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的中国抉择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天然对三鹿的8亿多元投资即将灰飞烟灭,但仍然难敌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他们是否仍有机会
  
  恒天然独特的奶农联合体模式,保证了企业利益与股东利益——实质上是新西兰奶农利益——的一致。
  
  12月中旬,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三鹿集团二厂悄然复产,部分工人工作服上的标识换成了三元公司的“三个圆”。
  此前数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429,下称三元)在石家庄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为“可能完成的收购”作技术上的准备。据接近重组的消息人士透露,三元重组三鹿,有望在圣诞节后完成。
  作为持有三鹿集团43%股权的最大外方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下称恒天然)已基本与重组无缘。在新西兰北部城市奥克兰,恒天然CEO安德鲁·费里尔(Andrew Ferrier)向《财经》记者平静地表示,“我们对三鹿的投资将损失殆尽”。
  五年前,恒天然斥资8.46亿元投资三鹿,冀望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乳制品市场分一杯羹。三个月前,恒天然在获知三鹿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的情况后,选择向公众披露相关事实,由此引发并扩散至整个乳制品及奶茶、奶糖、鸡蛋等食品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令这家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整个中国乳制品业亦付出惨痛代价。
  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费里尔对这场危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恒天然无论选择谁投资,同样在劫难逃。因为这是中国乳制品全行业性的问题。”费里尔坦承。
  
  三鹿“托管”背后
  从10月底首次承认正与三鹿洽谈并购重组事宜至今,经过近两个月的谈判,三元终于正式接管了三鹿在石家庄的数家核心工厂,即在产权问题暂不明朗的情况下,由三元先行负责组织生产。12月13日前后开工复产的三鹿二厂,是三元在“托管”模式下启动生产的首个厂区,也是目前三鹿复产的惟一厂区。
  《财经》记者获悉,第二厂区即原先的液态奶厂区,复工生产线不超过三分之一,生产的液态奶全部贴“三元”的商标,奶源亦全部来自河北当地;其他厂区均为奶粉生产线,短期内复工无望。
  “我们现在只能从三元收一点加工费,用于支付上班工人的工资。”一位三鹿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透露,三鹿职工过去两个月只收到政府发放的五六百元基本生活费。目前留守集团总部的两三百名科室干部,亦前途未卜。
  广东奶协副会长王丁棉认为,作为重组前的一种过渡,“托管”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可以为下一步全面重组做好工人、新的管理层以及与市场间的“磨合”;而重组方三元先期只需负担生产工人工资和设备折损费用,无需像“资产租赁”那样先评估、再议价,资金支出较少。
  不过,“托管”模式的背后,是一连串目前无解的难题:企业债务、受害者赔偿和股权处置。
  曾于2008年10月率队前往三鹿考察重组事宜的新西兰蕊盛蕊(广州)乳业有限公司总裁余丹,便在上述风险前却步。他透露,三鹿硬件设备非常先进,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乳业大国的设备不相上下。但重组的主导权完全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石家庄方面极力希望能以“来料加工”的形式,先让企业恢复生产,再谈债权债务处理。当地政府还提出先剥离转让优质资产,好清抵外债和受害者赔偿,然后依靠外来企业消化本地奶源。
  余丹表示,考察完后公司认为做不到“完全监控”,最终没有同意进入,“我们肯定不能接收一个无法控制的工厂”。
  目前,三鹿的债务除了银行贷款和未付清的奶粉退赔款,更主要的是数量众多的婴幼儿患者家属索赔问题,这到底牵涉到多少债务,尚需相当时间才能廓清。此外,三鹿最大外资股东恒天然目前仍持有三鹿43%的股权,这也是任何接管者都绕不过的一道槛。
  不过,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恒天然显然已做好最坏的准备,且无意于在重组后的三鹿谋求位置。相反,他们支持三元对三鹿的重组。“这是一件好事。三鹿的品牌已经完了,而三元以前做得不错。我们不太可能在重组后继续持有三鹿43%的股權,那将是一个新的公司。”恒天然CEO费里尔表示。
  他解释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曾经有一个‘以五年为期,改善三鹿奶源’的计划,但三鹿是一个很庞大的拥有22家工厂的企业,我们需要很多牧场,我没有把握马上就能建好一个奶源供应基地。”
  据接近三鹿重组的人士透露,目前相关各方在尽快让三鹿复产问题上并无分歧,之所以迟迟无法达成重组协议,除了前述债务风险,还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需要时间。比如,三鹿持有22家工厂的股权,每家工厂的股权结构都很复杂,其中牵涉了太多股东利益,每一个参与方都需要单独清算。如果乐观地预计,谈判有望在圣诞节前夕达成结果。
  但分析人士指出,三元不可能全面接手。三元过去基本未涉及奶粉生产,而三鹿最主要的生产线是奶粉。三元“托管”三鹿后,出于市场认知度、销售渠道等诸多现实问题,可能先期接手的只是与液态奶相关的产能部分。事实上,三鹿内部已经有消息说,三元无意全部接收三鹿现有员工。
  
  放弃控制权:风险与代价
  11月21日,恒天然发布下一季《支出预算报告》,其中提到对中国企业三鹿集团的投资或将“全面减值”,损失超过8亿元人民币。
  至此,恒天然退出三鹿已成定局。尽管在两年前,他们曾经精心调研两年多后,才最终选择投资三鹿。
  现年49岁的加拿大人费里尔,正是做出这个决定的关键人物。他至今仍坚信,从选择三鹿到谈判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恒天然来说“没有任何遗憾” 。
  费里尔于2003年出任恒天然CEO。在他到来之前,恒天然已对投资中国展开了先期调研。调研主要依靠恒天然中国总部和一个外资咨询公司来进行。恒天然考察了很多中国企业,包括最著名的伊利和蒙牛等,最终选择了规模相对较小的三鹿集团。理由很直接——恒天然没有信心在日后的合作中能对伊利和蒙牛施加影响。“我们感觉他们对让恒天然进入自己的经营管理没什么兴趣。”费里尔表示。而且,同样的投资在伊利或者蒙牛也无法拿到恒天然“想要的份额”。
  依照该公司在其他海外国家的投资,恒天然与当地合作者大都采取对等控股的方式,由恒天然拥有实际管理权。
  进入中国之始,恒天然也把获得更多话语权作为目标。但即使选择了相对较小的三鹿,恒天然仍然发现取得平分秋色的地位是不可能的。为了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恒天然不得不继续妥协,最终在2006年投资8.46亿元获得43%的三鹿股权。在三鹿集团董事会的七个席位中,恒天然占有三席,同时只能向三鹿集团派出一位代表参与管理,控制权仍然掌握在三鹿手中。最终,恒天然决定向三鹿派驻一位财务高管,以确保投资没有损失,而无法掌握三鹿日常事务的管理权。
  过去十年,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迅猛,每年增速均超过10%以上。包括三鹿集团在内的一些龙头企业,年增速甚至超过30%。其发展路径,无不是以强势营销手段刺激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带动产能迅速扩张。与此同时,中国乳业的奶源环节建设却相当落后,企业原奶供应主要依靠分散奶农,近年更时常引发“抢奶”纠纷。
  合资之初,恒天然并非没有意识到中国奶源混乱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按照费里尔的设想,恒天然将用五年时间,逐步改造三鹿集团的原奶供应链。2007年4月,恒天然与三鹿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在河北唐山汉沽兴建了一个3000头奶牛规模的示范牧场,双方投资股比分别为85%和15%。
  不过,面对急速增长市场的诱惑,像三鹿这样的大型企业要改造自身原奶供应链并不容易。危机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前爆发。
  8月2日,三鹿集团召开董事会,恒天然当天获悉,公司从3月开始陆续接收到62起产品质量诉讼。经过三四个月的调查,河北一家检测中心查出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恒天然的建议是召回全部产品,并尽快将实情告知公众。但这些建议未被及时采纳。至9月初,恒天然将事件向本国政府作了通报,新西兰政府9月8日责成驻北京大使布朗向中国政府通报。第二天,三鹿召开董事会,向公众公布了事件真相。
  
  集约养殖路径选择
  事实上,在新西兰本土,恒天然走过的是一条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企业,恒天然是由全国1万多名奶农联合所有的合作社,公司100%股权由奶农股东持有,全部生产所需原奶亦由其奶农股东负责提供。任何有关公司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奶农表决同意才能通过。奶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为恒天然提供原奶,此外,他们每年还能享受公司分红。恒天然集团董事会共有13名成员,其中九名由全体奶农股东直接选举产生,这九人本身即是奶农,因此也非常了解奶农的利益需求。另四名则由这九人提名产生。
  恒天然CEO费里尔告诉《财经》记者,这种合作制结构是出于市场对集中的需求,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合并才逐渐成形。最大的好处在于,“作为股东,奶农会更注重提升供应奶的数量和质量。”
  上海市奶业协会秘书长陈新曾撰文指出,恒天然独特的奶农联合体模式,保证了企业利益与股东利益——实质上是新西兰奶农利益——的一致,这恰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即:作为市场拓展者的乳制品企业分走了乳制品市场最厚的一块奶油,而没有与散户奶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三聚氰胺事件”中暴露的,主要是原奶环节的安全问题。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将重点扶持奶牛养殖场(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组织。
  中国政府无疑是希望尽快改变原奶供应环节中“散养散收”的落后局面。但纵观中国奶源现状,目前尚未找到一条将乳制品企业利益与奶农利益捆绑的成功路径。
  目前中国有三种现存的集约养殖模式。
  其一是养殖小区,主要将奶农集中在小区内生活,但奶牛饲养仍采用“分户”制。好处是易于转型,但不少畜牧专家明确指出,如果养殖小区不能实现统一饲料供给、统一防疫、统一收奶及统一的卫生水平,其实质依然还是“散养”。
  另一种模式是由私人和奶企投资建立大型牧场。但是,建立现代化集约牧场成本投入很高,投资一个万头大型牧场至少需要上亿元资金。企业已努力多年,目前仍未成气候。
  奶联社是第三种模式,目前全国只有一家。即私人牧场投资者以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形式,吸引奶农将散养奶牛入社集约养殖。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兆林告诉《财经》记者,奶农入社后,“不用参与管理,不用承担风险,年底享受股份分红。”
  显然,中国的奶联社与恒天然最大的区别,仍在于奶农与奶联社之间关系松散。
  发展集约化养殖,需要诸如土地、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支持。新西兰奶农,因为有持久稳定的原奶供应合同以及恒天然股权在手,通常可获得长达25年的低息贷款,能对牧场进行长期投入。反观中国的奶源建设,由于缺乏土地、金融政策支持,无论是大型牧场还是养殖合作小区、奶联社,发展一直举步维艰。
  在“三聚氰胺事件”所带来的“运动式管制”放松后,面对高速增长的市场诱惑,乳品企业能否在速度和安全之间长久地保持平衡,依然是个未知数。而在费里尔看来,中国只有完成散养资源的整合,才能真正确保供应链的安全。
  
  “较小的”中国机会
  恒天然在三鹿集团的投资即将灰飞烟灭,但如此巨大的打击,并不能令这家新西兰乳业巨头从此退出中国。因为亚洲一直是恒天然最大的海外市场,而中国,又是亚洲市场的一颗明珠。
  恒天然在中国的计划一如既往,并不止于向中国出口奶粉等产品,还包括开拓一些更加本土的经營,比如向当地消费者直接供应牛奶。
  费里尔在采访中没有否认出让三鹿股权的可能性。他强调,今后,恒天然将在中国关注一些“Smaller business”(更小的生意机会),从原奶做起。因为更小的生意,将使得恒天然有可能掌握全部的经营管理权,并有效控制供应链的安全问题——这被恒天然视为在中国重起炉灶必须达成的首要任务。
  据悉,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乳制品企业主动向恒天然表达了合作意愿。此外,在分析人士看来,恒天然虽然无意接手三鹿,但不会放弃在其合资资产中寻找机会,特别是恒天然控股85%的汉沽牧场。汉沽介于北京和天津之间,恒天然选择在这里建一个大型牧场,显然包含了进入京津两地巨大饮用奶消费市场之意。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恒天然CEO费里尔从未将这场危机视为偶然事件。甚至在危机之后,尽管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环境已有所改善——“从政府层面,对供应链的安全的重视度已经大大提高了”,但乳制品企业要确保供应链的安全“仍然是很难的”。
  在河北省国资委退出三鹿重组,而改由石家庄当地政府主导后,《财经》记者连日致电包括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三鹿工作组”、市国资委在内的多个相关部门,询问三鹿重组具体进展,得到的答复是“不清楚谁在管这事”。
  而上述政府部门的电话彩铃,都是同一段内容:“让世界了解石家庄,让石家庄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经济转型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并且难以回避    中国已经进入了从一个传统的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肇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年之后突然发威,将主要工业化国家拖入衰退的深渊,并直接考验新兴市场经济应对危机的能力。对中国而言,这场考验才刚刚开始,2009年或许是判断中国经济耐冲击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新年里,中国将在结构调整上面临或进或退的选择。退或许可以保一
期刊
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没有赢得与时间的赌博,但这更彰显了欧元的吸引力    为了避免出现灾难性的挤兑,10月8日,匈牙利政府宣布,对存款进行全额担保——银行“安全”了,但风险集聚到政府身上。    匈牙利:回归“节俭计划”  匈牙利中央银行大楼是一座欧韵浓郁的巴洛克式建筑,坐落在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畔一个安静的街心广场,正与街对角的美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两相照应。  而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已经把
期刊
中国不仅需要更多的份额和表决权,更需要提升参与能力,作出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贡献    当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与美国财政部官员哈里德克斯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碰面,共商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时,可能想不到,60多年后,基于“盎格鲁—撒克逊”联盟创办的国际组织,需要来自中国和中东的援手,以化解一场从大西洋两岸刮起并席卷全球的风暴。
期刊
8%的GDP增长率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的底线,是因为更差的经济形势将引起过高的失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中,净出口和投资明显回落,而消费尚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保八”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轻松的目标。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在12月上旬席卷全国,10日带来最大幅度的降温,也带来了北京的第一场雪。  中国经济的“严冬”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开始。同日发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得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新行政中心成为舆论焦点。从立项建设到处置变现,对缺乏监督的追问声犹未了,它又面临如何在惨淡景况下寻找买家的市场难题    在11月成都低迷的楼市行情下,民生银行以3.6亿元买下新行政中心面积约3.6万平方米的一栋楼,约1万元/平方米的成交价格可谓不菲。    五個月前,成都市政府高调宣布:将对耗资巨大、投入使用仅三个月的新行政中心办公楼进行处置变现,以换取灾后重建资金
期刊
要比较彻底地消除司法腐败,应该改变制度设计,把透明化、遵守程序以及限制权力恣意的规范贯彻到每个案件的审理活动之中    伴随着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中国司法界在2008年惩处的经济犯罪大案,也多与金融风险管理有关。例如,6月上旬银行和证券业的重镇王益被隔离审查,当月下旬法院又对张荣坤等人的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抽逃出资罪作出终审判决;到11月,骗贷的首富黄光裕刚收监,保险业巨子关国亮又走上
期刊
长达两年多的传闻终成事实:天津政坛的风云人物、原滨海新区“掌门人”皮黔生涉案被查    长达两年多的传闻终被证实。《财经》记者日前确认,原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副部级),因经济问题被中央纪委“双规”。这是继原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正部级)、天津市检察长李宝金(副部级)之后,近两年天津政坛“落马”的第三位部级高官。   《财经》记者获悉,皮黔生被“双规”其实是两个月前的事
期刊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反映了对冲基金领域里存在着的何种制度纰漏和“监管潜规则”?    被麦道夫洗劫一空的全部是商界精英。麦道夫必将成为本次金融危机中最具震撼力的人物之一。    在12月10日之前,前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70岁的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是一位年高德劭的商界楷模。他是纽约乃至全美犹太人社区人人敬仰的创业英雄,是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最重要的,他在1960年
期刊
这一举措再次打破现有格局,债市是走向整合还是进一步分裂?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解决了困扰交易所已久的机构投资者匮乏的问题,也向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互联互通”迈进了一步。    交易所市场终于如愿以偿。在商业银行于1997年集体离开交易所市场11年之后,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终于再次获得了迎接商业银行这一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群体的新机会。  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
期刊
比金融“国九条”更细更明确,但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如何利用金融“抓手”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决策层考量的重点。  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项政策措施,时称“金融国九条”。  五天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金融30条”),其全文逾4600字,以30条措施逐一细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