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雕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一种造型艺术,雕塑通过多种技术来使其得以实现,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使雕塑艺术品展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雕塑中重要的有浅浮雕和高浮雕,他们同为雕塑却由于技艺材料的不同给人以完全不同的艺术感受,也在不同艺术领域闪现着自己的光彩。《哀悼基督》这一雕塑作品,在选材、工艺和雕塑工艺上都展现着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雕塑;材料;《哀悼基督》;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8-01
一、雕塑艺术
(一)雕塑及主要雕塑技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
主要的雕塑技术有:修型,从原材料修饰出大体的形状;建模,也就是用柔软的材质塑形状,这些材质有:粘土、石膏、蜡;配装,也就是以各种形状将不同抽象或具体的材质装置成型。雕塑也可以用作表述最终的雕塑作品,也就是用三维空间形状制作的艺术品。
(二)主要雕塑材料。
传统雕塑材料有石头、沙岩、玄武岩、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滑石、石膏粘土、瓷、陶土、纸浆、灰泥、金属、铝、青铜、铁、象牙、木头、玻璃等。
现代雕塑材料有布料、玻璃、沙、水泥、冰雪、液晶、橡皮泥、动物尸体、废料、声音、树脂橡胶等。
二、雕塑形状分类及应用
(一)雕塑形状。
雕塑的形状可以是:
浮雕:浮雕是指一部分附在背景上的雕塑作品,包括高浮雕和浅浮雕。
雕塑:雕塑中包括半身雕塑和骑士雕塑。
超现实主义将在并未多做考虑的时候雕塑的作品定义为“无意识雕塑”,比如说对回形针的随意弯曲或者是对一张电影票的折叠。
(二)浅浮雕。浅浮雕是雕塑的一种,作品雕塑在特殊材质的背景上(这种材质可以是大理石、石头、青铜、象牙等),从这个背景上会有浅浅突出的一部分,如果突出的部分比较明显,可以通过压碎或压扁的技艺使其压缩。雕塑产生的隆起和对比让人看到浮雕图案是凸出于雕塑背景之上。比如说,一块大理石板在雕刻加工之前是10厘米,在雕刻完成时雕刻背景厚度一般是5厘米,浮雕图案部分不会超过五厘米。在一些雕刻作品中,凸出的部分比背景部分高度要高很多,那么这时候雕塑作品就会被称为高浮雕。这种雕刻技巧可以使人们看到更加凸出的图像,并且不会因为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浅浮雕适用于特殊的艺术展示,所以可以被当做一种装饰来使用,可以用作精致装饰尤其是可以表现画面中有多人或者多个动作的艺术场景,浮雕可以是单个浮雕或者一组浮雕,可以表现庆典,战争和狩猎等画面。
浅浮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经常可以见到浅浮雕的应用,浅浮雕一般会被用作建筑表面的装饰,这种装饰既可以是建筑内部的,也可以是建筑外部的,石头本身就是建筑的一部分,这时候浮雕镶嵌入建筑和建筑成为一体,有时候人们还会在浮雕上面作画。要注意浅浮雕和版画雕刻是不同的,版画雕刻是一种在刻板上雕刻并印刷到纸或者布上的绘画技术。
(三)高浮雕。高浮雕是一种雕刻技术,在这种雕刻技术中,浮雕的部分同雕塑的底座部分更加突出明显(几乎占全部雕塑的四分之三)。
料模型雕塑中,高浮雕雕刻技巧被应用于圆形的雕塑雕刻(并不束缚于一个层面),然而浅浮雕被认为更加悬挑凸出,雕塑中一部分完全凸出(比如说在人物雕塑中的头,脖子是完全凸出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高浮雕在可塑性方面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从历史角度来看,高浮雕在仿效主义中也占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高浮雕的应用与三维空间的发现相呼应,并且配合着自然法则中解剖学的发展而发展。
(四)塑像。塑像是一种全部用雕塑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可以表现具体的物品,可以表现人物或者动物形象,可以成为抽象或想象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雕塑的形状和其表现的物品来区分不同的塑像。
三、《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又名圣母怜子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高174厘米,宽195厘米),在1497到1499年之间该作品保存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朗琪罗重要的成名作,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不可多得的重要艺术作品。也是米开朗琪罗唯一的署名作品,署名在圣母胸前衣带上写着:佛罗伦萨人米开朗琪罗雕塑。
雕塑的主题:用大理石制作圣母怜子雕塑,身着长袍的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基督。在米开朗基罗之前的雕塑家们使用了木制的支架作为雕塑的底座,这种木头生长在欧洲北部,在该地区代表耶稣受难的仪式,但是在意大利并不是很常见:由此教会在要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时候特地写了合同特别要求雕塑的主题和材质。
《圣母怜子图》的设计平面图以非常严格的方式创作,有直立的玛利亚和躺下的耶稣位置之间的对比:这样的雕塑形象设计也影响着平面图的绘画。圣母坐在一块岩石上,岩石上还可以看到细小的裂缝,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粗糙对岩石进行刻画。
米开朗琪罗突破传统,用创新的方式来雕塑,在他的作品中,耶稣的腿并不是以僵直的方式表现。不同于传统的雕塑作品,作品的工艺是非常高超的,尤其是基督身体的建模十分符合解剖学特征,因为艺术家在雕刻过程中用了蜡,蜡的柔软性得以使作品平滑自然,使得手臂之间的肌肉部分细节十分逼真。作品中的人物并不是刻板的,而是以生动的方式表现。作品中的圣母与耶稣以一种亲密自然的方式接触,形成一种自然的三维形象,在圣母的腿部形成宽角的视觉感受,圣母的左手部分的表现力也是非常强的,好像是在邀请观众观赏眼前这一极具震撼力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邢双军.建筑设计原理.机械设出版社,2008-7-1.
[2] 亓萌.田轶威.建筑设计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9-01.
[3]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4]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1.
[5] 比尔·里斯贝罗.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6] 陈文捷.世界建筑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01.
[7] 佩夫斯纳.欧洲建筑纲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庞默歆,女,陕西榆林人,1992年7月生,西安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雕塑;材料;《哀悼基督》;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8-01
一、雕塑艺术
(一)雕塑及主要雕塑技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
主要的雕塑技术有:修型,从原材料修饰出大体的形状;建模,也就是用柔软的材质塑形状,这些材质有:粘土、石膏、蜡;配装,也就是以各种形状将不同抽象或具体的材质装置成型。雕塑也可以用作表述最终的雕塑作品,也就是用三维空间形状制作的艺术品。
(二)主要雕塑材料。
传统雕塑材料有石头、沙岩、玄武岩、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滑石、石膏粘土、瓷、陶土、纸浆、灰泥、金属、铝、青铜、铁、象牙、木头、玻璃等。
现代雕塑材料有布料、玻璃、沙、水泥、冰雪、液晶、橡皮泥、动物尸体、废料、声音、树脂橡胶等。
二、雕塑形状分类及应用
(一)雕塑形状。
雕塑的形状可以是:
浮雕:浮雕是指一部分附在背景上的雕塑作品,包括高浮雕和浅浮雕。
雕塑:雕塑中包括半身雕塑和骑士雕塑。
超现实主义将在并未多做考虑的时候雕塑的作品定义为“无意识雕塑”,比如说对回形针的随意弯曲或者是对一张电影票的折叠。
(二)浅浮雕。浅浮雕是雕塑的一种,作品雕塑在特殊材质的背景上(这种材质可以是大理石、石头、青铜、象牙等),从这个背景上会有浅浅突出的一部分,如果突出的部分比较明显,可以通过压碎或压扁的技艺使其压缩。雕塑产生的隆起和对比让人看到浮雕图案是凸出于雕塑背景之上。比如说,一块大理石板在雕刻加工之前是10厘米,在雕刻完成时雕刻背景厚度一般是5厘米,浮雕图案部分不会超过五厘米。在一些雕刻作品中,凸出的部分比背景部分高度要高很多,那么这时候雕塑作品就会被称为高浮雕。这种雕刻技巧可以使人们看到更加凸出的图像,并且不会因为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浅浮雕适用于特殊的艺术展示,所以可以被当做一种装饰来使用,可以用作精致装饰尤其是可以表现画面中有多人或者多个动作的艺术场景,浮雕可以是单个浮雕或者一组浮雕,可以表现庆典,战争和狩猎等画面。
浅浮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经常可以见到浅浮雕的应用,浅浮雕一般会被用作建筑表面的装饰,这种装饰既可以是建筑内部的,也可以是建筑外部的,石头本身就是建筑的一部分,这时候浮雕镶嵌入建筑和建筑成为一体,有时候人们还会在浮雕上面作画。要注意浅浮雕和版画雕刻是不同的,版画雕刻是一种在刻板上雕刻并印刷到纸或者布上的绘画技术。
(三)高浮雕。高浮雕是一种雕刻技术,在这种雕刻技术中,浮雕的部分同雕塑的底座部分更加突出明显(几乎占全部雕塑的四分之三)。
料模型雕塑中,高浮雕雕刻技巧被应用于圆形的雕塑雕刻(并不束缚于一个层面),然而浅浮雕被认为更加悬挑凸出,雕塑中一部分完全凸出(比如说在人物雕塑中的头,脖子是完全凸出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高浮雕在可塑性方面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从历史角度来看,高浮雕在仿效主义中也占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高浮雕的应用与三维空间的发现相呼应,并且配合着自然法则中解剖学的发展而发展。
(四)塑像。塑像是一种全部用雕塑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可以表现具体的物品,可以表现人物或者动物形象,可以成为抽象或想象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雕塑的形状和其表现的物品来区分不同的塑像。
三、《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又名圣母怜子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高174厘米,宽195厘米),在1497到1499年之间该作品保存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朗琪罗重要的成名作,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不可多得的重要艺术作品。也是米开朗琪罗唯一的署名作品,署名在圣母胸前衣带上写着:佛罗伦萨人米开朗琪罗雕塑。
雕塑的主题:用大理石制作圣母怜子雕塑,身着长袍的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基督。在米开朗基罗之前的雕塑家们使用了木制的支架作为雕塑的底座,这种木头生长在欧洲北部,在该地区代表耶稣受难的仪式,但是在意大利并不是很常见:由此教会在要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时候特地写了合同特别要求雕塑的主题和材质。
《圣母怜子图》的设计平面图以非常严格的方式创作,有直立的玛利亚和躺下的耶稣位置之间的对比:这样的雕塑形象设计也影响着平面图的绘画。圣母坐在一块岩石上,岩石上还可以看到细小的裂缝,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粗糙对岩石进行刻画。
米开朗琪罗突破传统,用创新的方式来雕塑,在他的作品中,耶稣的腿并不是以僵直的方式表现。不同于传统的雕塑作品,作品的工艺是非常高超的,尤其是基督身体的建模十分符合解剖学特征,因为艺术家在雕刻过程中用了蜡,蜡的柔软性得以使作品平滑自然,使得手臂之间的肌肉部分细节十分逼真。作品中的人物并不是刻板的,而是以生动的方式表现。作品中的圣母与耶稣以一种亲密自然的方式接触,形成一种自然的三维形象,在圣母的腿部形成宽角的视觉感受,圣母的左手部分的表现力也是非常强的,好像是在邀请观众观赏眼前这一极具震撼力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邢双军.建筑设计原理.机械设出版社,2008-7-1.
[2] 亓萌.田轶威.建筑设计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9-01.
[3]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4]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1.
[5] 比尔·里斯贝罗.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6] 陈文捷.世界建筑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01.
[7] 佩夫斯纳.欧洲建筑纲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庞默歆,女,陕西榆林人,1992年7月生,西安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硕士研究生。