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大班幼儿同情助人人格的尝试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教育戏剧与健全人格两个关键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阐述在大班幼儿成长中进行的三次不同模型实践,以“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游戏化教学手段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假装扮演获取真实的经验,思考教育戏剧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健全人格的意义,同时梳理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探索教师对游戏意义的理解,游戏化教学中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发挥教师在教育戏剧落地为园本课程的过程。
  【关键词】教育戏剧 幼儿人格 游戏化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29-04
  当前,游戏化教学已经在幼儿园遍地开花。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游戏化教学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大多数教师的“游戏化”就是在活动中加入简单的游戏环节,把游戏当成一种单纯的工具或手段,以保持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其二,教师主导活动或者游戏,教师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制订每个参与者的角色和地位,规定游戏动作,主观评价幼儿的游戏结果以及玩的水平,再给予奖励、表扬或批评。这种不能体现幼儿自主权、不能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行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化教学。因而,我园一直在寻找适合本园游戏化的园本课程,并依托南宁市教科所“运用教育戏剧开发广西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这一课题,走上了把教育戏剧作为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与运用的道路。南宁市江南区金湾幼儿园承担着“幼儿同情助人人格特质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笔者选择《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作为载体开展游戏化活动,故事中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唤起幼儿的同情助人心理,从中尝试以教育戏剧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培养大班幼儿同情助人的品格。
  一、初识教育戏剧——雾里看花
  教育戏剧是一种“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活动教学模式,它不拘泥于任何剧场形式,也没有人数限制,重点在于活动内的即兴演出、角色扮演与模仿(王添强,2018)。教育戏剧致力于全人教育,研究证明,教育戏剧活动对于幼儿的语言、社会、健康、美育、智能及体能方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张金梅,2018)。教育戏剧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践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参与者人格成长与有效学习。
  (一)理念澄清的第一轮尝试
  刚开始,教育戏剧课题组成员只能通过网络简单了解“教育戏剧”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课题组成员抓住“角色扮演与模仿”这个关键词,在没有实例、没有教育戏剧相关培训的情况下,于2016年10月14日开始了第一次教学活动设计尝试,具体如下。
  1.欣赏故事: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说出对小女孩遭遇的感受。
  2.戏剧表演:幼儿分成两组,在A组表演故事中,演绎小女孩划亮四根火柴看到的景象,B组对结局进行创作。
  3.结合生活实际提升经验:观看贫困地区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的图片,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说一说怎样才能帮助他们。
  反思第一次嘗试,课题组成员产生了困惑:这样的活动是教育戏剧还是故事表演?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侧重让幼儿对小女孩产生“同情”心理这一目标,把经验迁移作为活动的重点,关注幼儿如何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而在孩子们缺乏真实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教师为了获得预设的答案,而进行有针对性引导的结果。第二环节的戏剧表演,也沦为故事表演的形式,道具全部由教师动手制作,直接交给幼儿使用,表演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整个活动由教师主导,孩子被动接受。表演时,孩子们都比较拘谨,习惯性地等待教师的指令,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渗透戏剧游戏,熟悉教育戏剧范式
  经过第一次尝试,课题组于2018年1月参加教育戏剧工作坊,加深了对教育戏剧的理解,探索道路开始变得日渐清晰。结合园所情况和主题,我园对戏剧进行进一步优化,先是把戏剧游戏渗透于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在这些零散的时间里,幼儿可以充分利用肢体和声音进行感受、想象和表达。幼儿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戏剧教学游戏活动。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带领幼儿走入一种真实或虚构的戏剧情境中,鼓励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周围的世界,并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加以想象、创造,以模仿、造型和控制等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期望通过戏剧游戏打破幼儿原有的思维和行为定式,达到释放自我的目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非常享受,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他们的肢体、表情、语言开始变得生动,由最初的喜欢独立扮演到热爱合作扮演,而且单独在集体面前表演时的羞涩、忸怩也慢慢有了改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渗透戏剧游戏的同时,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尝试加入教育戏剧的范式。一是锻炼教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与表达方式,进而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范式;二是让教师与幼儿培养运用教育戏剧手段的默契度。例如,对于教育戏剧范式中的建构空间尝试,课题组设计分解步骤的练习,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街道上可能存在的事物,然后引导孩子们4个人做一个商店,2个人做马车,3个人做路灯……当孩子们能顺利完成静态建构后,课题组开始加入动态扮演,如行人的动作、马车动起来,大家还要模拟自己角色适合的声音、动作、台词等,丰富画面的内容,街道越来越热闹、越来越逼真。
  在建构空间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踊跃地参与到某一物件的扮演,却不喜欢部分物件的扮演,教师就会先从少量的物件开始扮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并且不是固定的静态物件,鼓励孩子们让自己的物件最特别,让物件有情绪、有动作,表现出开心、颤抖、害怕等,增加扮演的趣味性,这样就消除了主角和配角的差别感,参与活动的孩子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二、二次梳理思路——豁然开朗   (一)教育戏剧活动框架
  通过不断自主学习,课题组对于教育戏剧的理解不再那么片面与模糊。教育戏剧广义的解释是所有应用在教育上的戏剧活动,而幼儿园平时的活动更倾向于“创作性戏剧”。美国儿童戏剧协会定义“创作性戏剧”是一种即兴的、非展示的、以过程进行为中心的一种戏剧形式。参与者在领导者的引导下,去想象、实践、反映出人类生活的经验,以人类的冲动与能力,令学习者发现并了解其生存世界的概念。
  透过戏剧游戏以及教育戏剧常用的范式,孩子可以把故事变得不一样,在无限的想象之下,故事的延展没有了界限。在创意戏剧练习里,孩子可以充分运用创作想象、肢体动作、与人合作的能力来呈现故事内容。“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我园的第一次教育戏剧游戏尝试沦为故事表演,就是缺乏这三个核心概念,直接奔着戏剧这一结果去呈现,自然不是教育戏剧。
  通过不断运用实践戏剧游戏与范式,以及在专家指导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题组对于教育戏剧活动的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活动支架可以总结为“暖身、主题活动、舒松”,教育戏剧的三要素则包括“角色、情境、扮演”。
  (二)重在教育戏剧范式的第二轮尝试
  在总结梳理第一轮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继续运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故事主题,进行教育戏剧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尝试。
  1.暖身游戏:魔幻火柴
  教师出示火柴: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它可不是一般的火柴,它是一盒魔幻火柴,只要点亮火柴就能看到我心中所想。待会老师点亮火柴,你们来扮演老师心里想到的事物,好吗?
  师点燃火柴,依次说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如街道、马车、圣诞树、火鸡、墙角、天堂等,请幼儿独立或者合作扮演这些事物。
  2.教师入戏
  教师穿上围裙戴上头巾,扮演小女孩在街道上卖火柴。小女孩很忧伤:我还有那么多火柴没有卖出去,这样我就没有钱买东西吃,也不能回家了。
  3.教师出戏
  提问:小女孩怎么了?她为什么这样?你怎么帮助她?
  4.分组活动
  (1)请幼儿自主分成三个助人小分队,每个小队自由手拉手围在一起,讨论帮助小女孩的办法。教师倾听每个小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2)请每个小分队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
  (3)教师小结: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可以马上帮助小女孩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你们要上学,不能每天都在小女孩身边帮助她。假设小女孩家是制作火柴的小工厂,请你们想一个办法,让小女孩的火柴从此每天都很畅销,并且把你们的办法演出来。
  (4)请三个助人小分队再次集结,讨论让火柴畅销的方法。
  (5)请三个助人小分队依次上台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想法。
  (6)教师复述三个小分队的想法,加以肯定。
  5.疏松活动
  请幼儿拉圆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谢谢你!(向左边的小伙伴鞠躬)
  谢谢你!(向右边的小伙伴鞠躬)
  真的谢谢你!(面向圆心向全体小伙伴鞠躬)
  帮我解决大问题。(拥抱身边的小伙伴)
  在活动之前,课题组没有事先预设回答,但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让笔者惊叹,第1小分队的想法是帮助小女孩在电视上打广告,还想好了广告词和促销活动,追求完美的孩子们提出要在广告的结尾加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到小女孩买火柴。第2小分队想到了请很多的快递员,帮忙把火柴送到更多人的手里,提高销量。第3小分队的建议是用火车把火柴运到国外销售,扩大市场。细心的孩子提出了火车不能运送易燃易爆物品,要改成防爆车。孩子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灵活运用生活经验的智慧,让笔者倍感震惊,每一小分队提出的想法都那么独特,而每一种想法都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进行探究。
  三、第三轮尝试赋予意义——构建模型
  第二次尝试让笔者看到教育戏剧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虽然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很一般,但可以看出,通过戏剧游戏和教育戏剧范式的活动,他们的身心得以释放,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反观第二次教育戏剧活动,其实是在一系列的活动铺垫之后才有的成果,前期有故事的欣赏、理解,剧情的梳理,人物特征的了解,经验的准备等,如何把活动充实为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活动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同时也让教育戏剧成为园本课程在园所中落地实施,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重在同情助人人格的系列戏剧活动
  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教研,课题组共同制订《卖火柴的小女孩》戏剧主题活动,如下表所示。
  (二)儿童在共情和表达手法的变化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笔者感受到孩子们身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情和共情的能力变强了,孩子们变得更加温柔,班上有小朋友哭的时候,他们不再只会告诉老师,而是做出摸摸头、摸摸脸、拉拉手、帮忙擦眼泪、询问缘由等举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加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三)教师主导地位和儿童主体地位再认识
  运用教育戏剧形式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不再被動接受教师的安排,而是变成活动的组织者、故事及角色的创造者。每个孩子的参与度都很高,他们非常享受活动的过程,而且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艺术表达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地位也从主导退到辅助,活动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教师学到一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为了充分体现故事中人物的个性与情感,教师的感情更加充沛,表演能力更强;教育戏剧的形式更加注重孩子们的感受与肢体表达,不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道具,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四)儿童的“同情助人”时刻   在活动四中,孩子们大多在独自制作自己的道具,有一组制作马车的幼儿很有创意,想到了幼儿园的“黄包车”可以利用,就把车进行包装改造。因为“黄包车”是红色的,他们想用棕色的不织布将车把包起来,认为这样更像马车。彬彬剪下一小块不织布缠在车把上,然后松手拿起透明胶拉开,回头一看不织布松了,就一手拿着透明胶,一手把不织布握起来,再用透明胶贴上去,一松手发现不织布松松垮垮的,试了几次以后,他苦着脸说:“哎呀,怎么回事啊?”在旁边的骞宝听到了,转过头来和彬彬说:“我们一起吧,我可以帮你。”骞宝拿起不织布缠住车把,拉紧之后压着接口处,彬彬再用透明胶贴起来,两人合作愉悦。
  在活动五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本组的表演场景,这一环节的表现也大大超出笔者的预想。在分角色时,大部分孩子都很清楚场景中需要的角色,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扮演。星星小朋友在这个环节有些不明所以,他一直要求扮演路灯,组员们反复告诉他场景里没有路灯,但是他却很坚持,最终大家选择尊重他,在场景中加入路灯这个角色。另外,活动还遇到一个困难,如第三组都是男孩子,没有人愿意扮演小女孩,组长小钧对星星说:“要不然你来扮小女孩吧,拜托你了。”虽然星星拒绝了,但是身为组长的小钧能够为全组的活动效果进行统筹的尝试,这让笔者刮目相看。刚开始分组时,小玮、冰仔表示不想参与、不想扮演,但看到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时,不由得慢慢挪到队伍当中,加入小组协商。最后三个小组依次上台呈现本组的讨论结果,孩子们心情很激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纷纷表示还想再来一次。
  四、开展教育戏剧活动的思考
  (一)教师戏剧活动常规的建构
  教育戏剧活动以孩子为主,有很多分小组的形式开展谈论的环节,还有孩子们自由创作的环节,以及观看其他组表演的环节,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发挥创意,教师要能“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并且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以及呈现的结果不进行评价,而对于孩子的态度价值可以评价,多鼓励孩子发挥创意,唤醒其内在人格。这样的形式,如果教师没有灵活的技巧拉回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就很容易混乱,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棒、画面定格、视觉约定等形式进行常规训练,在活动中尽量避免无效等待的时间。
  (二)儿童戏剧活动需要大量低结构的材料
  教育戏剧并非追求完美的戏剧效果,而是活动过程的即兴与创新,孩子们的创意是无限的,对于剧中的演员和布景道具方面,教师要提供大量的低结构、低成本材料,才能让幼儿的想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儿童的表现来自丰富的生活经验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句话也适用于教育戏剧活动,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才有利于支撑儿童的即兴创作。如果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足,那么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合作以及对社会资源的运用为活动做铺垫。
  (四)教育戏剧能发展大班儿童人格
  在教育戏剧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中结合讲故事的技巧、表演技巧、戏剧游戏、故事演绎等多元学习元素,依据戏剧综合的方式理解和表达,协助幼儿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学习控制情绪,培养想象力、理解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令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身心、欣赏自己、学习与其他孩子合作及沟通,培养独立思考和扩展个人思维,建立健全品质。
  总之,教师通过教育戏剧实现人格教育,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同情心理和助人的愿望,赋予孩子和教育者本身的,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和情感去面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克服未来漫长人生道路上众多不期而遇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张金梅.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教育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添强.活泼学习:学前教师教育戏剧起步期教学实务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3]陆春行.教育戏剧不同学段的实践模式浅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6)
  [4]张晓华.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年
  [5]林玫君.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童谣及故事的创意表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运用教育戏剧开发广西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B1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陆春行(1990— ),瑶族,广西都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蒙姣曳(1987— ),壮族,广西都安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老鼠遇见猫》看图写话教学为例,阐述看图写话教学中运用“看—想—写”三步看图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策略,即有序看图、合理想象、导图写话,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看图写话 《老鼠遇见猫》 看 想 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89-03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学生在看图写话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的实践为例,论述创新型家校融合合作模式的建构,提出要建构基于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家校融合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搭建逻辑框架,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家校融合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关键词】家校融合 合作模式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43-03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以君子文化立校
期刊
【摘要】本文以PEP人教版英語三年级上册Unit 3 Look at me Part A Let’s learn为例,论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认为教师可运用多维度黑板评价机制、多元主体的语言评价机制以及多视角的电子书包评价机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迁移、批判、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本文以《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论述让经典文本重放光彩的策略,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导学案,倡导自主预习;搭建竞赛平台,增加导入环节的趣味性;紧扣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经典文本 预习 导入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94-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经典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 Unit 1“I always like birthday parties.”为例,论述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为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进行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提出教师要以激发兴趣为基点引用生活情境,以呈现新知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融入多媒体情境,以汇报展示为手段拓展合作表演情境。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论述家校融合的方法,认为家校融合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办学特色,基于实践凝练思想的理念,以校级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抓手,寻找适合本校的家校融合路线图,探索家校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家校融合 立德树人 君子文化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40-03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8 Accidents Unit 2“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中的阅读语篇“Smile,please.”为例,阐述基于文本深层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认为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及学情,确定教授的核心内容,聚焦文本,厘清文章的脉络;深挖核心词背后的含义,带领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学生资助工作十年发展与研究》一书为例,对广西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助力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把资助工作与勤工助学有效结合,深入剖析广西学生资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寻找到广西学生资助工作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广西学生资助工作十年发展与研究》 探索实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书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區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长期以来,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恪尽职守、辛勤工作,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造就了大批人才,为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6%、义务教育巩固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提出要科学地解读文本、深究文本内涵,使教学预设更加贴近知识本源,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助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深究教材 数学素养 教学预设 真教促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04-02  “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数学教学最关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