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三年级;阅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2(B)—0048—01
一、加强识字、写字的指导
三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与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应给予指导,还要训练学生提高写字速度,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应用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划、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加强词、句训练
三年级词、句教学一定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1.要继续加强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重视语言积累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使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对好词佳句的积累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00多个常用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增加积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三、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
1.加强朗读指导
(1)重视示范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朗读,也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朗读的要求、朗读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能真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无论是教师示范朗读,还是学生领读,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进行及时的评价。实践证明,认真倾听才能进入情境,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3.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
4.加强默读的指导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有利于思考。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做到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提出疑问。默读课文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还要让学生交流感受。
四、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
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四五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训练的过程,一二年级是起始学习阶段,三年级是初见成果的阶段,四五年级则比较注重默读的效率。三年级的课文与一二年级相比,篇幅显然长多了,内容也复杂多了,如果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会默读,就无法完成三年级的阅读任务。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搞好二年级和三年级阅读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2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2(B)—0048—01
一、加强识字、写字的指导
三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与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应给予指导,还要训练学生提高写字速度,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应用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划、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加强词、句训练
三年级词、句教学一定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1.要继续加强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重视语言积累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使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对好词佳句的积累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00多个常用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增加积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三、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
1.加强朗读指导
(1)重视示范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朗读,也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朗读的要求、朗读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能真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无论是教师示范朗读,还是学生领读,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进行及时的评价。实践证明,认真倾听才能进入情境,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3.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
4.加强默读的指导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有利于思考。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做到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提出疑问。默读课文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还要让学生交流感受。
四、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
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四五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训练的过程,一二年级是起始学习阶段,三年级是初见成果的阶段,四五年级则比较注重默读的效率。三年级的课文与一二年级相比,篇幅显然长多了,内容也复杂多了,如果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会默读,就无法完成三年级的阅读任务。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搞好二年级和三年级阅读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