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金融领域,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了最新的主流融资工具,为企业争取了新的客户、扩大了资金的来源,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企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以降低资金运行风险,为融入国际市场奠定一定的基础。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弥补了传统的筹资方式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资金整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根据不完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了17万亿元左右,总体趋势发展迅猛。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大量不良应收账款的存在,虽然在账面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收入,但是却加大了形成坏账损失的风险,影响了企业资产现金流,降低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物流与现金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为用户交付产品后,却迟迟得不到结算货款,企业只能运用有限的资金垫付下一步生产所需资料,造成了销售损益,长此下去,企业会背负上高额的应收账款账务,不利于其良性运营。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应收账款项目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能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资产管理体系,以实现应收账款快速回笼和资产配置的高效化。
应收账款定义
企业在正常运营中,为抢占市场或者提高经营效益,通常会在未收取买方款项的前提下,为其先行提供产品、服务,包括由于生产垫付的各种包装费、材料费、运营费等。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回笼,导致企业要进行下一步运营必须垫付有限的资金,甚至形成呆账、坏账等经营风险。其次,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大经营、销售存货,有时会采用信用销售,购买方会保留一段检验商品复核单据的时间,导致了应收账款债务的产生,虽然在账面上显示企业经营状态良好,但是货款迟迟不到位,是导致企业亏损倒闭的直接原因。
应收账款证券化
就目前情况来看,应收账款的无法回笼是限制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正常经营、销售状态下,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货款拖欠还加大了坏账形成的风险,严重降低了资产的整体质量。应收账款证券化充分发挥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有效地改善了这一弊端,基本原理包括,信用增级、风险隔离、资产重组等原理。首先,根据原始受益人的融资需求确定资产正确目标,将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进行重组;其次,风险隔离是指企业不正常运行状态下,将原始受益人、股东等资产与证券化交易隔离开来,以降低破产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后,资产证券化实际运营中,可以通过信用增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应收账款不仅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还是保障资金流动、降低运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经常采用赊销的方式经营,这样的经营方式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账面收入,实质上却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如,对于信用状况不良好的购买方,在交付货物后,企业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款项,除造成产品损失外,企业还需垫付一定的资金,完成下一步的生产。因此,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造成产品赊销、应收账款等不良状况的重要原因。
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利用赊销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要根据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避免赊销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当前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主要有以下不合理之处:首先,企业并没有根据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而是简化了操作流程,采用统一的标准,无法考察每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造成了应收账款无法回笼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企业在衡量、考察买方的偿还能力时,信用政策过于片面,甚至对还款的日期、额度没有明确制度,导致部分企业在还款时不积极,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买卖合同签订或履行不及时
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提高销售业绩,经常出现口头协议、口头合同,导致在拟定合同时出现漏洞,应收款项并未及时回笼。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对平时往来频繁的客户过于信任,对合同内容并没有详细审查,致使在交付商品時出现代垫费用、运输方式等漏洞,直接导致了赖账、坏账的产生。
应收账款证券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为买方提供商品、服务后,未收取买方的费用而产生的财务现状。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类型,实质上是指企业依靠应收账款发行的证券融资。这样的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有很大的益处,不仅优化了自身的财务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资产的融资能力。
应收账款证券化结构设计服务
在市场监督下,企业实行融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二是通过货物、商品进行抵押,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取融资额度。传统的融资手段限制了企业在发展受阻时的融资渠道,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出现有限缓解了集团企业内部应收账款不足。首先,企业通常可以采用循环采购模式,由信用等级较高的中介方或者内部关联方给予差额支付承诺或担保,以解决资产期限与融资期限错配;其次,在融资期限与资产期限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设计应收账款证券化结构,并实施独立管理。
应收账款基础资产管理服务
集团企业在进行融资服务时,需以财务公司作为管理平台,即承担资产服务机构的责任,提供全过程、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筛选入职标准。首先企业要明确筛选标准,遵循入池原则:尽量选择资信好的债务人;严格审查应收账款实际情况,不仅账面情况要清晰完整,而且要没有限制转让等约束;应收账款的债务期限要在融资限期内,且适当均衡。因此企业要实行融资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以确保资产池的结构均衡。
二是密切跟踪。财务公司作为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资产服务机构,不仅要严格审查每一笔账务的到期时间,还要对债务人进行定期了解,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回笼账款。其次,对于已经到限制期限的应收账款,及时跟踪债务人的偿还情况、资金回笼情况,社保资金回流及实时转入SPV。
三是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功能与优势。对于应收账款资产池而言,通常需要面对不同的集团企业、债务人,涉及到的款额数量庞大,因此公司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功能与优势,建立应收账款证券化管理平台,以完成实时跟踪、分析、清算,为集团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新的渠道,并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应收账款的按时回笼。但是,由于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尚不成熟,在实际运营中还存在一定得不规范、不科学之处。本文针对应收账款证券化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创新,在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信托计划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营规律、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建立与资产证券化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以加强监督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建立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买卖双方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货物、款项的直接关系,中介服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为买卖双方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也降低了市场风险,有利于资金流与物流的整合。首先,买卖双方应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不仅降低信息成本,还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优势,实现监督与资金回流,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工具,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降低了资金运行风险,实现了资产、资金的高效整合,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资产证券化服务刚刚起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企业应衡量利弊、综合考量,对风险进行有效把控,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福建永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证券化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弥补了传统的筹资方式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资金整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根据不完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了17万亿元左右,总体趋势发展迅猛。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大量不良应收账款的存在,虽然在账面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收入,但是却加大了形成坏账损失的风险,影响了企业资产现金流,降低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物流与现金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为用户交付产品后,却迟迟得不到结算货款,企业只能运用有限的资金垫付下一步生产所需资料,造成了销售损益,长此下去,企业会背负上高额的应收账款账务,不利于其良性运营。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应收账款项目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能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资产管理体系,以实现应收账款快速回笼和资产配置的高效化。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基本原理
应收账款定义
企业在正常运营中,为抢占市场或者提高经营效益,通常会在未收取买方款项的前提下,为其先行提供产品、服务,包括由于生产垫付的各种包装费、材料费、运营费等。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回笼,导致企业要进行下一步运营必须垫付有限的资金,甚至形成呆账、坏账等经营风险。其次,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大经营、销售存货,有时会采用信用销售,购买方会保留一段检验商品复核单据的时间,导致了应收账款债务的产生,虽然在账面上显示企业经营状态良好,但是货款迟迟不到位,是导致企业亏损倒闭的直接原因。
应收账款证券化
就目前情况来看,应收账款的无法回笼是限制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正常经营、销售状态下,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货款拖欠还加大了坏账形成的风险,严重降低了资产的整体质量。应收账款证券化充分发挥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有效地改善了这一弊端,基本原理包括,信用增级、风险隔离、资产重组等原理。首先,根据原始受益人的融资需求确定资产正确目标,将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进行重组;其次,风险隔离是指企业不正常运行状态下,将原始受益人、股东等资产与证券化交易隔离开来,以降低破产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后,资产证券化实际运营中,可以通过信用增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应收账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不仅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还是保障资金流动、降低运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经常采用赊销的方式经营,这样的经营方式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账面收入,实质上却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如,对于信用状况不良好的购买方,在交付货物后,企业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款项,除造成产品损失外,企业还需垫付一定的资金,完成下一步的生产。因此,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造成产品赊销、应收账款等不良状况的重要原因。
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利用赊销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要根据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避免赊销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当前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主要有以下不合理之处:首先,企业并没有根据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而是简化了操作流程,采用统一的标准,无法考察每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造成了应收账款无法回笼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企业在衡量、考察买方的偿还能力时,信用政策过于片面,甚至对还款的日期、额度没有明确制度,导致部分企业在还款时不积极,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买卖合同签订或履行不及时
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提高销售业绩,经常出现口头协议、口头合同,导致在拟定合同时出现漏洞,应收款项并未及时回笼。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对平时往来频繁的客户过于信任,对合同内容并没有详细审查,致使在交付商品時出现代垫费用、运输方式等漏洞,直接导致了赖账、坏账的产生。
财务公司服务集团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具体对策
应收账款证券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为买方提供商品、服务后,未收取买方的费用而产生的财务现状。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类型,实质上是指企业依靠应收账款发行的证券融资。这样的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有很大的益处,不仅优化了自身的财务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资产的融资能力。
应收账款证券化结构设计服务
在市场监督下,企业实行融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二是通过货物、商品进行抵押,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取融资额度。传统的融资手段限制了企业在发展受阻时的融资渠道,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出现有限缓解了集团企业内部应收账款不足。首先,企业通常可以采用循环采购模式,由信用等级较高的中介方或者内部关联方给予差额支付承诺或担保,以解决资产期限与融资期限错配;其次,在融资期限与资产期限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设计应收账款证券化结构,并实施独立管理。
应收账款基础资产管理服务
集团企业在进行融资服务时,需以财务公司作为管理平台,即承担资产服务机构的责任,提供全过程、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筛选入职标准。首先企业要明确筛选标准,遵循入池原则:尽量选择资信好的债务人;严格审查应收账款实际情况,不仅账面情况要清晰完整,而且要没有限制转让等约束;应收账款的债务期限要在融资限期内,且适当均衡。因此企业要实行融资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以确保资产池的结构均衡。
二是密切跟踪。财务公司作为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资产服务机构,不仅要严格审查每一笔账务的到期时间,还要对债务人进行定期了解,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回笼账款。其次,对于已经到限制期限的应收账款,及时跟踪债务人的偿还情况、资金回笼情况,社保资金回流及实时转入SPV。
三是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功能与优势。对于应收账款资产池而言,通常需要面对不同的集团企业、债务人,涉及到的款额数量庞大,因此公司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功能与优势,建立应收账款证券化管理平台,以完成实时跟踪、分析、清算,为集团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
未来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新的渠道,并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应收账款的按时回笼。但是,由于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尚不成熟,在实际运营中还存在一定得不规范、不科学之处。本文针对应收账款证券化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创新,在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信托计划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营规律、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建立与资产证券化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以加强监督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建立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买卖双方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货物、款项的直接关系,中介服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为买卖双方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也降低了市场风险,有利于资金流与物流的整合。首先,买卖双方应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不仅降低信息成本,还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优势,实现监督与资金回流,更好地为企业融资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工具,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降低了资金运行风险,实现了资产、资金的高效整合,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资产证券化服务刚刚起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企业应衡量利弊、综合考量,对风险进行有效把控,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福建永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