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应用文体渗透到各个领域,应用文写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竟连一个请假条、一则寻物启事或是一份入团申请书都写不好,这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多年来,国内应用文体教学一直以教师“一言堂”的枯燥理论讲解为主,课上几乎没有现场练习的时间。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完成了应用文体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白教师所讲文体的含义、特点、结构及写作要求等,但在真正写作时仍无从下手,普遍反映“一学就会,一写就错”。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改变这一困境开启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不仅适应应用文体教学改革的需求,还扭转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困境。
翻转课堂以信息化为背景,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教师提供的PPT、微课、电子资料等形式的教学资源,课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协作交流、释疑解惑等活动,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翻转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练习要密而实。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此依靠信息技术提前完成,课堂变成学生演练交流的主阵地,这势必为侧重实务的应用文体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解决了以往教师课上讲得多、评改欠缺,而学生练得少、写作积极性不高、抄袭应付较多等痼疾。
一、“翻转”的前提:课前“看”
应用文有特定的对象和目的,具有实用性、平实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忌浮华的辞藻和文风。“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特征成为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文体难学、难写的原因。基于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始终是教师要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前自主学习是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步,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先“看”,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列出写作提纲等,记录预习时的疑难之处,留待课上教师帮助解决,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提供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开放课件、碎片化素材、开放讲座等在内的教学资源,要求短小精悍、要点突出、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借助优质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学生提前学习视频内容,了解相关应用文体的含义、用途、类型、语言特点和写作要点等基础知识,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应讲授内容的学习,并随时标记学习中的疑惑,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第二,设置问题和任务。为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启发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的知识点,教师可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如介绍申请书时,教师可设置这些问题:申请书有哪些种类?可否多事多议?它的正文怎样表达?撰写申请书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设置的问题应紧紧围绕具体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展开,便于“翻转”第二环节的内化学习。
第三,信息反馈。为及时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QQ群、微信群、课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授课枯燥的“纸上谈兵”理论灌输模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疑问,检查他们是否完整看完教学视频,对于课件展示是否感兴趣,以调整课堂学习的授课策略。
二、“翻转”的内化:课上“讲、练、评、总”
教师需要根据知识构建过程的特点来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动掌握、巩固知识要点,从而真正内化知识点。[2]
首先“讲”。在课堂上,教师精炼地讲解应用文的必备知识、写作要领和范文示例,同时重点解答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学视频时的疑难问题,为实战写作扫除障碍。
其次“练”。教师拟制相关题目作为随堂练习,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可以两人一组,彼此交换作品进行比较。教师还可提供文体选用不当、格式不规范、结构混亂、语言不得体的病文,让学生仔细分析并写出修改稿,在纠错中学习各类应用文种的写法,巩固强化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案例、文体练习的选取要典型,力戒陈旧和无操作性,尽量选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率较高的素材,让学生有生活的感触、有说话的欲望和写作的意愿,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写作要领。在常见的应用文体写作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练习拟写“中国梦”演讲比赛的通知、“校园广播站”纳新通知或教学楼停电停水通知;或是让学生以教务处的名义,拟写一份有关在期末考试中出现作弊等违纪事件的批评性通报;或是以救助学生家庭的名义,让学生拟写一份有关全校师生为患白血病的学生捐款一事的感谢信。由于这类应用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顺应生活所需,为实际所用,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写作中。学生切身认识到应用写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毋庸置疑的实用价值,进而改掉眼高手低的弊病,写作水平在强化练习中得以提高。
课堂上作为“主角”的学生和作为“导演”的教师积极互动,是推动课堂翻转、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课上以练笔为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课前教学视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从实际写作和病文分析的实操中了解学生对应用文体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难以把握的棘手问题,有效地促成学生的知识内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将写作训练置于课后,而学生因自律性差、意志力薄弱等原因敷衍了事,不能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也是应用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应用文体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要想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狠抓练习,才能达到教有所成、学有所得的目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提升学生技能这一出发点,将课堂重心由传统的“讲解”转为“操练”。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策略对突出实用、重在实践的应用文教学是卓有成效的。
再次“评”。“在强化或拓展训练之后的分享评价,可能是个别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也可能是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讲解。”[3]提高学生应用文体写作水平的途径还有师评生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教师在课上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及时评改,找出规律,并提供修改方法。其间,对写作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言之有据的不同看法,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彼此互评,最后教师释疑。在相互讨论、反复评改中形成共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仅在授课前三言两语地讲解,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这一环节。实际上,对于应用文体教学来说,教师的有效点评和学生的积极反馈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学生方可得知自己写作中遇到的症结。无论开头、正文、结尾、落款还是整体语言的表达及写作的禁忌事项,皆会因“点评”得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当然,点评也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写作功底,这样翻转才能生效,教师也才能正确评估学生的操练成效,有针对性地指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最后“总”。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总结应用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应规避的错误,引导和启发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写作要领,找出规律,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提升,让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比如,在练习拟写通告时,教师要强调写作的要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区别通告与通知的异同,如:就内容而言,通告的内容比较重大,而通知一般;就对象而言,通告的对象更广泛,不具有专指性,而通知范围小,仅限特定人员或某个单位;通告须张贴,如在报刊、电台公开发表,而通知一般只内部印发,偶有公开发表的情况。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如标题、结构、格式、落款、用语等方面的写作需要进行总结,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四步,缩减了“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实操的有效时间。教师及时指导点评,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真实呈现出来,增强了学生参与操作的密集度和动脑、动手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个性和激发创作的积极性。
三、“翻转”的提升:课后“结”
为巩固强化课前、课上两个环节的成效,教师还应加强课后环节的实施。首先,教师课后需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每个细节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之前提供的课前教学资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具有适用性,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布置下节课前的自主学习内容和任务,将下次课的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提出具体学习任务和难度适中的学习要求,为下次“翻转”开启新的一页。通过这样长期的课前预习和具体的写作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就会转化成应用文写作技能。
翻转课堂在应用文体教学领域的实施刚刚起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要借鉴国外翻转教学的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应用文体教学的改革为契机,著力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便利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文体写作的高手。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吴媛.基于“互联网 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3]汪琼,罗淑芳,江婧婧.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模式的文本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2).
翻转课堂以信息化为背景,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教师提供的PPT、微课、电子资料等形式的教学资源,课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协作交流、释疑解惑等活动,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翻转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练习要密而实。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此依靠信息技术提前完成,课堂变成学生演练交流的主阵地,这势必为侧重实务的应用文体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解决了以往教师课上讲得多、评改欠缺,而学生练得少、写作积极性不高、抄袭应付较多等痼疾。
一、“翻转”的前提:课前“看”
应用文有特定的对象和目的,具有实用性、平实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忌浮华的辞藻和文风。“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特征成为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文体难学、难写的原因。基于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始终是教师要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前自主学习是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步,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先“看”,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列出写作提纲等,记录预习时的疑难之处,留待课上教师帮助解决,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提供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开放课件、碎片化素材、开放讲座等在内的教学资源,要求短小精悍、要点突出、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借助优质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的广度。学生提前学习视频内容,了解相关应用文体的含义、用途、类型、语言特点和写作要点等基础知识,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应讲授内容的学习,并随时标记学习中的疑惑,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第二,设置问题和任务。为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启发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的知识点,教师可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如介绍申请书时,教师可设置这些问题:申请书有哪些种类?可否多事多议?它的正文怎样表达?撰写申请书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设置的问题应紧紧围绕具体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展开,便于“翻转”第二环节的内化学习。
第三,信息反馈。为及时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QQ群、微信群、课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授课枯燥的“纸上谈兵”理论灌输模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疑问,检查他们是否完整看完教学视频,对于课件展示是否感兴趣,以调整课堂学习的授课策略。
二、“翻转”的内化:课上“讲、练、评、总”
教师需要根据知识构建过程的特点来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动掌握、巩固知识要点,从而真正内化知识点。[2]
首先“讲”。在课堂上,教师精炼地讲解应用文的必备知识、写作要领和范文示例,同时重点解答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学视频时的疑难问题,为实战写作扫除障碍。
其次“练”。教师拟制相关题目作为随堂练习,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可以两人一组,彼此交换作品进行比较。教师还可提供文体选用不当、格式不规范、结构混亂、语言不得体的病文,让学生仔细分析并写出修改稿,在纠错中学习各类应用文种的写法,巩固强化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案例、文体练习的选取要典型,力戒陈旧和无操作性,尽量选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率较高的素材,让学生有生活的感触、有说话的欲望和写作的意愿,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写作要领。在常见的应用文体写作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练习拟写“中国梦”演讲比赛的通知、“校园广播站”纳新通知或教学楼停电停水通知;或是让学生以教务处的名义,拟写一份有关在期末考试中出现作弊等违纪事件的批评性通报;或是以救助学生家庭的名义,让学生拟写一份有关全校师生为患白血病的学生捐款一事的感谢信。由于这类应用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顺应生活所需,为实际所用,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写作中。学生切身认识到应用写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毋庸置疑的实用价值,进而改掉眼高手低的弊病,写作水平在强化练习中得以提高。
课堂上作为“主角”的学生和作为“导演”的教师积极互动,是推动课堂翻转、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课上以练笔为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课前教学视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从实际写作和病文分析的实操中了解学生对应用文体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难以把握的棘手问题,有效地促成学生的知识内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将写作训练置于课后,而学生因自律性差、意志力薄弱等原因敷衍了事,不能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也是应用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应用文体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要想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狠抓练习,才能达到教有所成、学有所得的目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提升学生技能这一出发点,将课堂重心由传统的“讲解”转为“操练”。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策略对突出实用、重在实践的应用文教学是卓有成效的。
再次“评”。“在强化或拓展训练之后的分享评价,可能是个别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也可能是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讲解。”[3]提高学生应用文体写作水平的途径还有师评生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教师在课上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及时评改,找出规律,并提供修改方法。其间,对写作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言之有据的不同看法,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彼此互评,最后教师释疑。在相互讨论、反复评改中形成共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仅在授课前三言两语地讲解,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这一环节。实际上,对于应用文体教学来说,教师的有效点评和学生的积极反馈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学生方可得知自己写作中遇到的症结。无论开头、正文、结尾、落款还是整体语言的表达及写作的禁忌事项,皆会因“点评”得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当然,点评也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写作功底,这样翻转才能生效,教师也才能正确评估学生的操练成效,有针对性地指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最后“总”。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总结应用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应规避的错误,引导和启发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写作要领,找出规律,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提升,让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比如,在练习拟写通告时,教师要强调写作的要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区别通告与通知的异同,如:就内容而言,通告的内容比较重大,而通知一般;就对象而言,通告的对象更广泛,不具有专指性,而通知范围小,仅限特定人员或某个单位;通告须张贴,如在报刊、电台公开发表,而通知一般只内部印发,偶有公开发表的情况。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如标题、结构、格式、落款、用语等方面的写作需要进行总结,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四步,缩减了“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实操的有效时间。教师及时指导点评,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真实呈现出来,增强了学生参与操作的密集度和动脑、动手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个性和激发创作的积极性。
三、“翻转”的提升:课后“结”
为巩固强化课前、课上两个环节的成效,教师还应加强课后环节的实施。首先,教师课后需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每个细节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之前提供的课前教学资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具有适用性,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布置下节课前的自主学习内容和任务,将下次课的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提出具体学习任务和难度适中的学习要求,为下次“翻转”开启新的一页。通过这样长期的课前预习和具体的写作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就会转化成应用文写作技能。
翻转课堂在应用文体教学领域的实施刚刚起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要借鉴国外翻转教学的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应用文体教学的改革为契机,著力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便利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文体写作的高手。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吴媛.基于“互联网 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3]汪琼,罗淑芳,江婧婧.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模式的文本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