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较低的原因是知识本位评价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对技能评价的需求。引入能力本位评价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业教育课程与知识本位评价的矛盾,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真实性评价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的最有效途径。确立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任务、选择评价样本、评价及反馈是真实性评价实施的五个步骤。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真实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普通教育课程评价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知识本位评价,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知识本位评价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深厚、文化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这种人才的使命。知识本位评价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课程培养人才的需求,一种新的评价模式—能力本位评价应运而生。能力本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知识本位评价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这种评价模式难以在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广泛推广。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效能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职业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课程评价在人才选拔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知识本位评价
知识本位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实施的。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上是采用纸笔形式,即便是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也主要采用纸笔测验。比如,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通过一定课时的培训后,职业资格等级的评定依然是通过笔试答题的形式来评定。考试内容依然更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也只是对案例的分析上。然而在真正的心理咨询中,患者与咨询人员的关系非常特殊,微妙、多变,咨询人员如果经验不足,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咨询难以进行下去。这种情况即使咨询人员理论功底再深厚,也很难应付,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来说也是如此。
(二)能力本位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由于很少顾及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所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弊端十分明显,早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如何探索一种能够评定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的效度更高,成了许多学者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本位评价模式应运而生。
能力本位评价采用了工作样本测验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两种技术。[1]相对于书面形式的评价来说,能力本位评价的效度更高,还促进了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本位相关,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当然能力本位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职业成就的具体化问题。能力本位评价必须有具体、精确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参照,而职业能力标准是通过对职业成就的不断分解、细化来制定的。究竟细化到何种程度,具体的操作中往往很难把握,而且细化分解的能力要素相加之后能否得到一个整体的能力,还是一个问题。
再者,能力本位评价要求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来操作,完全忽视了评价者的判断,以致整个评价过程十分机械,类似于标准测验。
二、真实性评价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的最有效途径
真实性评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和理念,它一产生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真实性评价"一词最早是由威金斯在1989年提出的。作为评价方法,威金斯是这样定义的,即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或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真实性任务,以便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致使、才能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2]
(一) 真实性评价的特点
真实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其特点如下。
第一,真实性。真实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求给学生设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情境相似的真实情境作任务。真实性评价不像普通的书面测验,通过纸笔作答的形式解决问题,而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战演练。这样通过真实情境对被评价者的检验,那么当评价者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同样的工作情境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第二,过程性。这是相对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不管是传统的纸笔测验,还是能力本位评价,强调的都是课程结束后的,对这门课程的一个终结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贯穿于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体现了其过程性。
第三,发展性。[3]真实性评价提供了基于真实性任务的真实的挑战,学生通过真实性评价对自己的技能发展进行调整和监控,通过不断的评价、反馈,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水平。
(二)真实性评价的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走向真实性,必须具备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能力本位评价要求对能力进行分解细化,然后逐项评价,最后将各项评价的结果简单相加。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能否获得一个整体的能力。技能就好比人的一只手,分解后就好像五根手指。逐个评价五根手指的力量,然后相加之是否和会五根手指并拢握拳后的力量一样大。基于这一点,真实性评价认为能力是一个整体,对能力的评价只能采取整体的方式,而不能采取分割的方式。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五根手指握拳后拳头的松紧度、出拳的方式和速度以及击打物体的力度等。
第二,参与性原则。能力本位评价,要求排除评价评价者的判断,完全按照评价标准来评价,以致评价过程是是十分机械的。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整体把握。
第三,过程性原则。"一考定终身",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平时的成绩良好,但是却在最后一次因为身体原因,或是因为有其他评审专家在场,而表现出紧张怯场、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的话,那么仅此一次评价则无法测出该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真实性评价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多次评价,至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置几次评价,则根据课程的难易而定。平时的评价结果与最后一次评定在最终的考核结果中各占一定比例。 (三)真实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真实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那么在课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步骤。真实性评价并没有严格的实施步骤,可根据不同的评价重点和要求灵活地实施,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评价目标。[4]也就是对被评价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评价者要评价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职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由用人单位、劳动部门等共同开发的,具有普适性。这个目标不仅是评价者评价的依据,而且是教学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结果的标准,更是被评价者学习的终极目的。目标确立之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就按照这个目标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向目标靠近。
第二,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只是一个笼统概括,而评价标准则是对评价目标的细化,使其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比如,厨师专业,在评价时不仅要看一道菜做的怎么样,而且还要看刀工如何,切菜的速度、匀称度等。教师和专家应共同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以及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可以弥补专家脱离教学一线的不足。专家则从整个领域出发,从宏观上调控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否能满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防止其过度窄化。一个恰当的评价标准才能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教师和专家应对评价标准的表达是否清晰简要,评价的行为是否具有可观测性,以及评价标准所使用的语言表述是否通俗易懂,是否有歧义等诸多问题探讨研究。
第三,制定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是指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事情。评价任务需要教师和专家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如何使用,怎样掌握合适的分寸等问题共同商榷。
第四,选择评价样本。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情境与实践的工作情境相似,所完成的任务必须与实践中的任务相吻合。所以,在选择工作样本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只有这样,评价结果的信度才会高,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相一致。
第五,评价及反馈。评价小组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组成。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以一个评价者的身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还需要哪方面的努力等。但是学生的评价不作为最终评价结果的参照,只是通过参与评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己技能水平的一个平台。教师则从教授者的角度评价,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薄弱环节。而专家则是从整个社会需求的角度,对被评价者的能力发展提出要求。这三者在被评价者的整体能力给出评价后,而且还要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由于评价小组成员分别评定,评价加入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如果评价小组的成员足够多,评价数据则更真实,评价结果的效度就更高。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课程评价采取真实性评价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测验有很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能力本位评价把能力分解细化的弊端。当然,真实性评价在具体实施中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去,那么评价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工作样本要求与真实性工作情境相类似相比纸笔测验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经费。但是,从其要求对能力整体把握上,它所培养选拔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它以一个崭新的视角,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它更强调评价主体对自己技能发展水平的感受性,促进了被评价者技能的后续发展、完善。因此,从这两方面讲,真实性评价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
[2] 俎媛媛.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3] 肖文芳.高职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标准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1
[4] 张继玺.真实性评价: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较低的原因是知识本位评价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对技能评价的需求。引入能力本位评价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业教育课程与知识本位评价的矛盾,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真实性评价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的最有效途径。确立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任务、选择评价样本、评价及反馈是真实性评价实施的五个步骤。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真实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普通教育课程评价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知识本位评价,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知识本位评价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深厚、文化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这种人才的使命。知识本位评价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课程培养人才的需求,一种新的评价模式—能力本位评价应运而生。能力本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知识本位评价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这种评价模式难以在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广泛推广。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效能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职业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课程评价在人才选拔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知识本位评价
知识本位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实施的。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上是采用纸笔形式,即便是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也主要采用纸笔测验。比如,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通过一定课时的培训后,职业资格等级的评定依然是通过笔试答题的形式来评定。考试内容依然更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也只是对案例的分析上。然而在真正的心理咨询中,患者与咨询人员的关系非常特殊,微妙、多变,咨询人员如果经验不足,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咨询难以进行下去。这种情况即使咨询人员理论功底再深厚,也很难应付,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来说也是如此。
(二)能力本位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由于很少顾及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所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弊端十分明显,早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如何探索一种能够评定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的效度更高,成了许多学者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本位评价模式应运而生。
能力本位评价采用了工作样本测验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两种技术。[1]相对于书面形式的评价来说,能力本位评价的效度更高,还促进了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本位相关,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当然能力本位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职业成就的具体化问题。能力本位评价必须有具体、精确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参照,而职业能力标准是通过对职业成就的不断分解、细化来制定的。究竟细化到何种程度,具体的操作中往往很难把握,而且细化分解的能力要素相加之后能否得到一个整体的能力,还是一个问题。
再者,能力本位评价要求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来操作,完全忽视了评价者的判断,以致整个评价过程十分机械,类似于标准测验。
二、真实性评价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的最有效途径
真实性评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和理念,它一产生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真实性评价"一词最早是由威金斯在1989年提出的。作为评价方法,威金斯是这样定义的,即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或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真实性任务,以便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致使、才能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2]
(一) 真实性评价的特点
真实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其特点如下。
第一,真实性。真实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求给学生设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情境相似的真实情境作任务。真实性评价不像普通的书面测验,通过纸笔作答的形式解决问题,而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战演练。这样通过真实情境对被评价者的检验,那么当评价者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同样的工作情境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第二,过程性。这是相对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不管是传统的纸笔测验,还是能力本位评价,强调的都是课程结束后的,对这门课程的一个终结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贯穿于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体现了其过程性。
第三,发展性。[3]真实性评价提供了基于真实性任务的真实的挑战,学生通过真实性评价对自己的技能发展进行调整和监控,通过不断的评价、反馈,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水平。
(二)真实性评价的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走向真实性,必须具备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能力本位评价要求对能力进行分解细化,然后逐项评价,最后将各项评价的结果简单相加。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能否获得一个整体的能力。技能就好比人的一只手,分解后就好像五根手指。逐个评价五根手指的力量,然后相加之是否和会五根手指并拢握拳后的力量一样大。基于这一点,真实性评价认为能力是一个整体,对能力的评价只能采取整体的方式,而不能采取分割的方式。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五根手指握拳后拳头的松紧度、出拳的方式和速度以及击打物体的力度等。
第二,参与性原则。能力本位评价,要求排除评价评价者的判断,完全按照评价标准来评价,以致评价过程是是十分机械的。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整体把握。
第三,过程性原则。"一考定终身",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平时的成绩良好,但是却在最后一次因为身体原因,或是因为有其他评审专家在场,而表现出紧张怯场、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的话,那么仅此一次评价则无法测出该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真实性评价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多次评价,至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置几次评价,则根据课程的难易而定。平时的评价结果与最后一次评定在最终的考核结果中各占一定比例。 (三)真实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真实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那么在课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步骤。真实性评价并没有严格的实施步骤,可根据不同的评价重点和要求灵活地实施,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评价目标。[4]也就是对被评价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评价者要评价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职业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由用人单位、劳动部门等共同开发的,具有普适性。这个目标不仅是评价者评价的依据,而且是教学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结果的标准,更是被评价者学习的终极目的。目标确立之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就按照这个目标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向目标靠近。
第二,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只是一个笼统概括,而评价标准则是对评价目标的细化,使其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比如,厨师专业,在评价时不仅要看一道菜做的怎么样,而且还要看刀工如何,切菜的速度、匀称度等。教师和专家应共同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以及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可以弥补专家脱离教学一线的不足。专家则从整个领域出发,从宏观上调控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否能满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防止其过度窄化。一个恰当的评价标准才能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教师和专家应对评价标准的表达是否清晰简要,评价的行为是否具有可观测性,以及评价标准所使用的语言表述是否通俗易懂,是否有歧义等诸多问题探讨研究。
第三,制定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是指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事情。评价任务需要教师和专家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如何使用,怎样掌握合适的分寸等问题共同商榷。
第四,选择评价样本。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情境与实践的工作情境相似,所完成的任务必须与实践中的任务相吻合。所以,在选择工作样本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只有这样,评价结果的信度才会高,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相一致。
第五,评价及反馈。评价小组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组成。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以一个评价者的身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还需要哪方面的努力等。但是学生的评价不作为最终评价结果的参照,只是通过参与评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己技能水平的一个平台。教师则从教授者的角度评价,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薄弱环节。而专家则是从整个社会需求的角度,对被评价者的能力发展提出要求。这三者在被评价者的整体能力给出评价后,而且还要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由于评价小组成员分别评定,评价加入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如果评价小组的成员足够多,评价数据则更真实,评价结果的效度就更高。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课程评价采取真实性评价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测验有很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效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能力本位评价把能力分解细化的弊端。当然,真实性评价在具体实施中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去,那么评价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工作样本要求与真实性工作情境相类似相比纸笔测验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经费。但是,从其要求对能力整体把握上,它所培养选拔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它以一个崭新的视角,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它更强调评价主体对自己技能发展水平的感受性,促进了被评价者技能的后续发展、完善。因此,从这两方面讲,真实性评价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
[2] 俎媛媛.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3] 肖文芳.高职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标准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1
[4] 张继玺.真实性评价: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