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办者都没有想到,6月底在天津举行的这场比赛竟然如此牵动人心,一时间观者如潮。
这也难怪,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关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就业”二字。
那么,职业教育能否成为高校与“ 就业” 之间的“ 直通车”?
大赛引来万人观看
6月29日上午,当天津轻工职业学院三年级学生刘彦伟参加“ 2 0 0 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比赛时,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观看。
这些人当中不仅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还有世界银行、世界技能大会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专家。更让刘彦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合作获得大赛一等奖时,不仅多家企业希望他能去工作,他还得到了保送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像刘彦伟这样“幸运”的学生,在这场技能大赛10个专业类别、24个竞赛项目的现场,并不少见。
他们都是经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预选,最终选拔出来的2000多名“技能高手”。他们的决赛,吸引了海内外上万人观看。
这是我国职业教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技能大赛,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大检阅。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参赛学生训练有素的操作、精湛的技艺,能吃苦、敢拼搏、善合作的精神面貌,给现场观看的企业家留下深刻印象。
“透过技能大赛,我们看到职业教育已经培养出越来越多‘ 挑得起、干得好’ 的优秀人才。” 说这话的是津兆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立中, 他的任务是当“ 星探” , 到赛场抢夺技能“ 明星” , “ 这么多同行都来‘ 抢’ 人, 我们的竞争很‘惨烈’”。
据参与大赛组织工作的天津市教委高职高专处处长叶庆介绍, 大赛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有近千家企业到比赛现场观看, 其中位列世界5 0 0 强的企业就有2 0 多家。
从2008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都将在天津举办。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说,通过举办大赛,将检验技能教学的评价机制与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联系起来,将职业院校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这也许就是大赛吸引人的地方。
供需错位呼唤教育优化
就在精彩纷呈的技能大赛落下帷幕之际,上海市出台了“允许高技能人才延迟退休”的政策。原因就在于,尽管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已升至19%,但与城市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技工荒”。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北京等大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但一线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北京有8所高校开设与轨道相近的专业,可由于课程设置传统,很难为企业接受。北京市交通学校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海外轨道交通成功的职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培训模式,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还为全国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北京市交通学校校长李怡民说,紧盯经济发展走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就业“订单”为导向,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职业教育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战略目标,“订单式”培养则是职业学校的生存之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说,资金、技术、少数尖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只能靠自己培养。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在技能大赛期间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说,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9%;高等职业院校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0%。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事业的优化与调整,无疑将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难”。
大赛火爆难掩职教隐忧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美国中学生,凭成绩可以进哈佛,但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大师,二是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
严峻的现实与火爆的技能大赛形成反差,也暴露出职教发展的隐忧。
生源,是一些职业院校校长无奈的话题。“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考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孝感工业学校校长程文辉说,社会观念的改变,与深化改革相适应,任重道远。
“社会观念不会轻易改变,但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这是观摩大赛的专家学者的心声。怎样解决实训经费短缺问题?怎样提高教师水平?他们纷纷建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技能培养需要实训环境,成本更高。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名学生每学年学费为5500元,而培养成本就要6600元。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一些学校在实训中不得不用木头、肥皂代替钢、铜等工件。
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减免有关税费、实施职业教育扶贫计划,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大卫说,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对发展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础薄弱,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他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经验,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没有良好的师资,就教不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说,职业教育如果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势必陷入发展困境。
作为国家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天津在探索教师加技师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各院校还从企业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任教,40%的专业教师拥有双职称。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已达96%,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率超过了普通高校。可以想见,就业和教育的传统观念转变之时,就是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之日。
这也难怪,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关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就业”二字。
那么,职业教育能否成为高校与“ 就业” 之间的“ 直通车”?
大赛引来万人观看
6月29日上午,当天津轻工职业学院三年级学生刘彦伟参加“ 2 0 0 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比赛时,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观看。
这些人当中不仅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还有世界银行、世界技能大会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专家。更让刘彦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合作获得大赛一等奖时,不仅多家企业希望他能去工作,他还得到了保送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像刘彦伟这样“幸运”的学生,在这场技能大赛10个专业类别、24个竞赛项目的现场,并不少见。
他们都是经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预选,最终选拔出来的2000多名“技能高手”。他们的决赛,吸引了海内外上万人观看。
这是我国职业教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技能大赛,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大检阅。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参赛学生训练有素的操作、精湛的技艺,能吃苦、敢拼搏、善合作的精神面貌,给现场观看的企业家留下深刻印象。
“透过技能大赛,我们看到职业教育已经培养出越来越多‘ 挑得起、干得好’ 的优秀人才。” 说这话的是津兆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立中, 他的任务是当“ 星探” , 到赛场抢夺技能“ 明星” , “ 这么多同行都来‘ 抢’ 人, 我们的竞争很‘惨烈’”。
据参与大赛组织工作的天津市教委高职高专处处长叶庆介绍, 大赛受到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有近千家企业到比赛现场观看, 其中位列世界5 0 0 强的企业就有2 0 多家。
从2008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都将在天津举办。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说,通过举办大赛,将检验技能教学的评价机制与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联系起来,将职业院校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这也许就是大赛吸引人的地方。
供需错位呼唤教育优化
就在精彩纷呈的技能大赛落下帷幕之际,上海市出台了“允许高技能人才延迟退休”的政策。原因就在于,尽管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已升至19%,但与城市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技工荒”。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北京等大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但一线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北京有8所高校开设与轨道相近的专业,可由于课程设置传统,很难为企业接受。北京市交通学校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海外轨道交通成功的职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培训模式,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还为全国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北京市交通学校校长李怡民说,紧盯经济发展走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就业“订单”为导向,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职业教育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战略目标,“订单式”培养则是职业学校的生存之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说,资金、技术、少数尖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只能靠自己培养。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在技能大赛期间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说,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9%;高等职业院校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0%。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事业的优化与调整,无疑将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难”。
大赛火爆难掩职教隐忧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美国中学生,凭成绩可以进哈佛,但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大师,二是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
严峻的现实与火爆的技能大赛形成反差,也暴露出职教发展的隐忧。
生源,是一些职业院校校长无奈的话题。“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考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孝感工业学校校长程文辉说,社会观念的改变,与深化改革相适应,任重道远。
“社会观念不会轻易改变,但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这是观摩大赛的专家学者的心声。怎样解决实训经费短缺问题?怎样提高教师水平?他们纷纷建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技能培养需要实训环境,成本更高。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名学生每学年学费为5500元,而培养成本就要6600元。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一些学校在实训中不得不用木头、肥皂代替钢、铜等工件。
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减免有关税费、实施职业教育扶贫计划,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大卫说,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对发展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础薄弱,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他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经验,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没有良好的师资,就教不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说,职业教育如果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势必陷入发展困境。
作为国家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天津在探索教师加技师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各院校还从企业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任教,40%的专业教师拥有双职称。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已达96%,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率超过了普通高校。可以想见,就业和教育的传统观念转变之时,就是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