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女作家玛里琳·约翰逊在《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一书中概括了讣告好看的原因:“讣告的内容其实并非死亡。不错,它们是由死亡引发的,但内容却是生活,它们充满了生气。好的讣告如雪天冷冽纯净的空气般醉人,像眼科医师放在你眼前的镜片一样,让世间的一切骤然清晰起来。”
讣告中蕴含着新闻行当里最富创造性的文字,“任何优秀的讣告,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当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去世时,以最快的速度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损失。优秀的讣告,能用文字重现它的主人公。讣告表现的是对死者的敬意,缅怀这个曾在人世闪烁然后逝去的生命。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挑战,是向上帝或群星挥舞的拳头”。但“讣告表现对死者的敬意”,这句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讣告写的也有可能是一位独裁者或者大毒枭。
读讣告的另一个好处是能了解到很多知识,这也是讣告作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每一天都要迅速成为某个人或某一领域的专家,从海底制图、汽车史、集邮,到内分泌学”。会被写入讣告的人,好多都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人,是某一种事物的先驱:猫沙的发明者(使猫进入了更多人的家庭)、卡车司机民谣先驱、海浪音乐先驱,还有口蹄疫防治先驱、冷冻蔬菜先驱。“先驱看多了之后,看到某人讣告中只说此君将新鲜出炉的爆米花引进剧院,总感到不对劲儿,觉得未免太轻描淡写了。”
外人都对预先准备的讣告比较感兴趣,有些讣告甚至会注明其作者已经去世多年了。《纽约时报》就预先为1200多位大名鼎鼎的男人或是女人准备了讣告,他们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是年龄、疾病或者所从事的高风险职业,如美国总统。但玛里琳说:“我一直不大喜欢那种为大人物提前写就的长篇讣告,其文风显得没有生气,成吨的信息,硬生塞进呆滞死板的套子里。它们跟出自常设讣告作者之手的文章太不一样了。常设作者写的是不那么有名的人,或是突然死掉的名人。这种抢在截稿前几分钟完成的作品如水银泻地,灵活流动,变化多端。常设作者必须紧盯死者,尤其是猝死者,那种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浓缩之感犹如电流一般充斥全篇。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在死者的亡灵飘逝而去时极力抓住一缕幽魂。”
《经济学家》杂志却几乎没有预置的存货,大概只有四份。该刊编辑无奈地说:“有的作者说,事情发生后,才知道该写些什么。我一直想让政治版的编辑提前写写玛格丽特·撒切尔,可那个编辑就是不干。”
报纸偶尔会让大活人成为讣告的主角。2003年12月《纽约时报》发了一个更正声明:“本版昨日刊载的一则讣告所报道的舞蹈演员凯瑟琳·塞格瓦之死不确(她差不多两年后才去世)。”1938年,《每日电讯报》就曾错误地刊发了科奇·胡特普太太的讣告,令该报编辑引以为豪的是,此后50年,所有寄给她的账单统统都被她寄回发件人,上面写着“此人已死”。
讣告中蕴含着新闻行当里最富创造性的文字,“任何优秀的讣告,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当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去世时,以最快的速度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损失。优秀的讣告,能用文字重现它的主人公。讣告表现的是对死者的敬意,缅怀这个曾在人世闪烁然后逝去的生命。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挑战,是向上帝或群星挥舞的拳头”。但“讣告表现对死者的敬意”,这句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讣告写的也有可能是一位独裁者或者大毒枭。
读讣告的另一个好处是能了解到很多知识,这也是讣告作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每一天都要迅速成为某个人或某一领域的专家,从海底制图、汽车史、集邮,到内分泌学”。会被写入讣告的人,好多都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人,是某一种事物的先驱:猫沙的发明者(使猫进入了更多人的家庭)、卡车司机民谣先驱、海浪音乐先驱,还有口蹄疫防治先驱、冷冻蔬菜先驱。“先驱看多了之后,看到某人讣告中只说此君将新鲜出炉的爆米花引进剧院,总感到不对劲儿,觉得未免太轻描淡写了。”
外人都对预先准备的讣告比较感兴趣,有些讣告甚至会注明其作者已经去世多年了。《纽约时报》就预先为1200多位大名鼎鼎的男人或是女人准备了讣告,他们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是年龄、疾病或者所从事的高风险职业,如美国总统。但玛里琳说:“我一直不大喜欢那种为大人物提前写就的长篇讣告,其文风显得没有生气,成吨的信息,硬生塞进呆滞死板的套子里。它们跟出自常设讣告作者之手的文章太不一样了。常设作者写的是不那么有名的人,或是突然死掉的名人。这种抢在截稿前几分钟完成的作品如水银泻地,灵活流动,变化多端。常设作者必须紧盯死者,尤其是猝死者,那种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浓缩之感犹如电流一般充斥全篇。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在死者的亡灵飘逝而去时极力抓住一缕幽魂。”
《经济学家》杂志却几乎没有预置的存货,大概只有四份。该刊编辑无奈地说:“有的作者说,事情发生后,才知道该写些什么。我一直想让政治版的编辑提前写写玛格丽特·撒切尔,可那个编辑就是不干。”
报纸偶尔会让大活人成为讣告的主角。2003年12月《纽约时报》发了一个更正声明:“本版昨日刊载的一则讣告所报道的舞蹈演员凯瑟琳·塞格瓦之死不确(她差不多两年后才去世)。”1938年,《每日电讯报》就曾错误地刊发了科奇·胡特普太太的讣告,令该报编辑引以为豪的是,此后50年,所有寄给她的账单统统都被她寄回发件人,上面写着“此人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