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无锡市中考作文述评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在一个百万人的城市,每天都轰响着各种打桩机的隆隆响声,每天车流裹挟着刺鼻的气味,每天弥漫着难以驱散的雾霾……但春天如约而至。春天,毕竟是春天:城外的山绿了,穿城而过的河水亮了,人们的心中都贮满了憧憬……
  请以“春天,毕竟是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没有过多地设置审题障碍,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广泛取材,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总体而言,这道作文题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关注生活与环境。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因,作文是生活的证,就像语言是花朵,行动是果实一样。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这道题延续了无锡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关注生活与环境”。“在一个百万人的城市,每天都轰响着各种打桩机的隆隆响声,每天车流裹挟着刺鼻的气味,每天弥漫着难以驱散的雾霾……”“城外的山绿了,穿城而过的河水亮了”,这样的作文题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环境、投向自然、投向生活。
  二是关注理想与希望。
  “但春天如约而至。春天,毕竟是春天:城外的山绿了,穿城而过的河水亮了,人们的心中都贮满了憧憬……”憧憬,就是希望、就是理想。鲁迅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希望是生命里的一盏明灯,给人以无尽的力量和勇气。它是寒冬里的一个芽苞,是长夜里的一颗星星,会带给人向前走的勇气。所以,这样的命题导向非常有“正能量”,引导考生走向理想、走向希望、走向“春天”。
  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两个关键词。
  一是“春天”。
  “春天”是个美妙而含义丰厚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弄清“春天”一词的含义,是审题的第一步。什么是“春天”呢?“城外的山绿了,穿城而过的河水亮了”,自然界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自然是春天;亲情友情的温暖也是春天;自己取得的成功、精神灵魂的觉悟也是春天……所以,面对这道作文题,考生的笔触既可以投向美好的自然界的春天,也可以投向家庭、投向学校、投向心灵、投向生活……
  二是“毕竟”。
  “毕竟”是“到底”“终究”的意思,表示最后得出的结论。不管是写自然界的春天,还是写亲情友情,或者是写自己取得的成功、精神灵魂的觉悟,都要注意写出“春天”来临之前的等待、痛苦、奋斗、纠结、误会……否则,仅仅写“春天”的美景、美情,立意就浅了。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得分高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语言有韵味。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其新颖别致与否,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考场作文,要想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高分作文的语言大多富有文采。富有文采的语言,就像一面旗帜,轻轻招摇,便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也有不少高分作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句,既能够给文章增添几分活泼,也会给处在沉重单调乏味的阅卷工作中的教师带来片刻的轻松愉悦。还有的高分作文语言朴实真挚,但情真意切,颇能打动阅卷教师的心。
  总之,不管是富有文采,还是幽默风趣,还是朴实真挚,都是有特点、有韵味的语言。
  二是选材有新意。
  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去体现,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本次高分作文在选材上大多有新意、有深意。例如,有的考生写外来务工人员在无锡的奋斗,他们通过努力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有的考生将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的生活与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的生活对比描写,突出了“只要有追求,无论怎样的年纪,都是人生的春天”这一主题,立意深刻,给阅卷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考生在写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低幼化。
  语言低幼化是作文的大敌,许多考生的作文都是因为这一缘故而无缘高分。
  读一篇文章就如同观一处景物,只有具有特色,才能吸引阅卷者的目光。然而,很多考生的语言空洞乏味、缺少亮点,读来味同嚼蜡,像“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的话,对我刺激很大”这种空泛的叙述在本次作文中并不鲜见。
  二是选材缺新意。
  应该说,这道作文题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内容可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应当千姿百态。可是,我们在阅卷时总有这样的感觉:看来看去,似乎只看了几篇作文。原因是考生的文章在选材上出现了大量“撞车”的情况,写“春游”“雨中送伞”“深夜父母背我上医院”“考试失利,父母、老师找我谈心”“备战体育中考”“深夜刻苦钻研”的特别多。其实,有的材料本身确实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样的选材陈旧而缺少新意,自然很难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
  三是审题不仔细。
  本次考场作文,不少考生对关键词“毕竟”研究不透。写自然界的春天是切题的,但问题就出在“毕竟”上。许多考生只写了春天的美景,而没有考虑到对春天的等待、盼望,这样的文章就并不完全符合“春天,毕竟是春天”这一题目的要求了。
  四是行文多套作。
  由于部分考生生活积累贫乏,加之有些教师也热衷于为考生总结一些所谓的作文“秘诀”,所以,宿构套作之风并没有完全杜绝。有的考生除了开头、结尾稍微点了下“春天”外,文章的主体部分与“春天”毫无关联,所写的内容显然都是考前准备好的,临到考试,换个开头、结尾就算了事。这样的作文,自然是得不了高分的。   【迷津指点】
  面对这样一道既感性又理性的考题,要想写好文章,同学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 语言亮一点。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真正精美的语言必定是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也必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能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道作文题关涉“春天”,但面对美好的“春天”,有些考生缺乏生动的描摹,只发出了“啊”“呀”“多美”之类的感叹,怎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因而,同学们不仅要做到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还要根据文章内容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对偶,或排比,或反问,或长短相间,或整散交错,尽量用优美的文字去打造作文迷人的“春天”。
  2. 审题细一点。
  这道作文题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着“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有的考生只写了春游中看到的春天的美景,这就属于偏题,因为“春天,毕竟是春天”的题眼在“毕竟”二字上,省去“毕竟”二字,就偷换了概念,自然也就偏离了话题。
  如果要写自然界的春天,同学们不妨从早春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入手,细致描写春草的破土而出、春花的凌寒开放,赞颂它们旺盛的生命力,赞颂生命的可贵。即便是春寒料峭,也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春天,毕竟是春天”。
  3. 表达多一点。
  这道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如果写成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要通过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增色,并且要恰当地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但抒情一定要自然,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含蓄委婉地间接抒情。
  如果写成议论文,在运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后,一定要做恰当而精要的分析,只有做到叙议结合,才能体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例一定要精当,分析议论一定要有气势。
  4. 情感浓一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教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教师喜怒哀乐的琴弦,使他们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
  要想以情动人,同学们需要做到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人物的神韵,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真情,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精巧合理、真实动人。
  5. 选材新一点。
  如何在选材上出奇制胜,选他人所未选、言他人所未言呢?同学们要经历一个“选择→放弃→再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坚决舍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
  其实,避免材料“撞车”的方法很简单:当你拿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写;稍加思索后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写。你应该定下心来掂量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总之,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有震撼心灵的情感。
  6. 文面美一些。
  字迹清秀、卷面整洁能为文章扮就一张漂亮的脸面,这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外在显现。文面悦目,阅卷教师看了就爽心。假若字迹潦草不清、东圈西画,肯定不会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印象。同学们在考试时,即使字写得不漂亮,也要有信心、有耐心,尽可能地写工整些。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春天,毕竟是春天
  冬日刺骨的寒冷如同被拉长的丝线,将断未断。明明已经过了立春,可为什么……为什么冬日的阴霾依旧徘徊于天际,经久不散?(开头营造冬日阴郁的氛围,为下文的内容做了铺垫)
  我徘徊于家门口的那棵银杏树旁。一个冬天过去,它那满树的金色皆做了尘土,即使曾承载过多少荣耀、多少赞美,最终仍逃不过被环卫工人扫进垃圾箱的命运。我紧握着手中刺目的成绩单,望着那曲折盘旋的枝干——它经历过多少风雨啊!初夏,那满树醉人的绿盈了双眼,汪汪的;深秋,那一树的金黄似要灼进你的心里,那是怎样动人的场景呀!然而如今的它,却光秃秃了无生气地伫立在那里。触景生情,悲伤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我淹没,使我窒息。(这段描写情景交融,巧妙地将银杏树的了无生气与自己考试失利的悲伤心情交融在一起)
  明明已经过了立春,可为什么还不能使我温暖起来?(一个“还”字,盼春的心情跃然纸上)
  过了几日,我又下楼散步。我惊讶地发现,银杏树的枝干上竟冒出了新芽!嫩嫩的,涂了鸡蛋清似的。银杏……银杏树长叶子了!我惊讶于它的“复活”,自然也为它未在这一场冬日的浩劫中丧生而高兴。一阵风吹过,身上暖洋洋的。忽然之间,我发现眼前的景物或多或少都有了变化,连野草也从地里探出了头,温柔地对着我笑。我跑回家,翻了翻日历,原来距离立春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看来,春天真的来了。(“一切景语皆情语”,小作者内心的喜悦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复苏)
  我的心情一下子明媚起来。春天一直都在,银杏树积蓄了一整年,终于爆发,那满树的嫩芽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春天驱散了所有人心中的寒冷与痛苦,我亦不再为成绩的事而苦恼,只觉一阵轻松,如获新生。(这一段着力抒写内心的轻松和愉悦,不仅因为春天的到来,更因为压抑已久的苦恼的消散)
  毕竟是春天啊,它即使来得再迟,也终有一日能向所有人展现它的精彩。这就像我们的学习,只要努力了,即便经历坎坷,也终会有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春天,毕竟是春天!(结尾点题)
  总评:“春天”在文中有多样的含义:银杏枝叶所展示出的勃勃生机是自然的春天;小作者经历失败的煎熬后,得到启迪,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两种春天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含义丰厚,很好地表达了这样的主题:只有经得住寒冷的考验,才能迎来春天。文章语言较为流畅,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得自然贴切。
  二类文:
其他文献
只要有型的铁物件,都可以靠翻砂铸造而得.譬如汽车上的汽缸,缝鞋用的拐子,下水道的井盖,以及炉子上的箅子.翻砂铸造是一种非常老的工艺.rn浇注铁水的工人手端的盛满铁水的浇
对海南农村486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户具有广泛的金融需求,小额信贷服务为一部分农户提供了必须的生产资金,但是许多非有效的商业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不足导致放款方式及满足需求的层次上存在差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这要求必须从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入手,构建供需对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海南反映出来的事实或能给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些许思
工业革命的开始,意味着大众媒介的产生,为大众文化的出生与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地.大众文化逐渐发展,与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网络社会的崛起,给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养分,
2014年12月2日至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带队的全国爱卫会技术评估组一行到介休市,通过召开工作汇报会、观看专题汇报片、查看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对介休
期刊
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原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迎来了国家级技术评估.全国爱卫会技术评估组组长、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巡视员于明珠率领专家组,对原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期刊
自英国Jevons首次发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以来,MRSA在世界许多地区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菌,已成为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国外学者Estes K等[1]人指出,近些年
(一)广泛开展创卫活动rn1.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活动.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镇的日常监管和国家卫生城市的申报和省级考核鉴定等工作;并根据《山西省国家卫生乡
期刊
主动脉DeBakeyⅢ型夹层的病变累及范围广、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疾病.既往所釆用的深低温停循环下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输血量大,致患者术后脑部
【原题回放】  阅读,曾让我感动  要求:①以“阅读,曾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命题透视】  关于读书的话题,近几年来不断出现在各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2014年徐州市的中考作文无疑又一次吹响了阅读的号角。透视这道题,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三点值得称赞。  一是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  命题者的目的不是刁难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