度执行力不强”是导致组织力逐渐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制度不完善、制度文件执行存在“虚置、弱化、泛化”的现象。“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出现”等“制度特权”现象得到约72.18%的党员群众证实。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要么不够完善,要么一些基层党组织对现有的工作制度执行不力,更有甚者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公然违反工作制度,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领导、组织保障的作用发挥。
3.组织创新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对于“基层党组织对新时代面对新问题采用新方法的能力储备不够”和“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缺乏新意同样影响了其组织力”分别有81.71%、78.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另外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长期弱化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群众工作的本领没能随着需求而相应提升”,高达80.9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重视改进,没有新认知就没有新方法,活动没有新意自然也很难吸引广大党员,再加上群众工作本领科学化水平未能适时更新,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召唤力就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对内开展党内活动的综合能力,党内政治生活如果缺少了形式与内容的适时创新与突破,也就相当于弱化了党组织内在蕴含的生命力,组织力提升也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4.书记战斗力渴求进一步强化
党支部是党领导一切工作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基层干部尤其是书记人选的科学选配、悉心培养、适时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调研结果显示“上级党组织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选配没有达到激励甚至是保障性预期”,只有不到23%的受访者认为选配得到了上级重视;仅有26.3%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干部能长期得到系统的党建业务培训”。此外,“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上,不具备可持续激发书记们高度自觉谋求工作实绩、凸显工作成效的内生动力”的调研中,超过了76.19%的师生党员对此问题持不同意见。建党九十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组织力是否雄浑厚实,与支部书记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直接相关[5]。因此强化党组织领路人的选优配强制度是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的关键一招。
四、建议和对策
(一)奋力凸显政治性与服务性的基础定位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紧迫性、必要性、基础性和时代性。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党支部是我们党领导基层一切工作的战斗堡垒,政治功能是首要功能,服务人民是基础定位。建党九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首要抓政治建设,什么时候政治建设松懈了,党建工作就会出问题[6]。因此全面提升的核心在于要全面增强其政治属性和服务定位,不仅要全面强化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意识,还必须要持续性地磨练支部书记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就看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硬不硬”[7]。 (二)合理把握政治性与渗透力的有机结合
问卷的数据结果来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宣传教育并不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精准到位。我们在坚持政治性的原则基础上还是要注意提升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亲和力。争取做到“雅俗共赏”,“雅”是力图凸显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俗”代表的是渗透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做得来、传得开。任何方针政策的高屋建瓴与基层党组织的细化落实都是需要有机结合政治性与渗透力的,更需要更多有实效有力量有质感的创造性转化。
(三)科学调整政治性与创新性的艺术糅合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师生党员群众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几大因素中,党组织生活针对性不强、党日活动重点不够突出、党员评议细化条例不具时代性等等成为制约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因子。所以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大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8],充分尊重普通師生党员的主体性,在坚持政治功能发挥基础上,运用新思维、使用新媒体、创造新模式让政治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兼具政治性与创新性的艺术魅力。
(四)大力培养政治性与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组织力的提升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人来推动和执行,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能够为全面提升组织力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撑[9]。习近平同志提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系统规划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全盘考虑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构建可持续激发书记们高度自觉谋求工作实绩、凸显工作成效的内生动力是大力培养政治性与专业化人才支撑的有力措施。
五、调研的局限性分析与展望
本次调研对G省21所民办高校近400名师生党员进行了细致的深度访谈和抽样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对运行现状产生的原因做出深入合理的阐释,随之给出了一定理论性和较强实操性的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和建议,这给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组织力提升在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中作用发挥都提供了有益参考。若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套借鉴适用于同类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的科学量化标准,将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科学化、具体化、精细化的独特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红凛.政治建设、组织力与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大新概念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8(7):74-79.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R].教党[2007](11)号.
[4]徐炳祥.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25-32.
[5][9]江家城,寇清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析、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党政研究,2019(4):17-24.
[6]高振纲.新时代党的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101-106.
[7]蒋琦玮,陈治亚.强化高校二级学院党的领导作用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8(003):93-97.
[8]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与提升路径[J].理论学刊,2019(6):30-35.
责任编辑 姜淑娟
关键词:民办高校;组织力;全面从严治党
一、绪论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广泛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手材料,梳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以G省现有民办本科院校为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两大理论视角,收集、分析和探究新时代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模式。
(二)调研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时期,中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党的方方面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双一流”大学建设全力推进。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和党情校情的新发展,给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广覆盖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外专家学者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研究发展趋势,更侧重于从功能定位、重要意义、战斗堡垒等理论研究[1],但是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还略显不够,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强化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供了方法和遵循[2]。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根基和重要突破口[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更是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有着极度注重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优良传统和有效经验。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这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突出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对民办高校领域系统性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溯源与历史演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推进原则和具体的实现路径方面的战略策划、量化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调查方法和程序
(一)调研内容
本次对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现状及改进措施做出的调研,我们所涉及的调研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目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剖析;三是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路与对策。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星网络采集方式,明确要求调研对象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共获取有效问卷399份,其中性别维度男性占比41.35%,女性占比58.65%;学生党员占比80.95%,教师党员占比19.05%;在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方面,我们得到的数据是19-28岁区间的占比85.46%,其次29-38岁区间的也有11.53%;在接收调研的师生党员中,党龄在1年以下(含1年及预备党员)区间的占比71.18%,2-5年的占比14.79%,6-9年的占比3.51%,10年以上(含10年)的占比10.53%,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年龄结构;而在调研对象所在基层党组织的专业背景分布来看,文科类专业占比58.15%,理科类专业占比30.83%,艺体类专业占比11.03%。
(三)调研程序和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办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组织力运行现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全面提升的有效路径与建议对策,课题组对G省21所民办高校部分师生进行了开放式个别访谈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综合调研,通过科学试测和专家论证对原始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和部分项目的调整修改,形成了正式问卷《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状及对策调查问卷》。
2.调查问卷的施测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G省21所民办高校师生为样本,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发放问卷进行正式调研,确保每所高校至少10位师生党员参与问卷填写(直接对接高校负责党建的老师)。
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的信息和数据使用SPSS17.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经过了科学的变量描述和信度检验。结合使用SPSS17.0和EXCEL2003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研的主要结果和分析
(一)主要问题呈现
1.基层党组织覆盖仍存在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
问卷调查中对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面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当前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呈现出总体较好的态势”,有90.73%的受访者表示“较同意、完全同意”这一总体态势,当然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于组织力呈现总体较好态势持不同意见的人数占比达到9.27%。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面对“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存在“灯下黑”和盲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削弱”这一提问上,选择“较同意、完全同意和一般”选项的占到了86.72%,证明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依然存在一定上的“灯下黑”和“明显的盲区”,党组织覆盖基层治理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仍有存在。 2.基层党组织落实不坚决不到位
尽管当前G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呈现出比较良好的态势,但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政治引领力和组织感召力不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基层组织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党的建设抓得不严不实,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格不够扎实;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仍然存在不坚决、不到位的现象”,对于这一共性问题有超过了76.44%的受访者表示了不同意见和颇有微词,证明这个问题在基层组织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着“打折扣现象”,制度执行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基层党组织在全面落实上级部署和决策方面仍然存在不够坚决、不太到位的松散现象。
3.基层党组织活动不够活不够新
问卷中对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支部党员教育、民主评议、党组织生活方面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的综述性调查方面,其中“支部活动不能较好回应党员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对促进业务工作和党员自身发展没有实质效果”,受访者有将近43.86%的选择了“完全同意”和“较同意”,证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互促互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党员民主评议流于形式,与年度考核评优、职级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未能实质性挂钩”这一调查竟然有近70.68%的受访者对此颇有微词。与此同时,普通党员对于党的基层组织支部活动创新性不足、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反映相当强烈。
4.基层党组织干部不够精不够细
关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培养、激励等方面工作的综述性调查中,我们统计发现“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选配上,遴选标准还不够高,政治把关还不够严”,受访者有将近66.91%的选择了“完全同意、较同意和一般”,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做好组织力提升的领头羊物色选配工作;而对于“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提升上,少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培养举措”这一调查中竟然超过78.45%的受访者对此深有同感,党的支部书记的科学选配、精心培养、适时激励没能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普遍重视,基层党组织干部科学化工作不够精不够细。
(二)主要原因剖析
1.自身的定位急需进一步明晰
受访群体对于“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感不强”这一基层党组织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地位的根本性问题,有73.18%提出了疑惑,说明在自身定位方面我们急需进一步的明晰。
而在“基层党组织抓党的政治建設不够坚决”的调查中,7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这是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的突出问题,自身政治意识不强,政治建设不够坚决,难以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党的领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自然就没有了存在感,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课题组实际调研中,有70.18%的受访群体认为“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制度执行力不强”是导致组织力逐渐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制度不完善、制度文件执行存在“虚置、弱化、泛化”的现象。“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出现”等“制度特权”现象得到约72.18%的党员群众证实。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要么不够完善,要么一些基层党组织对现有的工作制度执行不力,更有甚者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公然违反工作制度,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领导、组织保障的作用发挥。
3.组织创新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对于“基层党组织对新时代面对新问题采用新方法的能力储备不够”和“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缺乏新意同样影响了其组织力”分别有81.71%、78.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另外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长期弱化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群众工作的本领没能随着需求而相应提升”,高达80.9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重视改进,没有新认知就没有新方法,活动没有新意自然也很难吸引广大党员,再加上群众工作本领科学化水平未能适时更新,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召唤力就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对内开展党内活动的综合能力,党内政治生活如果缺少了形式与内容的适时创新与突破,也就相当于弱化了党组织内在蕴含的生命力,组织力提升也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4.书记战斗力渴求进一步强化
党支部是党领导一切工作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基层干部尤其是书记人选的科学选配、悉心培养、适时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调研结果显示“上级党组织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选配没有达到激励甚至是保障性预期”,只有不到23%的受访者认为选配得到了上级重视;仅有26.3%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干部能长期得到系统的党建业务培训”。此外,“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上,不具备可持续激发书记们高度自觉谋求工作实绩、凸显工作成效的内生动力”的调研中,超过了76.19%的师生党员对此问题持不同意见。建党九十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组织力是否雄浑厚实,与支部书记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直接相关[5]。因此强化党组织领路人的选优配强制度是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的关键一招。
四、建议和对策
(一)奋力凸显政治性与服务性的基础定位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紧迫性、必要性、基础性和时代性。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党支部是我们党领导基层一切工作的战斗堡垒,政治功能是首要功能,服务人民是基础定位。建党九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首要抓政治建设,什么时候政治建设松懈了,党建工作就会出问题[6]。因此全面提升的核心在于要全面增强其政治属性和服务定位,不仅要全面强化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意识,还必须要持续性地磨练支部书记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就看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硬不硬”[7]。 (二)合理把握政治性与渗透力的有机结合
问卷的数据结果来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宣传教育并不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精准到位。我们在坚持政治性的原则基础上还是要注意提升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亲和力。争取做到“雅俗共赏”,“雅”是力图凸显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俗”代表的是渗透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做得来、传得开。任何方针政策的高屋建瓴与基层党组织的细化落实都是需要有机结合政治性与渗透力的,更需要更多有实效有力量有质感的创造性转化。
(三)科学调整政治性与创新性的艺术糅合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师生党员群众对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运行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几大因素中,党组织生活针对性不强、党日活动重点不够突出、党员评议细化条例不具时代性等等成为制约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因子。所以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大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8],充分尊重普通師生党员的主体性,在坚持政治功能发挥基础上,运用新思维、使用新媒体、创造新模式让政治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兼具政治性与创新性的艺术魅力。
(四)大力培养政治性与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组织力的提升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人来推动和执行,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能够为全面提升组织力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撑[9]。习近平同志提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系统规划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全盘考虑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构建可持续激发书记们高度自觉谋求工作实绩、凸显工作成效的内生动力是大力培养政治性与专业化人才支撑的有力措施。
五、调研的局限性分析与展望
本次调研对G省21所民办高校近400名师生党员进行了细致的深度访谈和抽样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对运行现状产生的原因做出深入合理的阐释,随之给出了一定理论性和较强实操性的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和建议,这给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组织力提升在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中作用发挥都提供了有益参考。若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套借鉴适用于同类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的科学量化标准,将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科学化、具体化、精细化的独特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红凛.政治建设、组织力与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大新概念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8(7):74-79.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R].教党[2007](11)号.
[4]徐炳祥.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25-32.
[5][9]江家城,寇清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析、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党政研究,2019(4):17-24.
[6]高振纲.新时代党的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101-106.
[7]蒋琦玮,陈治亚.强化高校二级学院党的领导作用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8(003):93-97.
[8]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与提升路径[J].理论学刊,2019(6):30-35.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