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某收藏家收购了一批木简,数量约有几十根,每根长约30厘米,宽约1厘米,形制较完好。
此简为金丝楠木质地,木材上的金丝线历历可见。楠木为贵重木材,多用来制作高档家具、首饰盒、棺材等,考古发掘中未见楠木质的简材。我国南方出土的木简质材大多为松木或杉木,北方出土的木简材质大多为红柳、胡杨木或松木。由于常年在地下水中浸泡,无论竹材、木材均应受腐酥软,而这批简木材挺括,丝线可见,应为新制之物。这批简之所以用楠木制作,可能是利用墓葬出土的楠木棺椁质材为之。木简的颜色发黑,大概是伪造者将木材“作旧”了。此木简可能采用一些自然的有色物质浸泡了数月或半载,造成质材的颜色显得非常整齐划一,而出土简即使在同一地点埋藏,仍有颜色深浅的不同。所以,人为与天然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这批木简是伪作的最重要证据是简上面的绳痕与出土所见不符。不符的原因有:出土的竹木简上的绳痕大多为一道,两道的也有。但为了固定,编绳要在简背打结,所以两道痕都是交叉着扭在一起,没有像这种平行的。另外,由于常年埋在地下,编绳沤烂后的腐化物有一些渗进木简中,故编痕处颜色较深,有些发黑,而不是像伪简一样颜色较浅。伪简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作伪过程中染色或浸泡时间较短,编绳把颜料挡住了。
简牍既然是书写品,书法与书风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从整体风格而言,书籍类的简是专职抄手所写成,因而都具有专业的书法水平,风格比较整规、严谨。也有一些初学者的习字简,虽然书法水平不高,显得稚嫩,但却掩饰不了其书写的时代风格。出土简牍文字固然难认,但在古文字学者眼中仍然是可以基本读通、读懂的;伪造的简牍,虽然伪造者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写得像模像样,其实还是有破绽可寻的,如单字字形或臆想杜撰,或照猫画虎。这批伪简的文字,有些像楚系文字,有些像秦汉简牍文字,有些又处理得不伦不类。例如“中”字,简牍时代的书写笔顺与现在不同,是先写下面半圆,再用横线封口,最后再写一竖。伪简的“ ”字则是用现代的写法写成,暴露出作伪的马脚。例如“ ”字,左上从立,左下从)。而在目前所见的出土楚简中,除包山楚简外,“新”字左上均从米字形或星号形。至于左下,全部出土楚简中,未见简单至一撇的。例如“ ”字左边一笔,处理成一提,而根据所见之出土简牍,这一笔均为一撇。再举几个例子。如“也”字,伪简写成“ ”,其最下一笔向左拐,在出土的楚简中,未见如此写法。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尊德义4》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老子甲3》为“ ”,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唐虞之道2》为“ ”,这些均与伪简字形有较大差距。“时”字,伪简写成“ ”,上部的“ ”没问题,但下部字形则明显错误,多写了一笔,古人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尊德义32》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穷达以时14》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唐虞之道15》为“ ”。“事”字,伪简写作“ ”,其中间“ ”为多写的笔画,与“时”字犯了同样的低级错误。《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老子甲11》为“ ”,《江陵九店六二一号墓竹简29》为“ ”,《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卜筮简》为“ ”、“ ”等。
这批木简内容也有些不知所云,如“目鼻口手足亦者也之口”、“皆虽是莫敢口”、“也同之弋也交”、“思不长子中心中心”,其不成句读,显然为造假者臆造。
前面所述都属于文献手段辨伪。简牍辨伪也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如红外阅读仪、高倍显微镜微区观察、新旧竹木种类鉴定与对比、碳14测年等等。日本东京大学原子能中心年代测定室曾用碳14对所谓“战国简”进行检测,其结果是所用竹子是20世纪70年代砍伐的,与东京一家烤鸡店所用竹子年代相同。本文所论及的木简有些特殊,如果真是用出土墓葬棺椁板材所制作,则对木材作年代鉴别就容易得出错误结论。也有文物保护专家提出可以对书写用墨用技术手段进行鉴定,但简牍文献所含文字信息特别重要,对墨用技术手段进行结构分析,进而通过对比弄清楚墨的年代,从而弄清简牍的书写年代,但必须首先保证无损手墨所含的信息。
总之,简牍辨伪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质材、形制、书体、别字、史实、文献、技术方法等几条,有时单凭一条难以辨别真伪,就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去鉴别。
此简为金丝楠木质地,木材上的金丝线历历可见。楠木为贵重木材,多用来制作高档家具、首饰盒、棺材等,考古发掘中未见楠木质的简材。我国南方出土的木简质材大多为松木或杉木,北方出土的木简材质大多为红柳、胡杨木或松木。由于常年在地下水中浸泡,无论竹材、木材均应受腐酥软,而这批简木材挺括,丝线可见,应为新制之物。这批简之所以用楠木制作,可能是利用墓葬出土的楠木棺椁质材为之。木简的颜色发黑,大概是伪造者将木材“作旧”了。此木简可能采用一些自然的有色物质浸泡了数月或半载,造成质材的颜色显得非常整齐划一,而出土简即使在同一地点埋藏,仍有颜色深浅的不同。所以,人为与天然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这批木简是伪作的最重要证据是简上面的绳痕与出土所见不符。不符的原因有:出土的竹木简上的绳痕大多为一道,两道的也有。但为了固定,编绳要在简背打结,所以两道痕都是交叉着扭在一起,没有像这种平行的。另外,由于常年埋在地下,编绳沤烂后的腐化物有一些渗进木简中,故编痕处颜色较深,有些发黑,而不是像伪简一样颜色较浅。伪简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作伪过程中染色或浸泡时间较短,编绳把颜料挡住了。
简牍既然是书写品,书法与书风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从整体风格而言,书籍类的简是专职抄手所写成,因而都具有专业的书法水平,风格比较整规、严谨。也有一些初学者的习字简,虽然书法水平不高,显得稚嫩,但却掩饰不了其书写的时代风格。出土简牍文字固然难认,但在古文字学者眼中仍然是可以基本读通、读懂的;伪造的简牍,虽然伪造者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写得像模像样,其实还是有破绽可寻的,如单字字形或臆想杜撰,或照猫画虎。这批伪简的文字,有些像楚系文字,有些像秦汉简牍文字,有些又处理得不伦不类。例如“中”字,简牍时代的书写笔顺与现在不同,是先写下面半圆,再用横线封口,最后再写一竖。伪简的“ ”字则是用现代的写法写成,暴露出作伪的马脚。例如“ ”字,左上从立,左下从)。而在目前所见的出土楚简中,除包山楚简外,“新”字左上均从米字形或星号形。至于左下,全部出土楚简中,未见简单至一撇的。例如“ ”字左边一笔,处理成一提,而根据所见之出土简牍,这一笔均为一撇。再举几个例子。如“也”字,伪简写成“ ”,其最下一笔向左拐,在出土的楚简中,未见如此写法。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尊德义4》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老子甲3》为“ ”,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唐虞之道2》为“ ”,这些均与伪简字形有较大差距。“时”字,伪简写成“ ”,上部的“ ”没问题,但下部字形则明显错误,多写了一笔,古人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尊德义32》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穷达以时14》为“ ”,《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唐虞之道15》为“ ”。“事”字,伪简写作“ ”,其中间“ ”为多写的笔画,与“时”字犯了同样的低级错误。《荆门郭店一号墓竹简老子甲11》为“ ”,《江陵九店六二一号墓竹简29》为“ ”,《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卜筮简》为“ ”、“ ”等。
这批木简内容也有些不知所云,如“目鼻口手足亦者也之口”、“皆虽是莫敢口”、“也同之弋也交”、“思不长子中心中心”,其不成句读,显然为造假者臆造。
前面所述都属于文献手段辨伪。简牍辨伪也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如红外阅读仪、高倍显微镜微区观察、新旧竹木种类鉴定与对比、碳14测年等等。日本东京大学原子能中心年代测定室曾用碳14对所谓“战国简”进行检测,其结果是所用竹子是20世纪70年代砍伐的,与东京一家烤鸡店所用竹子年代相同。本文所论及的木简有些特殊,如果真是用出土墓葬棺椁板材所制作,则对木材作年代鉴别就容易得出错误结论。也有文物保护专家提出可以对书写用墨用技术手段进行鉴定,但简牍文献所含文字信息特别重要,对墨用技术手段进行结构分析,进而通过对比弄清楚墨的年代,从而弄清简牍的书写年代,但必须首先保证无损手墨所含的信息。
总之,简牍辨伪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质材、形制、书体、别字、史实、文献、技术方法等几条,有时单凭一条难以辨别真伪,就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去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