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生肖乐写人生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天,在山东潍坊的一次展览上,见到张军博先生画的一幅《猴家福》,一对恩爱的夫妻猴带着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猴,在松下坡石上小憩。当时有三个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犹在目前:一是《猴家福》画面极为欢乐和谐,二是猴子的毛发画得极细腻精工,三是画幅装饰性的山水树木背景处理得极为相称。年近庚子新春,我们又一起在广州相聚,这次见到他画的《鼠乐园》,一群松鼠,各做姿态,各呈情状,丝毛毕现,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抚摸一下。张军博先生正在身边,我便说道:“前日画猴,今日写鼠,似乎要跟动物结缘啊!”他说:“近几年多用功于生肖,或许以后作为日课专攻也不一定呢!”
  庚子多难,春节欢庆,却逢新冠肆虐,武汉封城,全国隔离,白衣执甲,奔赴前线,众志成城,“战疫”必胜!前线医卫舍身救护,后方人民捐赠支持。《书画世界》遂新设《“战疫”必胜》栏目,号召书画家拿起画笔,书写大爱医者之事迹和精神。张军博先生寄来《雄鸡亢鸣》一幅,寓意为“雄鸡一唱天下白”。短暂黑暗,有党的领导,有人民精诚团结,有无畏医卫勇士,黎明必将到来。与上两次看到的猴、鼠之画用工写结合的小写意画法不同,这次雄鸡独立巨石,兀自占据整个画面,大笔饱蘸浓墨,触纸劲写,潇洒的用笔透出力道和自信,尤其是那脖子与嘴喙最能抒写精神。
  庚子虽多难,誓必战胜之!因隔离之故,假期延长,作为画家的张军博先生难得有如此空闲,遂勤奋作画,不舍昼夜。3月,他从微信上发来一组照片,十二生肖毕具,或独或群,皆有生趣,画面自然之境似乎正喻示疫情之下人们对和谐环境的期待。随后,他来电诉说心声,将在山水、花鸟之外,再辟十二生肖园地,作为日后耕耘之重镇,并规划方向,以生肖为中心,融山水、花鸟于其间,形成能状写精神而又为人喜闻乐见之风格。
  选生肖作为绘画之方向,实在说我极为佩服张军博先生之勇氣。十二生肖为中国文化之特色,融历史、文化、民情、民俗诸多因素,并为历代文学、工艺、书画诸艺术形式所表现,尤其具有民间性。张军博先生以小写意为之,使之文人化,雅俗共赏,不能不说将面临挑战。兼之,历代画家描绘者众,齐白石、徐悲鸿、韩美林等也多有生肖画作品,想在此园地有所建树,可谓不易也。当然,张军博先生有底气,他专攻绘画经年,手不停笔,日不遐思,长于山水、人物、花鸟,工写兼能,技法之丰厚储备足能当此耕耘之资。他曾做过舞美设计的工作,又能以装饰赋之,天然有民间性的根源,沟通雅俗似能游刃有余。他喜写生,遇山川、花鸟、走兽,有悦于眼,有感于心者,皆图绘之,资料鲜活,笔触生动,以之作生肖之画,可谓取之有源也。
  疫情期间张军博先生的这批十二生肖画,代表了其最近探索的成果。这批画多以圆面和方幅出之,构图多样,兼工带写,装饰点缀,主次分明,烘托自然。其情境设置生动,毫无拼凑之嫌,依十二生肖之特点不同,情境亦随之变化,皆能逼肖每一生肖之性情,而实亦是张军博先生审美价值和志趣之代言也。
  书画艺术重视技法,技法是基础,由技法而生的形式是审美的重要内容,包含了力量、辩证对比、风格诸审美因素。然而,艺术审美的另一层面是由技、法而生的形式感抒发情感,寄托情志,形成书画家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张军博先生的生肖画非常注重形式美及形式美所蕴含的意味和情志,可以说是通过这些形式寄托其情怀和追求。对于龙、虎、牛、马、蛇、猪、狗等生肖,依其自然之形与性塑造形象,如龙之腾跃、虎之雄威、牛之敦厚、马之俊逸、蛇之隐现、猪之美肥、狗之依顺,皆得神采,喻示生活之美好。而对于猴、羊、鸡、兔、鼠等生肖,则多出以群像,或母子以示爱,或合家以见亲,等等。这些情感和价值,通过这些生肖的组合表达出来,实际上都是张军博先生生活中所享受、珍视、提倡、向往的,其传达给欣赏者的正是这些人间的美好。
  毫无疑问,张军博先生亦非常注重形式美感的写照。每个生肖形象不仅造型准确,更重要的是通过细节描摹得写真之趣。如其写鼠,往往以精灵般的松鼠作为对象,通过写意形成块面,不同的块面形成松鼠形象的结构,再以极工细的笔触描摹鼠须、鼠尾、鼠爪,务求逼肖,其丝丝毛毛之感,真有乱真之神气。而鼠须的力度与飘逸,更能反映情态,与鼠眼的神采结合,把松鼠之警觉刻画得惟妙惟肖。张军博先生的构图也极为讲究,使小小的圆面、方幅中呈现洞天。如有一圆面,右上虎头探出,虎眼半睁,前爪探至左下,由右上至圆面中下伸出树之枝叶,整个左上、左中留出空白,虽只画虎头,而虎之威武则通过构图喷薄而出,以静取胜,获得由静而威的艺术效果,有出奇之感。
  张军博先生一直为人师,在山东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山水工作室、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工作室等处传授绘画理念和技法,又曾有舞美设计之经历,长于营造氛围。其生肖似乎都置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使欣赏者如临其境,直面真实之形象。所以,其生肖是其艺术化的形象,但这种艺术化则基于真实的环境。蛇之隐现,往往有出其不意的狡诈和邪恶,不容易引起欣赏者对美的联想。于是,张军博先生就给蛇营造出绝美的自然环境,让欣赏者在唯美的环境中感受蛇的自然之性,于是隐去了其狡诈与邪恶的一面。如一幅圆面,一株老树由中间竖出,枝繁叶茂,繁花满枝,似乎是截取了盛夏森林中的一枝,正好这一枝上缠绕了一条精怪般的蛇,其柔韧屈曲的身体与枝杈一体,其身体也变色龙般地与花枝相融,如果不是其吐芯子的蛇头探出画外,真的难以分辨。
  张军博先生有志于生肖之画,重视其历史性、文化性和民间性,待以时日,更多检索文献,查找历代工艺、绘画之造型,加以借鉴,得传说、神话之丰富内涵,化入胸中,融入画幅,使之更具审美之深度,必将可期也。
  庚子年杨絮如花时节于耕之堂
其他文献
给自己的老师写文章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给踪岩夫先生写文章尤其如此。所以,尽管多年前我就有给他老人家写点文字的想法,结果一拖再拖。先生的大写意绘画所表现出的浓墨重彩特点,他引西方绘画中的构成原理入画的尝试,他把书法当作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将他那手烂漫的书风融入画面构图的事实,以及他所强调的绘画题材之新与表现方式之新,都表明他的画具有显性特征,其绘画的美学特征是一眼望去就可以被发现的。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册页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形式,一册在手,置于案头,徐徐翻阅,如捧杯品茗,向来都是文朋画友间惬意交流的好物事。所以,从古至今,册页创作绵延不断,近代有齐璜的《可惜无声》《乙亥册》《四季草虫册》,往远了讲有八大山人的《安晚册》、大涤子的《写生册》,更远的还有吴镇的《竹谱》,都是耳熟能详的天下名册。在此,我不是去品评这些册页名作的迁想妙得,而是基于我画册页的艺术实践,谈谈我的些许体悟。简言之,就是在册页创
期刊
自晚清开埠以来,伴随着上海商业社会的不断繁荣,海派画家群异军突起,成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个焦点。海派各家所善题材丰富,长于花鸟者如吴昌硕,精于人物者如钱慧安,更有任伯年这种兼善各类题材的全能画家。在这一群体中,有—位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其作品面貌与众不同,名噪一时,但在后世的美术史书写中一直着墨不多,以致鲜有人知,此人便是吴庆云。  吴庆云(1845-1916),字石仙,以字
期刊
内容提要:对实验性水墨的探索是不少中国画家关注的领域,而笔者近些年的水墨创作一方面从古代中国艺术中寻找启迪,将当代水墨的创作更多地转化成心境,另一方面也承袭岭南画派“中西融合”的精神,将个人对时代的感悟融汇、贯彻于自身创作中。本文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阐述了笔者西关题材创作最深层的原因以及对融合中西的笔墨语言的探索。  关键词:笔墨语言;中西融合;西关题材;创作自述  今天的我处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灯
期刊
就中国花乌画的笔墨而言,当今美术界存在着两种带有普遍性的偏颇认识:一种类型是把笔墨仅仅视为写意画的入门功夫,把笔墨锤炼和风格创造截然分开,认为一旦“学会”笔墨就不能再计较笔墨,否则必成“画匠”无疑。另一种类型很大程度上是由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西方美术思潮所引发的,认为既然笔墨应以表情达意为归旨,既然写意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须突出其创造性,既然写意要走向世界,与西方文化接轨,那么,传统是必须打破甚至
期刊
内容提要:八大山人是这300多年来影响极大的国画大师之一,诗书画印皆有个性,此处略谈其书印创作。书印作为一个创作整体,不可分割,其创作审美取向应该是一以贯之的。  关键词:古;冷;画家印;佛性  八大山人是这300多年来影响极大的国画大师之一,诗书画印皆有个性,此处略谈其书印创作。  八大山人寄情于画,以书画表達对旧王朝的眷恋。“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
期刊
内容提要:王履的绘画理论在中国绘画理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所主张的绘画意象旨在以自然物象表现创作主体性情,以意为造物,创构出创作主体性情涵摄和改造客观物象的审美意象。相比于同时期重精微临仿的创作主张,王履则将自然力量注入创作主体生命精神,强调创构出人格精神与宇宙韵律合一的绘画意象。这样的理论主张不仅为当时的绘画注入了新的风尚,也为明中晚期重心性的绘画理论主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王履;以象
期刊
内容提要:清代姚元之生于世家,长于桐城,30岁中进士,32岁成翰林,38年仕途中为京官31年。他做官之余不废诗文书画,是少见的人物、山水、花鸟皆能的士大夫画家,时人尊为“乾嘉十六画人”。姚元之成为一代书画大家并非因为某位名师的亲传,而是得之于桐城文化的滋润,得之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桐城麻溪姚氏;姚元之;士大夫画家;小写意;雅致清新  纵观清代桐城文化艺术,方、张、姚三大家族可
期刊
我自2017年春离开书法报社回到家乡淄博后,便很少见到张波的书法作品了;但我知道,在武汉深夜的那个角落里,一定有一个孤身而书的身影。虽然这个身影由于一天繁重的工作而疲乏不堪,但也只有伏案挥毫的那一刻,才是属于他的个人世界。  他,就是张波。  回想在书法报社工作的那些岁月,与张波谈书论艺是最令人愉悦的一件事。早晨正式工作前,只要看到张波从编辑部门口进来,手里抱着一卷纸,我就知道,他昨晚一定又熬夜创
期刊
隋金池,1988年生于安徽太和。200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陈林老师。2016—2018年研修于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工笔画会联合主办的“新工笔创作人才绘学计划”第一、二期研究班,师从金沙老师。现任职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园林与艺术系。  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这些年,隋金池的画面始终在不断改变,这种改变包含两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