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千百年风雨的洗礼中愈加生动、愈加挺立。
200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多年后,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这里重获新生。这座城和城中的人们从来不缺乏创造的梦想、勇气和毅力……
快铁,带领梦想起飞
“车来了,赶紧摆个POSE照一张。”虽然已多次乘坐成灌快铁,但王女士依然希望与快铁有“亲密合影”。“我们每个月要去青城山爬山,都选择乘坐快铁,方便又快捷”。快铁没有建成时,王女士一家去青城山一般预计要花上两天的时间,但如今一天就能打个来回,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住宿费。
从早晨7:15分第一趟到晚上7:25分最后一趟列车,全天每隔一小时的发车次数,让成都市民充分感受了1小时内到大自然深呼吸的洗肺之旅。
9:20,快铁D6102次开始检票,候车厅的人流瞬间少了一大半。
9:30,随着脚下传来的微微震动,一辆银白色“火箭头”缓缓驶入进站口。
9:35,记者坐上了成都开往青城山的快铁前往都江堰。随着快铁的开动、提速,两边的景色一一倒退,驶过高楼林立的成都、穿过“古晋新城”犀浦、越过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郫县,200多公里的时速,在40分钟的时间里把人们从繁华的大都市带到了景色这边独好的都江堰。
车厢里,老人、孩童、年轻男女都享受着这段轻松的旅程,低声的交谈、欢乐的笑脸、相机里留下的倩影,在这平稳安宁、干净通畅的车厢里显得是如此和谐。
10:12分,都江堰站到。记者下车驻足停留,看着快铁继续前行的身影,心中忽然升腾起骄傲。和记者一起下车的还有一对兄妹,兄妹俩都在成都北门上班,周末坐快铁回都江堰看望父母。
“有了快铁太方便了,工作生活两不误”。这样的的方便让兄妹俩将心思更多地花在了工作上。他们的梦想是在成都买一套房子,以后将父母接过来住,老家的房子放假的时候回去住。
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第一个重大铁路项目就是成灌快铁,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条市域铁路。从2010年5月12日正式通车以来,已安全运行了整整3个年头。成灌快铁的建成也标志着都江堰与成都市直接融入了“半小时经济圈”。35分钟从成都到达都江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是一次梦想的腾飞。都江堰、青城山成为了成都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成灌快铁的建成,将成都城区、郫县、都江堰三地快速联通,率先在成都西面实现“全域成都”的概念,而成灌快铁也成为了“擎动”全域成都的“西动脉”。
向峨乡道路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唯一一条通往市区的蒲张路更是在地震后破烂不堪。然而,5年后的今天,记者在从都江堰市区开往向峨乡的这段公路上,早已见不到泥坑大石,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为6.5米的四级公路。
除了灾后新建的成灌快铁和市区公路,都汶高速的新建也给都江堰和汶川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驾车行驶在都汶高速上,前方是笔直的公路,头顶是蔚蓝的天空,两旁是葱郁的树木,耳畔是律动的春风,都江堰到映秀这段80多公里的距离给人带来的是轻松和愉悦。
无论是成灌快铁还是都汶高速,都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成灌快铁月运送旅客达1459.9万人次,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都江堰,旅游人数增长了40%-50%,同时也带动了都江堰市周边的农家乐发展。
都汶高速的通车,也将都江堰收获的旅游效应辐射到了周边,映秀的萝卜寨和水磨古镇成为成都人的必游之地。
一个导游的“重生”梦
余秋雨的那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著名的旅游景区有了更深的印象。这儿不仅体现着一种观光一种休闲,更承载着这一地的文化和底蕴。
李霞,都江堰景区的导游,当导游已经有7年了。7年的导游工作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谋生的经历,更是一段人生的历练。
2006、2007年的都江堰旅游业发展不错,李霞的工作状况是上午带散客,下午带团,每天能挣到100元,“在当时,每天有100元真的还不错噢!”李霞说。导游工作不仅让李霞挣到了钱,也让她爱上了这份职业。
2008年3月,李霞接待了台湾的一个“寻奇”栏目组,短短时间里,她带着“寻奇”栏目组走遍了都江堰各个景区,她将都江堰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一一向台湾游客展示。栏目组在饱览了都江堰美景后,满怀不舍和眷恋地离开。
2008年,突如其来的的“5·12”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
地震让都江堰满目疮痍,景区全部封闭80天,李霞和其他的导游一起“下岗”了。李霞的家在紫平铺,地震中全部垮掉了,“外忧内患”让都江堰人处在了深深的焦虑中。
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那段时间里,当志愿者、卖凉粉凉面成为了李霞的生活状态,当导游的梦想只能保存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地震后的一天,李霞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台湾大陆“寻奇”栏目组,他们准备赴都江堰亲眼见见震后的都江堰,而这次他们仍然选择了李霞当他们导游。
这一次的导游经历让李霞记忆犹深。在完全损毁的二王庙前,栏目组一行6人留下了眼泪。“无法想象在两个月前还保存完好的二王庙就这样被毁了,太心痛了。”面对同胞的眼泪,李霞慢慢平复的心又痛了许久。
景区封闭维护的80天里,李霞再也没去过自己曾经无数次工作的地方。2008年9月28日,都江堰部分景区重新打开大门迎客,这一天被认为是重塑都江堰信心的纪念日。
为了让全世界重新认识、接纳都江堰,市里专门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媒体、旅游人来体验式游玩。“都江堰很安全,比原来更美丽了。”来都江堰的游客们纷纷道出了心声。
为将都江堰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都江堰市决心将旅游业打造为核心主导产业,到2015年将建成由10家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组成的高端酒店集群。还将继续增强“大熊猫”品牌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发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核心品牌优势,到2016年实现年接待国际游客数60万人次以上。
说到5年的变化,李霞感触颇多。“我到其他地方去旅游,明显地感觉很多地方的硬件、软件设施都远不及都江堰。”作为都江堰人的李霞说到这里非常自豪。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李霞从容了许多,她的回头客很多,因为大家喜欢她的开朗、乐观和踏实。说到梦想,她说:“我已是9岁孩子的妈妈,我就想做个好导游,将我的家乡宣传好。”(责编:裴佩)
200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多年后,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这里重获新生。这座城和城中的人们从来不缺乏创造的梦想、勇气和毅力……
快铁,带领梦想起飞
“车来了,赶紧摆个POSE照一张。”虽然已多次乘坐成灌快铁,但王女士依然希望与快铁有“亲密合影”。“我们每个月要去青城山爬山,都选择乘坐快铁,方便又快捷”。快铁没有建成时,王女士一家去青城山一般预计要花上两天的时间,但如今一天就能打个来回,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住宿费。
从早晨7:15分第一趟到晚上7:25分最后一趟列车,全天每隔一小时的发车次数,让成都市民充分感受了1小时内到大自然深呼吸的洗肺之旅。
9:20,快铁D6102次开始检票,候车厅的人流瞬间少了一大半。
9:30,随着脚下传来的微微震动,一辆银白色“火箭头”缓缓驶入进站口。
9:35,记者坐上了成都开往青城山的快铁前往都江堰。随着快铁的开动、提速,两边的景色一一倒退,驶过高楼林立的成都、穿过“古晋新城”犀浦、越过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郫县,200多公里的时速,在40分钟的时间里把人们从繁华的大都市带到了景色这边独好的都江堰。
车厢里,老人、孩童、年轻男女都享受着这段轻松的旅程,低声的交谈、欢乐的笑脸、相机里留下的倩影,在这平稳安宁、干净通畅的车厢里显得是如此和谐。
10:12分,都江堰站到。记者下车驻足停留,看着快铁继续前行的身影,心中忽然升腾起骄傲。和记者一起下车的还有一对兄妹,兄妹俩都在成都北门上班,周末坐快铁回都江堰看望父母。
“有了快铁太方便了,工作生活两不误”。这样的的方便让兄妹俩将心思更多地花在了工作上。他们的梦想是在成都买一套房子,以后将父母接过来住,老家的房子放假的时候回去住。
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第一个重大铁路项目就是成灌快铁,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条市域铁路。从2010年5月12日正式通车以来,已安全运行了整整3个年头。成灌快铁的建成也标志着都江堰与成都市直接融入了“半小时经济圈”。35分钟从成都到达都江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是一次梦想的腾飞。都江堰、青城山成为了成都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成灌快铁的建成,将成都城区、郫县、都江堰三地快速联通,率先在成都西面实现“全域成都”的概念,而成灌快铁也成为了“擎动”全域成都的“西动脉”。
向峨乡道路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唯一一条通往市区的蒲张路更是在地震后破烂不堪。然而,5年后的今天,记者在从都江堰市区开往向峨乡的这段公路上,早已见不到泥坑大石,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为6.5米的四级公路。
除了灾后新建的成灌快铁和市区公路,都汶高速的新建也给都江堰和汶川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驾车行驶在都汶高速上,前方是笔直的公路,头顶是蔚蓝的天空,两旁是葱郁的树木,耳畔是律动的春风,都江堰到映秀这段80多公里的距离给人带来的是轻松和愉悦。
无论是成灌快铁还是都汶高速,都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成灌快铁月运送旅客达1459.9万人次,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都江堰,旅游人数增长了40%-50%,同时也带动了都江堰市周边的农家乐发展。
都汶高速的通车,也将都江堰收获的旅游效应辐射到了周边,映秀的萝卜寨和水磨古镇成为成都人的必游之地。
一个导游的“重生”梦
余秋雨的那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著名的旅游景区有了更深的印象。这儿不仅体现着一种观光一种休闲,更承载着这一地的文化和底蕴。
李霞,都江堰景区的导游,当导游已经有7年了。7年的导游工作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谋生的经历,更是一段人生的历练。
2006、2007年的都江堰旅游业发展不错,李霞的工作状况是上午带散客,下午带团,每天能挣到100元,“在当时,每天有100元真的还不错噢!”李霞说。导游工作不仅让李霞挣到了钱,也让她爱上了这份职业。
2008年3月,李霞接待了台湾的一个“寻奇”栏目组,短短时间里,她带着“寻奇”栏目组走遍了都江堰各个景区,她将都江堰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一一向台湾游客展示。栏目组在饱览了都江堰美景后,满怀不舍和眷恋地离开。
2008年,突如其来的的“5·12”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
地震让都江堰满目疮痍,景区全部封闭80天,李霞和其他的导游一起“下岗”了。李霞的家在紫平铺,地震中全部垮掉了,“外忧内患”让都江堰人处在了深深的焦虑中。
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那段时间里,当志愿者、卖凉粉凉面成为了李霞的生活状态,当导游的梦想只能保存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地震后的一天,李霞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台湾大陆“寻奇”栏目组,他们准备赴都江堰亲眼见见震后的都江堰,而这次他们仍然选择了李霞当他们导游。
这一次的导游经历让李霞记忆犹深。在完全损毁的二王庙前,栏目组一行6人留下了眼泪。“无法想象在两个月前还保存完好的二王庙就这样被毁了,太心痛了。”面对同胞的眼泪,李霞慢慢平复的心又痛了许久。
景区封闭维护的80天里,李霞再也没去过自己曾经无数次工作的地方。2008年9月28日,都江堰部分景区重新打开大门迎客,这一天被认为是重塑都江堰信心的纪念日。
为了让全世界重新认识、接纳都江堰,市里专门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媒体、旅游人来体验式游玩。“都江堰很安全,比原来更美丽了。”来都江堰的游客们纷纷道出了心声。
为将都江堰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都江堰市决心将旅游业打造为核心主导产业,到2015年将建成由10家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组成的高端酒店集群。还将继续增强“大熊猫”品牌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发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核心品牌优势,到2016年实现年接待国际游客数60万人次以上。
说到5年的变化,李霞感触颇多。“我到其他地方去旅游,明显地感觉很多地方的硬件、软件设施都远不及都江堰。”作为都江堰人的李霞说到这里非常自豪。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李霞从容了许多,她的回头客很多,因为大家喜欢她的开朗、乐观和踏实。说到梦想,她说:“我已是9岁孩子的妈妈,我就想做个好导游,将我的家乡宣传好。”(责编: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