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成就诺贝尔奖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科学家获得,其中两位就是法国的穆鲁和他的学生、加拿大的斯特里克兰,而令他们获奖的则是一篇30年前的论文,这篇论文的诞生,仅仅是因为好奇心而进行的一次实验。
  1985年的一天,穆鲁的一个学生突发奇想问老师:“如果光纤和放大器调个顺序会怎么样?”问完话后,这名学生就回家了。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穆鲁走到实验室,和还没回家的博士生斯特里克兰说了刚才的奇思妙想,斯特里克兰当时只有26岁,也是一名满脑子问号的聪明学生,这个问题同样引起她极大的興趣,好奇心使然,师生两人决定按照那位同学的思路,加班进行实验。接着,又把实验数据和结果写入一篇论文,并发表在《光学通信》上,这件事就过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因为当年的那次实验,以及那篇被遗忘的论文,完成了一个“蓝色天空发现”(基础性研究),在30年后的今天得到广泛应用,造福全人类。原来,由于那次实验从中发现和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持续一飞秒(十亿分之一秒)的强烈激光脉冲。其中的一个应用就是飞秒激光手术,它被全世界广泛用来进行视力矫正。这项技术从1994年引进中国后,每年有10多万人靠它摘掉了近视镜。据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总共有4000万人接受了该手术。
  好奇是人的一种天性,世界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对自然生命、大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牛顿对树上掉下的苹果,充满好奇,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比尔·盖茨从小就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使他成就微软神话。当年穆鲁和斯特里克兰师生二人因为对那个实验充满好奇心,才有了如今这项造福人类的新技术。有时候,好奇心才能成大事。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其他文献
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在实践中的定位和职能不同,都是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的关键评价方式,依据评价目的可以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面向各自突出问题
前不久,美国知名体育媒體Bleacher Report Football(简称B/R Football)公布了2020年度世界足坛吸金榜。在这份榜单中,当今足坛的绝代双骄梅西和C罗分别以1.26和1.17亿美元位列前两位,而巴黎圣日耳曼的两位当家球星内马尔和姆巴佩则分别以9600和4200万美元分列三四名。  与此同时,榜单还对这些球员的收入进行了拆分,在薪水收入方面,梅西以9200万美元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