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炫彩成像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底炫彩成像(MCI)是通过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以三束不同波长的激光同时扫描后极部眼底,由于不同波长激光的组织穿透力不同,可获得不同层面眼底结构的反射信号,得到的信息量比传统眼底照相更丰富。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MCI与OCT、FAF或FFA等联合模式成像,为视网膜及脉络膜不同层面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及参考价值,然而MCI在眼底疾病诊断中仍存在误区,仔细解读视网膜细节在MCI、CFP和其他成像方式显示上的差别,更有利于眼底疾病的正确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彩色照相、FFA、FAF及OCT等多模式影像检查手段诊断为AFVD的12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4例6只眼;年龄33~ 62岁,平均年龄(48.7±8.9)岁。双眼发病10例,单眼发病2例。视力0.08~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ILM)翻瓣手术后黄斑裂孔愈合形态以及黄斑微结构和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至2018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H患者39例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35例35只眼;平均年龄(64.56±7.20)岁。均行BCVA、OCT、OCT血管成像、微视野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
目的观察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44.5岁。所有患眼瘤体位于后极部或视盘周围,呈橘红色,边界清晰。采用OCTA仪对患眼瘤体处6 mm×6 mm或8 mm×8 mm范围进行扫描,系统自动处理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血管样条纹(AS)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全身病史结合多模式影像检查手段确诊为AS的26例患者5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8±6.9)岁。均为双眼发病。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者20例34只眼;其中,病程1个月内13只眼,病程1个月以上16只眼,接受过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蛋白定量分析、代谢物检查、RNA含量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测定等。视网膜标本取材主要用于视网膜增生膜的PC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检查、微血管密度评价以及细胞分离和培养等
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
目的观察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2019年1~ 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3例(高血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5.6)岁,平均BCVA 0.74±0.16。高血压病程>7年;Keith-Wagener (K-W)分级0级或1级。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