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非农就业与农户家庭清洁能源使用——基于华中三省的调研数据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湖北、湖南、河南3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探讨健康、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清洁能源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状况较差或存在非农就业行为的农户,更加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但由于受到制度和市场约束,健康状况与非农就业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健康对农户家庭清洁能源使用的影响不因年龄、收入、生态环境认知而变化,非农就业的影响则表现出显著差异:中青年、低收入、高生态环境认知组更容易受到非农就业的影响而具有更高的清洁能源使用强度.由此,为实现农村家庭能源使用结构的升级,政府在加强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需加强有关清洁能源知识的宣传教育,破除农村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制度和市场阻碍,进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根据2016~2018年任河上游4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对该地区的鱼类物种组成、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和群聚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18个调查样点共采集鱼类36种,其中土著鱼类34种,外来鱼类2种.34种土著鱼类隶属于3目9科30属,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1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有汉水扁尾薄鳅(Leptobotia hansuiensis)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为探究影响通江湖泊-洞庭湖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分别于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洞庭湖30个采样点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 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1属157种,其中4月(105种)和10月(120种)的物种数分别占本次调查总物种数的66.9%、76.4%.调查期间洞庭湖浮游植物主要优势门为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群落结构由4月的硅藻型转变成10月的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平均丰度4月(19.O× 104 cells/L)和10月(18.7× 104 cel
三峡水库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由于水库拦蓄所导致的泥沙沉积问题.水库泥沙沉积对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一方面,沉积在消落带的泥沙会直接改变消落带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泥沙沉积也给消落带带来了营养物质,有利于土壤瘠薄区域的消落带的植被生长和生态保护.为了揭示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消落带泥沙沉积强度的影响因素,为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三峡水库选择了12个典型消落带样点,采用实地检测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对各样点消落带的泥沙沉积强度及其自然环境
全球采矿废弃物堆场平均面积为1.3 km2,我国采矿废弃物堆场为0.363 km2,而嘉陵江流域132个采矿废弃物堆场(主要为尾矿库)平均面积仅为0.11 km2,属于典型的小规模采矿废弃物堆场.规模越小越不易引起监管重视,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矿渣扩散污染等环境问题,研究其安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堆场与流域地理要素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采矿废弃物堆场多位于嘉陵江上游,严重影响下游四川省广元市、南充市,甚至重庆市的用水安全.此外,流域内采矿废弃物堆场“头顶库”比例接近90%,不规范堆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