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下如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一个很急迫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优化;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19-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思考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实际,经过探索和思考,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规范到示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上主角是教师,阵地是课堂,强调的是实践,注重的是教师的行为改进。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课堂授课的艺术水平,加强组织教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秩序,增强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的积极性,坚决克服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现象和随意性的倾向,比如有老师板书字迹潦草,书写较差,有的板书比较随性,没有“设计”,还有的课快讲完,板书内容才一股脑儿写上。教师要经常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调整,摒弃和克服那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不规范行为,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良性状态。
事实上,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象教师的教态仪态、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提问方式,或者不经意的表扬、点评,对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果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行为规范本身就是示范,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安排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走进特级教师的课堂,请专家和名教师做讲座,现身示范,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身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从有效到高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和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观念转变是关键,教学方式转变是根本。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
新课改环境下,仅仅满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是不够的,要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打造“高效课堂”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前准备充分,课堂驾驭自如,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深度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要有真挚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有限时间内,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高,体现了生成过程,消化得好,使课堂真正务实、落实;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使课堂随时呈现见解深刻、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富有智慧、精益求精,让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师也会逐步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由经验型变为专家型。
从问题到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教育科学研究正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常态工作方式。新课改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常见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师有序和科学引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较困难的问题;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课题眼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有人说问题即课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研究的课题。像数学课上“某一类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这虽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它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算不上一个研究课题。只有那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反复出现的问题,才有价值作为一个课题去系统思考研究,科学解决来源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问题是感性认识,而课题必需是理性的思考。教师要从自己的知识水平、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对问题成因进行基本判断与调查,形成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与策略,通过理性思考和扎实研究,取得正确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助力。
从课堂到课程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它们相互依存,课程的实施需要课堂作为载体,课堂的拓展需要课程内容支撑。
许多教师重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反思,但大多就课堂论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缺乏整体的课程意识,事实上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淖,远离教育教学的本质。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单一课堂“工匠”转变为一个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学活动“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姿态,避免把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做成一个孤立点,并以一个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判者的身份引导和组织学生,系统地参与到整个学段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具有它自己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北京玉泉小学将国家课程“并轨”,进行校本化改造,最终建立起基于课堂的校本“学科课程”,这种课堂有效性和课程结构化实施的成功尝试对我们是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优化;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19-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思考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实际,经过探索和思考,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规范到示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上主角是教师,阵地是课堂,强调的是实践,注重的是教师的行为改进。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课堂授课的艺术水平,加强组织教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秩序,增强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的积极性,坚决克服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现象和随意性的倾向,比如有老师板书字迹潦草,书写较差,有的板书比较随性,没有“设计”,还有的课快讲完,板书内容才一股脑儿写上。教师要经常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调整,摒弃和克服那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不规范行为,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良性状态。
事实上,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象教师的教态仪态、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提问方式,或者不经意的表扬、点评,对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果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行为规范本身就是示范,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安排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走进特级教师的课堂,请专家和名教师做讲座,现身示范,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身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从有效到高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和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观念转变是关键,教学方式转变是根本。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
新课改环境下,仅仅满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是不够的,要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打造“高效课堂”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前准备充分,课堂驾驭自如,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深度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要有真挚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有限时间内,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高,体现了生成过程,消化得好,使课堂真正务实、落实;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使课堂随时呈现见解深刻、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富有智慧、精益求精,让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师也会逐步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由经验型变为专家型。
从问题到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教育科学研究正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常态工作方式。新课改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常见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师有序和科学引导下,学生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较困难的问题;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课题眼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有人说问题即课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研究的课题。像数学课上“某一类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这虽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它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算不上一个研究课题。只有那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反复出现的问题,才有价值作为一个课题去系统思考研究,科学解决来源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问题是感性认识,而课题必需是理性的思考。教师要从自己的知识水平、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对问题成因进行基本判断与调查,形成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与策略,通过理性思考和扎实研究,取得正确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助力。
从课堂到课程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它们相互依存,课程的实施需要课堂作为载体,课堂的拓展需要课程内容支撑。
许多教师重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反思,但大多就课堂论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缺乏整体的课程意识,事实上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淖,远离教育教学的本质。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单一课堂“工匠”转变为一个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学活动“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姿态,避免把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做成一个孤立点,并以一个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判者的身份引导和组织学生,系统地参与到整个学段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具有它自己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北京玉泉小学将国家课程“并轨”,进行校本化改造,最终建立起基于课堂的校本“学科课程”,这种课堂有效性和课程结构化实施的成功尝试对我们是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