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之振兴,教育为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加深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学科教育的思考、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1]文本从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就业、应用能力,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探索研究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分层次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4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为了改善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现状分析
按照教育部规划,我国在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地区经济差异,中小学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不同,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参差不齐。中等职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的来源很广泛,个人文化基础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大,生源素质很不乐观。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
进入中专后,学习压力和急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压力的提高。一方面,学生暂时失去学习目标,导致学业的松懈。部分同学的一年级往往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打好基础。俗话说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坚实的“地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成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形成的误区,学生习惯了中学阶段跟着教师走的学习模式,对教师依然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依靠各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化、个别化的学习,完全依赖于课堂上的面授,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进行复习和训练,对中专的教学方法很不适应,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信心,把学习当成负担,这致使他们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抱怨在学校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在就业市场上频频碰壁。
二、改进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确立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
立足于就业市场,提高学生就业率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必需结合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从事辅助工作的初级人才,其中软件业需求占39.2%,信息产品制造业为35.3%,计算机服务业为25.5%。因此,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软硬件销售与维护:培养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人才。
3、网页制作: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4、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5、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才。
6、CAD: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设计人员。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2]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技能教育。在第一年完成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第二层次:计算机软硬件教育。中心课程为《Office办公软件》、《微机的组装和维护技术》、《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教育。根据学生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使学生初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如:《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Photoshop》、《FLASH》、《3DMAX》、《平面设计》、《AdobePremiere》、《C语言》等。[3]
(三)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验类型。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相互衔接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环节链。在专业课程上,可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内容。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与公司/企业联手,建立校企创新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要形成良好的评价系统。采用笔试或上机考核和平时作品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评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评价系统反馈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四)培养发展型人才
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资源。1、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显著提高创新能力;2、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辅助学习。如根据教学需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进一步知道怎么学。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就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基础扎实、计算机能力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绍兵.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4-78.
[2]汪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电脑,2010,(8).
[3]王艳莉.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2009,(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分层次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4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为了改善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现状分析
按照教育部规划,我国在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地区经济差异,中小学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不同,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参差不齐。中等职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的来源很广泛,个人文化基础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大,生源素质很不乐观。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
进入中专后,学习压力和急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压力的提高。一方面,学生暂时失去学习目标,导致学业的松懈。部分同学的一年级往往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打好基础。俗话说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坚实的“地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成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形成的误区,学生习惯了中学阶段跟着教师走的学习模式,对教师依然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依靠各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化、个别化的学习,完全依赖于课堂上的面授,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进行复习和训练,对中专的教学方法很不适应,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信心,把学习当成负担,这致使他们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抱怨在学校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在就业市场上频频碰壁。
二、改进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确立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
立足于就业市场,提高学生就业率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必需结合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从事辅助工作的初级人才,其中软件业需求占39.2%,信息产品制造业为35.3%,计算机服务业为25.5%。因此,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软硬件销售与维护:培养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人才。
3、网页制作: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4、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5、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才。
6、CAD: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设计人员。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2]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技能教育。在第一年完成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第二层次:计算机软硬件教育。中心课程为《Office办公软件》、《微机的组装和维护技术》、《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教育。根据学生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使学生初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如:《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Photoshop》、《FLASH》、《3DMAX》、《平面设计》、《AdobePremiere》、《C语言》等。[3]
(三)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验类型。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相互衔接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环节链。在专业课程上,可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内容。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与公司/企业联手,建立校企创新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要形成良好的评价系统。采用笔试或上机考核和平时作品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评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评价系统反馈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四)培养发展型人才
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资源。1、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显著提高创新能力;2、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辅助学习。如根据教学需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进一步知道怎么学。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就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基础扎实、计算机能力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绍兵.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4-78.
[2]汪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电脑,2010,(8).
[3]王艳莉.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